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迹象,表明一个人的内心开始渐渐强大了
点击?蓝字关注微信公众号“谷声熊”
轻轻松松养成受益终生的读书习惯
“熊啊,你总说后台有人跟你发消息,我还在想真的有那么多人给你发消息吗?结果今天晚上我也想好好跟你说说心里话……”
前段时间,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夜晚,有位女生朋友向熊袒露了她的脆弱和孤独。
她说,两个月前她坚定地离开家,想着去重庆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但发现:
外面的世界和她想象中完全不同,没有认识的人,什么都要靠自己,没有归属感。
“本以为的自由,更多的却是孤独。失眠,想回家。”
或许是因为在外打拼的人越来越多,“归属感”这个词,在熊后台留言里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有初入社会的小白说,匆匆忙忙、人来人往,没有归属感,就是在人群中孤独;
也有经验尚可的前辈说,即使已经待了七八年,仍旧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找不到归属感……
所以今天呢,熊也想统一回复一下,熊对于“归属感”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熊觉得,在外打拼没有归属感、孤独,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的情绪;
但真正成熟、内心强大的人,或许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方法去创造归属感。
因此熊今天呢,就想给大家分享一本,能帮大家找到归属感的书:
《我们都是一样的孤独:接纳自我,给心找个立足之处》。
书的作者,水岛广子,是日本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医生,也是日本研究“人际关系疗法”的第一人。
她认为,“归属感”的关键词是“自我接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为自己创造归属感。
“归属感并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要自己创造的。比起等待奇迹出现和依靠他人给予的归属感,还是自己创造条件更加容易。”
熊觉得,能为自己创造归属感这一迹象,也表明了一个人的内心开始渐渐强大。
书中,水岛女士就向我们列举了如何为自己创造归属感的一些方法与观点;
熊呢,也从中选出了熊认为最重要的6点,分享给大家。
希望大家内心都能慢慢变强大,获得由内而外的归属感~
不论如何,
先别急着否定自己。
“我不在这里或许大家会更开心吧。”
“大家都不接纳我,不喜欢我。”
“我实在是太差劲了……”
当我们进入一个集体,没有融入大家时,或许就会如上述这般开始否定自己。
对此,水岛女士就要提醒我们了哦:归属感,往往就是从否定自己开始的。
越是否定自己,就越会使我们自我封闭,也就更加难以融入。
所以,无论如何,先别急着否定自己~
在熊看来,即使我们在某个聚会上格格不入,也并不代表自己不受欢迎,或许只是不熟悉大家交谈的那个话题而已。
所以啊,与其躲在角落自怨自艾,不如坦然一些,放松心态。
能够不被打扰地独自吃吃吃吃吃吃喝喝,不也是愉快又放松的嘛。
嗝~
不用逼自己强融到每个集体。
当在集体活动中看到别人相谈甚欢,只有自己在角落里默默无言时,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念头:
“我必须提高我的社交能力。”
“我要学会适应环境。”
“不行,我必须要融入进去。”
于是,我们会努力地参与话题,假装自己很感兴趣;
但这样做,往往会让自己更心累,不能在集体相处中获得快乐。
水岛女士也认为,我们越是自我指责,暗示自己“必须融入其中”,这种归属感缺失的感觉就会越强烈。
要知道,并不是一定要做到侃侃而谈,才能代表自己适应了环境,获得了归属感;
“内心的安定”才是归属感到来的唯一标识。
就像水岛女士说的,只要自己的内心是安定的,无论外在形势如何,都可以说自己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
熊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自己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
所以,那些融不进去的圈子,就不要逼自己强融啦;
试着关注自己的内心,然后找到最舒适的交际圈。
创造归属感,
其实是打开内心的过程。
“这群人真是一点也不友好。”
“他们根本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
“以前相处的朋友多好哇。”
当归属感缺失时,我们除了否定自己,有时还会否定这个环境或身边人。
对此,水岛女士说啊,有时并非环境或身边人不好,而是我们自己将心门上了锁。
我们心里不相信身边人是友好的,那么眼里看到的,便也都是他们不友好的模样;
我们心里认为以前的朋友更好,那么就会一直觉得现在的朋友不够好。
因此水岛女士说,创造归属感,其实是打开内心的过程,而这当然就需要时间。
或许,最初我们难以融入,或者难以接受其他人的行事作风和态度;
但是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环境、对他人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一切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即使短期无法融入集体,也要给自己、也给对方足够的耐心。
总有一天,也总有一两件事,会让我们相互治愈,建立良好的友情哒~
不要为了归属感,
去刻意追求好人缘。
面对新的人际环境时,我们总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期待:
期待自己可以受欢迎、赢得好人缘、获得名声、交到好朋友……
若是这些期待实现了,自然会欢天喜地,感觉自己顺利融入了新环境;
而若是没有实现,我们就会怀疑自己:“是我人缘不好吗?”“我是不是不多数人喜欢啊?”
就这样,在集体里的归属感便逐渐缺失……
而水岛女士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始终希望从“外部”寻求某样东西来获取归属感,那我们就会永远处在一个焦虑状态。
所以她希望我们不要因为想要从他人那获得归属感,而刻意去追求好人缘。
“从‘内在’出发,寻求‘内心的平和’,那么归属感就会不约而至。”
水岛女士解释说,所谓内心的平和,就是一种自我接纳、自我肯定的状态。
不要再纠结于“如何才能让自己更讨人喜欢”,也不要再去在意“别人到底是怎么看待我的”。
自己认可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在心中为自己提供一个容身之地;
这样一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归属感”都会紧紧跟随我们啦。
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才能在职场中创造归属感。
作者说,职场中也是有归属感这一说的。
而职场中缺乏归属感,主要表现为:
当公司来新人时,开始焦虑:“他刚来公司,表现就这么出色。”
犯错时,开始担心:“犯了个错误,以后都难以得到老板的重用了吧……”
水岛女士指出,像这样在职场中缺乏归属感的人,往往是因为:
他们会习惯性地对事物进行主观判断,并且将不好的事情过分夸大了。
而避免过分夸大的方法就是,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比如:
新人刚来公司表现很出色,但这不代表自己曾经的成绩就被否定了;
虽然犯错,但好在都及时纠错弥补,这也算得上一种能力。
像这样提醒自己,有些声音只是当下自己做出的主观论断,决不能等同于实际情况。
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在职场上找到归属感噢。
白居易的七言小律《种桃杏》里有一句:“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虽然偶尔会孤独
但要记得
在我们的心中
永远有一所温暖又安定的
一(心)房一(心)室呀
各位,晚安~
保存上方图片分享朋友圈
完成[今日读书打卡]哟
点个分享或者在看
每日读书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