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狗的悲欢》读后感1000字
《S狗的悲欢》是一本由(日)松本零士 原作 / 黄纪雯 绘画复制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页数:1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狗的悲欢》精选点评:
●感人
●第一本打动我的漫画
●童年的美好回忆 现在还珍藏着呢 当然是个伤感的故事
●小时候看的绘本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各种泪奔,好多画面现在都还记得,可惜书找不到了,如果重新出版会收藏。
●《银河铁道999》漫画大师松本零土很懂童话般煽情,S狗千里寻亲,一路翻山越岭、百折不挠到九州,小动物间不离不弃的友情,小熊、小球相继牺牲离世,都画得很壮烈....全部俗套设置,卖萌动物纯洁心灵与诗意般忧伤,兴许有流浪孤苦者们影子,叫人泪如泉涌
●小学3年级吧。我的少女心啊少女心。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小时候只知道很感人,根本不知道是松本零士的作品……
●找不到这本书了……
●小S狗,S小狗
《S狗的悲欢》读后感(一):不是广告,更胜广告:找到了本书的日文原版:《エスの太陽》
记得那是小学时发烧的夜晚,睡了一觉后半夜被妈妈叫醒吃药,后来竟昏昏沉沉地读完了这本书。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深夜读书。因此这本《S狗的悲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那发烧的场景、感觉联系在了一起。
去年或前年的时候无意中回想起这本书,就在豆瓣上标记了“已读”,那或许是20年前的“已读”。
今天又想了起来,受到刚从日本旅游回来的影响,忽然想到或许可以从日文作者,甚至是日文原版入手寻找这本书。
想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但其实也没怎么花功夫,要归功于日本人善于记录的习惯、日本漫画产业的发达吧。很快,我就找到了这本书的原名——《エスの太陽》。翻译过来就是《S的太阳》。
进一步搜索,很容易发现在日本亚马逊电子书商店Kindle上有商品链接,但不知道是因为我帐号地区问题,还是书籍授权问题,日本亚马逊Kindle商店里这本书对我的显示状态是“現在ご利用いただけません。”——当前不可用。
再找找?
很快,就找到了在另一家网站ebookjapan.jp上存在电子书,而且是可以付费阅读的!价格300日元,折合一下也就15元人民币嘛!于是下手。现在这本《エスの太陽》已经下载到了我的平板电脑里,ebookjapan的阅读器APP书架上。
另外我还发现,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网上有人拍照片)作者称为并不是“作者”,而是“译改”、“绘画复制”。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当年的盗版呢?两者之间画风会有什么不同吗?以现在的眼光如何来评价当时这样的改编引进呢?作为一名至今为止仍是日本漫画爱好者的我,于是也就产生了想办法再买一本中文实体书《S狗的悲欢》来比较一下的想法。
一起怀旧吧!
《S狗的悲欢》读后感(二):狗狗的悲喜——忠犬八公VS《S狗的悲欢》
(请原谅此文在电影八公和书籍S狗下面共享,因为两者都很重要)
早听闻《忠犬八公物语》是超级催泪弹,早猜到泪点低的自己会哭,但是没想到会连续飙泪几十分钟,简直就是跑马拉松的节奏嘛。
日本人讲关于狗的故事真的是讲得很好,电影有《忠犬八公物语》和《导盲犬小Q》(后者让偶爱上了拉布拉多犬),还有一部从童年开始就一直伴随我成长的漫画《S狗的悲欢》。今天下午在书橱里一通翻找(因为搬过两次家,有些童年的书已经处理掉了),居然找到了这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1987年第二次印刷的正方形开本的经典漫画,据说现在只有旧书网上才能买到这本书。
在新闻综合频道播着《新闻报道》的时间里,偶重新阅读了一遍这个无数次感动偶的故事——十几岁的日本女孩由美在东京的臭水沟里救回了一只流浪狗,这只流浪狗很小只,宽宽的耳朵,萌萌的眼神,天真的表情,一点阳光就能让它灿烂起来。被抱回由美家的小狗被戴上了一个颈圈,上面有字母“S”的字样,据说颈圈的主人是一只很勇敢的狗,曾经奋不顾身救过由美爸爸的性命并因此牺牲。由美家还有两只养了很长时间的狗,公的叫小熊,深色的秋田犬(和八公一样耶),母的叫小球,纯白,品种不详,但和小熊一样都是“有血统证明的”纯种犬。
可是好景不长,小S和由美只度过了十天欢乐时光,由美的父亲破产,必须从东京搬回九州的老家小仓,而且不方便把三只狗都带过去。有血统证明的小熊和小球很顺利地交托给一位长辈抚养,而小S这条“杂种狗”,被表面客气、实则刻薄的邻居太太接手了。邻居太太家还养着一只“20万日元”买来的猎狗,还有一只时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虎斑条纹的猫,小咪。在邻居太太的苛待和猎狗的欺凌下,小S和小咪离家出逃,并且决定和同样思念主人由美的小熊和小球一起踏上去九州的漫漫长路。
从东京去九州的长途跋涉中,“四人”经历了由秋转冬的寒冷考验、食物缺乏的饥饿折磨、还有翻山越岭的疲累挑战,路途中小球累病了,默默地离开大伙、远远地趴在山坡上,不甘地合上温柔的双眼。小熊也为了给小S和小咪找吃的,去农户家偷鸡被打成重伤,后来伤势未愈,就勉强自己再度启程(天继续冷下去,小S会受不住),在到达九州海底隧道之前也终于不支长眠。
悲痛的小S和小咪埋葬了小熊,相依相偎穿过海底隧道,并在小仓找到了由美的旧居,可惜由美却因为救一只长得很像小S的小狗,失足跌下水渠而颅内出血,虽然做完了手术可一直念着小S它们,始终意识模糊。小S和小咪在仗义的九州猫王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在病房中的主人由美,由美顿时苏醒康复,小S和小咪也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唠唠叨叨码了这么多,一是因为毕竟很多人没看过《S狗的悲欢》这本漫画,二是真的很喜欢这个有悲有欢的故事。
《忠犬八公物语》之所以会成为催泪弹,也是因为它的悲喜两重性吧。
阿八和主人上野教授的感情越是深、生活越是幸福、画面越是感人,后半段,上野教授猝然离世之后,阿八的命运便越凸显出悲剧性。
呵斥戏弄阿八的男仆、牵着阿八去樱花烂漫的公园散步、冬天里和阿八一起暖暖地洗热水澡、大雨降临时把淋湿的阿八安置在书房的火炉前还陪着阿八熟睡……长着一张严峻的脸的教授,对着阿八居然如此慈爱、温柔又细腻。而教授给予阿八的,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做到。
教授中风逝世后,阿八首先遭到任性自私的大小姐和面善心冷的太太的遗弃,后来两度被短暂收养,第一次是在太太的长辈家,由于新主人的漠视和对教授的思念,阿八挣脱锁链逃跑了;第二次是在和自己颇有渊源的菊三郎家,可是菊三郎也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薄情的菊三郎夫人连“转送”都懒得操作,直接让阿八成了一条流浪狗。连阿八从小认识的狗朋友“四郎”也先走一步,留下孤零零的阿八在涩谷街头徘徊。自此,阿八风餐露宿,从毛发蓬松身材壮硕的秋田名犬,被活生生虐成瘦骨嶙峋眼窝深陷的流浪脏狗,只有眼神依然清澈坚定,它每天傍晚准时守候在涩谷火车站出口,一心盼望着主人上野教授能够拎着皮包、踱着稳健的步子从火车站的阶梯上走下来,亲昵地撸撸它的脑袋,感动地叫一声,阿八。
虽然都是狗的故事,不过比起《S狗的悲欢》,《忠犬八公物语》对人的描摹笔触更多、更广、也更深刻。
《忠犬八公物语》里出现了好几类全然不同的人物,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点到为止,他们先后登场,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群像。有爱狗成痴的上野教授,古道热肠的火车站排挡老板,虽然怕狗却有一颗善良心灵的菊三郎,任性善变自我中心的大小姐千鹤子,冷淡薄情犹豫软弱的教授太太,虚伪懒惰的菊三郎夫人(最可笑的是她遗弃阿八时滔滔不绝的那番励志鸡汤),怕狗又凶狠的教授老宅买主……这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物,织成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东京市井的浮世绘。在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反衬下,阿八憨憨的忠诚和傻傻的坚守更显得撼动人心、弥足珍贵。
而《S狗的悲欢》也有《忠犬八公》所缺乏的亮点,那就是对动物手足情的渲染和描绘。
在“取经四人组”中,白色的小球姐姐是最温柔的,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伙伴赶路,不带给他们伤心难过,她撑着重病的身体,渡过冰冷的小溪掩盖自己的气味,又选择了一处可以眺望到小伙伴的山坡,默默地为他们祝福、送行。
棕色的小熊本是四“人”中最壮硕的,可他承担的也最多,要当精神领袖,要辨别方向,要保护弱小,还要去危险地觅食,被农舍里挥着棍棒的人们不分青红皂白打成重伤,还要咬牙站起,继续带领小伙伴前往九州,最终溘然离世,始终未能再见主人由美一面。
小咪是最讲义气、“人脉最广”的一个,小S被邻居猎狗差点咬死的时候,是小咪召集猫猫团,把猎狗打得落花流水;在小球、小熊先后不支辞世之后,是小咪执着勇敢地陪着小S,有饼分吃,互相取暖,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到了九州却找不到主人由美之时,也是小咪结识了九州猫王,最终得到了由美在医院的重要消息。
没有小球、小熊、小咪这样善良、坚毅、深情的好哥们,孱弱的“杂种狗”(他连路都不认识)怎么可能克服万难,走过千山万水,来到日思夜想的主人由美身边?
如果说《忠犬八公》着重描写人狗情的话,《S狗的悲欢》其实更着眼于动物之间的深挚情感,当然“四人组”不畏艰难的内在动力仍然是对主人的深切思念。为了由美,它们不惜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正如为了教授,阿八甘愿十年一日痴痴等候。
为了阿八、小S、小熊、小球、小咪,祈望世上的教授和由美,多些,再多些。
《S狗的悲欢》读后感(三):重读20年前的那本漫画:《S狗的悲欢》(《エスの太陽》)
本文首发于:http://wildgun.net/2015/11/s-dog/
《S狗的悲欢》——在我的记忆里有这么一本漫画,连同看这本时的情形,成为了我遥远而特殊的记忆。
那是在小学时一个发烧的夜晚,迷迷糊糊就这么睡过去的我半夜被妈妈叫醒大概是为了吃药,醒来后舒服了一些就爬起来看漫画。不,不是那种在漆黑的环境里偷偷趴在被窝里看漫画的样子,而是在明亮的房间里,身体感受上虽然还在发烧,但身边却由妈妈陪伴着看漫画的状态。因为醒来时大概已经过了晚上11点吧?反正那天看漫画的情形,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在那么晚还醒着、第一次发烧晚上爬起来、第一次深夜看漫画……这些虚弱、明亮、新奇而温柔的记忆,融入这本《S狗的悲欢》漫画内容,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人的记忆就是这么奇特,《哆啦A梦》有一话也提到人的记忆不会消失而是像锁闭起的箱子。大约两三年前我忽然想起了这段记忆,以及这本描写一只流浪白狗寻找主人小女孩的漫画。经过一番搜索,确定了童年记忆里的书名——《S狗的悲欢》。
又到了最近,也就是2015年的10月底,我刚结束日本冲绳短途旅行,或许因之受到了启发,童年时看这本漫画的经历再度浮现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次我便试图找一些有关它的日文原作信息——很快,我竟然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我很方便地买到了《S狗的悲欢》的日文电子版图书,甚至还有十成品相的二手中文书!
于是前几天,我的桌面左右两侧,就分别放着一部显示着电子书的平板电脑,以及一本二手书。除了浓浓的怀旧意图外,我也打算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是要看看日文原版和中文版到底有什么区别,而另一方面也是要看看以20年后的我的眼光来读这本漫画,能读出哪些新意来。
《S狗的悲欢》是这本漫画的中文译名,而且是一种意译。它的日文原名是《エスの太陽》,直译的话便是“S的太阳”。作者是松本零士,印象里是一位漫画家前辈。但由于我平时不太看漫画,因此很难脱口而出他的其他作品。这本漫画等剧情大致讲的是一只东京等幼小弃犬被好心的小女孩由美捡回,并得到了“S”的名字。与她和她的父亲以及原本的两条宠物狗共度了10天时光后,不得不面临与小主人分离的现实——由美的父亲因公司不景气而要搬回九州。在被委托到邻居家托养后,因不堪后一家主人的虐待,而与原先两只宠物狗、一只领居家的猫一道自东京出发徒步前往九州寻找主人。一路上先前的两只宠物狗相继死去,最终弱小的S与邻居家的小咪历经艰险后找到了不慎跌落下水道而头部受损昏迷的由美,并藉着人宠之间的亲密情谊,唤醒治愈了她。
以这样的剧情来看,日文版的漫画名直译来《S的太阳》既温馨又符合意境。
再来说说中文版,封面上《S狗的悲欢》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动画大王》丛书”,封底则注明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发行时间:第1版1986年2月,我入手的这本是1987年11月第2次印刷。顺便一说,定价是1.10元。
中文版扉页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好奇,上面写有:“原著 松本零士 译改 梁孝志 幼妹 绘画复制 黄纪雯”。“译改”先不说,看到这里“绘画复制”四个字后我便留意了一下中文版与日文版绘画细节的差异,发现原来不是像现在漫画一样直接拷贝,而是重新描绘过。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日文原版线条圆润平滑,中文版则显得略带毛糙、不连贯。从时代背景来看,据说80年代是中日两国之间外交的“蜜月期”,不知道这样的“绘画复制”算不算当时引进日本漫画的一个特色?到底是技术上的限制还是为了回避版权纠纷呢?
中文版与日文原版的差别不仅仅在绘画复制上,其实最显著的一个差别是:篇幅改变。日文原版——至少是我买到的由eBookJapan提供的电子书版本——是长方形的篇幅(就像我们熟悉的单行本漫画那样)。而近30年前的中文版则是正方形的篇幅。对于漫画来说,篇幅的改变意味着画框分隔排列的改变,因此不是小事。中文版是重新排列了日文原版的内容,大致是把原来2页的内容分散到了3页。为了调整画面分隔,中文版里有一部分图画有所剪缩、省略。
另外,日文原版是分篇章的,每一篇都有着诸如《由美とのわかれ》(《与由美的分别》)、《悲しみの山》(《悲伤之山》)、《あれが九州の灯だ》(《那是九州的灯》)等小标题。相比之下,中文版则没有分篇章,倒是在每一页的页脚以及每一格画格的角落编了号码,共计134页,713格。
在翻译问题上,有一部分文字似乎是为了简化而故意省略,例如日文原版开头的一大段文字,大致意思是“S所能回忆起的最初的记忆,是在流淌着雨水的下水道中又冷又饿的样子。”中文版写作“它被人丢弃在阴沟里受冻挨饿。”而之后的两格日文大致意思是“泥水冰凉,小小的S像阴沟里的老鼠那样,颤抖着”、“就在不久前S还在被妈妈温柔地抱着”(我日语不好,可能翻译错误。)到了中文版,则完全省略了这两句的翻译。
另外还有例如小S第一次看到小咪(猫咪)时紧张地说“ボボボクエス”,中文版里是“我是小S。”但如果要把原作那种看到异类生物而紧张地说话打愣的样子翻译出来,则“我、我、我是小S。”更好。
再比如小咪听说邻居要把小S与名种恶犬放到一起饲养,于是惊呼“こりゃあたいへんだ”(这下可不得了、这下可糟了),到了中文版变成“啊,小S可有人疼?”这样莫名其妙的翻译。
此外,也有一些将原著部分剧情对话、过渡内容删除或修改的情况。诸如种种此类省略或故意改动,不知道是碍于当时翻译人员的水平呢?还是考虑到面相读者年龄层次的因素?
接下来说说我此番重读这本书的感想吧。
我没想到原来这本书竟然比我想象中的深刻——显然,书本身还是这样,变得深刻的应该是我才对。
书中两条宠物犬在远征九州寻找主人的旅途中相继去世。死亡这个概念过去童年时的我看起来是很虚渺的东西,或许只是理解为“无法继续”、“无法再与主人相见”等,但现在看来却有了一定的实际感。当我看到小S与小咪星夜埋葬小熊(宠物狗名,クマ),不忍离去。小S说再多看一眼、再陪伴它一夜吧,以后再也看不到了,于是又刨开泥土守了一夜。现在的我看到这些漫画图像,竟然能想到殡仪馆中阴阳相隔的场面,想到抓着遗体的手不愿放开的那一幕(虽然不是我)。看来这二十年间,死亡在我这里产生了实感,变得有现实的分量了。我也开始猜想,身为作画者的松本零士,是想象着怎样的场面,来构思和绘制这几格漫画的呢?
抛开这么沉重的问题不谈,这本漫画中还涉及到了其它一些议题,也是可以展开议论一番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因公司不景气而造成家庭搬迁的问题,似乎这个问题至今为止还是日本漫画的主题之一(也成就了许许多多单身居住大开后宫的各作男主角),进而也就引发出了弃犬问题;书中有以身价与血统来衡量名贵却生性恶劣的犬只,似乎也影射着社会身份与人品之间的差异性;而小熊为了给小S与小咪填饱肚子去农舍偷鸡,被人类棍棒打伤后,却说出了“我投了食物,做坏事,被打伤是活该。”这番话,或许在年幼的读者心中,也会泛起一阵道德与生存之间思辨的涟漪吧。
此番重读与比较《S狗的悲欢》,不仅仅是怀旧,也让我对2、30年前我国对日本漫画引进策略方法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若是能与后来的一些政策方法进行比较,一定会很有趣,例如天闻角川公司开张后引进作品时的改编等等。同时二十年后的重读也让我得以自省,看到了岁月年华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记。
感谢日本ACGN作品!它们不仅仅让我经历了未曾持有过的青春,原来它们在更早的童年时代就启蒙了我——就在那记忆中虚弱而明亮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