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兰花》读后感锦集
《午夜兰花》是一本由古龙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页数:2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夜兰花》精选点评:
●谁能告诉我这本到底讲了什么?意识流啊亲!意识流也得给个结局啊亲!
●还是那个楚留香 曲终人散
●
●在写作方法方面独树一帜,对这种写法懂得不多,我只能说有种电影蒙太奇的感觉,古龙想要突破武侠小说旧巢的心愿从此可见
●果然,兰花先生就是她。 不过我还是不意愿想到这样的结局,但我也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蓉蓉啊!
●这个应该算楚留香的外传吧……没接触过楚留香系列所以有些细节不太明白,不过这个讲故事的方式挺有意思的。
●楚留香系列?微妙,总之是部看了很微妙的。
●莫名其妙
●似乎稍显啰嗦
●各种胞胎……美大腿……丝。死也看不出兰花先生是苏蓉蓉……
《午夜兰花》读后感(一):兰花先生
是林怀玉。
其他我啥都不想说。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午夜兰花》读后感(二):再说古龙的风格
(标题为什么要加个“再”字呢)为什么会喜欢读古龙的小说,这个问题从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完古龙的小说起,就不断说起,和朋友聊天时说,网上灌水拍砖时说,刚使用qq时随便拉人作好友就附一句“喜欢古龙的小说”。不同的年纪喜欢的理由不太一样,曾经有段时间我觉得他的小说不过如此。前面随便说说,下面步入正题,黄仁宇提出了“数字化管理的欠缺”被人人津津乐道,觉得掌握了一把理解中国历史的钥匙,这和本文可能有点关系,待会再说。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里谈到斯威夫特的小说中用到了倍数计算比较的概念,作为把数学引入小说的例证,虽然这个观点被著名科幻翻译无机客同学吐槽了。但如果我们借用一下这个观点,看看古龙的小说,会发现古龙小说中的社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最经典的那段,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决斗前,两人互报剑长多少,重多少,这在没实现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古代,是一种多麽可贵的品质。这本午夜兰花中,一开始的丝路组织的严密,后面那个神叨叨的老人象个特工一样报武林人士的档案。在古龙的小说中,体现了出了一种数字化,理性化的美感,这是我读的第三本古龙的小说,当时看完后觉得莫名其秒,虽然当时不不知道“坑爹”这个词,但读完后就是这种感觉,直到今天对这本小说依然是这种感觉。但那有什么关系,情节,逻辑什么的都是浮云,但古龙的这种写作方式,这种语气,使我成为了他的忠实读者。在古典演义小说中的数字,通常是虚数,比如李元霸,裴元庆的锤的重量,比如十万大军。但在古龙的小说中,他煞有介事的给出许多貌似客观统计的细节,用一种特写的方式给人物来一段简短的传记,即使那是个出场就领龙套的盒饭。他的江湖中似乎存在一套透明的人口普查体系,除了对主人公无效。这种风格简单有效,易于模仿。以致于虽然古龙在小说上的成就不如金庸,但他在文体上的影响比金庸要大。他这种略带夸张的特写方式,却暗合了黄仁宇对数字化管理的期许。
《午夜兰花》读后感(三):爱情午夜绽放,传奇就此终结,寂寞的最后竟是无限好春光
他是一个传说,传说中最优秀的男人。没有之一。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独一无二。
她也是一个传说,最聪慧最懂事最温柔最体贴最最一切的女人。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独一无二。
不同的是,他是大众情人;她,是他一个人的情人。更“残忍”的是,他把她当亲人,当朋友。
她不知道,在他心中,亲人和朋友远比情人重要的多。
他曾说,如果世上还有一个人离开他他就活不了,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她。
他只对朋友说,不对她说。他只知道,她永远在船上等他,她很少上岸。
聪慧如她,怎会屡次身陷囹圄。她是想确认一件事,却总听到他的香艳传奇。
寂寞多少日,等待多少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匆匆而逝的是时光,是年华,渐渐老去的是容颜,爱,越来越浓。
一次传奇后他死去,午夜兰花绽放,淡然的残白。
古往今来最绝妙的爱情对决,即使带着血腥的气息。
她跟他那么久,不是残忍的人,死的都是该死的人。
古龙太吝惜他的笔墨,我不吝惜。
她飘落在他的身边,他片刻惊愕。“我早猜到是你,真的是你”。
“我只是想要一个继续爱你的理由。”
“我还活着,更不会忘记你”
无语,相知如她,不需要再多余的语言。不需要再问你爱我吗?她毕竟也是个传奇。
金庸太不含蓄,神仙眷侣,绝迹江湖。
他们会在哪里?
只在我的心中。凡尘也好,幽林也吧,深山大海,或者永远不知道的蓬莱仙境...
传奇的落幕,出乎我的意料。今天再读香帅,我自信已经可以理解。怎么也想不到,最后的落幕如此华丽。
他,还是传奇,大众的情人,男人的偶像。他只有离开,因为他已有她。
古龙终还是古龙,传奇终还是传奇。我们演绎不出如此的告别。
就这样告别香帅,带着幸福,没有遗憾。从此,兰花,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电影版的午夜兰花,“演绎”的太多。传奇落幕,只为爱的归宿。作为电影,只能再生香艳,却离我的心太远。秋官和青霞,是让我想看这很久以前的电影的原动力。他们,满足了我对传奇的部分幻想,再看,再满足一点。
传奇,活在人间。
《午夜兰花》读后感(四):兰花先生是谁?
兰花先生是谁?
---兰花先生现身江湖的目的,书中通过几十年后的一对老者与少年的案件分析,反复唠叨智者与枭雄的心态区别,来说明兰花先生:制造迷雾,并给幕后枭雄掩饰脱身之用。用兰花这个信息,是制造一条“明显的线索”来“诱你走上歧途。”
书中描绘一:
quot;像他这样的枭雄人物,纵然败了,也不会败得走入绝境。"长者说:"因为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留有后路。"他又补充:"到了必要时,他们就会当机立断,把自己和失败的那件事其间的关系完全切断,走到他预留的另外那条路上去,去做另外一件事,甚至会变成另外一个人。""那时候午夜也没有了,兰花也没有了,他这个人也就从此消失。""是的。"
书中描绘二:
quot;太明显的线索,往往都是个陷饼。"
少年还是不大了解:"为什么?"他问。
长者说话时的态度很严肃:"因为像兰花先生这样的高手,是绝不会把一条这么明显的线索放在你面前的。除非他想诱你走上歧途,或者是他已经疯了。"兰花先生当然不会疯的。
---其实兰花先生谁都不是。本身兰花先生只是楚留香四人喝酒时猜测的一个称谓,他们也并没有说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或者甚至是一头猪。说兰花先生是一个人,不过是看官与少年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楚留香之所以不揭开兰花先生的真面目,在于这可能伤害到慕容、蓉蓉等待人。老者与少年的对话中也没有说苏蓉蓉是兰花先生。
竟然有古龙迷分析说苏蓉蓉为了爱情而故意制造一个飞蛾计划来引楚留香现身,妈妈呀,知道飞蛾计划中死了多少人不?苏蓉蓉这么“一个多么聪明,多么温柔,多么美丽的人,多么可敬,多么可爱的女子 ”,岂会用这么多人命来实现自己的计划?那真如少年说的“残暴,而且完全丧失了人性”。苏蓉蓉是残暴与丧失人性的人么?显然不是,于是说兰花先生是苏蓉蓉的,根本是瞎猜。
又有说是张洁洁,呵呵,这个真是时空穿越迷下的结论。书本根本没有一丝关于张洁洁的线索。
---根本没有固定的兰花先生,杀死王中平的,是袖袖在扮演兰花先生的角色;面对郎格格的,是慕容青城在扮演兰花先生的角色;显然慕容公子也扮演过兰花先生的角色。因此老者又说:
quot;兰花的香气,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人身上的,也没有谁规定只有某一个人身上才能带着兰花的香味。"少年承认。
无论你把从兰花中提炼出的香气精华洒在谁身上,那个人身上就会有兰花的香气,甚至你把它洒在一条猪身上,那条猪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如果身上带着兰花香气的就是兰花先生,那么一条猪也可能是兰花先生了。
午夜兰花,只是一种迷雾,以掩盖罪恶行径之用~~~~~
《午夜兰花》读后感(五):从此,人间不见楚留香
作为一个古龙迷,午夜兰花带给我的震动空前绝后。我将自己在知乎回答的关于午夜兰花的问题也放在这里。写此笔记,作为对楚留香系列以及古龙先生的一点怀念。
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02213/answer/215495208
午夜兰花是我看过的古龙作品里最让人心痛的一个。暂且抛开先生创作这个故事时自身的状态和境况对作品的影响不谈,心痛也是因为虽然明知楚留香是一个虚构人物,但随着这个人物被创造出来,我们看着他走过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时的无往不胜惊才绝艳,到了鬼恋蝙蝠桃花的智勇双全风流潇洒,再到了新月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败和无能为力,这个人已经活在我们心里。我们看着这个神话一般的人如何力挽狂澜也看着他如何渐渐走下神坛,他也不得不承认世事的离奇,人智之有限。但是到了午夜兰花,这个故事的感觉就如同先生的创作初衷一样,“变”了。
我认为午夜兰花的结局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定论,但是从丁情的采访里可以明确知道;《新月传奇》《午夜兰花》这两部是由古龙口述,丁情执笔;《午夜兰花》并未写完,结局是其他人代笔。在古龙原本的设定中,兰花先生是苏蓉蓉。
原文见:https://mr.baidu.com/z48jwdc
一直以来也有很多关于兰花先生是谁这个问题的讨论,个人认为书里的暗示还是很明显的。可是即使认定苏蓉蓉为兰花先生,由于我们看到的《午夜兰花》的结局并非古龙先生所著,所以似乎无法断定苏蓉蓉飞蛾行动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引楚留香回到她身边,如书中少年推测的那样“像飞蛾一样扑进她美丽的火焰”,还是“因爱生恨”要置楚留香于死地(如丁情在《那一剑的风情》中提到)。
很多人说苏蓉蓉一定不会伤害楚留香。读过整部楚留香故事的人都知道,苏蓉蓉是那个自始至终站在楚留香背后的女人。他的衣服行囊都是苏蓉蓉打理的,他们之间一直维持着一种即是友情又是亲情,却似乎又要比单纯的友情和亲情多一点柔情的关系。然而香帅终究是香帅,张洁洁的故事告诉我们楚留香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女人,如果他只属于一个女人他也不会是楚留香,他属于整个江湖。所以我不认同兰花先生是张洁洁的观点,张洁洁并没有要一直占有楚留香的意愿,她理解他骨子里悲天悯人心怀世事的情怀,所以她放他走。这也是楚留香爱张洁洁的原因。
古龙吧里有一篇文章我认为写得很好,作者说午夜兰花其实就是苏蓉蓉跟楚留香之间的一个赌局,赌注就是楚留香的自由。可是这个赌局楚留香无论如何也是要输的,如果不赌他就会失去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最终的结局就是楚留香去见她,然后一起走了。隐居了。也从此江湖中的楚留香就死了,有的只不过是个平凡人。”
原文见:https://tieba.baidu.com/p/3583585982
可是结局真的是这样美丽的吗?
其实我固然愿意相信他们两人可以一起退隐江湖,但午夜兰花字里行间所有的暗示都说明事情并不是这样的。作为古龙的弟子以及午夜兰花的执笔者,丁情在他后来自己的书里把苏蓉蓉的计划定性为“因爱生恨”并不像是他个人的一面之词,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古龙先生创作时的设定。
参考楼上牛心心的答案里引用的南方朔先生的评论文章,就会看到古龙先生在创作午夜兰花时的心境和环境。
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02213/answer/48974573
我想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午夜兰花为什么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如此晦涩难懂。
古龙先生曾说他写楚留香新传时会求“新”求“变”。而我们阅读午夜兰花也清楚地看到他在这部书里所做的大胆尝试,不论是叙述方式方面,还是对角色的颠覆方面。胡铁花可以变成富翁,苏蓉蓉可以机关算尽。
其实从整个楚留香系列来看,香帅的形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从一个玉树临风战无不胜的神话角色一点点露出凡人的一面。午夜兰花里对楚留香的描写是这样的:
“这个人穿一件蓝色的长衫,非常非常蓝,式样非常非常简单。
这个人很瘦,脸色是一种海浪翻起时那种泡沫的颜色。又好像是初夏蓝天中飘过的那种浮云。”
“——那么沉静,那么温柔,那么孤独,那么冷淡,可是心灵中却又好像有一把永远不会熄灭的火。”
“传说中的楚留香,好像比较年轻一点,比较活泼一点,这个楚留香好像太成熟了一点,也好像太稳重了一点。”
于是我们看到,此时的楚留香是沉静而厚重的。他依然智勇双全,但已饱经风霜。
很多人说苏蓉蓉是不会忍心伤害楚留香的。连书中的少年都说,那是个“多么聪明,多么温柔,多么美丽的人!多么可敬,多么可爱!”“在江湖人心目中,这个人几乎已经成为美的化身,有谁忍心毁坏?”
正因如此,在意识到兰花先生就是苏蓉蓉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古龙是真的不相信爱情的。其实在整个楚留香的故事中,我们隐隐约约能看到古龙自己的影子,以及他自己的江湖阅历。先生的一生是孤独的,他始终没能找到那个理解他的人,所以他也一直是个浪子。
可是,结局如午夜兰花,我竟觉得有些残忍。只因也许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早已不把楚留香当成是一个书中的虚构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活在某个不同于我们这个时空中的传奇的人。我希望他能英气风发地走过这场江湖,再安然快乐地离开。
可是他不能。
无论我们多么希望午夜兰花是个美丽的结局,可是飞蛾行动本就是一个以上百个无辜的人为代价的残暴而灭绝人性的计划,试问就算苏蓉蓉的目的是把楚留香引到她面前来,她还是那个善良体贴的蓉蓉吗?一生从不杀人的香帅还会像当初一样待她吗?
女人的爱和恨往往是分不开的,所以“因爱生恨”有了根源。而飞蛾行动就是要楚留香死。虽然楚留香的理解不是这样,败并不意味着死。当他与兰花先生相见,他们曾经的感情也就灰飞烟灭了。人虽未死,心却要伤。
也许心伤还不如人死。
当香帅知道这个阴险狠毒机关算尽要置他于死地的人,就是一直以来最关心他最懂他最体贴他的蓉蓉的时候,他怎能不因世事无常而痛心,不被孤独蚀骨?
也许就如南方朔先生所言,可见古龙对楚留香系列的爱恨交织。
如此,午夜兰花是个让人哀痛的结局。
一个颠覆的,失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