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板桥杂记》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板桥杂记》读后感锦集

2021-01-22 03:16: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板桥杂记》读后感锦集

  《板桥杂记》是一本由(清)余怀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板桥杂记》精选点评:

  ●这是本随笔,记录了一些明末清初南京风月场所的人与事。因为不是小说,所以就是简单地记录一些事实,又因为是文言文,写得言简意赅,从叙事的角度说,感染力尚有很大的欠缺。加一星给书里的诗。

  ●现在特喜欢晚明这段风月历史。秦淮烟月无新旧,夜夜春情散不收。有风骨有才气有见地的女子就藏在这样的地方。红牙氍毹,檀板清歌。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

  ●《板桥杂记》很好,外一种:《三吴游览志》更有趣,很想再读一些这种日记游记似的东西……

  ●抱着八卦心态读的,却读出若干感慨。

  ●我会告诉你我以为是郑板桥写的我才看的?

  ●已阅,香艳

  ●莆田籍才子余怀,明末清初之际,动荡年代的怡情小品,家国情怀,梦里丽人。

  ●看的是 pdf 格式的电子书,不知是不是此版。

  ●板桥杂记不错。游览记意思就不大了。

  《板桥杂记》读后感(一):似花,还似非花?

  以作者的经历和文才,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将会是极有影响力的作家。小说笔下将是参与革命的刀光剑影,回忆青楼的胭脂裙钗。大概生为男子,这是最丰富优渥的人生了。金陵秦淮堪比巴黎,凄怨尤甚,优游不足。巴黎产生了撼动世界的思想,感动人世的文学,光耀全球的绘画。相较之,金陵秦淮不过一夜风流,孤鸿一瞥。作者笔下写情也真,写事也实,分分合合,起起落落,点点是离人泪,似花还似非花,但何人惜从叫坠?

  《板桥杂记》读后感(二):晚明奇葩,可以一读

  古文散文如严妆女子,艳丽端庄,内家装束,如王侯家内眷。晚明小文如乡野女子,素雅淡然,荆钗布裙,宛然小家碧玉。生逢盛世,不能深刻领会丧国之痛,诗家不幸,我之大幸。最深刻者,写秦淮灯船,最后一句急转直下,叹道,嗟乎,可复见乎?亡国之沉痛,劈面而来。张魁官年老时吹箫,引来老妪追忆往事故人,泪如雨下,亦让人不忍卒读。有人言,余怀以“贞”玩笑,多有冒犯佳人之意。然其本出自无心,肯折节致歉,已是难得。佳人蒙难,他亦积极营救,足可见惜花之心。晚明小品极好,可以以此入门。

  《板桥杂记》读后感(三):关于唱曲。

  文中有一句:南曲中妓,以串戏为韵事,性命以之。杨元、杨能、顾眉生、李十、董白以戏名。

  当时秦淮河上的秦楼楚馆被称为曲中,又分为南曲北曲,南曲女子大多色艺双绝,一般只是陪酒歌舞,而北曲中的女子多经营皮肉生意。在这南曲中,许多歌妓把能够演戏唱戏作为风流韵事,十分看重。后半句提到的顾眉生和董白就是秦淮八艳里的顾眉和董小宛。

  另还有一句:

  然名妓仙娃,深以登场演剧为耻,若知音密席,推奖再三,强而后可,歌喉扇影,一座尽倾。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这些歌妓并不认为自己是寻常供人取笑的戏子,不会随意登台,而是需要知音在场,再三请求,才能放下身段,登台演戏。可以说,那时候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到名妓唱曲的。

  《板桥杂记》读后感(四):建议作者署名改为“[明]于怀”

  本书包括《板桥杂记》和《三吴游览志》两部分。《板桥杂记》是于怀晚年记述明末南京秦淮河畔一带妓院名妓情况及相关见闻的笔记,抒发了于怀对明朝灭亡的亡国之恨。《三吴游览志》记叙了于怀在顺治七年从南京出发,途径句容、无锡等地到达苏州、松江、太仓等地的游览。

  于怀生于明代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活了八十多岁,属于跨朝代的人。大部分时间(30岁到去世)在清代,主要成就也在清代,大约是这个原因就署名“[清]于怀著”。但我看来,于怀不忘故国,不与清朝合作,还联络别人搞反清复明,后期心灰意冷也不用清朝的年号,以遗民自居,似乎应该写成“[明]于怀著”更合适。

  本书的校注详细,校注者李金堂不知何许人也。

  《板桥杂记》读后感(五):《板桥杂记》

  此书为上古出版社以外一《三吴游览志》与《板桥杂记》集结出版,仍冠后名。 陈寅恪穷尽半生写《柳如是别传》,余怀也了不起,为金陵名妓一一作传。葛蕊芳,李宛君,董小宛,李香…… 《板桥杂记》: 76,余怀:狭邪之游,君子所戒。然谢安石东山携妓,白香山眷恋温柔。一则称“江左风流”,一则称“广大教化”。因偶适其性情,亦何害为君子哉? 以下为《三吴游览志》: 84,对语寒山无片石,不知所典。或:唯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寒为“韩”之误? 100,僧惟闲度日,客赖酒为年。干戈虽满眼,此会若登仙。 113,生平半为情痴苦,垂柳垂杨是梦中。 116,桓温北征还,得一老婢,乃刘琨妓女,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整衣冠,又呼问之。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温不诒者数日。 125,余怀:吴王雄风,西施艳色,歌舞馨香之处,千载令人神伤。往读《吴越春秋》,观吴之骄奢靡丽,知吴之所以亡;越之忧愁幽思,知越之所以兴。自今思之,宁为吴之亡,不为越之兴也。夫差独霸江南,及身而丧;勾践患苦卑污,亦一传而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