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D坂杀人事件》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D坂杀人事件》观后感摘抄

2020-11-07 07:13: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D坂杀人事件》观后感摘抄

  《D坂杀人事件》是一部由実相寺昭雄执导,真田广之 / 岛田久作 / 吉行由实主演的一部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坂杀人事件》精选点评:

  ●令人醉心和屏息的精緻。渡邊晉一郎的音樂相當了不得!

  ●改编的还可以

  ●这算什么离奇杀人动机,一抓一大把=-= 色调赞。实相寺爷爷...原来看过他不少片,还有凹凸曼...

  ●重点不在案件本身,而在乎对自我的畸形迷恋和肯定

  ●真田廣之獨角戲

  ●真田广之的表演实在太惊艳!太惊艳!!

  ●特别喜欢里面作画的细节

  ●前昭和感咩

  ●3.5

  ●前半部分相当振奋,后半部完全萎靡。不过这不是实相寺的错,明智小五郎系列本就是江户川乱步最狗血的作品呢。

  《D坂杀人事件》观后感(一):剧情有些生硬

  明智比15版的更贴合原著,推理线基本是按照 《心理测验》 来的,但这也就是有生硬的地方

  原著中蕗屋清一郎的冷静谋划犯罪,简直就是想制造完美犯罪的典范(除了作死送钱包),对于谋财害命这件事‘从计划到实施一共花费了约半年时间’,由于他‘完美设计下的犯罪’并无留下证据,才进行‘心理测验’,蕗屋也早有准备(小说交代了法官是广为人知的业余心理学家,许多案子都会用心理学知识破解)

  回到影片中,《D坂》内容只是增加了一些变态情趣?部分,蕗屋拜访时子时时子‘正好’在看犯罪心理学相关书籍,蕗屋适时地表达了兴趣完事后顺手拿走,之后法官也理所当然的对嫌疑犯进行了心理测验.....蕗屋的杀人也是不够严密,约定后的2天等于他是被动的(非主动挑选杀人时间),如何得知书店没有别人/最佳动手时间 ,而上手后时子欲拒还迎,明显还以为蕗屋对她有意,为何还需要采用如此费劲的谋杀方式,单独约到野外也不成问题啊

  最后吐槽下,小说中明智都告诉蕗屋‘ 斋藤说对屏风没印象 ’,顺势一样装傻就行了呗;电影版明智倒是没提斋藤的证言.....

  《D坂杀人事件》观后感(二):独角戏

  好的电影可以是群像的,也可以是捧一个演员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捧演员的典范。可以说画家演活了,这就是神作;演残了这片子也残了。画家本身是一个又有sm,又性倒错,又自恋,又高智商的终极变态,本来以为会找歌舞伎出身的演员来演(毕竟他们演性倒错都没难度),没想到找了真田广之。

  真田广之最早是在《高校教师》里认识的,把一个懦弱无力,深陷烦恼的中年高中教师演的入木三分。但转眼就能演深作欣二的《四谷怪谈》里的忠臣浅野,非常让我刮目相看。

  在D坂杀人里,真田算是把这个画家演活了。尤其是他穿上妓女常穿的红色内袍,涂着口红,把自己捆起来,在镜子面前搔首弄姿,那真是风骚入骨。我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终于明白为什么说最美的都是男人,也终于明白山蓝紫姬子的《长恨歌》不是空穴来风了。真的我看了都不行了,不知道导演把持住了没有。

  可怜的真田在中国声名大振却是因为那部倒霉《无极》。要说他发挥算是中规中矩,无奈剧本渣,导演渣,愣是造就了真田小队长的传说。要我说真天广之要是去演霸王别姬,搞不好还能超越张国荣,因为他身上有股非常不同寻常的色气和媚气。但是因为接了“跟着我有肉吃”的小队长角色,从此悲剧了。

  剩下的几个演员也都是经典大绿叶。比如检察官是相棒的岸谷老爷子(就是右京的基友小野田)。老爷子20年前就是一副腹黑的老脸了。

  比较有趣的是,我感觉京极堂系列有点向D坂致敬,因为开古书店的京极堂隔壁也是荞麦面店,而且这个电影里古书店老板也很喜欢别人死了他去一次性吃进死者所有藏书。(所以京极堂应该也有春画卖咯?...)

  唯一不够完美的是,这片子拍的和《姑获鸟之夏》完全是一个调调。但是京极毕竟和大江户风格差非常大,导演有点原著粉碎机了。

  以上

  《D坂杀人事件》观后感(三):捆绑下的异色世界

  江户川乱步的故事里总是少不了怪诞情色的元素,作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父,他把“SM”、“偷窥癖”、“异装癖”等等在如今我们称之为恶趣味的东西注入到了推理小说中,在开宗立派的同时又不失娱乐性,可谓将通俗小说写到登峰造极。江户川乱步创作的初期正好处于大正末期向昭和时代过渡,所以他的作品深受“摩登主义”的影响,题材也都是围绕着当时流行的“情色,怪奇,无意义”,加上类型的创新,江户川乱步的推理小说散发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魅力,而正因为这种难以名状的气息使得其小说的影像化变得异常艰难。跟松本清张这样的改编大户比,江户川乱步的作品被搬上银幕的次数不多,其中品相优秀的更是少之又少,这部由实相寺昭雄执导的《D坂本阵杀人事件》可以说与乱步的风格贴得最近。

  影片将乱步的两个短篇《D坂杀人事件》和《心理测验》杂糅成了一个故事,为了保证情节上的合理,剧本在原著的基础上做出了大量的改动,并尽可能地让风格与逻辑并行,具体的做法就是抽取了《D坂》中的情色元素以及《心理测验》中的推理部分,二者之间的结合让感性和理性交织出了暗潮涌动的味道。可能对于推理迷而言,本片的推理性并不强,像是《D坂》中最妙的那处利用格子缝隙使黑白条纹睡衣产生障眼法的点子就没有被采纳,而两个故事中凶手的合二为一也让面馆老板那条线显得有些多余。但从篇幅上的安排就能够看出导演的侧重并不是推理,大量的香艳场面更像是在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凶手杀人动机上的离奇更是与江户川乱步的创作理念相当契合。

  片中由真田广之饰演的赝品制造师蕗屋清一郎是故事的绝对核心,职业赋予了他艺术家的气质,而面部线条勾勒出的冷峻和眉目间传递出的阴郁却给人以捉摸不定的感觉。从蕗屋家中多处摆放了镜子可以看出他性格中极端自恋的一面,这也使得他之后把自己当做模特来描摹画作的行为更具说服力。在表现蕗屋扮成女装的这场戏中,真田广之一袭红衣朱唇轻启的模样令人惊艳,倒不是他的扮相有多美,而是在这种性别倒置下所产生的诡异氛围杀的人措手不及。当然真田广之的表演也功不可没,其不时撩动长发微松衣襟的小动作让这个角色顿时摇曳生姿,近些年真田广之虽然混迹于国际影坛,但却未能碰上出彩的角色,像这部片子里的巅峰状态也是很难再见。说回到蕗屋这个人物本身,除了自恋这个很明显的特征外,片中还较为隐晦地交代了他性无能的事实,欲望上的苦于排解直接导致了他在性别认知上的错乱,既然无法和女性行鱼水之欢则干脆化身为女性自我欣赏,麻绳捆绑下的躯体中暗藏着雌雄同体的灵魂,情欲在这种极端的自虐中化成了扭曲的美。毫无疑问蕗屋还是个偏执的人,从他的杀人动机就能够窥见他的偏执程度,因为原画已经销毁,所以画上的人也不该存在,这听上去是多么的荒谬,但又的确是蕗屋的逻辑使然,一方面要让自己复制赝品的过程不被拆穿,另一方面要保证画中的自己无人取代,可以说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保护的结果。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极致的影像风格,导演利用光影制造出了江户川乱步作品中的诡谲气氛,伴随着凌厉的配乐,叙事反倒成了次要的东西。片中大段的SM场景可以说和推理主线没多大关系,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光怪陆离却又是必不可少的,不光是起到一个娱乐大众的作用,更是和当时那个年代在气质上产生契合。就像面店老板娘从面团联想到屁股的那个镜头,它仅仅是要表现一个女人压抑的性欲,甚至连整个面店老板娘这条线索都是在表现这个东西,这并不是所谓不健康的哗众取宠,反倒是对大众真实情感的写照。片中大部分的戏都是在室内,室外的街景采用了用折纸搭建的微缩景观来代替,这个巧妙的设计既省去了还原昭和风格所花的人力物力,又能给观众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在视觉上也是一目了然,可谓好处多多。为了营造吊诡的氛围,室内戏大都是压抑阴暗的,在微弱的光源下整个故事呈现出了一种可怖的景象,而大量的倾斜摄影又使这种感觉加剧。可以说导演实相寺昭雄抓住了江户川乱步作品的精髓,电影呈现出的虚幻感正好应了乱步的那句“梦才是现实”,如果导演有机会能拍《阴兽》,想必结果会非同一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