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贝聿铭传》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贝聿铭传》读后感锦集

2020-10-02 19: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贝聿铭传》读后感锦集

  《贝聿铭传》是一本由廖小东著作,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贝聿铭传》精选点评

  ●很多句子读起来怪怪的,但是没关系偶像hold住!比起那些华丽丽建筑图册,这本书一定程度解释作品诞生经历。主要写了偶像的创作设计史…嗯…语无伦次,唯有奉上“碉堡”二字…

  ●好久之前的..其实我都内容

  ●不喜欢现代建筑

  ●可以粗略了解贝聿铭的一生,一个建筑师的一生

  ●读了已经有好长时间了,只记得贝蛮NX,搞了蛮多NX的建筑。

  ●我喜欢的人之一,所以一定要读他的传记,读着读着我又想出国留学了。。。读完之后我又充满正能量了,牛人之所以能成为牛人,总有值得我们学习地方,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喜欢名人传记的原因

  ●基本经历写出来了,还是不如自己本人写好

  ●背景氛围对人之成长影响深远

  ●人物传记果然不是我的茶~

  ●图多点就好了

  《贝聿铭传》读后感(一):纠错

  我是来纠错的。就不喜欢看到错别字

  023 第15行 “不满”,应该是“布满”;

  034 第13行 “来带”,应该是“带来”;

  071 第3行 400,按照前文,后面缺了一个“万”。数字错起来可是很离谱的!!

  074 对于泽肯多夫的兵败基伯斯湾仅仅一语,觉得很无味

  101-103 关于“肯尼迪图书馆”用时问题

  到底是15年,还是16年!!亲,我认为是16年!!!

  136 第3行 很有天才!!! 应该是很有“天赋”。

  还有就是整本书的插图搭配问题,感觉有用配图!!!

  总是,整本书看下来,虽然,大师的一生是交代清楚了。

  但是,缺了点东西

  《贝聿铭传》读后感(二):额 关于大师

  这本书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一些贝老工作、设计以及生活上的事情平铺直叙,偏平淡,感觉不是一个好的传记。

  但是也更了解了贝老,他的处世哲学,与菲利普约翰不同,真正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中国人都懂得这句话,但真正能够做到却又是少之又少,这点要向贝老学习。

  成功的建筑师不仅靠才华实力,还要个方面能力社交手段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他居然都做到了,也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他成为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师

  同样,还有乐观认真坚持谦虚低调等成功人士必备品质

  看完这本书觉得贝老真心笑,基本上每照片都是笑意弄弄,书中讲到他在最困难时候都是面带微笑,而且处惊不变,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平静对待,不会慌乱,也不会愤怒,真心觉得要有多达的承受能力才可以做到这些啊。

  同样感到疑惑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也有报国之心,他自己也讲到有从中国文化中获益良多,但是为什么不让他的孩子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呢?

  接下来要看他的作品集,向大师学习。

  《贝聿铭传》读后感(三):华裔建筑师的事迹

  出自名门的贝聿铭自小因母亲早逝而做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因家庭原因而由爷爷照顾,却得到儒家美德的薰陶和亲近苏州的狮子林。由于爱好建筑业,贝聿铭远渡重洋,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转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接着转到哈佛;在1938年一次联谊会认识卢爱玲并展开追求,于1942年举行婚礼。滞留哈佛当教书先生没多久,贝聿铭于1948年和房地产商泽肯多夫联手进入商业地产、政府改造项目、联合国总部等项目,从中了解到政治(城市)战略和涉及同时进行规划的重要性。1955年贝聿铭开始创立建筑事务所并承接业务;1979年落成的肯尼迪图书馆是其事业的小高峰,但之后承接的汉考克设计总部却使其名声几乎完全毁灭;不得已转战东南亚和中东地区。1978年落成的国家艺术馆却又让贝聿铭重新收到众人的瞩目。1988年竣工的巴黎卢浮宫改建工程是其事业的顶点。期间,贝聿铭还设计了香山饭店(1982)和中银大厦(1982-1990)、中国银行北京总行(1996)、苏州博物馆(2002)。贝聿铭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除了设计的建筑,不发表任何建筑思想理论。

  《贝聿铭传》读后感(四):[评] 思想要推动物质的发展

  贝与康都是建筑界的一代宗师且两人一直都是彼此的竞争对手。而我长久以来也一直将康视为我崇拜的偶像。然而,在看过《贝聿铭传》之后,我的立场有了一些改变。

  康的建筑哲理与空间精神的确令我感动,然而他在事业以外的人生经历却使我感觉遗憾。或许,他就是那种天才,那种在一个领域超乎常人,而其他方面却简单的像个小孩的人。

  贝却不同,他的儒雅与高贵的气质和为人谦逊的姿态使其能够在建筑界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空。贝不擅理论,也没有任何建筑宣言的发表,但是就如同他自己所说:建筑师要靠实实在在的建筑说话,纸上谈兵不可取。

  与康相比,贝在理论层面或者思想层面稍逊一筹,但是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做建筑就是自己的快乐,全心全意的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又有何不可?

  贝老乐观的人生观和做事的严谨作风教导了我,但使我最受触动的就是他那种能够将事业与乐趣相融合的孜孜不倦的奋斗历程。没有理论如何?没有高深的思想又如何?贝老只需做的就是在紧盯当今建筑前沿动态的前提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就足够了。

  汪坦先生有句话:一定要相信思想是要推动所有方面发展的力量,如果说经济上不发展,那还是说明没思想。

  不做学究气的建筑师!这是我读完贝老一生奋斗过程所得出的一点感悟。

  《贝聿铭传》读后感(五):有营养

  刚看完。

  整个文字像从外国文字翻译过来的,一些句子还不太通顺。Massachusetts 翻译成“马州”,不知道和“马里兰州”是怎么区分的(可能马里兰州会简称“兰州”)。 这本书没有说明资料的来历,也没有序言。

  排版也很成问题,例如第十八页:

  他在贴满表现哥特式(...) 教堂

  问题是括号中的字有 6 行之多,而且这些文字的每一行是梯形排列。

  书中有不少贝聿铭的照片,但是他的建筑的照片很少,并且不清楚,像从别处翻印过来的。

  据说,熊十力同学告诉大家读书要读好的一面,不能只挑骨头,而忘记了吸取营养。 下面是营养:

  “他(贝聿铭)用生意人能理解的非常实用的语言,开门见山地直指问题的核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身上没有丝毫 "建筑大师" 的浮夸和做作。 他从不炫耀性地运用设计专业术语, 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词语传递出他的设计理念。"

  我碰到一些“软件设计工程师 (Software Design Engineer)”,他们经常讲- 我就想把技术练好,不想多和人打交道。 他们如果能看看别的"设计"行业的大师是如何成为大师的,对他们也很有帮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