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梦回》影评摘抄
《曲终梦回》是一部由迈克尔·鲍威尔 / 艾默力·皮斯伯格执导,莫伊拉·希勒 / Ludmilla Tchérina / Ann Ayars主演的一部冒险 / 奇幻 / 音乐 / 歌舞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曲终梦回》精选点评:
●玩偶晚宴,幻夜船歌,滴蜡凝珠,碎镜成影…英国史上最佳歌剧电影,将“幻”与“艳”烘托到了极致,浓墨重彩如古老魔毯上盛放的奇异花卉。三境交融,一袭白纱,幻世魔宫谁艳舞,曲终梦回人断肠。Moira Shearer的芭蕾太灵太美了
●超5星!太美了!怎么可以好看的那么过分的啦!!!必须趁着双休日再多看两遍!!!!!
●舞美没话说,剧情虽然简单,就舞台来说也已经算是工巧了,加上一点蒙太奇,一点表现主义手法,可看度不错。没看过歌剧。最喜欢第一段里Olympia的机器人舞蹈。
●过于浓艳,五颜六色,
●喜欢画面的鲜艳、剧情的离奇和歌曲的动听。花腔女高音的歌声真是美妙动人。人物设定,歌剧对白充满暗示性。
●三段爱情的失之交臂,充满了想象力和瑰丽的舞台展现。
●三个类似故事叠加这种形式不太好,当然布景、唱跳都很好
●找了很久的电影。看的时候太仓促,可惜了。有空要重温才好
●《霍夫曼的故事》
●视觉系歌剧电影,看了半小时就腻了,后面边玩手机边看,太难熬了。 听说集齐三段爱而不得的经历就可以召唤艺术家?感觉我差不多了呢。
《曲终梦回》影评(一):在贡多拉上
惊喜多多的影片,特别是看了这个4k高清版,你能看到马鑫的领子上是一个蝎子的领章。你能看到在第一幕木偶表演当中,所有璀璨的色彩使用
,也能看到第三幕驶向希腊小岛时,围巾吹起,制造的舞台效果
,也能看到第二幕贡多拉上面悠然划走的交际花,朱丽叶塔,还能看到魔术师把蜡烛变成了宝石,这些都是伟大的电影史上的实验。
全剧是:
在开场白中,霍夫曼在“魔法蜻蜓的芭蕾舞”的首席芭蕾舞演员斯特拉的表演中出现在观众席上。斯特拉给霍夫曼发了张便条,要求他在演出结束后去见她,但便条被他的对手议员林道夫截获了。霍夫曼没有收到她的便条,就在幕间休息时去了酒馆,在那里他讲述了一个小丑克莱因扎克的故事,以及他过去的三个爱情故事——奥林匹亚、朱丽埃塔和安东尼娅,然后喝得烂醉。
在第一个故事中,奥林匹亚是一个由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和魔术眼镜制造商科佩利厄斯创造的机器人。霍夫曼爱上了这个洋娃娃,对她的技巧一无所知,当他最终发现她是“自动人”时,他被所有人嘲笑了。
在第二个故事中在威尼斯,霍夫曼爱上了妓女朱丽埃塔,受魔术师达珀托引诱,被偷走了自己的镜像。
在第三个故事中,安东尼娅是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女高音,不能唱歌,但邪恶的奇迹博士让她唱歌,她死了,碎了霍夫曼和她父亲克雷斯佩尔的心。
最后,在结语部分,霍夫曼解释说,这三个女人都是他的爱,斯特拉也出现在酒馆,看到霍夫曼喝醉了,被议员林道夫带走。
《曲终梦回》影评(二):令美国人汗颜的英国电影
影片像是杂志里常见的《how to 》类的美式标题,是个教学片,教刻板的男生如何防御诗人,拿回已经被勾引的心仪女孩的心。
挽救的时间只有一次演出的长度,演出结束后心仪女生——青蛙公主将和她仰慕的诗人幽会,刻板男必须使得诗人无法参加这次幽会,最好死掉,或者力竭,最不济他也需要曾经沧海难为水,用尽他的爱情配给。
刻板男用自己精湛的学术功底为诗人提供了复制《奥德赛》,但凡诗人下过点功夫,他就会在中途醒来,意识到这课我学过,但是刻板男赌他是个冒牌货。真正的诗人在刻板男看来都是硕士以上不掺水的文学院学历,他们一旦进入爱情战争不值一提,不能打仗,只能在大妈的陪同下抒发自恋的韵语。
当然除了原型的借用外,刻板男在造梦的具体艺术手法上也显示了他各科精湛的学术水准,正是这些艺术工具像韧密的蜘蛛网丝使得符合常理的情节与人物设计牢固地抓牢演出的每个时间,精确计算到演出结束时诗人的间歇性灭亡。
这出临场考试使得刻板男有别于拿刀子捅情敌的非刻板男,正是如此才能保证这是刻板男而非别的什么的胜利,接青蛙公主下班的是刻板男而非别的什么人。
同时刻板男揭示了配角的重要性,当一个人将自己代入主角身份,他更容易被毁灭,而错过真正重要的现实,尤其是他还损失了金钱,很多为了拿到幽会许可证付出的clink clink ,可谓人财两空。
这一切只因为诗人飞翔的能力使他提前品尝stella的错误认识得以找到自认为合理的理论基础,事实上,演出结束的时间绝不可能提前,在等待戈多时我们来得及干掉对手。
《曲终梦回》影评(三):《曲终梦回》
跟其他电影一样,《曲终梦回》在我盘里存了不知好几年,有种快发霉的趋势。近来,正赶上我的间歇性强迫症发作,又是一个扫片的季节。
昨晚11点,饿到不行,煮个小火锅来充饥,顺便挑个电影来下饭,就挑到了它。
才开始的十分钟,唱唱跳跳,啊,又是歌舞片。上次的《悲惨世界》就让我元气大伤,到现在还没痊愈。既然打开,也懒得关掉。索性一路快进,几下干掉它。故事真的很简单:男主角霍夫曼在排练结束后来到小酒馆向大家讲述他三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他分别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到他的女主角们。她们或清纯,或浪漫,或高雅,或性感;可最终她们都受了“魔鬼”的诱惑或迫害,与霍夫曼生离死别。正是这些未能修成的正果的爱情,给了霍夫曼无限的创作灵感。这种看个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电影就该快进。
可有的电影总有那么几个地方,让人快进不过去。《曲终梦回》里一是黄衣木偶人独唱的戏;二是最后的那段双人舞。我甚至放下筷子,盯着屏幕,目不转睛,屏气凝神。是谁有这样的魔力?向来经不住诱惑的我,上网一查,原来是《红菱艳》的导演迈克尔鲍威尔和艾默力皮斯伯格。怪不得这般瑰丽,特别是对舞蹈的拍摄,推陈出新。我特别讨厌老一辈电影人的特效,他们都是真创新,而非简单的绿屏加后期,让人摸不着头脑,望尘莫及,每个新效果都张显这他们的聪明才智,简直不给活路。也全靠他们,才让我们能把电影当信仰来崇拜。
电影的最后,霍夫曼又见到了他的女主角。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关上门,合上书,并骄傲地印上“英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