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无尽岁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致无尽岁月》是一本由池莉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60,页数:3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无尽岁月》精选点评:
●读完就忘了啊,忘到完全不记得的地步……
●对武汉的描述真是情深意长,想去看长江和樱花了
●很喜欢池莉 觉得她不比中国任何一个女作家差 为什么她的小组这么没人气
●小学看的啊!
●很不错的,有熟悉的武汉味道
●2016.4.22大毛
●看吧,不会吃亏的
●几乎都与武汉这个城市有关 非常喜欢那篇与讲自己与大毛的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
●淼哥买的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一):你有你的坚持,我有我的放弃
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回忆录,读到一半以为是特定岁月的青春读本,读完才发现,是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反思。
你,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吗?
你,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吗?
你,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吗?
成功,可是你真的快乐吗?
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最后获得近乎所有人的称赞。可是在异国他乡,能够勾起最深沉的认同感的是不是就是藏在厨房碗柜下的那一捆大葱和甜面酱呢?
平凡,也许没什么不好。只要心之所往。
可又有几个人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无名小卒,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安静的生活。
还是会不甘心的吧。
那,要怎么做呢?
悖论是吧?
或许,我们都活在悖论里。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二):致无尽岁月
武汉有那么那么多不好。
武汉有恶劣的天气,彪悍的民风,尘土飞扬的市政交通,还有日复一日的拥堵。
北京有那么的好,四通八达的道路,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各种文艺清晰的胡同,有各种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池莉还是激起了我的共鸣。我们爱北京,甚至感到武汉的相形见绌。然而心里总有一方地方留给武汉,不允许其他人来说武汉恶劣的天气,彪悍的民风,还有乱七八糟的公共交通。还是怀念江汉路的老街道,怀念豆皮怀念热干面怀念牛肉粉。
池莉笔下九十年代的故事,清新而古朴。我们很久很久没有这么单纯了,不是吗?
然而除此之外,实在是不能忍几部短篇的虎头蛇尾不知所云。文笔一般情节一般故事一般。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三):那个年代的真实,总是让人感动
知道这本书,是从一个男同学读的津津有味开始。继龙应台之后,又爱上了一位写实女作家。
从故事发生在武汉起,就给我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不是生活在那里,只是因为大学的时候和男票一同去了武汉看樱花,那一年的樱花格外的美。故事里大毛一生都在希望自己的轨迹和志超重叠,一生都在追寻,一生都在劝说,却一生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喜欢大毛的放荡不羁,喜欢志超的坚定不移。喜欢TA们每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坚定什么样的信念。
另,这本书也包含《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大爱豆芽菜活泼俏丽的外表下纯洁善良的灵魂。也被她和小瓦的感情感动着。文革时期的故事总给人很多不同的感觉,愤怒中夹着佩服,感动中带有同情。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年代淳朴简单地爱情总会让我把我和男票之间的爱情联系在一起。他不是富二代,来自贵州,我来自南京,条件小康。我读研,他工作。情人总分分合合,但是我们却越爱越深,一点不矫情。希望看到这本书的每一位朋友好好珍惜这里的故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太需要营养不让自己干瘪下去。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四):8.12 闷热
年前和室友去过一次武汉。我对武汉的印象仅仅是那本《春天来到昙华林》。我们骑自行车穿过武汉灰绿色的大街小巷,在人们嘈杂的方言里停下车去买了几张彩票,然后去看了昙华林里那座哥特式教堂的彩绘玻璃。
池莉的文字我很喜欢,朴实流畅,字里行间的生活化使我忍不住想笑,很可爱。
他们经历知青年代,再到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友与爱。大毛终于离开这个他厌恶的城市,走向欧洲与全世界,事实上他那些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热油纵横交错取暖的德国别墅,也是我梦想的,我生活在这个平和与物质横流的年代,爱慕虚荣,崇洋媚外,歌单有一是资本主义腐朽好闻的气味,我想如果我是冷志超,我毫不犹豫就跟他走了,不必二十年。但我渴望与接触越多咖啡壁炉黄油面包,我就越容易被双脚插入泥土所打动。
我喜欢她写冷志超赖以生存的那片土地,武汉,大江大河之间,或炙烤或冷入骨髓的湿润地面,暗香浮动的秋。这种对一座城市平实温暖的爱我尚且没有过。
浮世万千,岿然不动,不去浪迹天涯,不去看罗马斗兽场与非洲难民营,怀胎十月相夫教子,在泥土中享受成为农民,静水流深,知足恰到好处的幸福。在我看来也许是平庸的一生,但我到底是肤浅无知了些。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五):只是适合珍藏
大家写一段爱恋,和言情小说完全不一样,没有通过痴情男女的桥段让人潸然泪下,只是用最朴实的句子,最真实的感觉,缅怀了一场最顺其自然、无疾而终的爱恋,在我早已平静的内心掀起了涟漪。有几次我甚至不忍卒读,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想起青春里的那个人。 文中主人公因为喜欢在武汉过随性自由的生活,放弃了跟随暗恋她的大毛去更多城市。她不喜欢武汉,但是她却不离开武汉。一如她也喜欢大毛,但是她不会和大毛走。 人的一生经常要面对选择,但是这些选择很多时候已经有了正确答案。本文不一样的是,主人公没有离开武汉是对的,她离开了武汉就不是她自己了。但是对于这段感情来说,离开也许意味着不一样的结局。 于是就这样错过。 但主人公还是可以遇见大毛很多次,现实生活明显不是这样,有些人一旦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何况。见了又能怎样?
所以,有些事不能忘记,但是只适合珍藏。这样才是最好的自己。
最后摘一段我喜欢的话。
我又多次逛过了江汉路,那里有我和大毛惊心动魄的遭遇。那遭遇后来演变成了笑谈。那笑谈点缀着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也曾多次路过我绝望地等待长途电话的电信局。现在到处都是电话了,那电信局已成提供回忆往事的地方。你的往事,就矗立在那里,你触手可及,时常引发你的许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