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品最烈的酒,娶最飒的女人:“硬汉”海明威的中国奇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品最烈的酒,娶最飒的女人:“硬汉”海明威的中国奇缘

2022-03-14 13:57:57 作者:洗马君 来源:喜马拉雅APP 阅读:载入中…

品最烈的酒,娶最飒的女人:“硬汉”海明威的中国奇缘

  59年前的今天,1961年7月2日,海明威逝世。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抗战的艰难时刻,海明威曾来到中国的抗日一线,向美国民众报道中国的战事,为中国军民演讲,鼓励国人坚持抗日。

  在我们的印象中,海明威这个硬汉,身影遍布世界:

  

  年轻时在巴黎落魄,后来在西班牙观看斗牛、在非洲狩猎、在古巴哈瓦那垂钓……满世界喝酒。

  

  然而,我们似乎想象不到,在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相持阶段的时候

  海明威和他第三任夫人玛莎·盖尔霍恩来到了那时的中国。

  “我热切希望尽早动身去中国”

  如果你看过海明威的不朽名著《丧钟为谁而鸣》,或许会记得在这部小说的扉页上写着:

  

  本书献给玛莎·盖尔霍恩。

  玛莎·盖尔霍恩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夫人,他们相识于西班牙内战中,于1940年结婚。

  当时玛莎受美国《柯里尔》杂志的派遣,要去远东采访。燕尔新婚的海明威和玛莎,自然不能分开。

  很多年后,玛莎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把一个不情愿的伙伴哄到他根本不想去的地方。

  实际上,海明威作为一个冒险家,很快就对远东之行有了兴趣,“热切希望尽早动身去中国了。”

  1941年3月,他们从夏威夷出发,乘坐一架叫“剪子号”的飞机,先抵达香港,随后从香港进入硝烟遍地的中国内地。

  在半个多月的行程中,海明威和玛莎依靠飞机、火车、卡车、汽车、汽油船、舢板、马匹,以及徒步,从最前线的广东南阳、韶关,来到了后方的桂林、成都、昆明,以及当时的陪都重庆。

  那时的中国,经过硬化的路面几乎难以见到,交通成了他们这次旅途一个重大挑战。

  在从南阳到韶关的路上,路简直称不上路,而是泥河,走在路上像鞭炮一样噗噗作响。乘坐的汽车,不是发动机坏了,就是轮胎坏了。所以在一辆雪弗莱牌小汽车里,挤了七个人,其中就包括一个修理汽车的人。

  在去韶关前线的路上,过江时乘坐的是一艘汽油船。为了避免这艘船沉没,每隔两小时就要抽水一次——但这已是当时江中仅有的一艘汽油船了。

  

  海明威在中国

  

  在前线,海明威看到士兵通常赤着脚,裹腿打在光腿上。粤北的春天,寒意甚浓,士兵仍旧穿着单衣。

  他了解到,士兵每人每月领到的津贴大约只相当于2.8美元,或者是价值更小的补贴。

  对于海明威和玛莎而言,也不容易,每天只能吃两顿,每人每顿一碗饭和一杯茶,用自带的威士忌拌开水当饭后甜食。

  

  海明威的酒量很好,似乎当时的中国军官知道这一点。曾有14个军官轮番来挑战海明威的酒量,结果有一半军官醉倒在桌子下面。

  对于中国特有的“蛇酒”和“鸟酒”,他很感兴趣,海明威写信告诉他的朋友:

  这种酒是用大米酿制的,酒瓶底泡着几条盘绕着的小蛇,有一种酒里泡着杜鹃。

  蒋介石不戴假牙接见二人

  在重庆,海明威和玛莎见到了蒋介石。

  不仅如此,他们还见到了国民党的一众大员,包括交通部长、国防部长、总参谋长等。

  海明威及夫人与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的合影

  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希望争取美国援助,而他们两位记者发出去的报道、给美国政府的建议,都会对中美的关系有影响。所以国民政府对海明威的访华十分重视。

  然而,海明威夫妇对蒋介石的印象并不好。

  一路上中国的落后与脏乱,中国官兵和平民的贫苦生活,十分触动海明威,他们厌烦蒋氏夫妇的虚伪和对权力的欲望。

  在玛莎的回忆录中,她得出结论:

  “这两个铁石心肠的统治者并不关心他们千千万万悲惨的人民。”

  更让海明威夫妇感到惊叹的是,蒋介石拿掉了口里的假牙接见他们,因为在蒋介石看来,这是最高的待客之道。

  

  在此之前,为欢迎海明威的到来,《大公报》先后发表了林语堂的《美国通讯》,林疑今的《介绍海明威先生》等报道(林疑今是林语堂的侄子)。

  这些报道里说,如果海明威夫妇能“上前线,则吾国士兵英勇抗战的伟大,当可扬名海外,长垂不朽”。

  也确是如此,海明威在中国的十几天里,几乎每天都面向中国军民演讲。

  据当年一位听过演讲的老人回忆,这位美国作家完全不像中国文人那般斯文,他身体壮实,吼叫一般讲演时,长满汗毛的手臂不断挥舞,倒像个杀猪的黑汉,不时获得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时的《中央日报》是这样描写海明威的:绛红的脸,棕色胡须,肥壮的体干……他很谦和地同记者握手,手指比头号派克笔管还粗,使记者握起来很吃力。

  海明威和模特接受时尚杂志采访时的合照

  “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们和一个中国人谈得无拘无束。谁开个玩笑,我们就一起发笑。”

  我会说,等一等,让我收拾牙刷,做好走的准备。”

  (注:夏娜都,代指天堂或有田园风光的美妙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因为第三任太太玛莎来到中国。而三年后,海明威和玛莎以分手收场。

  海明威说他与玛莎的婚姻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而玛莎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拒绝任何人提到海明威的名字。

  在她的自传《我与另一个人的旅行》中,海明威被用U.C.代替,她说:“我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注脚。”

  确实,她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曾参与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等上个世纪几乎所有的国际战事的报道,并留下很多具有震撼力的战地纪闻。

  是一个比海明威更为“硬汉”的女人。

  而如今,她经常被提起的称呼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

  在海明威逝世的日子,洗马君不仅希望纪念海明威,同时也想纪念一下这位伟大的女性。

  那么多年过去了,想来九泉之下的海明威和玛莎不会介意的。

  海明威最重要的四部作品,已在喜马拉雅有声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听。

  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读他的作品会收获很硬核的精神力量。

  - 参考资料 -

  《海明威在中国》,厦门大学出版社

  《海明威书信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海明威新闻集》,河南文艺出版社

  Travels with Myself an: A Memoir,Martha Gellhorn

  《海明威:美报道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第一人》,何艳明

  《海明威夫妇在中国抗日前线》,余廷明|杨敏

  《海明威在重庆“度蜜月”——纪念海明威逝世50周年》,杨开显

  《海明威的中国朋友谈海明威》,杨仁敬

  《战地旅行家——美国著名战地女记者玛莎·葛尔虹》,赖慧

  撰稿:阿甘

  排版:容易

  责编:Aaron

  主编:文学青年洗马君

  电影院再不开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牵她手了

  《隐秘的角落》评分8.9!他却是临时“救场”参演

  与金庸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男人最潇洒的样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