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播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重播读后感锦集

2020-10-07 20: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播读后感锦集

  《重播》是一本由(美)雷蒙德·钱德勒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重播》精选点评

  ●本来很是很无趣的,不过汽车阳台两段推理还算可圈可点,为了最后的结局加一星,再见马洛……

  ●马洛从未如此轻浮过,作为陷入爱情的最后谢幕

  ●平铺直叙侦查跟踪命案发生的层层递进与其真相解谜安排 觉得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艳地方 可能相较于案件逻辑推理与悬念架构设置 我想作者重视的是对人物性格气氛细节渲染性以及轮廓清晰行文风格

  ●菲利普·马洛系列最后一本,前半部分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后半部分有点后劲不足的感觉~咳咳,这本里马洛更是艳福不浅,居然和两个绝色美人都滚床单了,棒,XDDD~以及,最后和琳达·洛林(《漫长的告别》里滚床单的那位)的电话似乎预示还有继续下去的可能啊~【嗯~搜了下,《普德泉庄园谜案》里好像和琳达·洛林结婚了,不过没写完,别人续写的,不打算

  ●嘴炮侦探菲利普马洛分分钟教你如何搭讪(并且遭到痛殴)

  ●如果我有空真想重翻译一遍。

  ●还行绝对评委印象分,这本书仓促凌乱,我的hard boiled马洛忙着穿梭在两个城市跟两个女人OOXX,而且对情节也没有推动作用,哎,连我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了马洛还在苦苦追问失望。。。。

  ●看钱德勒从来也不是为了看案情哒。

  ●这是整个系列的最后一本,感觉马洛比之前更为颓废执着,钱德勒过世之前一年的作品,很阴郁

  ●钱德勒还是喜欢译本。这本开头写得相引人入胜。而且还很薄。结局和我想得不太一样。也谈不上是失望,尤其是在基友给我科普了作者写这本书时的情况之后。总之还是可以一看。

  《重播》读后感(一):看完再说

  在一个卖盗版书花10块钱买到的正版

  这本书很薄

  就拿起来看了

  我没读过钱德勒

  但是读起来很熟悉

  那种好莱坞4,50年代黑帮片的气息纸张铺面而来

  觉得情节一般

  有种故作扑朔迷离的感觉

  也许是我变的粗枝大叶混不吝

  不能更好的品味书中的细节

  或者说我天性这样的硬汉??

  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拿起了那本漫长的告别开始

  也许应该完整的读下来这个马洛系列再来说三道四

  《重播》读后感(二):英雄也有落脚

  这是钱德勒篇的最后一部长篇,也是最动情的一部。

  永远要向温柔低头,这似乎是我对浪漫主义执念。而老马洛在他最后的故事里也尽显温雅

  是啊,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物都会有一个结尾。似乎侦探故事并不重要了,就像钱德勒在妻子去世后留给自己和读者的一份最后的礼物。警察再也不跟私侦探针锋相对,再也没有危险的漂亮金发女人,有的只是陷入爱河里的可人儿。似乎每个人到最后都会有想等待和保护的东西,而那个东西最后竟然都演变成爱人。

  舒服而熟悉的自己的房间里,接到一通电话后带着微笑而放松的表情挂掉。你就等待吧,等待爱人的来临……让身疲惫的道路上开满鲜花。

  《重播》读后感(三):一切还只是重播

  经过《Play Back》的确证之后,我终于可以肯定自己并不喜欢雷蒙·钱德勒,也并不喜欢菲利普·马洛。读《长眠不醒》的时候就对马洛的产生种种疑问,在《Play Back》中得到了比较确实的回答:

  -“我是为了保护这家旅馆,你又是想保护谁?”

  -“我从来就不知道……”

  马洛对正义,事业、生活及女人的看法都是这么不羁,随性,天马行空。但是他却又严肃,冷硬,不苟言笑。他是个矛盾体。我不知道票选马洛当选侦探之最的,女性占多少比例,但我总觉得马洛的确像银幕上的鲍嘉,冷峻得太有距离感。论外形,鲍嘉绝非出众,评来评去只得一个暧昧不明的“酷”字。马洛也如此,无论博学,多金,俊朗,还是调情献殷勤,都难称个中高手,连闷骚都算不上,却凭着某种非理性的执着,赢得了不少青睐。

  《Play Back》是雷蒙·钱德勒谢幕之作。当然这种谢幕是不自觉的。但也许冥冥之中自有感应,他写了一个不疼不痒的故事,给马洛安排了一个无限温暖的结局,也为全书取了一个怀旧的名字。倒带是为了回溯些什么?书中并未给出解答——又或者我们干脆会错了意。

  钱德勒对案件情节一贯的朴素处理,让故事一如既往地缺乏刺激和悬念,连出场的几个人,被杀、被勒索或是被痛殴到底所为何事都让人来不及厘清。马洛有点心不在焉。这次他又遇到了一个小鹿般的女子,激发了他的保护欲,也不经意地暴露了他的性冷淡。尽管情挑美人是马洛的拿手好戏,但何时见过他真正倾心?他总是极尽嘲讽,忽而变色地把美女推离怀抱,推离自己的生活。

  最后马洛与琳达的一番对话颇耐人寻味。尽管侦探先生憧憬了一番二人世界的香艳画面,我还是不惮对他们的将来做最坏的猜测。倒带回到当年,一切还只是重播。

  《重播》读后感(四):《重播》——循规蹈矩与渴望意外

  其实我一直想问自己,写了这么多书评之后,还有兴趣继续写下去吗?我是说,对一本书来说,本身可以评价的内容并不见得很多,尤其是推理小说,要从中找出什么深刻啊、值得用很多语言去赞美或者讨论的内容,其实并不太容易。当写的书评慢慢增加,自己也逐渐感觉到同质化现象。相似的书理论上来说会有相似的书评,但一旦写成重复性的文字,或是千篇一律地四处搜刮作家资料以充实书评的时候,这种感觉真的很不爽。

  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重复的事情,但我们都想生活有点不同。

  于是我看了这本《重播》。

  倒不是说这本书多么多么好,先看这本,是因为这本最薄(囧),所以就随意地从图书馆里把这本书给抽出来了。看的时候其实也比较仓促,囫囵吞枣地阅读,读完后并没有多大感觉。当然,这本书也就是三星的水准,如果是喜欢钱德勒或者喜欢马洛的人,觉得这本书可以打到五星,那另当别论。

  当然马洛也有可爱之处。他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过着和我们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生活。我们太习惯于循规蹈矩了,就连写书评,慢慢地也从新鲜感变为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开篇概述,然后谢谢简介,凑上个几百字,然后分析分析作品,又是几百字,最后总结一下,一篇书评就炮制出来了。嗯,中间还可以加入作家生平介绍,这样又多出了一千字。

  想改变。然后就看到了马洛。

  马洛就是我们想要改变而没法改变的梦想。私家侦探的工作并不见得很爽,风餐露宿,还有危险。但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私家侦探的工作充满了趣味。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可以享受到未知旅程的新鲜感,甚至可能邂逅意想不到的艳遇。呃……总是充满让人愉快的意外性,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故事中马洛定会安然无恙地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这是无痛而又充满刺激的阅读之旅。案件不重要,我们所欣赏的,或许只是马洛那种没有一定之规的生活和工作,这就是长久耽溺在稳定状态中的生命所渴望的意外。其实,我们都是那好龙的叶公,或是自己真要去过那种不稳定的生活,恐怕自己也无法忍受吧!人总是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们心中都存在侠的梦想,渴望在条条框框之外得到畅快淋漓的解脱感。而马洛,就是填补心灵空白的一针兴奋剂。

  可惜我看的第一本,竟然是结局,或者是没有结局的结局。马洛依然年轻,马洛依然继续从事他的工作,马洛未来的事情,钱德勒没有写,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当然,马洛的生活依然充满意外性,依然继续在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活跃着,直到——

  无意外地老去,有意外地逝去。

  《重播》读后感(五):嘴炮侦探最后终于完美退休告老归田这是个好的结局

  我以一种悲喜交杂的情绪读完了这本书。悲的是,马洛系列完结了,今后再也没有马洛的小说可读,少了这么一位诙谐幽默的硬汉子,就好像做汤少放了鸡精,尽管咸淡无妨,但是韵味没了。喜的是,马洛终于获得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的钱德勒大人大发慈悲,为这位最迷人的侦探来了个完美落幕。

  大部分侦探在系列作的最后一部都没有交代,一般作者不写了就是不写了,不会想好后路。而有交代的侦探,最悲剧莫过于奎因先生的《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中的雷恩先生,这位迷人的老先生尽管在《Z》已然显出老态,但是以如此一个大悲的结局谢幕,实在令人无法释怀,因为短暂的流星般的出场,给所有奎因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而最终悲剧离场,实在难以接受,而马洛的谢幕堪称很风光了。巴黎的来电,加上马洛放荡不羁挂掉律师电话的桥段,我们可以看出,马洛对于自己的谢幕,也是很满意的。

  其实这本书写的很一般,虽然篇幅在钱德勒的七本小说里算是最短的了,只有短短的184页,但是灌水痕迹却是最明显的,可以看出钱德勒在无关的情节上浪费了很多很多时间。与《漫长的告别》不同,《漫长的告别》很多段落看似水分,实际上却暗中伏下了很多线索。而《重播》一开场的跟踪场面扣人心弦,人物出场也很紧凑,给人感觉就像直入主题一样,可是后来一系列的动作,包括马洛在卷中把到的妹纸,等等段落到最后一看,全都成了狗屎,全是没用的情节,就是想让马洛先生跑的再辛苦点,突出侦探的本质——调查。其实马洛完全可以学学马修在办公室打电话,还省得被人揍。这种情况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了《水晶金字塔》,那么长的废话就是为了引出一个人物而已,看到最后,不禁暗骂钱德勒“搞毛啊!”

  紧的跟踪,复杂的拜访,跟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打交道,被人恐吓【这个每部都有,马洛绝对不是吓大的】,被人一通臭揍【这个每部也都有,马洛身体恢复程度堪比《古惑仔》的陈浩南了】,然后就在这些都紧张进行中的时候,钱德勒才慢悠悠的放出真正的案子,阳台上消失的男尸。这个案子乍一看,“哇,好高端!"想不到一向以情节见长的钱德勒居然也玩起密室来了,看到后来,才发现,搞毛啊,原来线索都不给全的啊。其实线索不是不给全,是老钱不能给,给了的话,马洛退休前就风光不起来了。

  不过在追踪米切尔途中发生的废弃汽车推理和最后的阳台男尸推理还算是中规中矩,可以给个60分的及格分,不过后来被检察官骂成傻叉的那个一手遮天的老地头蛇的出现,让我又想起了钱德勒的灌水行径,不得不认为,其实,撕了那章内容,这本书看起来更连贯些。那个跟踪任务到底为了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了,从时间上看跟地头蛇肯定是两回事,至于马洛知不知道,估计他在接到巴黎来电后就被冲昏头脑,不想去想了吧。钱德勒,你欠我个说法。

  再见了,嘴炮侦探——菲利普·马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重播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