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大往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北大往事》读后感1000字

2020-10-04 19: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大往事》读后感1000字

  《北大往事》是一本由橡子,谷行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4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往事》精选点评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永远逝去的天堂

  ●47207就不说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大的十人,还有那个未名湖是个海洋

  ●读了一半,印象深刻的两点: 1.北大课堂不屑于点到 2.百人教室只来了7人,我也要上下去。

  ●年少读物 曾经向往

  ●“我们失去的终将还会拥有,然而我们得到的却是别人所得不到的。也许就是这样,坦率地说,是带着一种几近虔诚心情走进北大。”

  ●果然还是80年代的那批大学生最牛。原来北大文科生也有话都说不清楚的。

  ●除了少数几篇,其余基本上《青年文摘水平

  ●北大啊北大。

  ●高中妈妈手下一个也是物院毕业师兄送的~

  ●萬般生猛的我,完之後居然覺着自己無限純潔。。

  《北大往事》读后感(一):“读书

  【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5月《北大往事珍藏版》(P63)西川《小事物的精英》】

  “……一切都是新的,连旧的也是新的。于是我拼命读书,拼命思考。我手里有八借书卡,校图书馆五张,系图书馆三张。我们宿舍一共住六位同学,六八四十八张借书卡。我们从大小图书馆一摞一摞地往回搬书,一摞一摞地读,直读得昏天黑地,眼里冒金星。”

  读书这件事情,对许多人来说都是莫大的欣喜。在一个足够美好环境里,阅读能给人带来内的饱足与精神完满。整理心绪同时,也在锤炼自己的人生生活意义就是从中萃取来的。

  很羡慕这样读书的环境。有时候,有一群人一起读书,会使自己感觉不那么孤单。很遗憾在这些年里,读书越来越少,生活总是很多发呆的时刻,想着无聊心事,发着无聊的牢骚。那些曾经怀抱炽热之心想要通读、随记、评论颠覆、重述、超越解构再现的书,却都在积着灰,默然无言的停止在书架上。

  《北大往事》读后感(二):“毕业论文

  【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5月《北大往事珍藏版》(P24)马相武《漫忆八·功课内外》】

  “……在北大读书期间,创作蔚然成风,不光平时谈论,即使毕业论文,系里也允许以创作来完成。所以,全班同学有三分之一是用小说诗歌来当毕业论文的。当然,当时创作也实行导师制。说实话,这种培训方式倒是有利于中文系培养优秀作家有趣的是,除了七七、七八级,别的年级就再也没有允许在毕业论文中写小说、诗歌的事情了。”

  北大七七级1978年2月报到入学,七八级1978年10月报到入学。是文革恢复高考,经过考试录取后文时期一代学生,其学生年龄差异普遍较大,个别生年龄要大过班主任

  这一批学生经过十年动乱,心中对社会的见解在北大得到宣泄的出口,那就是文学创作,而不稳定的教育状态也成就了文学浪漫。把小说、诗歌创作当作自己的大学毕业论文,在现在看来,不光是一种浪漫,可能更是一种骄傲,一种辉煌,一种光荣。这种几同狷介的高贵气,也正是北大曾有的一种气息,正是自成格调的大学,才更令学生崇敬。

  《北大往事》读后感(三):十年·轮回

  时隔十年,《北大往事》以珍藏版的方式再版。

  距离初读首版,恰好十年。

  初识《北大往事》,是恩师许先生在课堂上读了一段其中的文字,并推荐大这是本不错的书。既是先生推荐,当时便极力想在那个滋养我的人生成长的小县城的每个角落搜寻到《北大往事》,一览为快。

  后来,最后的一本盗版也已被李购于名下。

  李是思维奇特的个性少年,不走寻常路。而今已经模糊了大家能够相处融洽的原因,抑或根本没有原因,抑或在以后的日子看来摩擦不断否定了我们相处融洽这一说法。而今,走过十年,恰如-珍藏版-后记中的文字“我们确实在那里度过了葱岁月”,彼说的是北大那片之于好多人为神圣之地的园子,我此刻说的是我们在幼稚的磕绊中走过了十年,而今虽然天各一方,不会经常联系,心里还是觉得这份友情的珍贵。

  忘了但是以怎样的软磨硬泡,将《北大往事》变成了我的藏品,而今仍是至爱。

  大学时代,又把这本书推荐给了阿剑,笔友,一个在大家把纸笔 + 邮票寄信的人看作稀有动物的时代,我在人生的大学时光收获的一笔财富。也许哪一天我的母校也要出类似《北大往事》之类的纪念辑,我也可以将这一段写进去。

  写到这里也许不少人在鄙视并没有提及书中多少信息,个人感觉读书需要的是心境。

  此时此刻,又是大学学子的毕业时节,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不妨一读,看看七零年代,八零年代,九零年代的人真实的大学生活。

  如果你是被人挂着八零后头衔的一代,体味过大学生活,不妨一读。

  如果……

  如果……

  ……

  这个季节,也是自己刚刚离开大学一年间的纪念,四年中的种种情不自已的涌入脑海,不能断绝。

  又想起拿着随身听插上高音喇叭冲着宿舍窗户正对的商业街上过往放歌,其中频率很高的便是陈奕迅那首《十年》……

  《北大往事》读后感(四):找很久的书

  我十五岁之前,阅读量不算太少,但眼界不够开阔,其中的最大恶习,就是中文作品读的太多。有一阵子十分偏执地认为中文写作的要以就是尽可能的展示文字之美。其时,汪曾祺未尝对我的阅读有任何助益,毕飞宇尚未成为我的偶像,刘索拉的文字风格是我一时大爱。

  那时候的思维远远未有开阔,其时,有一辑“黑马文丛”正值大红。直陈其是,那时候的余杰文字震撼我心,是他让我重新观察了文字的功用。

  要说的是“黑马文丛”中有一册书叫做《47楼207》的,作者孔庆东近年愈加红火,其时,写的则是些调戏文字,我读后大为欣喜,我总归是喜欢些好玩好笑的东西。

  《47楼207》本是《北大往事》中的一篇,我从些偏门的信息里获得《北大往事》是一本妙书,那时候便想要买来一读。然而那时候买书局限在那么几家店,着实不知哪里有卖,又不用网络,也向来是不去图书馆的,总是是错过了。

  到2008年,《北大往事》以珍藏版之名重版,买来再看,混没有了当时所想得的震撼,恐怕是这些年岁月累加,读书的眼界也总算开阔点了吧。

  据说《北大往事珍藏版》中有所增删,我没有看过第一版,也不知道怎样做对比,然而我总算是通读了这本书的,要说的是有那么些文字着实啰哩叭嗦,真是一点名校风范也没有了的。更有那么些文字,见识与文笔尚不及一把报刊作者,也不晓得怎么竟然编选进了此书。

  读这本书时,确有别有用心之处。因是学生的回忆,总想当做野史来读的。不过名校生的风格大约是以人为本,写自己嬉闹往事的多,兼而又是游戏文字,总要做出些魏晋风度来的,散文下笔一过千年,难免就散去了原想记下的感想,随笔总随雨打风吹,大家伙都是有身家的人,断不会拿出精品来给文集凑份子。

  我用我的少年心来思慕这本书,到了2008年,大概我利欲熏心,早已无有纯净的读书心了,看不出这书的好处。有些地方浅淡地记下来,或者一二所感,或者一二所得,但总有所不知足,甚而是一点点的失望。

  大概是少年的读书记忆太深刻,又总妄图从书中获知获有人生的真理。而对于年代的思慕,对于诗歌的崇敬,在我心中蒸腾了那么写剔透的庄严。冀望有那么一册书,包含着我的少年梦想,预示也展示我的愁苦欢欣。

  我总是在找这样一本书,心有不甘地不断找这本记忆中或者想象中的书。也许我不该找,也许我该写这样一本书。

  《北大往事》读后感(五):桃花开了,与你相遇

  文/素衣

  2008年4月,我来到美丽的北京大学,在未名湖畔拍摄了这枝含苞欲放的桃花。它美得这样艳,这样好,又这样令我伤感。

  我是应该与北大有缘的,未名湖畔,本该留下我一行行多愁善感的足迹,可命中注定我与北大就这样擦肩而过,我空灵美丽的青春,因为错失了这段美丽的缘份而少了一份鲜活的色彩,我多情善感的少女情怀,因为没有被北大的风浸淫过而有了一份永远的遗憾。

  因为遗憾,我常常会做这样一个梦,春天,满天漫野的桃花开了,我素衣长发,怀抱一本诗集,在北大未名湖畔徘徊又徘徊。

  谁没有一个年少未偿的梦呢?因为美好而小心翼翼地珍藏,一个人的时候,默默怀想,心中有小小的痛,小小的喜,此起彼伏的心情犹如小小的溪流,静静地流淌,缓缓地一波一波,每一次起伏,都会让心灵激荡。

  年少的梦是一个不能与人说的隐秘,一个幸福中夹杂着莫名感伤的隐秘。而我的每一次深夜辗转,便是与这份少年情怀扯不断理还乱的纠缠。

  4月,桃花开了,与你相遇,我无言,却在心中一万次地向北大致意:你好,北大。

  贴一篇18岁时写的旧文,是一首参赛的歌词。那时的我多么纯,那些青春的岁月,多么好。

  走过自己

  天空中有多少亮亮的星星,人海里便有多少亮亮的眼睛。在每时每刻每个逝去的日子里,有多少不能忘记的故事。眼睛望着眼睛,同有一份默许,在星球的世界里,我不孤寂。

  风雨中有多少暖暖的手,心海里便有多少莹莹的泪滴。在黄昏在夜晚在记忆的深沉里,有多少暮然回首的惊喜。双手紧拉双手,同有一份真挚,在茫茫的人海里,互相扶持。

  泥土里有多少嫩绿小芽儿,笑容里便有多少苦涩连着甜蜜。在高山在大海在希望的颤动里,有多少不会消逝的期冀。心桥通向心桥,同有一份祝福,在生活的浪波里,把我自己。

  哦,从不悔,从不悔已经过去的日子,因为我们终于长成了自己。哦,总在想,总在想将要到来的日子,因为我们终于走过了自己。

  ——————

  本文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2b0ee01009ebp.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