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亡天下》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亡天下》读后感精选

2020-11-21 00: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亡天下》读后感精选

  《亡天下》是一本由赫连勃勃大王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亡天下》精选点评:

  ●为君歌此苍茫

  ●缺乏独立思考,抄袭痕迹严重。

  ●没有顾诚的南明史好,不够严谨

  ●那时候刚开始流行用手机看电子书,这本应该是用手机看完的第二本电子书,对南明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当时觉得写的很不错。做个汉族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那汉族真就没戏了。

  ●看得我泪流满面~

  ●一如既往的历史。

  ●历史描述没必要搞的惊心动魄 南明本已为悲歌

  ●南明错失了太多历史赋予的机会,令人遗憾,但是作者过于爱憎分明,这不是记史应有的态度。

  ●秽史!

  ●东林可杀 看出人性

  《亡天下》读后感(一):抄袭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缺乏独立思考,抄袭痕迹严重。尤其是一开始,叙述农民起义经过,几乎完全抄袭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中间作者加的话明显很废!

  写序的时候居然不知道《槐国衣冠》《大行骖乘》是《甲申传信录》的篇名,真是令人胆寒。

  其实越是通俗的书,写作起来越要严谨,如果给初学者一个错误的印象,将来是很难改正的!

  《亡天下》读后感(二):汉奸何其多、昏君何其多、庸臣何其多

  以前对南明的历史了解不多,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几个感叹:汉奸何其多、昏君何其多、庸臣何其多!都到了何时了?还内斗不惜;都到了何时了?还昏庸如此;都到了何时了,还享乐不止。同样是南北对峙,百万前秦面对数万东晋,止步寿阳,神武如北魏太武,亦只能饮马长江,南望石头城而叹!南明一伙庸人,坐拥百万雄兵,在数万辫子军前,竟被摧枯拉朽,可悲!

  《亡天下》读后感(三):《亡天下·南明痛史》读后

  两个字,不好。将其作为史学读物来读,太不严谨;将其作为小说来读,又极其无聊。我真不知道复旦大学的教授在序言里怎么能写出这位作者是最好的通俗史作者这样的话的。

  南明研究是很热的一个话题,顾诚、钱海岳、司徒琳都有专门的论著。我相信无论是这三位的哪一位的作品,无论是从材料的严谨性,还是作为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来说,都要强过这本书不只一星半点。当然,我没有读过钱先生的作品,因为看起来很大,目前没有足够的时间。但就顾诚先生和司徒琳先生的南明史来说,叙事手法和论述之精辟都远超这本书太多了!!!这本书毫无可读性。

  本书从崇祯继位开始谈的,只用了一章就把崇祯在位十七年平乱的过程写出来了,然后就得出了崇祯刚愎自用,不识时务的结论。我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能从明季如此多的史料中抽丝剥茧出崇祯无能导致大明亡国这样的结论的。而全书不客观如此的地方不可胜数。全凭作者好恶,对事件没有一个全局的把控,因此写出来的作品,缺乏思想性,十分片面,不够深刻。

  无论是将孙可望指作曹操式的人物,还是将高杰、黄得功指作莽夫,还是将李成栋看成南明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观点,我都不认同。

  《亡天下》读后感(四):一点点感受

  利用出差的机会,远离了网络的诱惑,自己独立一人在客房里读完了这本书。先前曾囫囵吞枣地读了司徒琳的《南明史:1644-1662》,因为学术性比较强,读后感到有些茫然,也是因为自己功底不深。这次读了《亡天下》,终于把南明这段痛史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文字流畅易懂,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到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可叹,对魁魅魍魉的嗤笑。如果你仔细读后,也许可能会思考良久。我认为作者虽不是史学家,但能让看似枯燥无味的历史变得绚丽多彩,变得有血有肉。这样的作品不会改变对历史的定性,但至少让读过这本书的人知道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自从阎崇年一炮走红之后,明清这两个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的往事也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互联网上尤是激烈,分化成挺明派和挺清派。正如易中天在《品人录》所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被脸谱化了。” 历史已经随风而逝,我们要记住的不是两个朝代之间的尔虞我诈,或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你死我活,更不应该把过去的恩仇放到现代人身上。历史,就是对过去的阐述,总结,进而思考。虽然现在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改变,但是人性的改变却是微乎其微。而通过历史,我们既可以看到人生的漂泊不定,也可以学到先人对人对物的大智慧。

  历史是一种睿智,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感情。这需要要静下心来好好品读,而不是快意恩仇恶语相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品味自己民族(这里是中华民族,而不是个别。)的历史,因为这是一份财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