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精选

2020-11-09 04:04: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精选

  《中国人的性格》是一本由阿瑟·亨德森·史密斯著作,20.00元出版的2011-3图书,本书定价:24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性格》精选点评:

  ●作为十九世纪末的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性格分析真是深刻,还认真收集了那么多实例,现金读起来很有趣,很多感觉到又说不清的问题在书里也被一语道破了

  ●书挺有意思,很认真的总结了中国人的27个性格特征。我喜欢看外国人眼中的国家民族和自己。怎么说是别人的事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其他的角度看见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可能写的年代比较早,和新时代的中国人性格还是有点差异的。

  ●翻译不太好,读起来不通顺。书本身有些地方对现象的观察还是很到位了,但是出于文化的因素,有些地方的确是理解有误,但应该都不是故意曲解。总而言之,在另一个文化视角,看到的总是还是值得参考的。

  ●对国人性格的有力宣读,尽量多地去掌握性格种类,以便我们迅速对想要了解的人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探讨人之性格,速速恰当概括。

  ●充满了盎格鲁撒克逊的优越感,很多问题流于表面,

  ●对民国以前的中国人性格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作者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了近五十年,能够足够客观的观察中国人的人性,是一本不错的了解国人劣根的书,和鲁迅的杂文相互搭配,可以客观的了解封建社会奴役之后的国人特征

  ●书中对中国人很多性格的总结还是比较符合现实的,但作者的很多评价以及举例都过于狭隘,很多一看就属于小道消息,不必当真。

  ●比较现在与100多年前中国人的性格,大同小异。虽然书中说的有文化差异存在,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当时中国人的社会状态和心理特征。时过境迁,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弱点,性格上的缺点。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一):让人蛋疼的编者点评

  译者在每一篇之前都要写上一段蛋疼的点评,歌颂我中华民族有着如何的美德,大概译者认为原著中内容有辱我中华美德。

  比如第25篇《诚信的缺失》,译者写道:“中国式的表里不一是一种含蓄的智慧的表达方式,西方人并不能理解。”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本书原本就是探讨彼时国人的优缺点的,虽然书中观点可能偏颇,但译者也不必刻意去粉饰。每篇前的编者点评反而使读者莫名其妙。

  既然译者无法承认本书的观点,那费力去翻译它还有什么意思?

  建议看其他译本~~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二):千年印记犹在

  初看之下觉得作者的观点不免简单粗暴,不过马上反应过来 作者生活于100多年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拿何伟(寻路中国)的标准要求作者不免失之公允。

  不过还是想比一下,何伟是由小处见大,找一条线很细很深的叙述,总结陈词性不多,全凭读者想象。明恩溥则是逐条总结先将论点摆在前面,再辅例证明。明恩溥的读者,我猜,更清晰的定位于非中国人,何伟应该是很狡猾的考虑到了大陆读者的市场。自然笔调不同。

  更让人感叹的是,100多年过去了,千年的印记犹在,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

  最后,最初这本书老柴的《看见》也有提到,又因为《再会老北京》提到了明恩溥,在2本书的交叉线见到作者,像是认识了朋友的朋友。

  感到很高兴。

  最最后,那个编者点评真的是无语。。书的纸质也是像机场畅销书那种。请各位看官选择其他出版社的版本吧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三):没有“人格、良知”的中国人

  我就知道,最后的归结肯定是上帝,这逃不开史密斯牧师的身份。

  其实书中的很多东西在多年来不同课堂上,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已经不停的批判过无数次了。还有鲁迅的多篇文章,诸如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不守约,不守时,缺乏诚信,都可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原型。

  中国人表面是儒家,可以礼仪尽致,不给你一点破绽,让人窒息;而实则骨子里都算得上一个道家,神仙鬼道,富贵天堂,充斥着他们的幻想世界。不管时光如何变迁,这种深入骨髓的性格特点一时间也难以改变。毕竟,离此书完毕也不过百年的历史,而这些性格的形成却至少有两千年的挤压。

  整个国民性格的缺点。就如作者所说,是依附在这个到处充满天灾人祸的国度中的国民身上,而这些国民所经历过的苦难也就可想而知。说实在的,这些性格缺点中,有很多都是因为这样的极度贫困的艰苦环境造成的。我也可以很确定的说,在这个节奏不断加快的新时期,这个现代性不断展现它扭曲一切事物的能力的时期。这些缺点会慢慢消逝,而且,是必然的。

  另外,编者是要展示自己很博学多才么?每一章前面都要来一个导言,好像不好好修饰一下国民这些“缺点”就过意不去一样。每个缺点都要找个言之凿凿的理由来说明一番。这让我感到很fuck诶,如果你不喜欢这本书中所说的一切,大可自己编写一本书,就中国的良好品质大书特书一番,没必要这么反面衬托。

  还有,在我读到导言中说:因重刊时间紧迫,不得已删除了原书的一些内容。 我靠,时间如果都紧迫到要删除内容来出版了,那你为何不直接写每个章节的名称就是了??要不是我下载了电子版对比了一下,感觉并没有过多删节,我真没心情读下去。难不成编译者在拿读者开刷?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四):没有“人格、良知”的中国人

  (写于2012-07-11,现转载于此)

  我就知道,最后的归结肯定是上帝,这逃不开史密斯牧师的身份。

  其实书中的很多东西在多年来不同课堂上,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已经不停的批判过无数次了。还有鲁迅的多篇文章,诸如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不守约,不守时,缺乏诚信,都可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原型。

  中国人表面是儒家,可以礼仪尽致,不给你一点破绽,让人窒息;而实则骨子里都算得上一个道家,神仙鬼道,富贵天堂,充斥着他们的幻想世界。不 管时光如何变迁,这种深入骨髓的性格特点一时间也难以改变。毕竟,离此书完毕也不过百年的历史,而这些性格的形成却至少有两千年的挤压。

  整个国民性格的缺点。就如作者所说,是依附在这个到处充满天灾人祸的国度中的国民身上,而这些国民所经历过的苦难也就可想而知。说实在的,这 些性格缺点中,有很多都是因为这样的极度贫困的艰苦环境造成的。我也可以很确定的说,在这个节奏不断加快的新时期,这个现代性不断展现它扭曲一切事物的能 力的时期。这些缺点会慢慢消逝,而且,是必然的。

  另外,编者是要展示自己很博学多才么?每一章前面都要来一个导言,好像不好好修饰一下国民这些“缺点”就过意不去一样。每个缺点都要找个言之 凿凿的理由来说明一番。这让我感到很fuck诶,如果你不喜欢这本书中所说的一切,大可自己编写一本书,就中国的良好品质大书特书一番,没必要这么反面衬 托。

  还有,在我读到导言中说:因重刊时间紧迫,不得已删除了原书的一些内容。 我靠,时间如果都紧迫到要删除内容来出版了,那你为何不直接写每个章节的名称就是了??要不是我下载了电子版对比了一下,感觉并没有过多删节,我真没心情读下去。难不成编译者在拿读者开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