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存执照》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生存执照》经典影评1000字

2020-11-20 23:36: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存执照》经典影评1000字

  《生存执照》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西岛秀俊 / 菅田俊 / 镰田小惠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存执照》精选点评:

  ●人间不合格,只得打哪来回哪去

  ●黑泽清老师拍伤感致郁片也很有一套啊,醒过来就像一场梦,梦醒了就是再次告别。

  ●前三十分钟让人很难看下去,后三十分钟让人很难不看下去。

  ●十年后不合时宜的“多余人”,只能再次告别,这个世界这个家,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依旧是废墟里的盘桓,屋子前门的俯视和外墙转角的运镜一直用到21世纪。

  ●4.5从昭和到平成,丰醒来之时,日本已经度过了消失的十年,但醒着的人呢?他们被生活的重担压倒、他们在原地裹足不前、他们在分开与相聚的游戏中渐行渐远,我将如何存在,黑泽清的存在主义寓言从来就是记忆与关系的坍塌与重建,而一个人如何处理记忆、如何处理关系正是自我存在的终极命题,所以丰去寻找那些过去的痕迹,试图依靠这些残存的记忆来回到过去,那幸福的家庭生活和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但时代早已改变,父亲沉迷于宗教寻求救赎,母亲改名换姓,妹妹去往异国,但新大陆也终究只是一场梦,那些短暂温情的时刻是黑泽清的老戏码,因为只有在希望中打破,梦想才能显示出其自我赋形的虚伪来,所以丰的人间合格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从虚伪中解脱,他们都是牺牲品,被这个毫无情感温度的时代、被这个毫无生气的生活击倒

  ●这是不是黑泽清最好懂也最伤感的片。西岛秀俊没一点感染力,即使这样看到最后20分钟还是难受得动不了。

  ●拷问人存在的意义,没有给出答案,却给出了多种可能。人物状态既游离又聚焦,让全片摆脱了烟火气又无时无刻不在讨论人本身。看完有种生如夏花之感,但又不那么热烈。

  ●半梦半醒的人生

  ●藤森真是好人,比他家所有人对他都好。不该存在的又消失了,没人伤心的,不过为毛要觉得他是不该存在呢,10年嘛,浑浑噩噩,我们又一晃过去了多少年呢。。。

  ●“我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吧。我存在吗?”

  《生存执照》影评(一):因为不该存在,于是最终走了。

  笑笑说西岛桑在剧里总是有种疏离感,这大概是天生的。所以他才会被找来演这部《人间合格》吧,从设定上看,疏离感极致了。

  14岁的少年骑自行车的时候出了交通事故,以植物人的状态在医院躺了10年之后忽然醒了,眼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从生理上他是一个24岁的青年,但是心智上只有14岁。家人在过了10年之后已经接受和习惯了他已经不在的事实,父母离婚了,妹妹也离开家了,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这个人一下子成了让人不知如何是好的大麻烦。

  看到这个设定,其实可以猜到结局。不该存在的人,在世界上转了一圈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去,所以最后摞起来的冰箱砸下来的时候,虽然真实得让人心里一颤,却并没有太过意外。真正虐到人的是,身着黑衣,悲伤的表情里透着松了口气的家人们……

  “我是做梦吗?”

  “不是做梦,这些都是真的。”

  “哦……原来我存在啊……”

  不知道当时实际年龄27岁的西岛桑是怎样把握住14岁少年的气质的,那种青涩纯净的忧伤感,就像一阵风,吹过去就不见了,记忆却留在了人的心里。

  《生存执照》影评(二):摆好姿势,像看云一样来看本片

  我果然是个怪人,这么闷的片子也可以看。

  哀川翔自我介绍的前半句恕我用来这样形容自己。

  不过,后半句我实在没有脸说,“按照推测,我在高中就一直是个天才。”

  因为怪人可以比天才活得更从容,所以我选择当一个怪人。

  哀川翔和役所广司在车里的这段对话,是本片的第一个亮点,也为本片定下了很好基调。

  怪。

  看到哀川翔呆头呆脑的说,自己据推测是一个天才,影片的空气就变得像三池崇史的《牛头》一样古怪了。

  这实在是很闷的电影,对白少,背景音乐少,没人说话的时候,你会有在看明信片的错觉。镜头的移动也像乌龟一样。

  对于这种闷的诠释,本片有一个片段也像是在做自我总结。

  新闻报道中,出现了沉船事件幸存者的爸爸的采访,女儿把电视的音量全部关掉,就剩下爸爸一个人对着镜头张嘴巴,像鱼缸里的金鱼一样。

  影片闷到了这种地步,我甚至怀疑,他连像北野武《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和岩井俊二《烟花》结尾突如其来的音乐也不会有。不过,关于这点,我料错了。影片最后三十分钟节奏突然加快,并成功地在结尾响起了应景的音乐。动听地像花火大会上空绽放的烟花。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影片在讲什么,导演把他的想法全部放进镜头里了。镜头就像是主菜,台词只不过是一些配料。看到中途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岩井俊二的《梦旅人》。一来他们都这么闷。二来同样古怪。第三,役所广司总是透出一股浅野忠信的味道。而影片的结尾则是起决定性判断的第四点。

  看到最后总算明白影片在讲什么了,回味一下,果然是一部好片。当然,在看这样的影片之前,你得把自己的频率调到一个很低的节奏,这样才能融入电影的氛围里去。

  从某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我忽然觉得,14岁出了车祸,然后10年后醒来的设定,简直可以写成《青之炎》的续集。

  西岛叔来延续二宫的无常感,简直是完美链接。

  就算到最后也没看明白也无所谓,看着那些缓慢的镜头,就像望着天空缓慢的云,大部分时间你可以享受头脑放空的感觉,偶尔看见云朵的形状又会觉得有趣。

  对了,写影评的时候,看见海报上写着“人间合格”四个字。

  果然,比起《生存执照》,还是《人间合格》更符合本片的主题。

  《生存执照》影评(三):影片《生存执照》潜文本试读与随想

  影片《生存执照》潜文本试读与随想

  (我看的字幕至少三分之二不显示,有朋友有更好的版本麻烦推荐一下,射射)

  1、主题:人间合格,生存执照,License to Live。三个片名和具体的人物剧情设定框定了电影的方向:生和死之间的存在。我是植物人,我存不存在。我醒了之后,我存不存在,我死了被装上车但还没被火化,我存不存在。我的肉身彻底变成元素,我存不存在。

  2、License:英文片名的关键词。片中大量的噪音设定:飞机轰鸣、小踏板摩托、电锯。不安。

  3、水。父亲第一次来的第一镜是在水边停留。钓鱼池中的一条“死鱼”被钓了上来,又被客人丢了回去。“死鱼”咬了钩,正如“存在”的植物人醒了;植物人醒了,被“人间”钓上来了,植物人回到人间,剧末又被“人间”的一次偶然彻底丢了回去。水是不是代指人间?鱼是不是代指人?

  4、灰色马。《圣经》中有(大致):“我看到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做死”。不知是否有关联。马的来和去作为一根剧情线,他和主角是啥关系?

  5、肇事者。肇事者开头出现过一场戏,对话展示了男主变成植物人的原因。把男主角撞成植物人的肇事者,在结尾主动找上门,要“毁灭”主角的马和家。那段对白我只看到了几句。偶然撞惨——主动毁灭,这也是一层设定。

  6、妹妹的男友。这个角色不能忽视,但几场戏的对白我看到的字幕太少了。有一场是在鱼池子,他应该说了一句“为啥不弄鱼池了呢?(无字幕)”,主角答:“因为我们已经有牧场了啊”。注意:黑泽清让妹妹的男友来清洗清理这个鱼池子,回到第三条水的随想。这个人物值得读。还要注意:黑泽清专门给这位妹妹男友来了一场喂马的戏。黑泽清就是这样,他的结构很强,有时候看似没头没脑的在两场主干戏之间插一场摸不着头脑的小场次,其实都是有作用,这个作用不一定当时能知道,可能要回味的之后把某几场连起来才能有“读”的可能性。

  7、骑车的小女人+母亲,小女人,等于不等于,母亲。这个女的骑车轰鸣而过,这是第一场。第二场同样一条路,反方向,依然轰鸣而过,但是撞了。男主帮忙修好,小女人弹了个曲子。随后影片经过很久,男主第一次骑这个车,找他母亲。这场戏设计的非常非常妙:在店里聊了几句,俩人出门,男主骑车离母亲而去消失在街角,几秒后,轰轰隆隆又骑了回来。懂了吗?妙吧。黑泽清的电影有无数这种动作设计,又点题又概括又神秘又无厘头,但细想,又有电影语言的那种作用的展示。展示的结果是一种电影的美,不管你主题是否灰暗厌世,不管你画的是个少女酮体还是老妇的褶皱之颜,看到这一层,就是单纯的电影之美,妙。

  8、结尾,书和明信片。书我印象中只出现过四次。第一次,得到马之后专门一场戏展示主动去买了这本马的书。随后紧接着一场戏就是小女人撞车,第二次出现也是紧接着帮小女人修好车,小女人弹完曲子(对白“我要去纽约做歌手”),马上接的就是他第一次读这个马书。第三次,男主去参加这个小女人的酒吧演唱,小女人唱罢给了男主一个明信片,没有特写。第四次,也就是结束镜头,展示马书——书中夹着的明信片:明信片图像为纽约,背后:没有文字。我马上想到了阿巴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结束镜头:作业本中夹着一朵小花。

  这几场戏连起来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一匹灰色马加入了剧情?唯一可以发展成爱情线的小女人设定为何不展开,只用一个明信片?还把空空的明信片作为重要的结束镜头?爱是存在吗?和别人的关系造成了存在吗?植物人没知觉但呼吸是存在吗?存在就只是存在而已吗?为什么?黑泽清绝对绝对绝对有他自己的一个答案。

  灵魂追问了这么问号之后,发没发现问号本身就是一种答案,我的问号就是我自己的答案。问号何必之后必须加一个句号或叹号?最后,不得不加一句让·考可多的灵魂大吐槽:“美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