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芭芭拉》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芭芭拉》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1-01-29 03:30: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芭芭拉》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芭芭拉》是一部由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执导,尼娜·霍斯 / 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 / Rainer Bock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芭芭拉》影评(一):电影微评:芭芭拉

  7分。其实我更喜欢《为爱出走》这个意译的片名。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强化那个时代东德那压抑的气氛与影响,而更多是专注在爱情的渲染上。全片几乎没有音乐,让故事呈现出一种冷酷的写实感。就像寓言故事里那病入膏肓的少女所做的,女猪的确是没有”出走“,而是停留了下来,但这真是为了男猪么?

  《芭芭拉》影评(二):伦理与爱情的挣扎

  1980年 女医生为追求自由想要从东德移民去西徳,被政府处罚流放到小镇的卫生所工作。等待偷渡的她刻意与周围保持距离,认为自己的新生活只待到了西德才开始....好吧,这柏林影后演的距离感确实够真实,当你想孤立自己的时候,应该也是这种心情。 但是代表德国参加奥斯卡的电影,我是有点驾驭不了。没太了解到内涵。 但是构图和拍摄我倒是寻思了一点,也算是收获吧亲~

  《芭芭拉》影评(三):柏林墙下的爱情抉择

  《芭芭拉》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柏林墙下的东德女人,对于爱情的抉择,在严峻政治环境下的任何事物,都显得那样的弥足珍贵,或友情,或亲情,或爱情。德国关于柏林墙题材的电影有很多,侧重于对政治批判也好,对普通人的生活环境描写也罢,它们共有的特点就是回归到人性,让饱受压抑之痛的人性更为绚烂和美丽;抛开政治不谈,也许对于女人来说,唯有爱情值得不断地去放手一搏,不仅仅是因为自由。

  《芭芭拉》影评(四):抉择

  若说Yella是浸于寒水中的毛骨悚然,Barbara即是凛冽海风中的一丝暖光。片子从头到尾都很克制,不管是Barbara在被搜查时的羞辱与痛苦,还是女孩最后一次出逃,即使高潮也被淹没于海浪之下。Barbara最后的选择其实赌上了她的一生,那时柏林墙仍旧存在,倒塌的一日还遥遥无期;把机会给女孩,需要很大的决心。电影戛然而止于被阳光温暖着的病房中,但Barbara的生活还将继续,她可能将会面临更多的痛苦与麻烦。并未把这部片当作爱情片看待,也不是文艺片,这仅仅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抉择。

  《芭芭拉》影评(五):7分吧

  影片里最美不过田野里萧飒的风声和摇晃的树木。还有那一看就冷入骨髓的海水。看到结尾芭芭拉和安德鲁对视的眼神,好像突然又不懂影片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却突然想起高中政治老师每次说电影结局时都会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死亡啊。”看到豆友说是为爱停留,真的是因为爱吗?恐怕说不准吧。

  其实我更喜欢《为爱出走》这个意译的片名。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强化那个时代东德那压抑的气氛与影响,而更多是专注在爱情的渲染上。全片几乎没有音乐,让故事呈现出一种冷酷的写实感。就像寓言故事里那病入膏肓的少女所做的,女猪的确是没有”出走“,而是停留了下来,但这真是为了男猪么?

  《芭芭拉》影评(六):文艺片的调调

  这部电影似乎是典型的文艺片的调调,缓慢的节奏,平淡的情节,和深沉的主题。

  或许和我现在的境遇有关,我现在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调调,太沉闷,太压抑,看得我无比焦虑。

  现在,我喜欢看在糟糕的境遇中,依然在乐观战斗的人和事,就像罗伯特·贝尼尼在《美丽人生》中所展示的那样。世界是一团糟糕,但因为这么一个人,因为这个人的美丽,它不仅没那么糟糕,甚至看起来也变得能够接受,也变得美丽起来。

  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励志电影,是如何让人生变得美丽的电影。

  所以我很爱罗伯特·贝尼尼。

  或许,等我那天能够感觉轻松又悠闲的时候,才能耐下心来欣赏这种现在看起来沉闷的节奏。

  《芭芭拉》影评(七):《芭芭拉》

  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 Christian Petzold还是在拍自己那点东西,之前真没觉得什么,但一直坚持并保持着良好品质,加上御用尼娜·霍斯 Nina Hoss使得作品形成某种形象体系,也就变成某种厚重。从女演员到导演,柏林迟早会给他个金熊的。

  影片相较作者之前,更加重了人文方面的切入点,从这次人物角色设置到医学、心理再到伦勃朗的画、马克吐温的小说。这一次最大的惊喜来源于隐藏性叙事,虽然还是淡如静水深流般,不过逐步揭示的女主人公境遇不仅形成了某种悬念性,且影片力图展现的一种消极困境、自我封闭其实不光适合于政治性层面,不过最终还是人对存在感和价值性的寻找占了上风。

  《芭芭拉》影评(八):不同以往的与“制度”有关的电影

  女医生芭芭拉从东德首都医院被流放到乡村小医院,但即使这样,她仍在计划偷渡西德……

  这是一部不同以往的与“制度”有关的电影,德国出品。大多此类影片,对制度本身和其引发的“事件”以及迫害的残酷性都会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来描述,这种视觉上的直接与震撼会大大加深观者的心理认同感。而本片却反其道而行,采用相当内敛的表述方式,甚至对某些“可渲染的”“残酷”镜头有意避回,对制度、事件、戏剧化冲突、感情的变化等都作了相对非直接化的“静态”处理。这里,压制了一切表面化的张力,使认知有了一个更加冷静的抽象化的延展空间,同时,把“变化”控制在一个极小的空间范围内,使得这个空间的密度极大,这样,压抑的情绪变得更加凝重的同时也充满危险。

  《芭芭拉》影评(九):芭芭拉的选择

  在树林里,西德男友问芭芭拉,你还需要什么,我帮你弄到。芭芭拉笑着摇摇头,吻了他。

  在宾馆,西德男友说:过去了之后,你就不需要再工作了,我挣得足够多了。

  安德烈一直尊重芭芭拉的意见,为了和她通行,也找了一辆自行车。

  安德烈要芭芭拉做手术的麻醉师,芭芭拉犹豫了,因为当晚她要逃出东德。安德烈问她,你想做么?她思考后给了肯定的答案。

  安德烈为他做饭。问芭芭拉喜欢做饭么?芭芭拉摇了摇头。

  如果芭芭拉去了西德,她就只是家庭主妇,是别人的附庸。

  留在东德,她可以继续做医生,并且有一个尊重她的爱人。

  无论东德西德,一个女人,一个人,希望得到的是尊重和爱。

  《芭芭拉》影评(十):《為愛出走》(Barbara - 2012)

  和之前看過的再見列寧或竊聽風暴或蘋果樹相比,這部同樣以八零年代東德政治壓抑氣氛為背景的電影幾乎在風格上是完全的對比。既沒有荒謬政治歷 史的嘲諷,也沒有營造強烈的時代氛圍,劇情也不曲折激烈,也不完全算是大時代小人物的走向。反而是很中產文藝風味的藝術言情電影。

  在藝術片的簡約優雅風格中,還是帶出了很多主題,性別、愛情、政治、工作和生活的多重拉扯,女主角為了西德的愛人想要逃離東德,看似沒太多政治上的反叛, 但電影還是呈現了無所不在的白色恐怖的壓力,和其中的人性觀察。不能說拍得不細膩不深入,但還是很像在看一部法國文藝愛情片,題材的歷史份量不知怎麼有點 不見了。

  《亞果出任務》就很努力在營造時代氣氛,不管是人物造型、場景、畫面色彩質感和一堆流行文化引用,當然這是題材和類型的必然。《為愛出走》則是較私人的故 事,編導幾乎就不管時代氛圍這件事了,所以電影看了半小時我還一直以為時間是在現代,完全分不出時代的差異。幸好之前有瞄過劇情簡介,才慢慢在腦中組織起 來電影的時代背景。說真的如果一片空白的去看這部片,可能要更久才能進入狀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