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读后感100字
《荒原》是一本由T.S.艾略特 / H.W朗费罗 / 沃尔特·惠特曼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20cm/16开图书,本书定价:19.20,页数:4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原》精选点评:
●其实说实话我不知道该不该把状态改成度过,因为看了一遍多还是觉得没有看得很清楚,很明了。 说说感受吧,感觉诗中带着哀伤,也许别人看见繁华的城市背后,是寥落沉死的荒原。视野在于角度,哀乐在于内心。
●诗歌
●没看懂
●没读懂
●那里,死人遗失了它的骸骨,我默念。艾略特的荒原诗句,吾等年少最爱。
●终究难明白的隐喻。
●时代的诗篇。
●请你耐心点,活在死去的活着里。
●小学的时候,书店里的书多是这种装帧,真是浓浓的怀旧感...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
●发芽,开花
《荒原》读后感(一):寻寻觅觅中
一次做作业读到的一段,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深的吸引了我。只想一睹为快。。。笔调深刻,强烈的雕塑感,还不知道作者是谁,反正和我从没读到比《荒原》更。。有力的文学作品。仅此薄见。。。更多评论待读过揭晓。。。
《荒原》读后感(二):在荒原的艾略特
其实艾略特一生很辉煌,说他在荒原,有点不符实际。他算得上是正统社会的上流人物,或者他内心还是向往荒原吧,但他没有身体力行。当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得像兰波。整本诗集中,独钟爱<四首四重奏>。在我而言,意象并不重要,而写实更加难能可贵。
《荒原》读后感(三):最残忍的季节
还记得大学时读艾略特的《荒原》,很长很长的诗,我却只记住了开头那句: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春天的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凡是美好的,而艾略特却要说它残忍,因为“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我是要埋怨十一月的,十一月在我的生命体验里是最残忍的季节。
我怨恨自己悲秋的情绪,开始像哮喘病人一样渴望清新的阳光,渴望去城头踏青,渴望见到少年时候的好朋友,渴望生命像迟钝的根芽,一切才刚刚开始。
十一月的雨落在身上是冰凉的,在傍晚突如其来的雨中,悲伤也突然造访,泪水和雨水在脸上肆意,如果雨水可以穿透我的身体,将一切都冲刷干净,一切都重新开始,那么也是好的。可是,它毕竟只是十一月的雨,一阵秋雨一阵凉,不是四天温暖的春雨,绵绵春雨可以浇灌枯朽,逢春的枯木都带着喜气,更何况人?我期待那种清明,不要秋天的日渐衰败。
又开始嘲笑自己可笑的颠倒季节的执拗。
冬天总是要来的,如果雪下了可以不融,花开了可以不败,青春可以不老,那么是否我们会少却许多忧伤?
那时花开。。。。。。
如果她开放之时没有任何人看到,她是否真的盛放过?
大半个晚上我看书,冬天我到南方。
我要去艾略特的南方。
《荒原》读后感(四):荒原
稍有一点耐心。
那个曾经活着的人现在死了,我们曾经活着现在正在死去。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
这里的这里是什么呢?我们是迟钝的根,仍以不可凌辱的声音响遍沙漠。这里是失去一切的荒原,甚至没有岩石,只有与岩石一样裸露倾颓甚至风化的心脏。
虚幻。还有谁的眼神如此迷惘失落?是谁还在黑夜里诅咒着并点亮第一丝暗火?这儿只有被蚁群蚀空的城市,这里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风居住。
有女人的乳房干瘪萎缩着,皴裂的欲望在等着雨。世界和人类都被抛离到了远方,枕着雪的腹地。而今夜的今夜,倾覆在无声的疯狂和混乱之中,圣人和先知随着根一起流着泪颤抖。
是谁?在太阳来临的那一刻便失去火?我用疾病和困乏便量走了我的半个生命,我熟悉着每天固定时候如流水一样重复着的音乐,当烦乱,压抑以及一整天无际的睡眠将生活耗尽,是不是一个无关大局的微笑都可以把十字形的枷锁解脱。
总会归根到底。面对着着了无生趣的荒原,我想起那暗夜下满涂着口红四下游走的城市。那里豪华糜烂,有在死地里摘取得纯洁和辉煌;那里有娇嫩弱小的生命,好象开窗时贵妇脸上慵懒得神色;那里有狂乱的手兀自推测着捏牌人的命运;那里有明亮的灯光可以领衔夹杂着色情和暴力……这是我还能用肉体真诚地感触着的城市啊!我曾经鼓足勇气捏遍衣袋花光一个一元钱的硬币,从一扇门走向另一扇们,从一个世界再穿过另一个世界,那里有强烈的虔诚和激动,以及许多庄严的骸骨与骷髅。
哦,记住别让狗靠近!在天穹的悲哀和忧郁下面,而垂死者却徒劳地寻找着那令人值得记忆的时刻,用他们悲伤的牙齿号哭死亡,在人们压榨着空气的空间里,这是徘徊并游荡着恐怖的荒原,那里的河流是停滞并且枯干了,拍打着贫穷和痛苦;这是无休止的,广大的还在残喘着的荒原,而我夜夜怀着最绝望的希望走向你——
以广大的飞翔叫嚣着灭亡,我晦涩着的荒原啊!
《荒原》读后感(五):荒原
总是看见大家在自己的书上或者博客上说这本书怎么怎么好,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它的好.那天在书店预定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店员说:就在那边_外国文学那一格里,
流连之际,忽然看见<荒原>就竖在那里,非常安静.
网上搜索到的艾略特的图片谈不上英俊,别人谈他的时候好象在形象上还有些可笑,而他在《赠克斯克斯卡拉韦和米尔扎。穆拉德。阿里。贝格》中是这么的幽了自己一默:
见到艾略特先生是多么使人扫兴!
他的相貌是一副严肃的牧师型,
他的额头是如此狰狞,
他的嘴巴如此一本正经,
态度谈吐如此优雅,
仅局限于说“恰恰是”、
“假如”、“也许”、和“但是”。
见到艾略特先生是多么使人扫兴!
牵一条短尾巴杂种狗,
穿一件皮毛外套
还养了一只猫
戴一顶礼帽:
见到艾略特先生是多么使人扫兴!
(不管他是嘴巴张开还是闭紧)
深刻的人都是这么拿自己洞察人世的。
总也有人说出色的人都一起出生,在他那个时代,有罗素、伍尔芙、庞德、普鲁斯特——就这么配合这句话。
总也是一样的生命和爱情坎坷,妻子最后变成精神病,孤独的死在精神病院。他最后娶了美丽年轻的秘书小姐,却没有几年幸福的日子提供给他。
如此平淡的生活不会产生灵感的火花吗?那过着平淡生活的洁尘的文字怎么解释呢?
苦难中的人们也很多,有多少写出了哪怕一首《荒原》呢?把字母码的象经典的歌子那样绚目如果不用天才这顶桂冠还能用什么呢?
买回这本计划外的书窝在床上迅速的看,这样可以排除杂念,轻松进入他创造的意境,艾略特充满激情的句子是难得的享受,翻译过来还这么养眼,可以想象原文是怎样的瑰丽异常!
所以,1948年,诗歌《四个四重奏》“由于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艾略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仪式上,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安德斯·奥斯特称艾略特“在漫长的世界诗歌史上,领导并开创了一个新纪元的伟业”。
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人来说总是一块心病,虽然它是外国人为外国文学(堆砌字母的人)设立的奖项。
书中也不是名言警句纷纷乱跳,但就是有很多的异香让人觉得绕梁三日芬芳不尽.是不是很多写作的人受了他的影响或者干脆说翻唱了他的句子.
比如说“我已为你保留了今天下午. ”这句话我喜欢,可以引领久已不悸动的枯老幽灵出洞寻觅你渐渐远去的踪影.
quot;风吹着很轻快,吹送我回家去."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三年前走在学校无人的甬路上的瞬间,那是春天,杨柳儿绿的轻轻,没有多少心事的脚步儿轻轻,薄薄的淡蓝衣衫颜色轻轻_____"在树叶与匆忙的脚步之间有窃窃私语和低低笑声."
他的句子做得美丽的珠胎,让人想起美好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