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樱田门外之变》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樱田门外之变》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09-22 17: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樱田门外之变》经典观后感有感

  《樱田门外之变》是一部由佐藤純彌执导,大沢たかお / 長谷川京子 / 柄本明主演的一部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樱田门外之变》精选点评

  ●妈妈咪,35分钟时井伊大老就被剁了,后面怎么推进还?!!几近TV drama的拍摄手法,佐藤纯弥还真是一如既往平庸,东映式的喷血倒是引人追思。除却叙事手法平庸老套,这段历史常常新,现在看来,激进派什么时候都只起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作用

  ●也许他们的壮举时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有这样的仁人志士,这个国家就还有希望。

  ●作为外国人, 看的角色派系都混到一块儿去了,幸好字幕组在片尾给了维基百科说明。其实就是明治维新之前,已经是暗流涌动了。幕府200年闭关锁国政策,随着美国”黒船“的到来在幕府、萨摩和水户那里都是改变的契机,这种封闭结构,带来的改变一定是从外部来的力量。而各个政治势力的各自利益又使得他们之间也相互厮杀。这就会有空隙权利真空,已经被悬空了有近700年的天皇由于其神性,反而不被各种力量“触及”,这倒成就了日本能比较稳定的推进了西化,看《明治天皇》那本厚厚的近1000页大书的时候,没有感到斗争的残酷血腥,这个电影就给我展示了这一面。明治维新开始后,幕府和地方武士力量的斗争也没有停止过。哪有什么风平浪静岁月静好,政治是要流血杀头的。

  ●主角不是治左卫门而是总指挥关铁之助,这人剑术可以秒一藩之剑术教练也是神奇故事很好,需要点历史知识

  ●随便看看……有提到清朝的鸦片战争

  ●4.5星,中的厮杀很赞

  ●其实我是因为ed是alan唱的才看的……

  ●出乎意料的好。18人袭击60人的雪中大战交代冷静富有尊严。对于樱田18士,喜欢武士文化的人会大呼壮烈,仇日的愤青会大骂傻逼。没办法,电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中国错乱复杂

  ●大佬井伊直弼开场就挂了,让我觉得很突然。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樱田门外的大雪掀起了倒幕的狂潮。以后真的想亲临东京感受一下这个景点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

  《樱田门外之变》观后感(一):明治维新的起点

  1860年3月3日,暴烈的开国派大老在樱田门外被更加暴烈的锁国派浪人刺杀,雪血红,却没有胜者

  这就是日本人的行事方式-无所顾忌、直接面对、迅猛激烈

  由此,日本开始进入风雨飘摇,血腥动荡的明治维新时代

  反映如此重大历史事件影片,本片中规中矩。只是这樱田门,何时去往东京,此地还需亲临一览。

  《樱田门外之变》观后感(二):1860年日本领导人具有的见识

  

电影中提到一点——日本最高领导人之一(虽然是已经失势的,但毕竟是曾做过最高领导层的)——水户藩主德川齐昭,他知道日本的大炮跟美国的大炮水平相差10倍,所以日本必须要赶快造出更好的大炮。那时候是1860年。

40年后,1900年,中国的最高层老疯婆子还要跟全世界开战。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日本可以,而中国不可以的原因。

最高层见识上的差距。

过去是这样,后来呢,以后呢?

  《樱田门外之变》观后感(三):桜田門外ノ変:生为武士死为鬼

  看完此片后发现《白虎队(07)》对于忠义的处理还没到不可理喻的程度,满篇的“光荣的死”这种洗脑话确实令人不爽,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日式的“慷慨悲壮,偏颇奇癖”而已。

  《樱田门外之变(10)》里面描述的“忠义”则更夸张,安政大狱前中齐昭的举动本身就有野膨胀借机发难的嫌疑,结果在安政大狱中被井伊镇压,而其实刺杀小队本意一大半是找井伊寻仇,为齐昭和水户挽回政治前途,结果计划成功,井伊一除,齐昭马上就翻脸把刺杀小队给卖了。小队队员在执行任务前因为避免连累水户而提交了脱藩申请,事件一出,自己受通缉亡命在外,中亲人也相继受到藩内的罪责和拷问,即使如此,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而怨恨主公,在得知齐昭病逝后依然本着水户藩士的自知,向着水户方向替齐昭默哀。

  上级下令,不问原因不管结果,只负责执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然后无论成败承担全部的责任(有必要的话,替上级承担责任也算,战败或者政变失败,家老替藩主顶罪的事也被视为美德),这是武士精神中标榜的。正因为如此,武士作为战争工具总显得非常高效,所以大量幕末题材中,一提到农民参军总有类似“闲散难以管理”这类的描述,其实作为中国人,怎么看都是那些闲散的农民才更符合人之常情么……

  不过后来军国化之后,闲散可爱的农民也都被洗脑成了“慷慨悲壮”的武士了……

  :

  这诡异的题目的灵感大概来源于『身はたとひ 武蔵の野辺に朽ちぬとも 留め置かまし 大和魂』,其实是我不想起题目而已

  《樱田门外之变》观后感(四):那一年,樱田门外大雪纷飞

  喜欢在看到电影本体前暗自揣测一番,于是本以为《樱田门外之变》会花上大半时间用来描写山欲来之前的乌云万里。

  结果开始没十分钟,一伙人就已敲定“明天动手”。顿感迷惑啊,难道要用《24小时》的叙事来讲?

  于是发现自己又错了,在37分的时候,事变已然结束。

  接下来的100分钟,成了回忆倒叙和主角的逃难史。

  看到“安政大狱”虽然对这段历史不熟,多少明白了点。

  江户时代后期的幕府,貌似越来越不招各藩待见了。

  水户似乎更愿意和其他藩团结在公家周围而不是德川幕府。

  于是他们觉得若推举水户出身的一桥庆喜做了将军继承人,对于未来大业大大有利。

  对于安政条约缔结的坚决反对,尊王攘夷开始,但感觉有刻意讨好公家的嫌疑。

  安政大狱过后,矛盾激化,于是乎暗杀倒幕行动开始预谋。

  暗杀很成功

  但是萨摩藩主更替,派兵计划改变,倒幕行动失败,参事者开始流亡。

  这么件事,说了2个小时,还是觉得长了些。

  人们到底都是识时务的啊!

  当时的日本,不足以应付西方的船坚炮利,一旦开战,落个清国的下场,在所难免,所以井伊直弼选择订约。

  尽管觉得除了政敌值得庆幸,但怕祸及藩众,齐昭还是下令追究樱田门事件参与者。

  虽然佩服铁之介的义举,但为了家人和主人,樱间的仆从还是透露了他的去向。

  冲进来的绑了他的,是水户藩的人,真是悲哀。

  很多年之后,幕府倒台,明治维新成功,西乡隆盛乘马停在了樱田门前。

  又过了很多年,当初的樱田门前,人来车往,好不发达。

  当初不惜靠血腥镇压维护的幕府,在许多年后,因为“大政奉还”不复存在。

  当初嚷嚷着“攘夷”的人们,也在许多年后,恨不得把日本全盘西化。

  由此看来,庆喜公还真是水户用来倒幕埋下的一大伏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