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影评摘抄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是一部由罗伯特·弗拉哈迪执导,约瑟夫.博德里克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精选点评:
●相比纳努克中人与自然的原始斗争,这部电影加入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入侵。发动机和钻井等工业文明的产物也使电影更具机械性,配乐和剪辑更加具悬疑性,这些作用的合力使其脱离“影像本体”的概念,而向“电影”概念渐进。
●喜欢摄影 喜欢开头 然而由于是为石油爹拍的自然和谐影片 显得有点傻
●威望给他带来了最大的自由,这是其最后一部作品,成功地再次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搏斗,原始而真实。
●毛峰。。。
●/d5a8af21-1b6e-11de-b3cc-0019d11a795f/ 字幕:/d8420efd-1b6e-11de-b539-0019d11a795f/
●纪录与剧情交织,拍的诗情画意
●拍的很美,有一种留恋过去的感觉,应该算是故事片吧。
●为了看所谓正反打蒙太奇手法以及为了戏剧性效果改动胶片记录以突出事件的意义。很有意思。
●整部电影,充满了散文的美感,沼泽湿地的景色和童年的幸福,单纯而朴素,充满了野趣和情感。另,本片投资方是石油公司,也在展现石油公司的友好。少年与鳄鱼搏斗那场戏,没看明白,鳄鱼为什么不攻击少年呢?
●世外婆娑洲,美如水墨画,涟漪潋滟光,气根垂如缕,浣熊戏水,少年搏鳄…油老板出钱,自然又和谐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影评(一):简单又抒情的故事
片如其名,一段简单的发生在路易斯安那的少年故事。
一位少年与他的浣熊伙伴在路易斯安那过着平静普通的生活,一家石油公司的到来为少年带来富有新鲜感的事物,少年和工人们成为好朋友。少年教工人捕捉鲇鱼,工人邀请少年参观石油钻井,少年的浣熊伙伴疑似被鳄鱼吃掉,为了报复,少年杀死了鳄鱼。石油钻井发生了泄露事故,工人们奋力挽救终于控制了局面。少年也在自己门口的树上发现了原本认为被鳄鱼吃掉的浣熊伙伴,它安然无恙,只是走丢了一阵。
故事并不复杂,只看文字描述甚至有些无聊。它自然,平和,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格调是其成功的保证。美中不足的是,拍摄时导演接受了石油公司的赞助,令影片有美化石油公司的嫌疑。还有捕猎鳄鱼的场景,放在当下的观点来看,则全然无法接受。这与《北方的那努克》为了生存而猎杀海豹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影评(二):【影记】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
⑴弗哈拉迪。1948。池塘,水,芦苇,阳光,鳄鱼,荷叶上的水滴,垂杨柳,啄木鸟,榕树……长镜头跟随一个划船的小男孩。密匝匝的芦苇丛。猎枪,惊鸟。骤然而至的暴雨,翔集的鸟群,逡巡于苇丛中的大车。远处的隆隆的炮火声。一艘艘大船驶过家门口,成为宁静中的一道不宁静的风景。大船激起的波涛打翻了男孩的小舟。
⑵一种所谓的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入侵。巨型机器尖利的嚣叫声刺穿了路易安娜州的夜色。男孩与机器的对视。
⑶男孩在拨弄鳄鱼蛋的时候,遭遇了大鳄鱼的愤怒。水中的树獾熊。男孩与鳄鱼的对峙,令我想起一部动画短片《彼得与狼》。捕捉鳄鱼的过程也是男孩成长的过程。这成为一种自然的生存法则(食物链):鳄鱼吃水鸟,人捕鳄鱼。 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抵便是如此。
⑷工业事故。喷涌而出的水汽,恍若暴雨骤至。男孩的畏惧感。事故后空荡荡的施工现场。男孩对着那个勘探天然气的洞口撒盐、吐痰。藏在男孩衬衣里的青蛙。男孩对河对岸的巨型机器是充满神往的,却而又有些许鄙夷和不安。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影评(三):路易斯安那故事:一点介绍
——以下是从前看IMDB时自己翻译给自己看的,现在粘在下面好了,仅供参考。
作为一个移居路易斯安那的法人后裔,我在南路易斯安那出生并长大,没有什么比看到那些力图表现我们同胞生活,但又极其失败的电影更让我难过的了。他们从来没有正确地表达我们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电影总是过于南方味,或者过于欧式法国人的味道。
但是这部电影却完全温暖了我的心。被描写的那个小男孩是我父母亲的那一代人,也就是在家里说着英语而不是法语长大的最初一代。他的父亲,特别是他和他父亲打鱼的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简单的对话,让我想到了我的爷爷和姥爷。他对自身所处的不断变化的世界的看法,对所有法裔路易斯安那移民来说,都是具有预言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在现代化的双刃剑之间努力的挣扎着。
这部半纪录式的电影是弗拉哈迪的一个特例,因为他采用的演员确实是法裔路易斯安那移民,并且拍摄地也在南路易散那。这是唯一(或许不是唯一)一部关于法裔路易斯安那移民生活的天才的、真正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尽管这种生活是石油工业以及洲际变化改变一切之前的生活。此外,这部电影的视觉风格极好,这也使得它成为观赏的盛宴。真是伟大电影中的一部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