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1000字

2021-02-06 02:04: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1000字

  《为平凡人而战》是一本由[美]杨安泽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一):因为平凡才需要更加努力之《为平凡人而战》

  

这个世界因为不同的标准,人被分为很多种,有男人和女人,有穷人和富人,有聪明和愚笨......但总结的来说,大部分还是平凡的人,少部分是特别的人的,这特别有很多含义,有特别聪明,有特别有钱,或者有其他天赋,我们经常的歌颂赞扬,甚至羡慕这些特别的人,但是别忘,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平凡的人,平凡人虽然平凡,但是胜在数量多,所以也是一个庞大的组织,许多人都喜欢追随伟大的人,但是我们的作者——杨安泽,这个华裔美人却喜欢为我们这些平凡人出头和战斗,我认为这才是最伟大也最可爱的人。 https://site.douban.com/298975/widget/forum/193810900/discussion/616047957/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二):UBI是否过于理想?

  

美籍华人、2020年民主党候选人参与者杨安泽撰写。全书旨在假设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无论是服务性行业,还是高精尖技术者的工作都会被自动化取代。因此,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活发展,人类可以不工作或是选择性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政府面临了挑战和改革。在此,杨安泽提出了实施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也称为自由红利 Freedom Dividend,美国政府应给18-64岁的公民每人每年1.2万美元,平均每月1000美元,以此缓解赤贫现象。这些钱可以来自高收入者和企业的征税,所谓增值税VAT。在此基础上,居民可以发挥自己所能,去做更多创造性的事情,杨安泽也以此作为2020年参与民主党候选人时的施政纲领,同样也提出了一个概念,人本资本主义,将经济单位作为人,而不是美元,人比金钱更重要,市场是为共同目标和价值观而服务的。个人认为,杨安泽的UBI过于理想化,他所谓的自动化取代所有人类职业的问题,也有待考量,另外人本资本主义或许只是他个人的畅想,也或者是一个政客为了博得支持的方式。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三):《为平凡人而战》:担忧他人前途,也是警惕我们的未来

  

看作者简介,杨安泽是一个不断改变的人,教育经历里有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背景,学科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国政坛明星、时政评论员、奖学金项目“为美国创业”的创始人,这些则是其工作经历中熠熠生辉的众多光点之三。杨安泽经历多变繁杂,但有一点不变——其学习工作无一不围绕美国的社会、经济,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反映在杨安泽的著作《为平凡人而战》一书中,也体现了他对美国社会、经济的未来的思考。

《为平凡人而战》从作者自身的经历谈起,引申到美国社会,用大量数据图表,表明了作者对众多蓝领工作及一些白领工作前途的隐忧——它们可能在未来被自动化所取代,从而造成许多平凡人的失业,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平凡人而战》虽然筑立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现状,并对美国的未来加以预测。但在全球化浪潮的迅速席卷下,不同文化、政治的社会越来越趋同,大有走向共同未来的架势。可以说,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人类的共同命运里幸免。因此,书中美国平凡人的未来,也是对我们所有平凡人敲起的警钟。特别是我们处在电子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经济模式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改革换代,一些行业已经如书中所述露出端倪。例如快递行业的分拣,最初完全通过人工,在快递量猛增、多个双十一的洗礼下,众多大型快递公司的分拣线开始由机器和运送履带代替人工分拣,宽敞的厂房里已难看到工人,而原来那些体力劳动者不得不流入其他行业,重新寻求就业机会。另外,阿尔法狗打败顶尖围棋选手的新闻也让人震惊,二进制与机械的组合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人类大脑复杂指令下的行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也已经可以为IA所取代。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例子,验证了《为平凡人而战》中美国普通人的未来在我们国家出现的可能。

诚然,自动化或人工智能带来了劳动力的解放,但众多的“失业人员”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既然预知了这样的未来,如何思考从自身的层面、从社会的层面、从政治的层面来解决这些负面问题,可能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了吧。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四):《为平凡人而战》:担忧他人前途,也是警惕我们的未来

  

看作者简介,杨安泽是一个不断改变的人,教育经历里有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背景,学科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国政坛明星、时政评论员、奖学金项目“为美国创业”的创始人,这些则是其工作经历中熠熠生辉的众多光点之三。杨安泽经历多变繁杂,但有一点不变——其学习工作无一不围绕美国的社会、经济,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反映在杨安泽的著作《为平凡人而战》一书中,也体现了他对美国社会、经济的未来的思考。

《为平凡人而战》从作者自身的经历谈起,引申到美国社会,用大量数据图表,表明了作者对众多蓝领工作及一些白领工作前途的隐忧——它们可能在未来被自动化所取代,从而造成许多平凡人的失业,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平凡人而战》虽然筑立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现状,并对美国的未来加以预测。但在全球化浪潮的迅速席卷下,不同文化、政治的社会越来越趋同,大有走向共同未来的架势。可以说,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人类的共同命运里幸免。因此,书中美国平凡人的未来,也是对我们所有平凡人敲起的警钟。特别是我们处在电子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经济模式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改革换代,一些行业已经如书中所述露出端倪。例如快递行业的分拣,最初完全通过人工,在快递量猛增、多个双十一的洗礼下,众多大型快递公司的分拣线开始由机器和运送履带代替人工分拣,宽敞的厂房里已难看到工人,而原来那些体力劳动者不得不流入其他行业,重新寻求就业机会。另外,阿尔法狗打败顶尖围棋选手的新闻也让人震惊,二进制与机械的组合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人类大脑复杂指令下的行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也已经可以为IA所取代。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例子,验证了《为平凡人而战》中美国普通人的未来在我们国家出现的可能。

诚然,自动化或人工智能带来了劳动力的解放,但众多的“失业人员”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既然预知了这样的未来,如何思考从自身的层面、从社会的层面、从政治的层面来解决这些负面问题,可能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了吧。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五):关于自动化与人工存在与发展的思考

  

《为平凡人而战》是2020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前候选人杨安泽所著关于美国社会自动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与分析的作品。

虽然本书说的是美国社会的情况,但是自动化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对我们来说同样是值得思考的话题,现在对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已经是发展潮流的大方向,现在不管是大型工厂还是小型制造商都已经在用或者计划用流水线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事例为读者描述了美国自动化发展的脉络,以及自动化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作者也针对自动化与人工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些应对之法。

作者的分析真的让我叹为观止,不过他的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比如作者认为应对自动化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全民基本收入(UBI)、确保“人性至上”。全民基本收入(UBI)是一种无条件的汇款,指不论工作、收入和财产等任何条件,该国任何国民都可以领取由政府或国际组织定期定额发放给人民满足基本生活条件的金钱,简而言之就是强化政府对群众生活的保障作用。我对此并不认同,当然作者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全民基本收入的实行会催生社会惰性,产生一批好吃懒做的人群,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的观点是,既然自动化是大势所趋,那么人工领域就不能逆大势而行,而是要另辟蹊径,打开一个新的路径谋求生存和发展,相对于自动化,人工的效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那么就要往精细化方面下功夫。打个比方说,流水线生产出一件产品,这个产品已经具备推向市场的基本功能和条件,但是我们可以提高它的附加值,那么可以进入人工环节,赋予这件产品一些定制化的元素,从而生产出更多元化的产品,进而提高产品价值。这是我能想到未来让自动化与人工并存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为平凡人二战而战》这本书用深刻、系统的文字写透了一个平凡的话题——自动化与人工的关系。随着自动化的普及,未来的人力资源结构也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趋势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为我们预测了一番。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六):让平凡人不在平凡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做为一个平凡人,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如果不想与时代脱节,不想被时代抛弃。做为平凡人就要学会运用人工智能的优势,而不是去排斥人工智能,毕竟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初衷其实就是服务于人类本身。 对于我们而言,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人工智能,更会来自于其它的人类竞争者,竞争会更加的激烈。所以一方面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哪些是自己真正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因为只有喜欢才会有无限的激情,擅长才能更好的把事情做好也可以在更加激烈的竞争里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必须要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对世界保持强大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总而言之, 不想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就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那怎么才能让自己更强大呢?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有人会说,我马上就面临退休了难道也要学习吗?未来的事情没有人能说的准,就像微信刚推出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用, 最先接受的也是年轻人,但现在你在看,有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从刚开始的拒绝,到现在的接受,甚至比年轻人还热衷,刚开始我们去教像我奶奶那样七八十岁的老人的时候她们是抗拒的,现在它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的时候,我记得奶奶的一句话是,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啊?所以要退休或是岁数大,还能成为我们不想学习的借口吗?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已经在路上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引发国民经济、国计民生等领域新模式、新手段和新生态系统的重大变革,并将对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以往机器代替的都是人的体力劳动,现在机器已经开始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了———机器人代替记者写作、代替厨师炒菜的新闻层出不穷,就连在美国最赚钱的知识产权律师、破产清算律师,已经受到人工智能程序的严重威胁:一种处理法律文件的自然语言处理软件,能让知识产权官司的成本下降99%。将来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完成,尤其是那些重复性的、数据性的、客观性的工作。我们不必过于担心成为“无用阶层”,因为每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一些专业人员,但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就业,比如火车的出现淘汰了一些挑夫,却也造就了一批铁路工人。 但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生存?首先,我们必须挖掘自己的智慧潜能。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部分工作,但人的智慧才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主宰。就拿写稿机器人来说,其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精准度远超人类,但却没有深层次的独立思考。其次,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一些人文关怀。人工智能是非常理智的,能在纯凭逻辑分析推算的问题上,把人类远远地抛在后面,但它们不懂什么是感情,什么是意义。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七):智能时代的我们还能走多远

  人工智能的兴起成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毫无疑问的是人工智能带来了一场革命,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快捷高效,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说好听点是可以解放大量的人力,但是更真实的现状则是失业率的上升。作为人工智能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他们正在深切的感受着这种变革带来的风险。杨安泽的《为平凡人而战》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杨安泽对于国人来说算不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是在最近两年。杨安泽在国内的名气可能的来自于他华裔与前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记得他最初提出要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在中国的网络世界上着实刮起了一阵小旋风。但是对于杨安泽来说,他更重要的身份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应该还是一个创业者或者创业家。这在他的人生履历中委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曾经被奥巴马总统授予“白宫变革大使”与“全球创业总统大使”的称号。而本书《为平凡人而战》也是一本与创业、失业有关的书籍。 在《为平凡人而战》中,杨安泽为我们揭示了目前美国所面对的一个岌岌可危的现实,那就是随着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大批的美国人正在被淘汰,大量的传统工作岗位正在消失,按照杨安泽的说法许多人并不是找到了新工作而是离开劳动队伍然后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一种悲情十足但是又非常现实的提法。社会进步与失业率上升,看似是南辕北辙的两件事,但是事实上他正在发生且愈演愈烈,众所周知的是,失业率上升意味着闲散人员增多,国家福利政策施行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更有可能因为失业所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而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在杨安泽看来重塑和加速社会,,找到新的方式来组织自己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本书中,杨安泽不但对美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危机进行了大胆的分析与预测,同时也运用自己以往的创业经验与经历,试图为解决这种美国困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想方设法的提高全民基本收入,与确保“人性至上”被杨安泽看做是解决问题的妥善之道。 虽然《为平凡人而战》讲述的是美国人的现状与未来,但是我们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只会是美国人的问题与困扰。事实上,中国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产业升级也早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场景的应用,已经使不少的人感受到危机感十足。由于机器人的生产效率与质量与成本与人工相比,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也是迟早的事情,那么,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在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应该成为我们尤为关心的问题,而杨安泽在《为平凡人而战》中所提到的那些问题与解决之道,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自我产业的改革过程中注意防范与预防!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八):因为平凡才需要更加努力之《为平凡人而战》

  

这个世界因为不同的标准,人被分为很多种,有男人和女人,有穷人和富人,有聪明和愚笨......但总结的来说,大部分还是平凡的人,少部分是特别的人的,这特别有很多含义,有特别聪明,有特别有钱,或者有其他天赋,我们经常的歌颂赞扬,甚至羡慕这些特别的人,但是别忘,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平凡的人,平凡人虽然平凡,但是胜在数量多,所以也是一个庞大的组织,许多人都喜欢追随伟大的人,但是我们的作者——杨安泽,这个华裔美人却喜欢为我们这些平凡人出头和战斗,我认为这才是最伟大也最可爱的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阅读杨安泽的这本《为平凡人而战》,翻开书,不难看懂,里面讲诉杨安泽所看见和所经历的美国各个大州甚至乡镇,鲜面面临的很大的社会问题——失业,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国泰民安”,国家想要安泰,那么首先就得做到民安,那怎么才是“安”?当然即使安居乐业,居无定所不可以,没有工作当然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国家安泰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稳定,自然就有稳定住所,也就是能够国泰民安了。 那么现在美国面临这巨大的失业潮,同时这个失业潮也不仅仅是在美国,在全世界都有,杨安泽在探其原因,发现很多问题,例如穷富的心理原因、地理原因,以及劳工的淘汰率,不难发现,淘汰率高的一般都是一些初加工,或者低级劳动者,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现在的社会都在追求高效率,并且在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的社会,价格如此的透明,所以要想加大物价,只能靠高效率,那如何能提高效率?靠人工?错,全部是机械化,大量的机械化,导致很多岗位不需要人工,还有就是社会的淘汰更新率太快了,一些企业跟不上形势,导致破产,倒是人员失业,不论如何,失业潮已经是势不可挡,许多人,尤其是一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首先受到冲击,那么杨安泽总是在想办法去解决,去帮助这些失业的人去想办法,但归根结底来说,还是提高自身。 看完这本书后,说实话,我感慨万千,因为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将面临各种裁员和辞职,所以,我认为自己也应该顺应潮流,接受现实,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在现有的岗位上,不断学习,这样自己才能应对这个发展的社会,这不禁让我想起收费站女人下岗的故事,我也会以此来警告自己,一定不能被社会淘汰,居安思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够做到无论是哪个岗位都需要,哪个领导都赏识的人,尽管失业潮大批涌进,但是一些公司还是在不断的招聘,只不过聘用的都是高端人才,并且很多公司都为抢夺人才大打出手,这也就解释了,社会不是不需要人,只是不需要无用的人,希望我么大家都能以此共勉,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老板、对家庭都是有用的人。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九):现实的变迁与平凡人的选择

  

对于我来说,杨安泽的名字,我只在新闻了见过几次,没错就是那位竞选美国总统的中国华人。其实,他也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只是父亲那一代从台湾移民过去美国的。作为完全在美国长大的美国人,从他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到他作为中国人后代,所拥有的博爱心系天下人的情怀。

杨安泽算得上是美国的富裕家庭,首先是一个学霸,擅长考试。创业在一家考试培训中心,随后帮助美国的普通年轻人创业,到过大部分美国发达的不发达的地区。广泛的接触及实地的考察,让他意识到了美国大失业潮背后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张,并在《为平凡人二战》里进行了阐述。

平凡人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就职于各个单位,有收入也有失业风险的社会中层人员。这些人员看似生活物质充足,实质上面临各种风险,失业、教育、贷款等。而且在美国社会,科技尤其是ai科技的应用,大多数科技公司已经再发明取代某些行业工人的方法,因为这些工人需要公司承担大量的费用。比如卡车司机这一行业,已经有个别公司尝试使用自动驾驶配送货物。如果这一方法得到行业内的普遍推广,这些卡车司机就不得不领取一定赔偿,再也获得不到之前的工作收入。而失业的工人或许因为年老,或许因为学习成本过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工作。

占美国的少量人口富人阶层,控制着各大美国公司的管理权,他们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将工厂从美国迁出,放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这也使得部分行业衰退,原本处于底层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找不到底层的工作。当过多的财富聚集到少量富裕人口,他们把持着大量的社会资源,美国的平凡人将更加缺乏充足的生活资料和机会。

资本主义高效分配促进了美国社会的进步,但是进步不一定就是好的。现在的年轻人沉迷游戏,在他们之外有一群人每年花费几十亿勾引他们进入这个虚幻的世界。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们在游戏里过的很快了,但到了三十四十岁的时候这些人往往会更加痛苦。没有充足的技能,足够的能力让他们从事好点的工作。毕竟从事一份无聊的工作,跟玩一些快乐的游戏,会很容易选择前者。

美国的社会在不断的分裂,人们对于总统、国会、银行、公里学校这些机构的信任满意度,已经越来越低,只有堪堪百分之三十多。这也真实的反应了大部分人们生活的困难,现实变迁越来越不利于这些平凡人。

有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似乎国家可以约束并改变这一现状。杨安泽提出了人本资本主义。他计划像每位适当的美国人提供每月一定美金,从大资本手里过度给这些人。充分给予资源,释放这些人的创造力。而我们也将持续的观察美国社会的演变,对自己的生活提供借鉴和指导。

  《为平凡人而战》读后感(十):不平凡人眼中的平凡现实

  

这是一本很现实的书,虽然发生的地点在美国,但是读着感觉这也许是人类社会历史新发展的缩影,书中提到的所有细节,也是中国正在经历的,我们不同于美国的最大区别就是政治体制不一样,党的统一领导可以渡过大灾大难,但是在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体大循环的主导下,有些历史的发展轨迹是阻挡不了的。

书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承担很多工作岗位,挤占人类的就业机会,不仅危及到体力劳动者,一些现在高端且高薪的职业,例如秘书、会计、心理医生、医生、金融分析师等,也都会受到威胁,甚至是艺术家都能够被取代。

第二部分讲的是社会现状,这部分感同身受的感觉,尤其是泡沫人生那一章,讲了对教育、资源的焦虑,美国的贫富差距导致孩子们出生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不仅穷人焦虑、富人更焦虑,富人为孩子在金字塔的尖端竞争最多的资源,在工作与家庭之间需要做选择,然后在这种富裕与富裕人的富裕泡沫里作比较还是感到不满意,最坏的预测就是富人的孩子占据最好的教育资源进入各种富裕的泡沫中去工作,比如金融业之类,而穷人的孩子则是在最低端的教育资源与就业机会里徘徊,会发生尤瓦尔(《人类简史》的作者)所说的“我们今后对待愚蠢人的方式,简史我们今天对待动物的方式”,这是多么可怕的未来,中国现在代际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难以被打破,巨富和普通民众与贫困人口直接的差距过于悬殊,普通民众很肯能因为一个灾难或是重病就跌落至贫困而无力自救,娱乐明星、体坛明星等还在不断地炫耀着奢侈品与奢靡的生活,社会的价值导向在自媒体中变得扭曲,这是很可怕的现状,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美国的现在,也可能预示着发展的未来。还谈到了“美国的成功与努力与品格有关,但现在的实际是至看重你的测试成绩有多好,以及你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偶然有一些例外进去,试图让一切看起来很公平”,推及今日的中国素质教育推进,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局嘛?其中还谈到了大家对工作的矛盾态度,就是在对待同事离职去更好的地方抚育子女,而留下来的人羡慕一下却认为自己是展示,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为自己随叫随到和不知疲倦感到自豪。这就是现在起码是我这个80后最具特色的地点,看着那些抛弃一切搞自媒体与旅游、回农村的人羡慕,自己却在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燃尽,幻想某天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功。有些悲凉。

第三部分是作者提出对策,他讲的要人本资本主义的理念与中国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但是他提出的全民基本收入、时间银行等概念真的是在未来科幻片中的设想,估计实现还是会有待研究探讨吧。

总之,这本书十分推荐70、80、90后阅读,因为里面有很多可以产生共鸣。

本书作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