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2:恶意》经典读后感有感
《平行线2:恶意》是一本由樊落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行线2:恶意》读后感(一):人性本“恶”
期待了好久了第二部终于来了,收到的第一时间开始看,连续几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第一个案件,脑子里只有四个字“信息爆炸”,从书中抬起头,正好外面下着雨,天空灰蒙蒙的,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如果说第一部只是给了人一种模糊的感觉,那么第二部则明确的告诉你,书中出场的所有人物,哪怕刚开始很不起眼,也一定一定不要忽略,不要觉的不重要,不要觉的就是那种影视剧里的路人,因为你不知道在后面的剧情中他会带给你什么样的线索,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某句话。
第二部相较于第一部,发现案情的节奏感更加紧凑了,剧情紧密联系,节奏张弛有度;而且清扬和柏云这对搭档配合的更加默契了,柏云可以随时判断出清扬的状态,并给予缓解,而清扬则已经开始会随时随地的格挡柏云的“暴力”了,当然,两个人的对话也更加默契了,甚至都能调侃到一起了,毕竟第一部时感觉两个人还是谁都看谁不顺眼的状态呢。突然在想,这个如果拍成电视剧,说不定会大受欢迎呢,毕竟彼此逐渐默契,用现在的电视剧套路,就是cp感越来越强,说不定会成为下一个大火的双男主大戏呢( ̄▽ ̄)/
第二部全部看完以后,跟第一部的阅读感受也有了很明显的区别,相较于第一部案件结束后些许的轻松感,这次反而看完以后总有些许的恍惚,总有一种自己快知道答案的时候作者就开始峰回路转了,且那条串联了所有案件的暗线存在感越来越强烈,不知道第三部的时候是否会拨云见雾。
按照自己的习惯,在这次阅读过程中虽然也有思考每个案件的可能的结局,不过还是失败了,自己唯一猜中的地方大概就是整本书中频繁出现的某个配角(为避免剧透,暂不明确说了)一定会出问题,但是万万没想到,作者给他的出事来了个大悬疑,大约作者也想到了读者可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吧,故事以一个悬疑戛然而已,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可是被吊足了胃口呢
稍微有点遗憾的大约就是因为是系列作品,有时候会牵扯到第一部出场的人物,如果是直接阅读第二部的话,会有些许的阅读麻烦,如果可以有简单的介绍,那么作为单独的阅读章节,或许会顺畅一些。
最后,故事以一个悬疑戛然而止,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期待第三部呢︿( ̄︶ ̄)︿
2020年阅读的第一套书籍,就是作者樊落书写的玄疑推理小说《平行线》。其实是发现出了第二部,才把第一部给找来两本一口气阅读完毕的。我只想说,阅读玄疑推理,真的是一个很爽很刺激的过程和体验!
《平行线II:恶意》的两个故事,虽然仍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小案件故事,但其中的主角人物以及一些穿针引线的角色都是从《平行线》第一部中延续贯穿而来的。如果没有读过第一部,第二部出场的一些角色看着似乎与主角很熟但都没有交代过他们的过往交集的,包括那些人物的职业背景特点性格也都没有细说的,那是因为作者都在第一部书里写明白啦!这里小小透露一下:能留下的人物目前为止都还不是坏人哦~~所以究竟是谁呢,还是得带着这个终极疑问,自己去探索!
一部玄疑推理小说写的好不好,我觉得最重的功利,是作者通过文字让你身临其境的那种代入感。很多时候,故事的人物刻画或许存在缺陷,故事前后逻辑线索或许存在漏洞,但所谓百密一疏许多设计总会有所破绽,然而《平行线II》能够做到的是读完某个故事某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到晚上睡觉都不敢开门不敢关灯!事后不禁好笑,到底是自己太弱,还是作者的描写铺陈的水平太好呢!
本着玄疑推理永远不能提前“剧透”的心态,对于《平行线》的故事不多阐述,只是想感叹一些看到的人物生活状态的反思。警察的角色最必不可少,他们是英勇的、睿智的,同时他们也是危险的、辛苦的,更有甚者,会有所谓“心魔”。可是所谓“心魔”究竟为何?随着阅读的深入,发觉幻听的次数是越来越少,甚至是被证实其实只是药物作祟,所以“心魔”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在乎于内心真正的强大。法医的聪明冷静,心理医生的高冷难以捉摸,艺术家的敏感与神经质,记者的聒噪与玲珑,以及电脑黑客的手段与效率,一个个不同的人物透露出来的不同气质以及背后或许还隐藏着的不同面貌,交织着接连发生的案件扑朔迷离的展开,最后由作者抽丝剥茧般将真相展现出来。
就如同书的封面上写的那句话:“游戏仍在继续!”,这是告诉你第一部的后续故事在这第二部里展现,同时关于未解之谜依旧还要继续等待被揭晓!究竟结局怎么样?究竟是谁?已经在迫不及待想看到《平行线》第三部了!
《平行线2:恶意》读后感(三):人性的善与恶,是否如此简单?
作为《平行线》系列的第二部,这本《平行线2-恶意》依然延续了作者樊落之前的写作和叙事风格,在人物刻画、案情联系、悬疑手法,以及背后的逻辑,有着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吸引力。 与《冷案重启》系列三部曲相同,本系列的作品截止到现在已有包括本书在内的两部,但在全书的结尾,依然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就是这一系列看似无关的案件背后挥之不去的那个阴影——夜枭,到底深藏何处,以及,让男主人公舒清扬无法放下耿耿于怀的好友陈天晴的意外和生死不明,背后到底又有怎样的真相? 作者非常擅长于将一些看似无关又平常的人物,铺垫在整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让你在初次看时或许压根就不会留意;又或者,会在开篇花费相对多的笔墨去描写一个似乎作案动机、作案手段以及作案能力或多或少都有涉及的“嫌疑人”作为烟雾弹障眼法的抛出来给到读者。随着故事的推移和推进,你会觉得这个也是凶手,那个也是凶手,又会觉得事情一定不会这么简单,必定有着背后的大boss在坐镇。 而事实上,在整部《平行线2》当中,所有的小人物都不是真正的小人物,所有有作案动机但似乎是烟雾弹的相关人员也并不是真正的无辜,甚至,两个大的案件背后都不存在所谓的真正大boss。最后的凶手竟然不止一人,死者并非全部无辜,生者皆为凶手或帮凶。于此,才使得一切看起来不同寻常的事情变得可以解释,也使得扑朔迷离的案件真相一步步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为《平行线1》的续集,2也呼应了1当中的一些未完全点名的人事物,同时在1当中出现的一些边缘人物也在2中再次出现,比如无处不在的李一鸣,比如夜枭有意无意的暗示的身边人——杨云,甚至在全书的结尾,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人物居然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并引得读者不断的好奇,作为傅柏云死党兼好友和舒清扬心理医生的杨云,到底和夜枭是什么关系?杨云工作室IP地址发出来的游戏文件背后,又和夜枭有着怎样的关联? 整部书尽管只写了2个案例,但案例背后牵扯到的人及其背后的故事不可谓不复杂。和睦美满的家庭也许只是表象,四分五裂的豪门也未必就生来剑拔弩张。看的故事越多,对于人性的好坏,越觉得不可以以简单的善恶来评判。好人也可能会做坏事,坏人也有积善行德的一面。作者在人物、人性的描画和刻画方面,还是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的。 除此之外,搭档傅柏云和妹妹舒清滟,舒清扬与陈天晴前女友俞旻的感情线也比上部更为明朗,但相比整个悬疑推理的主线,笔墨显得相对较少,从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依然期待作者尽快出版平行线3,等待舒清扬与夜枭的终极对决!
《平行线2:恶意》读后感(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地狱
就像一个人的高颜值比他的名字更能吸引到一个颜控的注意,对于所有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名字便是我选择它的第一直觉。因为它会用最简短直观有力地字眼,告诉了所有的读者、观众,它即将讲述怎样的故事。而在近期恶补的剧集当中,凭借名字就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且自觉必须要提一提的,是《我们与恶的距离》和《他人即地狱》。
虽然讲得故事截然不同,但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它们都在探讨“恶”的存在。国人对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争论,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而对于善从何处来、恶从何处生,似乎只有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勉强可作解释。人之初生犹如白纸一张,其实无谓善恶,而后被教养,受其所见所闻所处环境的影响,才通晓一二。之后或要再因人而异,彼之天堂,或许正是他人之地狱也未尝可知。
樊落的《平行线》这个系列,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作为整个系列的大反派,夜枭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必要恶”原则,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去惩戒那些善与正义无法解决的恶。表面上看,这种常见于电影的反派操作似乎没有太过惊艳,而事实上,他的厉害在于充分调动了所有人心中的恶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这火生于恶意,点点便可造就一场炼狱,不需要自己动手,便会有人为着自己心中的地狱之火燃烧一个又一个生命。
而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二部,相较于第一部的两个案件中为了给逝去的至亲至爱复仇而踏入深渊的设定,第二部中对于人心之恶有了更加自私自我的解释。
第三案“记忆谋杀”中,丁建凯为着被背叛之后的愤恨,丁程为着失意后的恼怒,父子俩出手伤人,之后又为了不失去现在所拥有的财富而再次杀人;保安为了自保作假证;王健为了钱财自导自演甚至杀人灭口;肖琳为了自己心中不被掌控的快意做了刽子手。
第四案“不存在的凶手”中,乔灵为了家产杀人泄愤;乔飞英少时为了掩盖罪行杀弟,十年后为了同样的目的再次犯下罪行陷害至亲;李诚为了权势富贵甘愿充当棋子;乔飞雄为了报复和财产不惜与夜枭为伍。
两个案件,七条性命,每个人都被自己欲望所裹挟,任由心底建起一座地狱,被恶意驱使,造就一个又一个悲剧。
这样的变化,与其说是案件设定的转变,从整个系列来看,更像从侧面反映了隐藏在案件背后注视着一切的夜枭的改变——他抛却了“为正义而作恶”的外衣,真正开始暴露出自己恶的本质。
而这样的改变也让人更加期待起来。人无完人,凡爱恨嗔痴,到最后都可能在心底落下痕迹,成为孕育恶意的培养皿。当舒清扬和傅柏云与夜枭真正面对面对决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又会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国,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地狱。若能向阳而生,黑暗的角落也会更少一些吧。
《平行线2:恶意》读后感(五):结
一个人有两个我 一个在黑暗里醒着 一个在光明里睡着 ----------《沙与沫》纪伯伦 在梅雨的季节一口气看完《平行线2-恶意》,不得不说相较于第一部骤然掀起的大幕,故事越发精彩。每个故事相对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细枝末节处暗藏着拼图,等待最后的圆满。颇有些草灰蛇线,行之千里的意思,只是不知作者会写多长,一步步将暗藏的线索慢慢展开,进入最终的“决战”。也许这会是一生之敌! 【主题】 《平行线2-恶意》依旧包含了两个案件:记忆谋杀和不存在的凶手。 记忆谋杀讲述了孤女方圆圆在寻亲路上陷入的一桩阴错阳差的谋杀案。 结绳记事是为了记住。而我们只会选择用忘记来保护自己。 如果说寻找生父是方圆圆心中的结,那么不育是丁健凯心中的结。他们之间因阴错阳差而结出了杀意。 我们可以篡改记忆,用谋杀的方式。就像鸵鸟埋在沙子里。然后一叶障目的告诉自己其实都是别人的错误。 而不存在的凶手试图在豪门争产案中成为渔翁得利的哪个云淡风轻的人。可以为了利益,抹杀自己过去存在的一切痕迹,彻底成为另外一个人而存在。 或许如主人公舒清扬所说的:所有的案件背后逃离不开这几个原因,爱情报复,金钱。 【人物】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包括信仰”。 这次的人物有些颇有意思,拿出来聊聊。 [教育-父母]: 乔政:男,企业家。养3子1女【其中非婚生1子1女】。平日工作狂,喜好沾花惹草。在家对孩子长篇大论,指手画脚。 李明丽:女,家庭主妇。养2子。酗酒。溺爱,包庇纵容。为儿子掩饰杀人并掩埋尸体。 丁健凯:男,艺术家。继子1。平日和孩子关系亲密。为孩子“毁尸灭迹,嫁祸他人”。 冯雪雁:女,企业家,设计师。养1子。平日用金钱溺爱。纵容。 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有些心惊。某些特质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正习以为常的事嘛。用金钱代替陪伴,用长篇大论代替谆谆教诲。教和育是两个纬度。养而不教孩子如何成人。即便成人,其身也不正,譬如文中一句:学学如何做人。 [欲望-子女] 唐菁/乔灵/肖琳:她们都是望向深渊的人。 肖琳为了心的自由。而所有的“自由”,都是欲望的作祟。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因为期待“摆脱桎梏”,肖琳动手杀了她的未婚夫张潇阳,一个对她还不错的人。当然由于他可能和夜枭接触过不排斥受到了夜枭的暗示。可说到底是她无法脱离父母庇护下的舒适区而独立生存。 唐菁和乔灵有些相似,都是为了金钱。虽然各自出身不同。摆脱不了自卑感。贫穷是一种病,时刻吞噬人心。因为出身的关系,唐菁更不择手段一些,最后两人合作不成。唐菁反因口舌被乔灵冲动之下,失手误杀。如果说唐菁的死是动机不纯,难么乔灵的冲动是日复一日的压抑累积而成。寄居篱下的生活,如何能不让身为私生子的她期望摆脱。似乎唾手可得的那笔父亲给予的钱也拿的理所应当。哪些从天而降的钱从来都有无法承受的“重量”,你做好准备了吗? [无我-孟广笙] 如果一生是一张纸,那么如何重新来过。孟广笙举了一个例子。抹去所有存在的痕迹。网络,亲情,故旧。像一个卧底。背熟另外一个人的短短十多年的生平,然后再造一个活生生与往不同的【我】。在故事里推波助澜,如同画皮一样。将“敌人”一个个的踢出局外。然后将皮一丢道貌岸然领赏去也。是啊。游走在灰色地带,需要如此强悍的心和演技。无怪乎胜者为王,败者寇。 忽的想起方圆圆的哪个项坠,一半人脸,一般骷髅。如同善恶论,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黑夜里。 有时在想夜枭是舒清扬心里“恶”的哪一面吧。哪些幻听是他两个人格之争。最终谁占据这个身体的主导权。不得而知。只是这次已经开始深入他身边的人了。每一次剥离都是一次伤害吧。譬如“囡囡”一样。 写完这些话。天色已经暗了。 我想在这夜色里睡去,然后在阳光里醒来。 向阳而生吧。 愿眼有暖意,心有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