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国富论(上下)》是一本由亚当·斯密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时期的翻译,呃,认真是很认真,只是语言有点“隔”的感觉,就像读鲁迅的小说,也会有这样的语言。因为要去北京了,所以没办法读完了,今后有机会再读吧。
●我哥说,我应该读点实用的
●高一的时候就开始读了,每次读一点就觉得学到了很多,现在在看,不是很简单的道理么。
●感觉有点看不懂。。
●读完上就不想读下了
●不愧为经济学的圣经,真的太经典了,过了两个多世纪仍然不过时,真的非常佩服作者!作者在那个18世纪都已经在研究中国了,而我们刚处于明清交接的阶段。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壮大挺遗憾的,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中国没有像这样的巨著!
●政治经济学的鼻祖,其实我始终相信一个观点:所有政治活动都是为了经济服务的,并且深信不疑,所谓爱国道德等等之类的,不过是为了利益的幌子罢了。三联版力图维持老版和英文的神韵,虽然翻译有点拗口,但是对于经济学的书来说,也不容易了。
●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国富论(上下)》读后感(一):内容不错,只是文字比较难读懂
第一次感觉到我的中文阅读水平有问题了,有些句子需要读好多遍才能读懂。
不过书的内容还是比较吸引人,像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体会日常生活中积累产生的思想和观点,有新的认识。
书名:《国富论》
作者:[英]亚当•斯密
译者:王亚南、郭大力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页数:502
阅读笔记:
《国富论(上下)》读后感(三):读起来太痛苦
.......................................................................................................貌似好像软件翻译的。读起来真难受。。明明是“比”弄个“比较”出来痛苦了半天........读不下去了。。
《国富论(上下)》读后感(四):被翻译毁掉了的内涵
我常被人说写出的文字像是英文翻译过来的,然而当我看到这本书,我找到了自信,我承认我怂,没毅力去啃英文版,但是就事论事,翻译得好渣,用译者的话就是“他们在翻译方面,他们是比其他译者更译得差得多的,他们完全没发与其他译者相比赛”。虽然有人说此译本掺杂古文,然而我所学的古文并非如此,,即使那个时期的文白混搭也不应如此。看完此书,我小学语文都没法及格了。书本身冗长的地方也不少(有些地方简直废话连篇,在小细节上反复抓住不放却无法继续深化),停留于那个时代的肤浅也不少。不得不说,译者的逻辑和语言能力上的欠缺对原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原作本身对各个方面的经济现象的深刻认识堪称经济学的祖师爷,其中仍然不乏先见之明能够启迪当世之人。最后希望郭/王二人这个版本赶紧绝了吧,误人子弟也对不起原著。
《国富论(上下)》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各种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依照来分配给人民各阶级的自然秩序
第一章:论分工
富国比之穷国,在制造业上的优越比在农业上显著得多。
分工能成就的作业量的增加有三个原因。第一,每个特殊工人技巧增进。第二,由于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会损失掉的时间的节约。第三,由于许多机器被发明以便利、缩减劳动。(人把注意指向一个对象,比之分散于多种事物更易发现达到目的的简便办法)。
在社会进步中,哲学与玄想成为市民中一个特殊阶级的主要的和专门的工作。
第二章:论分工原理
要得到同胞们的协助,不要求助于他们的爱他心,而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
使人的天赋和能力形成极显著的差异的,是交换的倾向,也是这种倾向使这种差异成为有用的。
第三章:论分工受限制于市场范围
市场过小,难与人以终生专务一业的刺激。因为这种状态下,他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的生产剩余物随意换取别人的。
水运可以开拓更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工艺实业的改良都发轫于水运便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