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我慢慢活读后感100字
《蜗牛教我慢慢活》是一本由[美]伊丽莎白•托瓦•贝利(Elisabeth Tova Bai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9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蜗牛教我慢慢活》精选点评:
●现在我家也来了一只小蜗牛,这个不速之客,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作者卧病在床一年间的蜗牛观察笔记,英文版原名是The Sound of a Wild Snail Eating,她真的在寂静孤独的夜晚听到了这只来自林中的小野蜗牛细细食用一枚干枯的堇菜花瓣的声音。“黏者生存”,边看边惊叹小小蜗牛的种种高超本领,又惭愧自己和小儿养蜗牛时给它们营造的家多么贫瘠,虽非本意,却对它们作出多少粗暴的举动,太懊悔了。原作第一章有引言来自里尔克《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译本却没有,不知为何。
●让人平静的一本小书。完全可以控制在120页,15元钱
●喜欢这种细致观察生命的文字 隐士蜗牛 不卑不亢 温柔 细腻
●大赞,将自然文学写得这么清新流畅,整个人都因为读这本书而宁静下来。
●和蜗牛的关系真是妙不可言~了解蜗牛也战胜了病魔书名挺奇怪The Sound of a Wild Snail Eating夺好听...
●如果排版紧凑点的话,书的厚度可能会减少一半。小世界里大作为,蜗牛有80多排牙齿,好可怕的知识!其实再小的生物也有它的白天与黑夜,生存与毁灭。 很有点小意思的书,也能涨姿势哦!
●一只来自深林的蜗牛,慢慢爬行。它和我们一样,是这个喧闹世界里的一位隐士。
●慢慢来比较快
●蜗牛,一只奇妙的生物。跟人是那么地相似
《蜗牛教我慢慢活》读后感(一):在水平的时间轴里觉知垂直的纵向生命
我在书架前踌躇了很久,一会儿拿起翻几页,跟自己说,这本书文字朴实,没有普世的智慧,记录的都是些琐碎的小心思,我应该欢喜的。
一会儿放下,想着,我暂时真的没有闲情雅致去读这种类型的书。
一会儿再拿起,这本书有自然科学
《蜗牛教我慢慢活》读后感(二):美妙的小书!
生活的智慧和态度那么自然的融入在这本看似平平淡淡的小书里。
一只小小的蜗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神奇。作者通过观察蜗牛的点点滴滴得到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同时她的文字又默默引导着我品味其中蕴含的无穷智慧。
边读边思考边享受的读书体验真的很美妙!
《蜗牛教我慢慢活》读后感(三):一本很意思的书
这是一本很意思的书,蜗牛本来只是生活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动物,但作者笔下竟然写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来。记得在上周端午节我休假回老家,在田地里干活里,曾经就在草丛中捉了一只蜗牛,把它拿在手里,看它第黏黏的身躯在我手上粘着,我看着它,而且它呆呆的、不紧不慢的在蠕动着,我手指上粘满了土,它却不以为然,仿佛我的手指也是一方世界,而它在好奇的探索着这个只有泥土的气息,而无草露世界,我也呆呆的看着它,仿佛忘记了田地里面炙热的日头,只是看着它、沉默着,好一阵子,才把它放下,放进青草丛中,看着它的离去,我有些黯然,当时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时光仿佛都静止了,好长时间我才回过神来,而此刻它早已经离去多时了,早已消失在草丛中了,我知道,那是它的世界,当里我就想我也好像变成一只蜗牛,然后到草丛里面去探险……
神奇的造物主,通过作者的文字,再次让我感受到这个世界,一花一世界!
《蜗牛教我慢慢活》读后感(四):祈祷
读完了这本书,没用多久,但是分量很重。我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有种久违的感觉慢慢席卷上来。我笔拙,道不出所以然,我只得用动作来标记——两手紧握书的两侧,像是在丈量这份感动的尺寸,然后举到自己的额头处,仿佛是在做生命的联结,最后,压抑住那份呼之欲出的情感,将书抵达心脏。
我虽然没有生过大病,无法切身体会作者突然被禁锢在病床上的感觉,但是我想我明白那份慰藉。
我有个亲人,身患残疾,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她就走不出家里的院子。现在,她离开我,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有1019天了。我与她的深厚感情不必多说。我眼睁睁的看着她从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身影,到足不出户坐在窗前凝神,再到不再下床,然后是不吃不喝不再说话。那个时候的年龄,恐怕理解不了她的心境。而今晚,读完这本书,就像是听到她喃喃自语一样,告诉我失去自由的烦躁,独自一人听着时间流逝的恐惧……我感谢这本书的第一点,在于她让我体会到了我爱的人的心语,虽然迟到了太久。
对于小小蜗牛的节奏,我也怡然自得。我享受阅读的节奏,就仿佛和着它一起,不紧不慢,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我喜欢书里一句话——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要以自己的节奏来做。
关于蜗牛的强大,例如可以在天花板上行走,可以举起很重的东西,可以跨越鸿沟等……我在想,是不是正因为它感知世界的能力有限,才可促成大无畏的成就。
我说的是……它的嗅觉、触觉和味觉。
人比蜗牛貌似先进,至少人除了嗅觉、触觉和味觉外,还会听、会看。但是我琢磨着,是不是正是由于蜗牛看不到环境的险恶,才会有天大的勇气。是不是由于蜗牛听不到外界的喧嚣,才会少了不必要的干扰,聆听自己的内心。
人因为看的到,早已在行动前就吓破了胆。人因为听得到,才会渐渐迷失自己,听不到自己内心的答案,才会……怀疑自己。
第四点让我深思的是,在这个需要学会相处的世界,仿佛只有觉察出不一样,才可能做到求同存异。
作者作为哺乳纲的动物,与腹足纲的蜗牛相处,时刻铭记二者不一样,因此才会有了尊重。我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可能一直记着我们来自的国家不一样,才可能对貌似冒犯我的事情思考一下是否是文化差异?那么,如果人与人在平时相处时能够做到认清彼此的不一样……是不是就会多了很多的尊重与理解?
这是一本小书带给我的十足感动。感谢当下这一秒发生的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