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旅行》影评100字
《城市微旅行》是一部由曹郁 / 程工执导,冯唐 / 路妍 / 文林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市微旅行》影评(一):坚持的信念,不做任何改变!
片中近似黑白的影调,带入了一种念旧的情调。没有旧就没新,片中三个城市都是中国的代表,它们都有历史,有情调,可能就是片子的调调。每个人都有故事,就连文字。冯唐说文字和人一样,比的是谁弱而不是强。这可能就是文字历经千世的感悟。这和宝马不是一样吗?有情怀有底蕴有思索的老牌汽车生产商。这一切的一切,对有经历的人来说有强烈的共振,但对年轻人却少共鸣。所以,宝马公司定位高端可见一斑!作为广告还行,作为纪录片太矫情了。
《城市微旅行》影评(二):眯妮哭破儿的风骚软广告
《城市微旅行》国产彩色宽银幕装逼记录故事猛片,由眯妮哭破儿投资,看样子耗资巨大,画面巨美配乐巨牛内容巨骚,片子里面那三个神经病儿,其中冯唐貌似是因为片酬装骚,骚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不治将恐深。另外两个一个是给各种酒店写软文的手淫男,另一个是开情调小馆儿的徐娘女,二人皆骚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翻译成人话就是没救儿了。有文艺幻觉的装逼从业人员可以当教学片来看;喜欢漂亮画面追求视觉快感的美术爱好者可以当毛片来看。
《城市微旅行》影评(三):忙里偷闲,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作为现代人,每个人为了谋生,为了在社会上获取更高的荣誉和肯定,他们会努力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否情愿,他们都必须这样做。于是,他们忽视了生活的每一处美好,没有时间去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观察,能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旅行的意义,就是让自己站在自己面前,观察自己,粉碎自己,获得重生。因此,城市微旅行成为忙碌者的选择,他们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通过旅行去发现全新的自己。
忙里偷闲,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爱生活,就从旅行开始发现生活之美开始。
《城市微旅行》影评(四):镜头下的北京本该这样
没想到是这么好的片子,镜头下的北京终于真实了, 远离了高楼,车群与那歌颂不完的天安门,呈现出我的故乡之景,京人之韵. 开头的一句话,那京人说北京的好东西被毁的太多,却也依然留下一些,但是留下的这些东西,恐怕已经撑不起京城文化的天. 听外地朋友问我,为何北京的地名多是XX桥,XX门,XX寺,但那里其实什么门桥寺都没有? 苦笑,北京活过了历史,却沉没于经济的浪潮. 那涮羊肉的传人,说将就与讲究之道,知足与常乐之情.乃是祖辈京人的教条,可如今呢?涮羊肉的名号,已经被换叫做火锅了,京人明白两者的不同,大部分依然以涮羊肉称呼,但如同门桥寺一样,恐怕撑不过几辈人了.知足常乐?呵呵,很多人都说那是京人很懒
《城市微旅行》影评(五):好手段!
作为广告无可挑剔,契合了目标人群——都市精英的文化优越感——说话不“返(zhuǎn) 璞(liǎng) 归(gè) 真(wān)”,都不好意思在标榜精英,看淡世事浮华的上层圈子里混。说到底还是有钱人需要被捧臭脚,被捧了之后也还有其他有钱人愿意闻。
作为穷屌丝的文青,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吧,这是支漂亮的广告,但绝不是为了迎合你的感触良多,说白了,你替人家捧臭脚也是白搭。
如果从一个短片,还是记录的,来看,这片技术精湛,声,影都很精致,但少了纪录片最重要的部分——实在的信息,个人玩味太重了。麻烦您给它重新划个分类,巨广告?还是宣传片儿?“忖思着为这样婉转迂回的溢彩画册,做一个注释,只怕是颇为艰难吧”
《城市微旅行》影评(六):轻易忽略的美好,是因为太过接近
三年前,出差,夜半北京,簋街一路寻找,到现在都觉得极其偶然地走进裕德孚的小门脸,三三两两的老北京人嚼着羊肉说着京腔,桌上的铜锅沸腾着,温热的肉香依然深刻,老板坚持,好的羊肉,不用调料,锅里涮锅用盐扮一下,才是讲究地吃法。
每年到早春四月,早早定好江南驿位置最好的房间,风尘仆仆地入住,告诉自己到这里就该慢下来,牵着爱人的手,在灵隐山间步履不停,龙井山下且起清茶,觉得那才是春天该有的美好地方。
来到上海十年,可以将上海话说得地道,却从未在上海的某个角落有着如上两个城市中一些不变的记忆,在胶片中出现心底却是有些惭愧的陌生。黄浦江上汽笛声下,日出时刻光影交织着建筑,生活在这个城市,却那么轻易地错过了这个城市每一天都在坦荡而宁静地展示这一刻当下的美。
细微处的美,弱弱的真,我们的眼是否看到它亦无妨,一直在寻找,只注视着前方。
微旅行,微小的美好,还是心中有灵,因为MINI, 我愿贴地飞行。
《城市微旅行》影评(七):在 喧 嚣 中 寻 觅 朴 实 ——《城市微旅行》视听语言分析
深沉的北京黑色,现代的上海蓝色,古韵的杭州褐色。三个人,三个城市,三段微旅行。MINI PACEMAN,表达着他的态度,他的个性。
《城市微旅行》作为一个商业广告定位的微电影,镜头繁杂且花哨,各种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不断切换衔接和音响的配合,使其商业味十足,但整体色调的统一与贯穿全篇的旁白声的加入让它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繁华中难得的朴实。
声音是影片的灵魂,它会在不经意间传达出它的思想和感情,在《城市微旅行》中,贯穿全篇的旁白声是组成该片的重要元素之一。从开片的介绍人物到片中的客观描述,使其成为这个微电影的无形的骨架,支撑和推进故事的发生。且配合近似黑白的环境色,很好的表现了环境氛围,并给予了《城市微旅行》朴素的纪实风格。
独具个性的《城市微旅行》使其区别于其他影片的地方也在于它的商业元素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影片中几段现代舞的加入可谓是该片的点睛之笔。其中一处,跳舞出身的路妍睡梦中的舞蹈,空灵、神秘,暴露了她对生活“角色”的内心挣扎。她虽是16家餐饮连锁店女老板但更向往舞台上的自己。而在最后,影片出乎意料的以冯唐静静地注视着的一个小丑的冰上舞蹈收尾。他旋转,跳跃,跌倒,利用杂耍蒙太奇的表达方式映射出冯唐本身和他的话:“旅行的终极意义就在于,让你站在自己的面前,观察自己,粉碎自己,获得重生。”罕见的杂耍蒙太奇总结全片,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城市微旅行》影评(八):真实与舒坦
是片子临近尾声时那段冯唐的话打动了我吧!
“好诗永远比假话少,
好酒永远比白开水少,
心里有灵、贴地飞行的时候永远比坐着开会的时候少。
所以,大酒之后,看到女人而不是看到花朵,
看到月亮而不是看到灯泡,
想起你而不是想起其他比你完美太多的人。”
像是一段情话,甜甜的沉在心里。
三个城市也都曾有过我的足迹,北京 上海 杭州,却未曾发现过那样有力的古旧历史和生命足迹。
让我记住这些地方吧!
北京 簋街
上海 泰安路 永嘉路335号 客堂间
杭州 江南驿 烟霞洞 龙井路... ...
原谅我作为一个吃货亘古不变的追求,我爱死美食了!当然也为京城爷们的那番话热泪盈眶。让我想起昨天“超级演说家”李林那激情的“最炫民族风”,老北京的传统,中国一件件丰厚的文化遗产,不能就一点一点没了呀!北京爷们儿的精神好像《寿司之神》对“职人”的解读,那么传承历史,就不是想到那么简单,而更要一种坚持,一种力量!
“将就跟讲究差的太多了!”
徐峥样的旁白
一袭青衣,美到让人浑身震颤
小姐脾气的肉桂茶
......
人物是真实的,看得我真实舒坦,舒坦外还有一份感动。
北京之行过后就浑身是胆,满心是渴望。盼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赴一次舒坦的旅行,打动自己的心。
《城市微旅行》影评(九):那些我愛的城市,我到底爱它什么
看到很多人评价这部微电影,于是找来看看。
北京,上海,杭州,我去过的只有杭州。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北京和上海有一些莫名的抗拒感,虽然,我还记得高考的时候北京曾经是我很想去的一个地方。至于上海,刚刚第一次打上海这个词的时候搜狗给我的第一选项是伤害,从这也可以看出一些什么吧。
现在的我,固执的认为,北京环境太差不适合居住,上海人太多物价太高很难生存,杭州,则是我最爱的城市之一。
毕业之后零零碎碎去了杭州三次(还是两次?忘了),还是很喜欢,每次都是去旅行的,没有很强的目的去行走,因为觉得杭州到处都是值得看的地方,而我最喜欢的方式,则是办一张Z卡,骑着自行车慢慢悠悠的晃荡,所以,我最近一直想着要是辞职了就去杭州找工作,虽然,那里的房价也是我渴望不可及的...
在喜欢杭州之前,我爱的是厦门。不能否认,我现在还是爱着厦门,在福建的四年,彻底让我的偏好转向了南方,加上妈妈怕冷,南方很适合养老,我曾经在面试的时候对面试官说,我希望我可以有能力在厦门定下来,然后把爸妈接过来一起在厦门生活。厦门还有我许多美好的回忆,虽然我只在那里工作了半年左右,却是无比怀念那一段生活。现在,我希望有人能够让我不再那么怀念厦门,能够让我安定在一个城市,和父母在不远处住着,相互照应,周末出去聚会,那也是很完美的生活吧。
再之前,高考的时候,考研的时候,我都非常希望去天府之国,成都,我想,那里最为吸引我的,应该是美食吧,嗜辣的我,那里可以说是我的天堂。现在,我觉得能够有一两个月去那里小住一段时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说回电影,北京和上海我没法去评价,杭州,有些地方有些高端了,而且,杭州值得去的地方非常多,很适合慢慢行走,慢慢欣赏。
如果有机会,那些我爱的城市,我要去慢慢发现你们的美。
《城市微旅行》影评(十):像旅行般活着
哪一个城市也好,当你选择落脚,一切稳妥之后,便开始设想另一种可能。就好像除了身边,哪里都是风景,除了眼前,哪里都是心心念念的遁世之处。逃离现实,迷恋远方,仿佛成为一种怪圈,当中循环往复,谁人幸免?而片中的三个人物,既有着与众人的不同,却又周身散逸着生活的清润气息。于是在某一个清早,他们就和平常一样,起床,整理行装,出门,一次微妙的旅行就此悄然开始。
生活有太多太多可能,可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种可能只有一种。无论过程与结果,当中的迁徙或者奔波,给自己的生活,便自己全盘接受。唯一的欣慰,就是手里始终握着选择大权。三个人,三座城,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故事的转折。冯唐最后满手字句,路妍的第十六家餐厅,旁观者记得他们的现在,那他们的过去是否还重要?
过去是过期的私人风景,无法复制,却引得每个人在现实里寻觅它的踪影。冯唐对话的那位心境宽阔的京城爷们,从爷爷手中,也接过了祖祖辈辈的信念。法云安缦,也只在具齐当地文化真蕴的地方,才肯落脚。还有那一盏梅家坞的龙井,竟能让你把山里湿湿的、甜甜的、秀丽细腻的气息,喝到肚子里。
心中安定的人,对生活更充满善意。杭州寺庙的僧人,选择出家,初衷正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What is enough?有人在追问,有人在经历。欣赏自己身处的每一天,大概就是知足。在回不去的过去里,在到不了的远处,张望地失去了焦点,也并非旅行的本意。
我想旅行不在远,在心情,在于和谁一起。懂得把生活当做旅行的人,眼神里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欣赏,这种欣赏可能有好有坏,可是无关紧要。透过冯唐、文林和路妍的眼睛,看到旅行中那些真实的脸。有自己的情绪,才能懂得在细枝末节的生活里,发现那些弱弱的真、短暂的真、嚣张的真。
就好像忘掉了为什么出发,也不去想朝向的远方,只是在这路途里,甘愿被那些细微处的美妙,分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