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禁果》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禁果》的影评大全

2021-03-03 04:2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禁果》的影评大全

  《禁果》是一部由多姆·卡如库斯基执导,玛约特·马里斯托 / 阿曼达·皮尔克 / 玛拉·毛米瓦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禁果》影评(一):幕后花絮

  这是一部感人的芬兰电影,信仰与爱欲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同时,这又是一首略带忧伤的青春诗,两位女主角出门去看大世界,最终身心残缺地回到故乡,这,或许就是成长。本片故事简洁,手法节制,不动声色间动人心扉。

  《禁果》影评(二):任何的信仰源于心底爱

  两个女孩的不同决定,仅仅因为对欲望的不同体会,喜欢女孩最后脱离禁锢重返城市时流下的眼泪,是对自己的感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拍的很美,可惜最后乡村的色彩过于寒冷,甚至透着阴森恐怖,和开篇春意盎然反差太多,也许是想烘托主题,但太偏激和夸张。就算是彻底摆脱,也不用如此否定它的僵化,毕竟宗教信仰也有其善良和温情的成分

  《禁果》影评(三):青春应该有甜和香味

  青春应该有甜和香味

  将未成熟的爱

  给未成年的人

  所有的爱

  都留在少年

  我愿野草生长

  花蕾承受雷电和太阳

  如果它死了

  水和火相遇

  那灰应该是正常的

  我愿少女的爱

  给予少年

  每一个人忘记生之罪恶

  除此之外

  神无所爱

  鬼无所恨

  YB 090816

  《禁果》影评(四):年轻时的冲动与求证

  一边看一边想起了自己当年遇到的事情,年轻时就想出去看看社会究竟是什么样,什么是社会,只是中国的情况和芬兰的不一样,个体也不一样。咱也没那么早熟,奔着性体验去的似的,那时从南绕到北,又绕到西,愣是没解决“我是谁?”“社会是什么?”“我该去哪里?”“我要做什么?”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闹明白。。。

  最后走出村庄的女孩很有学习和提升潜力,估计她以后会遇到更多的事,但是相信她的路会越走越宽!

  《禁果》影评(五):《禁果》

  莱斯塔迪乌斯主义是在19世纪中期的对路德教的一次复兴运动。

  他们宣扬悔过与原谅。

  他们的夏季礼拜是芬兰夏季最大的一项活动。

  芬兰有11万莱斯塔迪乌斯保守主义者,他们按字面意思来解毒圣经,避孕、酗酒、电视、节奏音乐以及婚前性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影片背景感觉和《分离的世界To verdener (2008)》很像,不过这部影片把信仰的迷失放进了年轻人的矛盾思维和生活中。

  同样的,再次了解了一个不为所知的宗教分支。

  不同的,影片向我们传达了那个看似不合逻辑但是却频繁出现的事实:那些最彻底的“反抗者”往往之前都是最坚实的“保守者”。

  芬兰导演多姆·卡如库斯基 Dome Karukoski再次用自己熟悉的演员构建了自己眼中绮丽丰富的芬兰故事。

  《禁果》影评(六):《禁果》:回归自然

  或许这样貌似开放的时代,往往也是极端宗教组织产生的温床,芬兰和瑞典合拍的这部《禁果》,讲述的是在芬兰一个偏远的地区,活跃着一个极端的宗教组织,这里的居民恪守《圣经》的训诫,所有的人不抽烟,不看电视,没有流行音乐,还有,所有的女孩都必须恪守贞操。

  影片讲述了两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刚满十八岁,被身体内燃烧的熊熊情欲所折磨,其中一个无畏地走出封闭的空间,试图在五光十色的城市中寻找自己的感官体验,另一个是她的好友,以感化她的身份陪同在她身边。吊诡的是,影片的最终,叛逆的女孩回归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中,感化她的朋友却毅然决然地走出了那个偏远的地区。在影片中,这种转变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因为他们两个人,其中一个只是为了感官体验,所以每每遭受到宗教体验的阻挠;而另一个,则遭遇了真正的爱情。

  这部影片中,那些极端的宗教维护者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现的,导演有意无意间其实在批判这种极端的宗教组织所带来的,不过是人性的扭曲,影片的最后,女孩毅然决然的出走,母亲的温馨呵护,其实都是作者观念的表达。

  《禁果》影评(七):禁果

  请你说出那句咒语

  说出来,我就会实现诺言,跟你回家

  可是为什么

  我看不到信仰,只看到了撒旦的目光

  请你说出那句咒语

  说出来,我就会实现诺言,跟你回家

  可是为什么

  我看不到希望,只看到了一片蓝色的迷茫

  请你说出那句咒语

  说出来,我就会实现诺言,跟你回家

  可是为什么

  我看不到火花,只看到了遍地的灰渣

  我恳求你

  用你的心,对我说出那句咒语

  我说了那句咒语

  你承诺,只要我说出来,就会跟我回家

  可是为什么

  我听不到企盼,只听见一段钢琴的忧伤

  我说了那句咒语

  你承诺,只要我说出来,就会跟我回家

  可是为什么

  我听不到回答,只听见电话留下的华响

  我说了那句咒语

  你承诺,只要我说出来,就会跟我回家

  可是为什么

  我听不到欣喜,只听见车铃留下的叮当

  你恳求我

  用我的心,对你说出那句咒语

  没有那句咒语,你已经回家

  而我,却选择,继续的流浪。

  《禁果》影评(八):禁忌!

  太对口味了。

  不想剧透,希望能找到这部电影的朋友们还是找来看看。我就不破坏剧情了。

  其实作为一名伊斯兰教徒,我一直没有怀疑过宗教在人生命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其实宗教并不是在否定我们人性当中丑恶的部分,这也正是为什么宗教中反复的强调神的宽容,强调人类的罪恶是可以被宽恕的。宗教并不是教导我们成为没有人性的虚无的精神灵魂,而是教导我们成为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更加理智的聪明的人类。

  性与爱情也是影片讨论的重点之一,婚前性行为在保守的基督教义中是被制止的。关于这个我觉得没有必要太刻板。就想影片表现的那样,因为好奇心,因为肉欲而把性当做填补空虚的发泄行为使得不到幸福的,只有把性当成表达极致的爱恋的表达方式才能幸福。

  非常好的电影,很好。

  北欧的电影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禁果》影评(九):排名分先后,说三个女人的命运。

  我不知道主演里面是怎么排先后的,如果排名分先后,从后面说起。

  首先说说黑发女孩的姐姐,她和谁生活在一起。

  其次说说黑发女孩,她和谁结了婚。

  再次说说黄发女孩,她遇到了谁?她最后离开家,估计她的命运不会和黑发女孩的姐姐一样吧,也许她也不会和那个他去印度,但愿以后的路能走好。

  最后说说两个男孩,有点难得,不解释。

  影片题材有宗教色彩,但片名却是 禁果 如果这是个命题作文,题材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但反过来,从有宗教色彩的题材 片名取名 禁果 导演想说些什么呢?

  是牢笼也好,是信念也好,黑发女孩是最想冲破出去的,但最后她是一个什么的归宿?关键什么才是评价标准。

  该片值得对比的地方比较多,自己细细体会,不多说了。

  《禁果》影评(十):城市森林与禁果

  《禁果》,主要内容就是两个芬兰村镇地区的女孩来到大城市,并以Conservative Laestadianism这一与生俱来的身份接触到了一个完全与她们经验世界相斥的环境里。你可以粗浅地认为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两个少女的成长与恋爱的琐事,或者理解为一个人“城市化”“社会化”的过程,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上激烈的冲击和碰撞,从“饮酒、节奏乐、避孕都被禁止”的传统宗教根深蒂固的地区,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被允许、被放大的城市。还有在一个城市里寻找归属、寻求自我认同。谁的成熟,与陌生环境的融合是一蹴而就、理所应当的呢?我们是不是难免在这些成长的过程中、陌生的城市里迷失一会呢?虽然我们没有像他们那样被宗教信仰钳制得如此之深,观念如此保守传统,但面对城市文化的种种现象甚至异化,我也曾经疑惑迷失也曾经跟风还曾过度批判,但是还好,最终我理解了一种“平衡”的观点去衡量这一切,奢与朴要平衡,欲与禁要平衡。城市如同森林,有太多如同树叶繁多的物质障目,有太多枝蔓丛生的欲望牵连着你,有看不见的瘴气迷惑着你的意识,让你很难看见一目了然的广阔天空,很难曝露在阴暗都无处遁行的阳光下。所以,内心一定要有一种力量,才能支持你更好地吸取其中的养分,而不是一叶障目、迷失方向,还有最重要的是学会“丛林法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