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问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十问读后感摘抄

2021-02-26 02:27: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问读后感摘抄

  《十问》是一本由[英]史蒂芬·霍金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问》读后感(一):思维科普

  相比《时间简史》来说,此书算是通俗易懂了。这些东西看过就忘,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突然想明白了四维空间。

  相比《时间简史》来说,此书算是通俗易懂了。这些东西看过就忘,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突然想明白了四维空间。

  相比《时间简史》来说,此书算是通俗易懂了。这些东西看过就忘,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突然想明白了四维空间。

  《十问》读后感(二):保持好奇,保持谦卑,持续思考

  生在这个时代,能如此轻易地阅读伟人一生的思考,是何其幸运。

  霍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伟人。他将一些开阔而发散的思考带入到我们枯燥的生活中:作为人类我们该如何思考种族的命运,我们对科技的发展和宇宙的探索,是改善生活的奇思妙想,还是避免毁灭的无可奈何;而作为个体,我们又能为人类种族做些什么?

  也许我们无法为科学做出具体的贡献,但像霍金说的,每个年轻人都应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并对其保持好奇和学习的能力。

  感谢他一生的贡献,他的诞生是人类的幸运。

  《十问》读后感(三):个人读书笔记

  Question1上帝存在么

  1、宇宙的三种成分:物质、能量、空间。

  2、爱因斯坦:质量和能量基本是一个东西,质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能量。因此,制造宇宙需要两种主要成分:能量、空间。

  3、能量和空间从何而来?答案:大爆炸。

  4、物理定律要求存在“负能量”。大爆炸产生正能量,宇宙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负能量库,正负总和为零。

  5、宇宙本身一度非常小,在不违反已知的自然定律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宇宙不需要任何能量,大爆炸由无产生是可能的。

  6、整体看待,例如海洋吸收太阳的能量产生水蒸气,形成云;云导致降雨;雨汇成河流;河流流入大海。

  7、大爆炸是时间的开始,黑洞内部不存在时间。

  8、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时间,上帝没有时间创造宇宙。

  《十问》读后感(四):十问:霍金沉思录

  大哉问!

  十个围绕宇宙起源、时空关系、人类生存、人工智能的问题。

  我不是学物理的,凭借自己粗略的理解,大概能接受宇宙大爆炸的学说,但一直有个问题:宇宙之外是什么?宇宙大爆炸之前时间在哪里?

  在三维空间,我无法想象,答案可能是不存在。

也许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没有边界。时间的概念只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中。黑洞标志着空间和时间本身的终结。在黑洞内部时间本身并不存在。而这正是宇宙开始时发生的事情。

  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时空旅行。工程上来讲,貌似霍金的估计过于乐观了,听着有点玄乎。

  最后,序言之一是 Kip S. Torne 写的,就是那个给星际穿越提供理论支持和计算模型的影片顾问,诺贝尔奖获得者。

  《十问》读后感(五):再见霍金

  当我读完第十个问题后,往后翻了一页看到霍金的照片,当时真是百感交集,在去年听到霍金去世的消息时并无太大感触,知道现在才真真切切感受到霍金先生是真的离开我们了。 霍金他即使在最后时刻,还在劝诫人类保护环境,永远保持好奇心。 他是如此谦虚,以至于会说“如果我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他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关爱身边的人,他认为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爱且爱他的人,那么这一切都毫无意义。 霍金先生,再见了!

  《十问》读后感(六):短短

  宗教里的人总是得罪不得,所以常常听到“我认为上帝并不存在,但我尊重你的信仰”这样矛盾的话。霍爷爷在开盘第一题位置,就果断给上帝这位总设计师的存在给否了。毕竟信仰归信仰,宗教归宗教。就个人而言,依据现代社会的智识水平,论证上帝存在其实非必要。它如今不过是人类的温情需要罢了。

  那么宇宙一切如何开始的呢?一切来自于“无”,说得比较简短,扩展阅读可以参阅Brian Greene的《The Fabric of The Cosmos》和《The Hidden Reality》。一窥物理学发展之来龙去脉,了解一下宇宙之奥秘,之晦涩,之瑰丽。面对多元不可知的一切,在下不得不佩服千年之前,释迦摩尼之大智慧,一切尽在不言中,谓之禅。神秘主义之大成者。

  当然,上述两书对了解《十问》中,关于黑洞,时间旅行以及预测未来的讨论,也十分有益。

  个人比较喜欢霍金对地外生命的存在性的推测。生命出现是大概率事件,而进化出智慧概率较低。但“智慧”是否是一个长期的竞争适应性需要?最后还嘱咐大家切记“黑森林法则”,联系其对AI的深深忧患意识,可见霍金最人性温暖一面。

  《十问》薄薄一书,满满的爱。

  《十问》读后感(七):《十问:霍金沉思录》——史蒂芬·霍金

  本书是霍金最后的著作,霍金作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可以说推动了人类聪地球走向太空的步伐,而本书可以说是其思考的集大成者。因此,其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必须问大问题?”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对科学家来说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对普通人来说可以训练多元思维。基于这个思考,霍金在本书提出了十大问题,摘取其二如下: 1.上帝是否存在?众所周知,牛顿在人生后期是信仰上帝的,因为他只有引入“上帝”这个第一推动才能解释其理论。但是,霍金给出的答案是“上帝是不存在的”,因为基于两个思考:一是从能量和空间的角度来说,宇宙大爆炸之后会产生巨大能量,与宇宙中原有的负能量,正负相加等于零,不需要上帝来做第一推动;二是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是在大爆炸之后才产生的,大爆炸之前“上帝没有时间创造宇宙”。 2.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如果你能进人工智能部门,不要工资也要进,因为以后人工智能坐着也能赚钱。”可见一斑,人工智能是未来也是趋势,正在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霍金对此既有担忧——担心人工智能被滥用和人类未来无法与机器竞争,也有期待——期待人工智能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和机器人与人类和谐相处。 总而言之,多发问和思考是有益无害的,往往新的发明和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十问》读后感(八):黑洞究竟是什么,也许霍金就是上天派来解答的

  人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究竟人与天地的关系是什么?究竟有没有灵异空间?是未解之谜,还是不存在的事实,还是障眼法。

  之前在新闻上有看到说,在高速发达的太空上,有着很高速文明的生命体存在,也就是我们普通说的外星人。我想这应该是存在的吧?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没有探测到,或者并未知晓。

  霍金先生的这本书《十问》,是用来解答天体的。比如黑洞是什么,在这里回答的就是一个天体。

  黑洞是一个超大的天体,人们看不见它,但是它的那个吸引力非常大,别的天体或者物质逃逸速度完全超不过它,包括光,都超不过它。

  霍金先生说要是想看到黑洞,或者想要达到更远的地方,必须幻想太空的空间与时间折叠,我们才能跑过去,才有机会去探测去看到更多的东西。

  这本书其实非常晦涩难懂,讲各种物理上面的公式以及天体

  我对物理很感兴趣,所以读起来,各种能量与力都很觉得入乡随俗的感觉。

  能量守恒定律,不仅可以运用到天体物理循环,之与人也是正常的。

  人不能太有负能量,不然需要更多的正能量也填补。

  黑白相对,正反相对,正负相对。

  这本书的装帧:硬皮纸壳封面,内文纸比较粗糙,里面还有霍金的明信片,霍金家庭及自己的照片。

  想要对宇宙有一点点了解,那可以读读这本书。

  《十问》读后感(九):我那么浅薄无知不思考的人

  

10月好书推荐:十问霍金沉思录

我的天啊,要疯了。

最近是怎么了,上一本看哭的还是《成为母亲》。年纪大了激素也不行了。

看霍金的书居然把我给看哭啰。

在十问内他尽可能地把复杂的宇宙学用通俗举例的方式科普出来。

幸亏我高中是学物理的,大学是学通信的,烂船三斤钉,有些科学常识还是需要有一定扫盲基础才能理解的,还是需要有想象力和对抽象思维的理解力。

书中他的逻辑在宇宙中穿梭,细如粒子,大如银河系,古至大爆炸宇宙起源至少150亿年前,未来可期至数十亿年后太空殖民地,人类基因进化,超智能人工智能。

最让我感触的是他生命被点燃过,无论是爱恩斯坦还是辅助技术还是老师迪克朗塔他,他鼓励人类秘诀在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人类的大脑保持探索的兴奋。

可惜他永远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谢谢我们曾拥有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类。

对,我不知廉耻地画了一个黑洞。

  《十问》读后感(十):随记

  看霍金的十问 看到了一个很绝妙的概念

  我们现在 已经处在了一个新的进化阶段

  起初 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的 来自随机突变

  这个达尔文时期 生命通常有两个要素

  告诉系统如何继续进展和复制自己的指令,即基因

  以及执行这些指令的机制,即新陈代谢

  (所以达尔文认为电脑病毒也能称作一种生命,因为它会在电脑记忆体中复制自己并转移到其他电脑)

  这是内部传播的进化

  但自语言出现之后,除了DNA基因的传递之外,信息也可以代代相传

  这也是进化 是其应用在外部传递的信息

  外部传播进化期间的时间尺度就是信息积累的时间尺度

  而这也意味着个人最多只能掌握人类知识的一小部分,人们必须专注于越来越狭窄的领域

  而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可称为自我设计进化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 我们将能够改变和改善我们的DNA

  我们现在已经绘制了DNA 起初改写将局限于遗传缺陷的修复 但霍金相信后期 人们会发现如何改善智慧和诸如好斗的本能

  而生物进程起初缓慢,后来不断变快

  个中原因是最早的细胞进化成哺乳动物大约花了25亿年,这是DNA自我复制时出现随机错误,而不断的被淘汰。当早期的哺乳动物最终出现,便已经具有了我们基本器官的初级版本,从早期哺乳动物进化到人类只需要一点点微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十问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