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锦集

2020-12-26 03:48: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锦集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本由[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普通语言学教程》精选点评:

  ●对详细的举例没有细读,自己也不懂法语,德语,梵语。索绪尔提出的几条原则算是填补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沟壑,同时也打开了原本被“书”占据的空间,语言背后是言语,机构,文化,人种等等阡陌的网络。历史课上老师曾问,是否读过相对论,现在回想他一定想说,语言学,艺术,建筑,文学都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是在虚无上不断分类,但区分这个行为却不是虚无的

  ●所指、能指之称谓出此书,当细读。

  ●一本不认为已经读过的书

  ●这本书会告诉你“语言学是个如此好玩儿的东西“~~

  ●断断续续读了四五年了。。。。。

  ●可能是我唯一看得下去的语言学著作。

  ●时代开端

  ●重新评价这本书。如果没读过这本书,你将失去二十世纪所有的学问。

  ●索绪尔的主要语言学观点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分为言语和语言,以后者为研究中心;语言研究还应分为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还有很多关于语言哲学的问题,比如语言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符号是音响同概念的结合体,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性等等。书中有大量法语、德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例子,对仅掌握了英语的外语习得者来说理解有些困难。

  ●当年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看的。好吧,虽然其实我不是看得很明白,但好像星打低了不是很体面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一):《普通语言学教程》不成文回忆

  好几年前读的,可能读懂五成?现在基本全忘了,即便是不能全读懂,带来的冲击非常大,头脑里形成了两个系统,一个就是物/事本身,一个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符号以此来描述这个物/事,我们创造出来的这个符号有时候它跟这个物/事也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可以随便被替换成其他的样式,只要我们大家开心。语言被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作为工具的角色而存在,可以说语言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切,因为我们的文明都是靠语言来被塑造与呈现。携带着语言学的思维去看一幅画或者一段文字的时候,可能就不只看到一幅画面或者一段文本,我们可以把焦点从这个被组合而成的完整画面离开,进而看到的一张带有粗糙纹理的纸张和几堆粗旷原料的叠加,不同的堆叠方式带来的不同的想象,文字亦如此,“人”加一横就是“大”字少一横则为“人”,背后代表着的意象的巨大差异就因为这一横的出现而变化,你说奇妙不。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二):关于所指与能指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部分组成。所指的就是概念。能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或音响形象。索绪尔又指出,语言符号有两个特性:①符号的任意性;②符号构成的线性序列,话只能一词一句地说,不能几句话同时说。

  我对于所指与能指的体会就是,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例如,“水”这个单词,我们在交谈时会说shui,日本人则会说みず(日本的片假名本身表音),英国人会说water.所以当我们指同一个事物时,我们会用语言概念去表示,当我们念出表示这个意思的读音时,双方听到这个读音后的理解就是“能指”,这个概念是“所指”。那么,再更深入一步去思考,会发现基于语言的读音去理解意思,有时候会产生理解的偏差,比如,福州人喜欢在提议时说“满去一下啦”,倘若字面理解就会是“过去一下吧”,实则是指“随便干一干啦,贵在尝试嘛。”故而只是按照读音,来能指的话,意思可能会产生偏差。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三):读书笔记9《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是语言学奠基人,欧洲语义学的代表人。语义学和语用学不同,更多的是探讨语言本身作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的特征 言语(碎片化,不成体系的)与语言(系统的) ;水平(一句话的组合)和聚合(同一个位点上的字进行选择);隐喻和转喻、共时性和历史性。 二、能指和特指 索绪尔最大的功劳是提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概念,即“所指”和“能指”。能指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所代表的对象事物的概念。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主体即是“符号”。德勒兹在《对话》中提到:自从“能指”被发明出来,事物就无法被安置了。 三、为什么语言具有不变性? 1.符号的任意性2.构成任何语言都必须有大量的符号。3.系统的性质太复杂。由于语言系统太复杂,人们要改变一个语言系统需要深刻的思考。4.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抗拒。因为语言适用范围广,大众每天都在用,不适宜创新。 四、语言是社会力量的产物,它是不自由的。时间使得社会力量发生效力,从而影响语言。 五、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语言创造了心理范畴,人们通过范畴来理解世界。,语言本身创造思维。世界是通过由语言产生的概念网格而得以过滤。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四):书摘:普通语言学教程

  1,语言是一个属于特定的社会集团的宝库,是每个个体,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集体中所有成员大脑中潜在的一个语法系统。因为在任何说话人的脑中,语言都是不完全的,语言只有在一个集体内才是完全的。P16

  2,集体惰性对于创新的抗拒。P89

  3,语言在形式上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因为,很明显,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会妨碍爱念和声音序列之间的任意联接。P92

  4,语言不在被当做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契约,从这点来看,语言符号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研究对象;因为语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论据,那就是:能够被社团所接受的法则一定是一个被接受了的法则,但并非所有的成员都能自愿接受。P86

  5,总的来说,这些连续不断的改组语言的演变中起到了比语音变化更好的作用。P219

  6,语言永远不会犯错;只是因为采用的观点不同而已。P234(这句话很吊诡不是嘛,抽出语境来看的话;读者可以联想一下,这句话好玩之处在于其可以“跑题”吧,全抄上来就不好玩了。)

  7,...我们会毫不迟疑地继续把语言当做另一种意义上的有机体。在这里,一个民族或者民族统一的“天才”倾向于不断把语言导向某条固定的线路上去。P296

  ——————————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刘丽译,陈力译校,2009年12月第1版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五):语言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群体生物”

  粗略的读了一下这本语言学教程,说实话个人才疏学浅,有些语言学范围的专业词汇术语,晦涩难懂。时间精力有限,只能草草的简单略读,对语言有了一点基础的认识。

  语言是一种约定成俗的符号,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语言学向民族学和史前史提供资料;除此我们还应把语言学同人类学区别开来,后者是从人种的观点研究人类的,而语言确是一种社会事实。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言语活动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

  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行为作用,一个由心里现象到生理行为的物理过程。

  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言语活动的研究就包含这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物理的。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语言。文字可能延缓语言的变化,语言有一种不依赖于文字的口耳相传的传统,这种传统并且是很稳固的语言学家还应该考察书面语和口语的相互关系;因为任何文学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到头来都会它的生存范围脱离自然的范围,即口语的范围。

  符号的可变性与不变性,随着民族迁徙政权变更使得同一地区出现不同语言的共存,方言的融合和消失。语言实际的传播具有扩张和内聚的交际力量和乡土根性。

  自我理解:语言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群体生物”,具有自我演化规律的有机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