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丽之宴》读后感精选
《鱼丽之宴》是一本由木心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1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丽之宴》精选点评:
●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看慧者说话是愉悦又心惊的事。
● 需要慢慢看,一口气吃不完
●在访谈中,人容易破相,也容易让人心生景仰,木心就是后者
●访谈说中国是诗之国那篇比较好。
●虽还有着矫饰,却写得实在聪明。木心的散文优美而古雅,他的艺术态度中包含着一种纯粹而天真的望念。而对中西艺术水平差异所带来的心理落差,他的态度又十分睿智,并不采取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客观地认为未来艺术要更多地向西方学习。他有中国文人的一贯幽默自嘲和澹泊,坦然地承认自己不过一介俗人,又有着西方艺术家们的自傲和焚烧自我的热情。只是有些观点,说多了就变得寡淡。
●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木心《鱼丽之宴》
●摘录一句"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恨的那种人。"不知自己是否已变成或正在成为那憎恶者。。也许成为某种牺牲。觉得他那段"行过"与"完成"不错,多少想起使命一词。完成者寥寥,我们都只能行过了。
●木心先生一辑八种前七种已经读完了,有意识把这本“答客问”放在最后读。我惊叹木心先生灵魂的丰富。
●继续膜拜...
《鱼丽之宴》读后感(一):我所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
“我所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想起心理学老师的话:一本书,能有那么几句有用的话就很不错了。。。而读木心先生的书,却经常会发现很多亮闪闪的字句自己蹦到你眼前。。。非常喜欢这套书的装帧,朴素却不失雅丽。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容易磨损
《鱼丽之宴》读后感(二):华而实
前半部是木心的采访集,他自省:胡说八道,假语村言。后半部是小传,反复读了两遍,看到一个“迥然绝尘,拒斥流俗”,凌然独行的艺术家的成形。对于弃长衫布鞋取西装革履画油画的少年,乡人传言于母:华而不实。母探儿时特意添了英国皮鞋瑞士金表,嘱:真的华而不实要先得华再得实,从“华”变过来的“实”才是真“实”,“华”也可以,得要真华,浮华不是华。我知道木心何以成为木心了。
《鱼丽之宴》读后感(三):若静非静
木心是智慧的灵性的,文章中笑谈辱骂潇洒之势魅力直现。然,书中木心屡屡摘用他人赞许之词,看得多了,怀疑木心所谓的淡然。联系到木心自称未抵欧洲确也写出令他人赞许的欧洲篇章,也即所言皆虚构,难免不包括其超脱淡然之人生追求。陶渊明之诗词,未见奢靡矫情之词,从木心之语中却时常可见此类词语。率得粗论:其未实达心之静地。尽管如此,他的书我还是认真的看,毕竟其间尚有精华值人深思。
《鱼丽之宴》读后感(四):共鸣还是深思
我一直在想
有些作品引起共鸣,于是很多人说它好,因为他们能看得懂。
有些作品引发深思,于是还是有很多人说它好,因为他们看不懂。
原一个粗鄙俗人只知木心的诗,后才知木心的画,最后才知木心的意。
这是一套书中的一本,初看是去年,费劲,再看是今年,好些,我猜他必是恬淡虚无的一个人。从哲学到艺术,从诗歌到绘画,每个人一生丰富的层次也许各不相同不分高低,但这样的层次应该是最能自嗨的吧。
《鱼丽之宴》读后感(五):鱼丽之宴—— 一生的体悟
木心关于自己年轻时候的描写,以及人生中的一段段旅途,整个人生仿佛很短,而事实也许真是这样,尤其是将它化为文字以后。
从江南小镇走出来的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了一个积淀着深厚中国文化,同时又对西方文化有独到研究的人,在经历人生百味之后,道出关于文学、艺术的看法,单纯朴质同时仿佛又很深奥,就像一个巨大的矿山,你永远不知道他还深藏着多少宝藏等待你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