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文讲习录》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文讲习录》读后感精选

2020-12-24 02:53: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文讲习录》读后感精选

  《人文讲习录》是一本由牟宗三 主讲 / 蔡仁厚 辑录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文讲习录》精选点评:

  ●开朗大气。

  ●没印象了~~~

  ●“了解一种东西,不是为附庸风雅,乃是为了焕发生命、增加智慧。”

  ●宗三哥这本多少令我失望。

  ●听得全球牟宗三研究会播的台版,没找到台版的条目~听完台版,发现此书能在大陆出版实属不易。

  ●具體的解悟與抽象的解物篇非常震撼。

  ●毕竟是讲习辑录,而且牟宗三有意在很散地讲。对我这种哲学底子薄若的孩子而言,确实不成体系。但零散积累也会有大的收获。书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提撕“二字。此外,学人的责任感也十分让人钦佩,因为今天缺少这样的学人。再则,牟宗三对文学以及历史的认识十分透彻,而思想的人文性亦是他所强调的

  ●提撕精神,师友夹持~上友千古,下友百世,还是要努力开拓自身气象啊!

  ●其实吧,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但是没有找到,暂且以此代替吧。说实话,我并不是去看哲学的,我只是想看一下中国的知识分子怎么看待自己,以及外在而已。

  ●重读

  《人文讲习录》读后感(一):期盼重新获取一种力量

  薄薄的小册子,演讲集,初翻以为老人的生活片段,一些絮絮叨叨的话。这是想当然的印象。古董之所以为古董,一离自己太远,二是隔膜。隔于色相,隔于无知,想当然的印象,只是证明了自己的粗陋和浅薄。真是荒唐啊,二毛年纪,有时觉得懂一些,但更多的疑惑,慌乱到到处寻找答案,困顿到丧失力量。儒家的精进,活泼,快乐,自然,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根稻草,言之凿凿。

  《人文讲习录》读后感(二):闲读《人文讲习录》

  和这本书的接触有一定的缘份。话说故事是这样的,某日,无聊,逛joyo.com,发现 有本书粉便宜,于是买了,接着就看了。当然,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远高于他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中国图书的价格大部分都低于其价值所在(当然 也有很多垃圾,取决你选书的眼光,很多人都会碰到很多烂书之后才能发现适合他自己的书,学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要交的,早晚而已)。于是我们就能听到韩寒抱怨般说中国作家的处境。其实,没钱可以干很多事情,逛逛书店,看看闲书,绝对体验高于做很多高价格的事情(每人情况都不相同)。这本书的理论层面很多,如果对于中国的国学、西方哲学没有一点了解就直接来看这本书,相信刚开始阅读会比较困难。起码我这本书看的比较久,当然文化底蕴厚的可以看的很快,不过始终不是畅销书,追求速度看此类书就有点浪费了(除非你是刷书)。

  边看的时候我也在思考着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看似都很深奥。其实很多时候哲学的问题不一定能为我们实际生活所用,可是我们回头想想,也不一定做的每件事都必须得给他添加一个定义才可 以。无聊就是无聊,无聊就做无聊的事情,看哲学的时候如果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现实之外的思考,其实也就够本了。就像多余的时间就只能做多余的事情(虽然我没有多余时间),多余的钱也只能干多余的事情(同样我也没有),可是我起码可以选择一些多余的打发方式,例如读书。其实这个道理就好比看电影,有时候不一定是经典电影我们才要去看,天天看电影大部分时候看的都是烂片。谈谈这本书的一点东东:

  1、做学问:思考可以从有兴趣开始,先看老子、荀子、庄子,做些笔记,然后形成系统(对于我们现代做学问,其实也一样,从朦胧到清楚,从清楚再到清晰,无非就是提炼、总结的过程。浅显的道理总是能站住脚,而且一站这么多年,就是用的人少。)

  2、关于立场:立场没有很多,道二,仁与不仁而已。(总结的很好,可是仅仅是个仁字在每个人的心里的理解就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去看哈佛《公正》一样,很多东西在每个人心里理解也不一样,每种情景出现的结果也不一样,面对现代的社会,还要要用思辩的角度去看待)

  3、教会的形成:由知成信,由信显行,聚多人之共行。(从现在观点来看,其实就是一群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形成一个圈子)

  4、古人讲学问的态度:古人讲学问,都重世道人心。(中国的儒学历来都喜欢讲里面的东西,很多东西都是看不到的,也就是“无”,强调自我的修为和修行)

  看完此书,能感觉过去的国人在学问的认真,以及学问之广无不令人佩服。反观现在的学术届,教授越来越像企业家,企业家越来越像教授,世风啊!一个年轻的社会,从来不缺乏问题,在人文的底蕴就像个新生的婴儿,到底看到的都是标准化。

  最后:对于“内圣外王”感兴趣的可以好好读读,里面用了几个篇幅重点介绍了此点。 哲学的书不好太具体化(自己功力不够),关键的东西都在那个不言中。就是每个人的“悟性”,所谓是“言必错”,就到这里。

  《人文讲习录》读后感(三):人文友会,文以化之

  文化从来都不是快刀斩乱麻的事情,是慢工出细活儿,文火儿慢慢炖的事情。文化文化,文以化之,因此对于文化的东西,绝然来不得速成,那些能够速成的都不是文化的东西。

  要慢工出细活儿,当然慢工是需要的。这可能体现在学校学习,个人自学,与师长讨论等众多的方法。而将那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学友、师长聚集一堂,纵论文化,敞开心灵,相信是一件对于“文化”大有裨益的事情。而本书就是牟先生在台湾师范学院任教期间,在学校的“人文友会”聚会中,以师友聚会的方式进行的一些讲学、答疑整理成册。

  曾经读过梁漱溟先生的《朝话》,那本书是梁老在山东从事乡村工作的时候,在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早会中每天早会讲话整理的小册子,每篇一个主题,有感而发,针对修养、求学等多由涉及,读起来很有感觉,仿若先生在耳畔提醒一般。而本书就如《朝话》一般,完全是牟先生口头讨论所成,因此一般是以口头的语气和词汇叙述,让人读来感觉更加的平实和亲切。

  整本书,牟先生侧重在哲学范畴,更多的探讨了中西哲学的对比,由中西哲学对比而引出中国哲学的几个发展阶段和思路,并且阐述了当今我们在哲学、思想领域所面临的严峻现状与问题,以及如何从中国哲学的根本上找到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在初始几讲里,先生曾经试图探讨成立人文教(儒教)的想法,可见先生对于儒家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意欲以儒家思想拯救中国的决心。

  整本书中,牟先生谈话中涉及了大量中西方的哲学家,先生也直言了对他们的评价与看法,足见先生之“开朗”。比如谈到金岳霖先生,牟先生说:“金岳霖先生是读西方哲学很有成就的人,但他的造诣只是停在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以及近时实在论的立场,对于西方学术的大传统并接不上。”以及“他的兴趣只在逻辑上之通不通,不再直接去正视那实际的问题,也就是生命的问题。”而谈到“体统”的时候说:“吴稚晖先生,他的文章不可学。”等等。

  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上,这样的小聚会、交友会看似无所作用,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和议题,也没有产生什么重大的成果,但是相信有更多如牟老、梁老一样的老先生能够出来带领更多年轻人、更多后学们一步一步的走开去,将是我国文化发展史的幸事。他们的作用恐怕不是开创某些领域和先河,但是的确能够帮助后人“扶上马,再走一程”。

  为什么需要这些老前辈们“扶上马,再走一程”呢?因为现在我们很多已经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了!有动力的如果没有方向,就是瞎走;有方向的如果没有动力,就只能空谈。那么牟老给我们的劝诫是什么呢?这一段很好的阐述了:“我们要落实从日常生活上步步做去。譬如读书须读堂堂正正的书,即读基本重要的经典。即走堂堂正正的大陆,不要走小路,古今来的学问纲领,并没有好多,多的只是枝叶。至于写文章,也不要走小路,即用辞行文,第一不要尖酸刻薄,不要玩聪明、出花样、露轻薄。古人都重典雅,保持相当的体统。”

  还有第十八篇《中国文化的发展》一篇谈的也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由这本书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我有一个朋友叫一光,对国学有比较深的了解,其中对于佛家、儒家、道家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体会。他曾经给包括自己的孩子在内的一些孩子讲国学的经典,后来很多孩子家长觉得讲得很好强烈要求一起听,再后来朋友就自己办了一个国学的讲座——祥麟书院,基本上每周开一讲,一般都是讲国学的经典。我曾经听过几讲,感触颇深。

  朋友的讲座有几个特点:

  1、 完全免费。朋友的讲座是在一个小的写字间里面,一般是讲国学的经典,我听的时候是讲的《大学》,现在在讲《道德经》;而且连教材也是朋友自己掏钱买的,大家免费使用,不收一分钱。

  2、 开放式。所谓开放式的,是朋友的这个讲座是大家都可以报名,不限年龄、职业、性别等等,只要你对国学有兴趣都可以听;另外课堂也是开放式的,大家可以随时提问,探讨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者困惑,感觉与牟先生的人文友会颇多相似的地方。

  我曾经与一光探讨,我问他为什么要办一个这样的讲座?是否为了名或利?他回答的很坦然:“只是喜欢,并且愿意把我学习到的、体验到的与大家分享。我不会收费的,因为一旦收费,讲的人与听的人的心态都变了,都有别的欲求的了,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习、交流和分享了。”

  对于朋友这样的心态、心胸,我非常的佩服!

  在这里推荐一些一光的讲座吧,有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报名参与一下。

  报名方法:

  1、 沈阳国学讨论群,QQ群的号码:224960268;

  2、 国学研究论坛:http://www.sybuy.net/bbs/forumdisplay.php?fid=113&page=1;上面有一些讲座的资料和课程通知,可以参考。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人文友会、祥麟书院这样的文化社团,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让一代一代人沁润于文化的河流,方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中华文化的光辉再度灿烂于世界文化之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