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精选

2020-04-21 23: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精选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是一本由[英] 约翰•波尔金霍恩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精选点评

  ●比《上帝掷骰子吗》好太多了,那本书只会讲述理论的重要历史意义根本没有具体内容

  ●属于比较严肃正经的科普读物,没有故事段子比喻也很少。虽然没有太看懂,但有什么关系呢,费曼先生说了:“我认为我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捂脸]

  ●竟然还真的写得很好懂……

  ●感謝解答科班只有初中理科基礎的文狗各種智障困惑理工科大佬們ಥ_ಥ 還是有點猶豫要不要補這個的最基層的實現(比如計算、公式)…但是量子理論的確能帶給我太多了…(但我又確實懷疑能不能解我的問題… 有限與無限,可能性(潛在)與確定性之間的解… 感覺量子這邊也想把宏觀和微觀放到一起,就是是一個原理,但是範圍和因素的精細程度不同 第二個感受就是所謂(權當的)理解不過是納入了之前的體系,或者新體系(和之前有關聯的 我內心真是非世界物理決定論者。 數學啊,數學像魔法一樣,又精妙,又祛魅 想想古希臘吧,想想亞氏吧,形而上學真的繞不來前沿物理,不現在那個高度上怎麼可能搞出整全的哲學(的進步)? 太太太他娘的妙了,其實最後一章也沒說啥,但是本哲學狗就是忍不住激動啊!奇妙啊!奇妙的世界!

  ●最后一章发人深省

  ●相比先前读过的量子物理的书籍,这本简直就是满格的闪耀。事实上阅读这本书需要深厚的量子力学数学基础才可以,虽然是牛津通识读本、理应定位为科普小书,但里面有大量的内容其实已经可以作为专业书籍了。简评如下:https://dou.bz/1DmC2O

  ●浑沦吞枣看完

  ●间歇性沉迷物理世界(专业非物理)感觉前科普世界最能缓解我的人生焦虑感= =曾耗费大精力,结结实实做了两年理科生高中课程全部学完,也确实喜欢数理化生。一直感念物理老师送给我的金笔…但后来因必须回原籍高考,觉得拼不过南方从小各种数学奥赛物理竞赛孩子,就从高一重新开始学了文(我的人生路径真是神奇…且还会继续…)此刻突然那么怨念了。都不算浪费。读此书也因发现各大领域包括文学艺术都有涉及到量子理论。一直被双缝实验、波粒二象性、薛定谔的猫、上帝骰子一知半解地虐…索性多了解些。不能说百分百看懂,但看到书里如何一步步推导给看,有些环节真是让人惊叹振奋。原来我们的常识一直局限在态是彼此排斥而一切具有确定性经典物理中,而在量子世界,态可混合叠加。平行的宇宙时空,是真的存在。再继续沉迷三四本就打住

  ●人生第一次有人用人话给我解释了啥是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从量子纠缠开始整本书开始变得哲学化,量子物理学真的是拿着科学家的工资干着哲学家的活......

  ●观测者问题仍然夹缠不清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一):回顾

  普朗克解决紫外灾难首次引入量子概念,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的光粒子性中的频率。卢瑟福原子核模型的困难到波尔用普朗克量子概念的解决,以上旧量子。海森堡的矩阵与薛定谔的波函数(德布罗意的动量波表达),引发的波恩与狄拉克的总结,奠定量子理论基础。以上这条脉络是清晰的,至于近代发展的理论竞争始终混乱,无法能完整陈述。所以还是坚守经典量子理论,静待二十一世纪大神君临。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二):一波三折的早期发展史

  读这些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类的书,还是做下笔记吧。概括性地讲述了量子力学的前期一波三折的发展史。为了照顾非专业的读者,很少涉及数学知识,然而我还是觉得离开数学,我没法真正搞懂相应的物理知识。不过,即使无关数学,这本书对完全无基础的读者还是不友好的,略有难度。 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我在物理学面前的小白地位。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只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准,更别说有什么创造性的想法了。也许穷其一生,我也难再前进一步,但是,不能停止努力。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三):量子理论的前世今生

  

很棒的一本科普书!尽管有很多概念还看的似懂非懂,但好在作者把大量的数学运算放在了附录当中,使得阅读过程不易被打断。此外,很喜欢最后一部分的哲学思考,不仅仅是对量子理论的思考,更是人类认知的哲学思考。量子理论的提出和不断突破,一次又一次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正如书中所说:物理学家可能带着特定想法去处理一些现象,结果却发现,这些想法被他们发现的物理世界的真实行为方式所否定。自然界强迫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这经常会促使我们最终发现正在发生之事的完全出人意料的性质。 是这样的,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依赖于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观测工具,在认知与物理世界真实行为方式的不断对抗中,我们不断提升认知,改变认知,从而不断改变着对世界的看法。这很容易与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混淆。我想说的是,对于量子理论的跟深层次认知,依赖于我们观念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改进。用现实世界的观测工具去测量量子世界的行为,就如同爬高梯看斗转星移,很容易把自己当成宇宙中心。赞作者!赞科学世界各位伟大的开路人!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四):没人能理解量子力学,费曼说的

  激光与受激辐射,NAND闪存与隧穿,⋯量子力学是我们时代科技进步的火车头。以与实验数据的吻合程度而言,以QED为代表的量子力学是无与伦比的。

  20世纪20年代尤其是1925年是量子理论的黄金时代。量子力学三大奠基人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齐获物理诺奖。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让基础科学的物理原理来了个认知重构。

  从神童成长为大师的冯·诺伊曼曾评论说:相对论只是概念反思,而量子论则是概念困难。

  态叠加原理,波粒二象性,波包塌缩,测量佯谬,量子纠缠,贝尔不等式,⋯ 怎么解释量子力学?感觉是盲人摸象众说纷纭,玻尔与爱因斯坦世纪论战谁也无法说服谁。

  作者的人生取舍很有意思,曾师从狄拉克是专业的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后来又转向神学成为圣公会牧师,人家那层次已经不能简单用有神论、无神论来贴标签,宗教本来就是人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的反机械论反还原论观点之一是:most of nature is cloud-like rather than clock-like.

  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确实不错,比如这本《量子理论》,还有那本《数学》。

  《量子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五):迄今读过的最优秀量子理论书本

  相比先前读过的量子物理领域的书籍,这本简直就是满格的闪耀。事实上,阅读这本书需要相当深厚的量子力学与数学基础才可以,虽然是牛津通识读本、理应定位为科普小书,但里面有大量的内容其实已经可以作为专业书籍了。

  因为大学时的无机化学电子轨道与杂化部分、尤其是结构化学的相关部分比如薛定谔方程,是我学得最好、也是最感兴趣的几段内容,所以在阅读量子力学相关书本的时候,几乎从没遇到过困难。事实上,多年来这都是我最喜欢阅读的知识点之一。在这些阅读的书中,波尔金霍恩的这本书虽然是最薄的,但几乎是把story说得最清楚的。

  总得来说,《量子理论》这本小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量子理论的提出、各阶段的发展、直到成型的方式来阐述量子理论这个story,与很多比较水的科普书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个物理史话,而是实打实的硬货,这也是需要读者具备相当不错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量子理论成型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就是这个理论在诸多物理问题中的演绎和应用,包括近年特别热门的相对论量子理论、量子场论等。虽然作者在序言中就提到,写作过程尽量避免过于专业的繁杂的数学公式推演,但还是有大量的内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理解困难的。

  作者有一段关于在剑桥大学听一位量子力学大家授课的描述,形容道:这位大家的讲课,自然流畅系统,像是巴赫赋格曲的逐渐展开一样。以及,作者在书中的最后一页令人惊喜的批评并警告了“量子炒作”这种让人特别厌恶的社会现象,什么狗屁心灵感应啊、宇宙意识啊、量子佛学啊,多么low逼的垃圾玩意都要向这边来扯上关系,脑子进屎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