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读后感1000字
《宰执天下》是一本由Cuslaa著作,735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9-3,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宰执天下》读后感(一):鸿篇巨著,酣畅淋漓
《宰执天下》,在我心中排名第一的网络历史小说。作者史学功力深厚,对宋代繁复的制度、政治、经济及风俗等信手拈来,点染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中,向读者徐徐展开一副北宋生活的全景画卷,既不失历史真实,又不至沦为历史教科书。小说鸿篇巨著但张弛有度,故事冲突合理,引人入胜,雪夜立储、金殿锤杀蔡确两段着实酣畅淋漓,可列入网络小说十大精彩桥段。但本书叙述稍嫌啰嗦,铺垫过多,也没逃开长篇网络小说高开低走的命运,后期对于民主和工业发展的演进太过理想,历史的轮盘,岂是一人之力可以拨动的,非笔力不逮,实是时间太短,虽然作者避免了铁蹄南下,崖山跳海的悲剧,但终于也没能以现代思想在古代碰撞出一条路。推荐看腻了一般爽文,有耐心的男性网文读者。
《宰执天下》读后感(二):历史穿越小说第一,但只到宋神宗死那段。
论文笔之精美,人物之深刻,史料之精细,情节之跌宕,格局之宏远不是没有比本书高的,但这本书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优秀。哪怕感情戏写的都是历史小说的上等水平,真的,连几个女主都比那一堆工具人强。主流的历史爽文路线,串起来的都是顶级的权谋故事。什么是顶级?初看拍案叫绝,再想想又确实合理。 要说缺点, 一是征南后韩三似乎太过无敌作者不得不强开debuff减运。疫苗回京,一守河东。想做的事情都被打乱强行制造和神宗矛盾。 二是神宗病逝这一段剧情渐渐开始起飞。之前部分最妙的就是有剧情冲突而不生硬。从这开始越来越为了冲突而冲突的样子。历史穿越小说是给定一个变量来猜想事物的变化,作者给出的变化过于剧烈我不能接受。故我只看到打死蔡确为止。 我的评价是开头到征南结束100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征南结束到神宗病逝80分,剧情转折有些生硬,但具体的权谋冲突写的是真好。比如洛阳挤兑文彦博,雪夜立储,轨道胜辽国,和王安石多次学术论战都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再往后到蔡确死就是强行制造冲突了。韩三也不像前半部稳字当头以势压人了,拿着胡牌偏得去凑清一色才行。
《宰执天下》读后感(三):恢弘而精致的理想国
参照历史,足见细致诚恳;但参考过多,甚至冒名顶替,难免有偷懒意淫之嫌;本作中,熙宗宫变后,就完全是作者的推演了,在古代发展工业或不新鲜,宋朝走向内阁制、议会制总是少的。
皇帝制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历史。在本书中,这制度是应该消灭的,而它成功说服了一个中学时代还认为帝制非不可行,只要有明君的人。在阅读之前,扫过一个书评,大意是说打赢辽国明明是靠工业化,扯什么制度改革。看过便知,不动制度,真难有如此成果:第一、事成前,以天下奉一人,不确定性过,字丑、貌丑、名丑、莫名其妙不被重用的能人多了;第二、当事时,天下系于一人,弱点过于明显,平添失败风险;第三、事成后,功高震主,皇帝多难容如此名望功绩的臣子,好点打发回家,不好直接做掉;第四、事成再后,人走茶凉,一朝天子一朝臣,人治下哪怕制度也不可靠,不定何时就推到重来了。
多数人给意见、少数人商量、一个人拍板,是不坏的决策模式。但皇帝制的核心缺陷是继承人选择范围过小,这“一个人“大概率是无奈之下所托非人。内阁制、议会制,选择范围多少大点,无奈能少一点。
而工业化,则是韩冈为制度鼎革准备的前提。
除去立意,剧情方面,本书让人爽。不少故事看得我手心出汗、激动入眠,如收复河湟、熙宗宫变、蔡确换帝、迫赌蔡京等。主角韩冈本质上是一路青云,扶摇直上的,在一些小说里这种路线会让真实感下降连带爽感下降,但本作中韩冈或厚积薄发,或果断抉择,从微末时的笨功夫、小手段,到渐成大器时的果敢杀伐、坚持争取,到登临绝顶后的高深难测、成竹在胸,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进步自也合理。
作者文笔有古风,读来有韵味;人物无论主配,都有立场,蔡确、章惇,人杰,也在自己的经验下做出了不错的选择——依托皇权宫廷政变、依托实力快刀篡位、都可理解,并且很可能成功。书中细节,伏笔、暗笔不少,如韩冈见皇帝时心中别扭与其废帝,熙宗在宫中摔倒与其中风;又如熊本之反是否章惇指示。不少细节未明写,待寻味,难怪有人二刷。
2010年12月至2019年2月,作者逾八年笔耕,成就700万字巨著。我从19年3月开始读,到12月,也读了8个月,它给我启示与力量。虽说文无第一,它应属历史前十。
2019年12月
《宰执天下》读后感(四):《宰执天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之间
来源:文学报 | 马季
《宰执天下》是一部以北宋社会变革为背景的历史穿越小说。作品以宋代在中国古代历史演变中的个性特色和独特地位为叙事背景,采用超越时空、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重构历史故事。作为互联网语境下的文学创作,这部作品兼具艺术性和传播性,对网络历史小说创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宰执天下》在汗牛充栋的网络文学作品库当中称得上是一部奇书,自2010年12月1日开始在纵横中文网连载,于2019年2月4日(除夕)完本,全文735万字,截止2021年1月4日,本站总点击2754.4万,总推荐348.6万,读者发帖数69203;百度搜索结果高达1480万。这部超级人气网络小说,读者的褒扬远远大于吐槽,同时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网络文学排行榜。
寻求重塑历史的可能
网络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在精神性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在表现形式上差异性大于相似性。传统历史小说创作,作者基本处在理性、冷静的叙事状态,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历史,而网络历史小说最显著特征是作者情感深度介入,“设身处地”与历史人物进行情感置换。采用穿越和架空手法创作的网络历史小说,主人公多为虚构人物,他们具有现代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推动甚至是“改写”历史。因此说,网络历史小说实际上是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表达作者的情感认知、文化认同和历史想象。
《宰执天下》属于典型的历史穿越小说,具备现代人穿越后介入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产生交集,并影响历史进程等基本要素。当代青年穿越到北宋成为作品主人公韩冈,他以低微的寒士身份加入开拓河湟与西夏交战的征程,将军医院及医疗护理制度推广到关西全境,由此闻名军中,乃至朝中,甚至被传为药王孙思邈的弟子。在京城结识王安石、章惇后,开始向人生理想迈进。韩冈考中进士为官就任白马知县,帮助王安石安抚大旱后的流民之乱,汴河水运因河水上冻而断绝,王安石为了平抑物价,利用韩冈发明的雪橇车,由汴河冰面上运送粮食,解决了京城的饥荒。韩冈主持军器监,提振工业,开发出了板甲、造出热气球;两次出手阻止宫变,维护大宋内部稳定。
在纷纭复杂的历史变革中,北宋王安石变法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事件,其中的成败自有学界评说,作为一部小说,《宰执天下》在思想及文化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这在网络文本中并不多见,恐怕也是它在读者中产生热议的原因之一。小说主人公韩冈虽然支持新党变革,但他与王安石因为道统观点不一,存在思想上的争议。他主张以近代科学为骨,以张载的气学为肉,以儒家诸子的经意为血,而削弱皇权,发展科技;经济上,以煤钢铁路等工业为主,以棉蚕纺织等轻工为辅,以海陆商运为强援,打破中华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进而加速资本积累,强化立国之本。
网络历史小说,从吸引读者的角度出发,一般都有大量古代军事战争场面的描述,《宰执天下》也不例外,故而此类文本又被称为历史军事小说。军事战争一方面可以增强作品的故事性,便于塑造人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历史变革过程中的宏大场面。北宋历史上一直战乱不止,韩冈立足于政治家的高度,主张在战略上推动热兵器研制,加强海军装备,战术上对西夏采取攻势,对强敌辽国积极防御,放弃以金钱换取太平的绥靖政策,并借用北方威胁团结朝堂各方力量,对南方诸小国,则施以强硬的手段剪除后患。这一军事思想是韩冈宰执期间确保北宋克敌制胜、国富民安的重要政治方略。
《宰执天下》在故事构架上有别于其他历史穿越小说,主人公韩冈虽然无法摆脱封建王朝的宫廷内斗的游戏规则,但并没有被宦海沉浮的浊浪所淹没,他果断抓住一切机会打破陈规陋习,实现科技改变国运的人生抱负。作品突出表现了这一历史细节,王安石变法后期的宋代政体出现了君主立宪的雏形,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在隐约呼唤工业革命的到来。这或许只是一种历史想象,但在这样的视野下,历史叙事与当代社会变革形成了对应关系,产生了共振。人生有时,繁华有限,所有的交锋都是表面。韩冈宰执十年,主持朝政的真实目的是以科学主导社会进步,以提升生产力改变世界、造福黎民百姓,从而实现老师张载的政治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见,作者cuslaa试图让现代智慧深入历史现场,在当代与历史的碰撞中寻求重塑历史的可能,并以此探求和表达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路和文化立场。
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
美国当代学者乔治·麦克林在《传统与超越》一书中论述过如何解读历史文本:“我们的目标似乎不是在阅读古代文本时简单地复述古代人的目标,而是用新的视界、新的问题、从新时代来认识古代文本。我们应让它以新的方式向我们阐述,在这么做的过程中,文本和哲学就变成活的而不是死的——因而也是更真实的。在这个意义上文本的阅读是活的传统的一部分,凭此我们与生活中面对的问题作斗争,并确立值得我们追随的未来。”这可以从侧面说明《宰执天下》作者cuslaa创作的出发点:从史料中汲取真实的素材,比如详细的北宋官制、社会礼仪风俗,宋神宗时期的内外军政体制,文人士大夫、边关将门内廷宦官以及宗室商人、胥吏地主,乃至贩夫走卒的生活方式,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构建一座现代“建筑”。作品中塑造的数十位各阶层代表人物,描绘的数以千计的社会各色人等,这些人物的命运构成了《宰执天下》历史叙事的主体,为主人公以穿越的方式激活历史提供了依据。
因为写作的开放性,网络文学被称之为“读者的文学”,言下之意,网络文学必须以“故事性”及其产生的代入感赢得读者,否则就会遭遇“扑街”的命运。这就要求历史小说在合理性与故事性之中找到平衡点。《宰执天下》在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方面从容自如,游刃有余,达到了网络历史小说新的高度。
王安石是贯穿全书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声誉卓著,但在晚年王安石也有其固执保守的一面,他坚守所谓的“道统”,维护年幼的宋哲宗上位,并把自己的孙女嫁进皇家,因此与韩冈产生了思想上的冲突。作品里还描述了两次宫变,一次是宋神宗(书中的熙宗)冬至祭天中风,皇权有一次变动。另一次则是高太皇太后联合宰相蔡确、参政曾布、神宗二弟、内侍石得一等,趁韩冈不备发动政变,软禁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废了神宗之子赵煦,立二大王之子为帝。这两次都被韩冈以非常手段翻盘。在情节设计上,两次宫变可谓是合理想象的典型情节,足见作者把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能力。
从《宰执天下》的阅读效应可以看出,网络读者并不把“真实性”当做判断网络历史小说优劣的标准,这说明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导致读者认可小说对历史的合理“改写”。因此,历史小说的范畴在网络被扩大,历史与当代社会的连接点成为网络历史小说的叙事动力。当然,维护历史的严肃性毋庸置疑,事实上恶搞历史的作品,在网络上也难以立足,更不可能获得认可和张扬。实际上,不同时代对历史的重新发现与重新解读,从来未曾停止过。网络历史小说则是作家在不同层面,借助历史思考现实的一种表达。显然,网络文学突破了五四新文学以来对历史小说形成的规约,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学“演义历史”的基本模式中,并进而由网络的虚拟特性衍生出 “架空”和“穿越”等新的叙事方式,为历史寻找“假设性”和“可能性”。在二十多年的网文发展过程中,网络历史小说走得很艰辛,很多作家的探索值得重视和研究,比如月关、酒徒、猫腻、阿越、孙晓等等,都可以做专题性的研究,他们在媒介变革中的写作尝试,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会慢慢凸显出来。因此,这也是网络小说写作策略与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