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逐梦.凤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逐梦.凤凰读后感1000字

2020-12-05 04: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逐梦.凤凰读后感1000字

  《逐梦.凤凰》是一本由Air夫妇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9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0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逐梦.凤凰》精选点评:

  ●这里是苗疆,这里是边城,这里如梦如幻。

  ●去凤凰之前该读一下的书

  ●想去古镇的心一直都有 可是看到书里的照片 完全没有想去的意思 凤凰应该比书里的要美吧

  ●大学图书馆借的 爱

  ●记忆很美

  ●喜欢开篇的《如果没有沈从文》。

  ●攒够钱今年去

  ●很用心

  ●凤凰是沈从文的凤凰,是黄永玉的凤凰,不是匆匆游客的凤凰。

  ●12.03.10 话说我对凤凰的印象并不佳,很像是某个被商业同化的乡间小镇,若不是应着沈从文笔下对湘西的夸赞,我想我不会愿意流连在那样市井气息浓郁的古镇里。 而看这本书是对某种湘西情结的弥补,至少那时的凤凰是美丽的,淳朴的,让人神往的,那样也就足够了。

  《逐梦.凤凰》读后感(一):不赶路的旅行

  羡慕的是Air夫妇这种悠然的生活方式,在喜欢的地方开间小店,想去到哪里就去,抛开原来的生活方式,安心出逃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生活的勇气,对于在大都市里长大的我很难做到。

  这套书说实话内容比较单薄,图片拍得也不太专业,可以作为熟悉了解鼓浪屿、阳朔、楠溪江和凤凰的书看看,对规划自己的行程有所启发。到一个地方旅行,应该是这样不用赶路,用心去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俗,适当地融入,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凤凰,无法完全感同身受。

  《逐梦.凤凰》读后感(二):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城市中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如此紧凑,打着节拍一般往前冲,但是又要跑向何方呢?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又是为了什么,难道是内心当中真正想要的就是现在的生活?被忙乱所累,累完之后就会忘掉一些生活的烦恼,然后这一生就过去了,从小被教育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在无时无刻的向前跑,时间不能够被浪费,可是不被浪费是什么意思,做什么才叫不浪费?拿个学位,周游世界还是怎么样的,似乎又无法自圆其说,时间不是浪费在这里就是浪费在哪里,有人会拿出不去会死的态度去周游世界,因为这一生是自己的,活在别人的评论中是虚无的,但毕竟这仅仅是少数人的做法,更多的人的想法是:现在的生活太乏味了,一成不变,所以需要到其他的城市去走一走,也许这才是人们所希望的,改变现有的节奏,这也许也是我所需要的结果,改变现有的节奏,换一首歌去弹。

  即将要起程去凤凰,在图书馆一搜凤凰两个字,这本书跃然留在屏幕上,简洁的包装,不像旅游类书籍的外观和名字,更像一个故事,再加上那种能够透过时光的名字:逐梦凤凰,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内容展现了凤凰的灵,可以说没有书中的这些人这些物,凤凰就不是现在的凤凰,虽然现在变得商业化有些令人扫兴,但其中依然存有凤凰的灵气,就像书中所说的,合上书,就把书中的内容忘了吧,亲自去体验旅行的乐趣。

  《逐梦.凤凰》读后感(三):古镇游:“故乡”情结下的文化春梦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大观园试才,命宝玉对景题额。贾宝玉对于每一处都赞赏有加,唯独行至“稻香村”,贾政等皆欢喜于其富贵气象洗尽,感叹“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时,宝玉却冷言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大观园里的人该怎样寻找一条出路,除了宝玉、惜春出家为僧为尼,归隐田园也是曹雪芹的一部分理想(如巧姐的结局)。但是,当田园之大美被淹没在农人的辛酸和士大夫的矫情中,他借助贾宝玉的口,表达了自己对这种不伦不类的“农家”的极度厌恶,认为它过于穿凿和做作,反倒失了真趣。

  每每读这一段,我总是会想起现在大行其道的古村古镇游。城市化建设摧枯拉朽,扫荡着这个农业大国。我们住在西式的小区里,慢慢远离故土,当我们回到面目全非的家乡,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失去了与童年的联系。我们丢失了故乡。

  带着被连根拔起的阵痛,以及对乡村天然的原罪感,每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们,都表现出对“水乡”和“古镇”的极度怀念和渴望。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无数个原生态的生活圈地,被资本撞了一下腰,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朝着商业化道路狂奔。人们来到这里,以“寻根”为目的,与资本商和开发商共同打造了一个梦幻家园的乌托邦:每一家看似复古和淳朴的店铺,都被金钱和欲望仔细打磨过,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全国各地、东南西北的古镇商铺,兜售的都是同样的东西,贩卖的都是同样的情调;凤凰沱江上苗家姑娘的对歌,丽江古镇纳西女孩的篝火舞曲,安义古村各式各样的民俗表演,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和酒不醉人人自醉的互动狂欢,湿湿濡濡浇到头上的,是一场民族想象和情欲幻象交相辉映的喧闹戏码。

  这些古村镇,戴着不同民族的廉价装饰物,涂着不同的花脸,摆着不同的挑逗姿势,内心却和无数个刚刚粉刷一新立在中国各个角落的新农村一样,越来越像同一张图纸。失去灵魂的“故园”,用一副古拙素雅的皮囊掩盖一颗性感妖娆的心,用一幕幕文化假象和文化虚伪,满足着那些在故乡沦陷后、在城市中气喘吁吁举步维艰的小资产阶级们的文化春梦。

  正如贾宝玉意识到,贾政对那个繁华气象里田园农庄的偏爱,不过是一个欣赏者剔除了生活艰辛和人间疾苦之后,过滤出的牧歌式的农村理想图画,它反映出作为土地的占有者却丧失了与土地亲近机会的矛盾和悖论,是士大夫地主阶级在丢失了精神故园之后,对“故乡”抒发的空洞的情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