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小龙》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咏春小龙》是一部由秦瑞明执导,元华 / 王小龙 / 郑忠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咏春小龙》影评(一):国产武打片,金玉败絮
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进步,上世纪80年代那种慢悠悠的你砍我一刀,我回你一剑的国产武打片已经逐渐淡出了荧屏,但刚刚上映的《咏春小龙》再一次让我们回味了那段“峥嵘岁月”。影片的名字是挺霸气的,又是以少年李小龙的生活作为题材拍摄,自然赚足了噱头,在拍摄前后也引起了众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但看过以后,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金玉败絮。
一部电影,无论包装的再精美,名字起得再好,题材选的再吸引人,但没有内涵,没有阵容,就连功夫片的功夫都没有展现出来,这样的电影只是一朵披着金玉的败絮,迟早会遭到淘汰。我不知道《咏春小龙》的票房最后有多少,但耐着性子看完后,我觉得这部影片真的很烂,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武打片一样,充满着各种做作,演技不到位、动作不成熟、过招像排练,这样的电影怎一个烂字了得啊!
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的打斗场景,这边主角的拳头刚刚挥出去,那边对手就已经知道往右面躲,甚至决定胜负的一脚,双方的错位太明显。不知道这样的电影是怎么通过审核的,但这个动作太假了,演员中只有元华能称得上是大牌,其他的是拳击队队员、民工搭配而成,演员毫无阵容,影片质量自然无法得到保障。武打技巧、动作招式绝对是一部武打片最大的看点,而《咏春小龙》完全丢了这块“阵地”,电影自然也就没了内涵,成了烂片。
《咏春小龙》影评(二):动作是硬伤,剧情太老套
对于标签为动作片的《咏春小龙》来说,动作无疑是影片的生命线,也是人们走进电影院观赏的原因。想要拍好动作片,就必须掌控动作片的节奏感,营造打斗时惊险刺激的氛围,但这些恰恰都是影片所缺少的。以咏春拳为主的打斗,没有彰显出用处全以柔克刚、阴柔的拳意,而是那种刚猛无比的打斗,这是电影最大的硬伤。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许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咏春拳其实走的是阴柔克刚的路线,对荧屏中热闹的打斗看的兴致勃勃。然而,身为电影的导演和制片人,就必须对影片的质量负责,这种动作、招式上的缺陷应该可以通过事前的训练弥补的。梁朝伟拍《太极宗师》学艺三年,甄子丹拍《叶问》苦练数月,这些动作片中的主演往往都会根据影片的需求学习相关的武术技能,但《咏春小龙》对功夫、动作、招式的要求太过简单,或者说导演就没有重视过。
动作是动作片的亮点,而剧情则是动作片的灵魂,只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才能给动作片打斗创造惊险刺激的氛围场景,也只有叙事清晰的剧情才能让人们对影片里的恩怨情仇了然于心。而且,剧情也起着吸引人们观看,引发人们好奇心的作用。《咏春小龙》的剧情太简单,一目了然,没有铺垫,没有伏笔,更没有转折,平铺直叙,剧情毫无特色,再加上动作上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只能作为催眠的工具了。
《咏春小龙》影评(三):《咏春小龙》有其可圈点之处
我本人对咏春拳比较感兴趣,甚至还特意跑到帖吧去找寻相关的视频去看,所以与咏春相关的电影我一般都不会错过,《咏春小龙》我自然也要看一番,看过之后,再结合一些朋友的意见,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其一,有人说影片里的招式烂,这个就看你如何看待这部电影,如果你寄希望像《叶问》那般的精彩打斗场面,似乎确实没有达到那种水准,可是大家也想一下,这部电影主角是谁?是少年时期的李小龙,你认为有可能出现那种以一敌十的场面吗?如果真有那样的画片出现,我估计大家又会说是“超人版本”的李小龙了!
其二,影片的主要情节在上半部,是以父亲(元华饰演)与儿子小龙之间的冲突所展开的,这一部分是我认为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因为这里面有许多话语朴实但令人发省,其实大道理的话没有,全凭你自己的人生阅历在影片中去体会,如何处理父子关系,如何教育子女?面对儿子的爱好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评论《咏春小龙》的话,我个人感觉这部影片还是相当成功的,因为当下的大片都是什么三D题材的科幻与武打,拯救世界英雄再度出现,或者是大叔与小三的情感交集,这些东西看了后对你有何意义?是视觉大餐还是感官愉悦?想想看,电影说好的人多,说坏的人也多,真正认真看懂了电影氙要表达的,能从中获得启示的电影就是成功的影片,这是我的观点!
《咏春小龙》影评(四):《咏春小龙》——可怜天下父母心
原本以为《咏春小龙》是一部以咏春拳为题材的动作电影,甚至我还猜测片中的小龙自幼就头角峥嵘,拥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然而当我把整部电影看完时,方才知道原来那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影片中的小龙是一个调皮的少年,但却又充满了正义感,扮演小龙父亲的则是老牌艺人元华,在影片中他出乎意料的没有动作戏,反而在片中因为恨子不争,气的老泪纵流;甚至当小龙被学校开除后,小龙自己都不以为然,可是父亲却急的连戏装都没来的及卸掉,上气不接下气赶到学校,苦苦哀求校长可怜一下小龙年幼不懂事,不要因此影响他以后的路,最终还急的跪在地上磕头……
可怜天下父母心,庆幸的是小龙遇到了一位好师傅,一位咏春派的高人——梁师傅。梁师傅收小龙为徒,悉心教导他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也正是这个梁师傅的出现,化解了小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小龙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龙父也察觉到自己在教育上龙方面,缺少一种引导作用,光是靠打骂是无法教育好子女的。
或许处于青春期的朋友真应该看看这部电影,因为相同的故事总是在不停的上演。在你看来,父母或许也有不对的地方,可是你自己呢?有没有体谅过父母的一片苦心呢?当小龙晚上学拳归来在餐桌旁狼吞虎咽之时,父母却在外面看着他,母亲高兴的看着儿子笑了,父亲则是摇了摇头离开,何其真实感人……
《咏春小龙》影评(五):不算是动作片的动作片
我本人不喜欢看国内动作片,看着好假,怎么的都觉得国外大片看着更过瘾。这部《咏春小龙》,说实话,如果你当成一个动作片看,肯定得失望。我老公特喜欢李小龙,所以,硬拉着我去影院把这个看了。
看了这电影没到一半,老公就觉得后悔了,因为打斗场面看着一点都不真实,全片打斗比较精彩的地方是雨水里那段,但是因为都是动作的拆解镜头,场面显得一点都不激烈,就像拿勺子吃面一样,不过瘾,好像导演也是为了掩饰尴尬,用了点音效,也就算是蒙混过关了,但是在我看来,这点音效用得更露怯,总之我奉劝大家,想要看动作片的,还是换一部精彩的国外大片看吧,《咏春小龙》怕是达不到标准。
不过我看了这片之后觉得还行,只要忽略掉粗糙的道具和环境布置以及很假的打斗动作,这部影片教育意义挺深刻的。在中国电影里,我比较喜欢看港片,以前看过有一部《岁月神偷》,印象很深刻,这部电影也是这样,可能因为我是搞教育工作的,对这方面敏感吧,看了李小龙的成才之路,就想起了“因材施教”了,元华演技真心棒,从刚开始对儿子的强权到后来病床上的虚弱,有人说表现的是父亲的苦心,其实我觉得也算是给为人父母者和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些思考吧,怎样能发挥孩子特长,引导他们成才。
最后还是觉得大家态度宽容点吧,也想给爱看动作片的人一个心理准备,别报太大希望,就不会失望,当教育片看,还是不错的。
《咏春小龙》影评(六):由《咏春小龙》所联想的影坛风向转变
一直以来影坛风向都是以市场为主导,什么能吸引眼球就拍什么,从贺岁片一涌而上,到喜剧搞笑风的兴起,最后到引入所谓的三D概念,这些风向的变化可以说是时代节奏在变,但同时也折射出一些不良因素存在于影坛之上!
就好比票房记录最好的那部电影,在搞笑之余为了深化主题,也引入了一丁点的重家亲情的氛围,这说明导演也明白,影片不能太离谱恶搞,否则就和装13一般会让雷劈的!时下新出的《咏春小龙》一片,只见网络之上有人言称不喜欢,就是因为这里面没有华丽丽的动作招式,没有清新可人的小新秀,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因为以上诸多原因,就冠以不佳的称号,这种眼光未免过于短浅一些。
事实上《咏春小龙》开场基调便已经定了下来,从那一家人吃饭谈论话语,从镜头切换的风格,我们不难看出这部影片是写实的,以生活气息为主要氛围的,没有夸张与新奇,只是遵循着电影真实性原则来叙说着故事,这或许是目前影坛所缺少的一种声音。
如果你看多了超人,你就真的以为这世上有超人了。现实与艺术存在距离,做为成年人有分辨的能力,可是做为少年就不一定,否则也不会发生小孩看了动画片,将同伴捆绑在树上去放火,以此模仿动画片中的场景。
《咏春小龙》暂且不论影片质量如何,且看这种风格,我个人感觉应该多多提倡,就如同广电禁止大搞娱乐节目一般,艺术应该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咏春小龙》影评(七):不算是动作片的动作片
我本人不喜欢看国内动作片,看着好假,怎么的都觉得国外大片看着更过瘾。这部《咏春小龙》,说实话,如果你当成一个动作片看,肯定得失望。我老公特喜欢李小龙,所以,硬拉着我去影院把这个看了。
看了这电影没到一半,老公就觉得后悔了,因为打斗场面看着一点都不真实,全片打斗比较精彩的地方是雨水里那段,但是因为都是动作的拆解镜头,场面显得一点都不激烈,就像拿勺子吃面一样,不过瘾,好像导演也是为了掩饰尴尬,用了点音效,也就算是蒙混过关了,但是在我看来,这点音效用得更露怯,总之我奉劝大家,想要看动作片的,还是换一部精彩的国外大片看吧,《咏春小龙》怕是达不到标准。
不过我看了这片之后觉得还行,只要忽略掉粗糙的道具和环境布置以及很假的打斗动作,这部影片教育意义挺深刻的。在中国电影里,我比较喜欢看港片,以前看过有一部《岁月神偷》,印象很深刻,这部电影也是这样,可能因为我是搞教育工作的,对这方面敏感吧,看了李小龙的成才之路,就想起了“因材施教”了,元华演技真心棒,从刚开始对儿子的强权到后来病床上的虚弱,有人说表现的是父亲的苦心,其实我觉得也算是给为人父母者和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些思考吧,怎样能发挥孩子特长,引导他们成才。
最后还是觉得大家态度宽容点吧,也想给爱看动作片的人一个心理准备,别报太大希望,就不会失望,当教育片看,还是不错的。
《咏春小龙》影评(八):拍武打电影,要讲究“真功夫”
第一次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是《猛龙过江》,一身正气的中华小子,原理家乡到了异国。也经常听到很多人都崇拜李小龙,这是中华的一个传奇人物。喜欢的不仅是他那身超群的武艺,更是他那不屈的中华精神。每部影片都能够将李小龙的灵魂完美地展现,但是今天这步电影却是让我失望,或者说失落。
一个高层领导导演的影片,竟然没有预期中好。其实这剧编的并不差。一个叛逆期的孩子,用心良苦的父亲,以及一个叛逆少年的成长过程。这些不只是李小龙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但是,小本电影自然有不足。无论是背景环境还是设施,都是有缺陷的。与现代校园,与现代的生活环境相比,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武打部分相对来讲还是满意的,虽然看起来也没多大打斗气氛,可是还是不错了。但是,其余部分就像是敷衍,形式上的流程而已。就像电影中播放的插曲,一点也没有武打电影的气势,整部电影似乎找不到看点。看这电影,感觉就好像李小龙这棵青翠的松树正缺少阳光缺少水,病恹恹的没有生气。一部武打电影让观众看了不兴奋不说,其余部分也没下真功夫。拍摄技术和其它条件也不讲究,实在是说不过去。
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看明白了,但是却不是很激动人心。说是失望是真的说是失落也不假,因为完全没有以往看李小龙影片那种心情澎湃的感觉。情节不够动人,情绪起伏就不大,兴致就不高。总而言之是,不满意。
《咏春小龙》影评(九):动作片?到不如说是故事片
决定去看《咏春小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慕名而去,慕的自然是少年李小龙的威名以及元华老先生的艺名;另一个就是受动作片和功夫片的蛊惑,本人一向都是功夫电影迷。自从《叶问》系列的电影出来以后,咏春拳自然成了国内备受关注的功夫,而《咏春小龙》算是顺风而行吧,从开机拍摄就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影片的定位是动作片和功夫片,但看过以后,感觉更像是催泪故事片。
提起功夫片,谁都不会忽视李小龙的作用,这部以少年李小龙为背景的影片,侧重的应该死李小龙学武的艰辛坎坷,里面应该有非常激烈的打斗片段,以及非常经典的咏春拳片段。然而,影片的咏春拳大师只是拳击教练,主角是从拳击队找来的,那种以柔克刚、阴柔繁复的咏春拳拳意根本看不到,只有千篇一律的格斗,当真让人大失所望。
而这不所谓的功夫片里面,打斗的场面很稀少,就是雨夜一段以及最后的比武夺冠,而且这些片段中拆招做作的痕迹太明显,往往这边招式还未到,那边就已经未卜先知的躲过去,就像是平时在武馆拆招一样。
相对而言,影片的煽情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小龙被学校开除,元华饰演的父亲到处求情的一幕幕,让很多人都想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话。而影片最后李小龙比武夺冠,整个镜头给人的感觉不是夺冠过程的艰辛与刺激,而是彰显小龙的成长与其父亲的骄傲,又是煽情的片段。所以,总体来说,《咏春小龙》更像是故事片文艺片,而不是动作片功夫片。
《咏春小龙》影评(十):拍的是电影,不是DVD小品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吊儿郎当,剧情没新意,演员瞎胡凑,插曲不着调,就连预告片也是用那种最简单的画图工具做出来的,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就像一部自娱自乐的DVD。耐着性子看完了电影,导演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将电影拍摄当做过家家一样操作,不专业的拍摄和指导,最终是毁了少年李小龙这个超赞的影视素材。
剧情非常老套,简而言之,就是失足少年迷途知返,少年李小龙因为叛逆惹上了香港某高级官员,所以被校方开除,父亲苦苦哀求无果。意外得知少年喜欢咏春拳,而又偶然遇到了咏春拳大师,还和元华饰演的李父相识,于是走上了习武之路,并逐渐变得成熟起来。这部电影在剧情上说不上多好,但也绝对谈不上新颖,只能有老套俗气来形容,唯一的亮点在于元华为了孩子到处求情的那一幕,舔犊之情溢于言表。
演员的阵容上,可能是小成本的原因,所以只有一个元华顶大梁,其他的全部都是新人,就连主角也是从某拳击队找来的,这样的阵容演技自然乏善可陈。尤其是咏春拳的拍摄,以阴柔为主的咏春拳在电影里面变得异常刚猛,武打场面就像是平时的拆招一样,根本无法营造出功夫片的节奏感和惊险刺激。
最让人无语的是,插曲选的和电影主题没有任何关联,不着调的感觉十分凸显,而且插曲出现的时机实在不合时宜。预告片绝对是开国产电影新风,画面粗糙,连字幕也明显没花什么心思,这样的一部作品很难称得上是电影,倒像是娱乐性质的DVD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