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催眠屋的罪恶》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催眠屋的罪恶》的影评大全

2021-03-18 23:3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催眠屋的罪恶》的影评大全

  《催眠屋的罪恶》是一部由安妮•维勒执导,莱奥•鲍纳尔 / 马卡•格勒农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催眠屋的罪恶》精选点评:

  ●心理学可以看看

  ●看过之后做了好多噩梦,这样的地方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就在我们吃饭、睡觉、打牌的时候,很多人就被这样没有人性地摧残吧

  ●冗长,但是我认真看完了并且看哭了。

  ●不人道的精神病学试验和法庭戏

  ●深夜,电影台。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Cameron很讨厌

  ●

  ●我有片源,但是没有字幕。需要的可以M我邮箱xazrael@163.com,顺便求字幕。

  ●

  ●

  《催眠屋的罪恶》影评(一):逼真的50年代

  在CCTV6看的

  从发型化妆,到屋内,街道设施,城市俯瞰图~

  偷窥拍摄手法有向希区柯克致敬的意思,

  没看这个介绍我压根就没看出来是90年代拍的!

  缺憾是对故事节奏把握一般,说实话不是很引人入胜,我看了一半就换台了~

  推荐给vantage girls!!哈哈~

  《催眠屋的罪恶》影评(二):剧情

  

故事梗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过五十的卡麦隆是澳大利亚一家精神病院的主任,在这里,每天都会有新的病人被送来,但令他头痛的是目前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治愈他们。医院的研究更是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危机,这一切都给卡麦隆巨大的打击,他做着退休回家的准备。但一个在精神病治疗上的偶然发现,让卡麦隆改变了主意,并且影响了他以后的生活。

  在一次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卡麦隆发现反复播放同一段话会刺激患者面对自己。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开始进行全国巡回演讲,到处宣扬这个新发现的理论。卡麦隆的这个发现不仅吸引了很多精神病专家,更吸引了两名神秘人物——两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重要工作人员。他们是为了政府研究的“洗脑计划”而来的,目的是政府美国所有敌人的精神世界。而卡麦隆的这个研究恰恰有助于“洗脑计划”的进行,很快,卡麦隆就得到了中央情报局的专项资助,一时声名大振。

  但很快,卡麦隆就发现,这种重复播放一段话给患者听得方法并不管用。就在他为此苦恼的时候,一个医生偶然的一句话给了他启示,他决定使用大规模电击疗法。这种方法危害性极大,但卡麦隆一意孤行,并开除了反对他的古德曼医生。于是 ,在没有获得病人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卡麦隆的实验开始了,病人们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中央情报局虽然知道事情的危害性,但由于被实验的患者都是澳大利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继续资助卡麦隆用活人做实验。最终,实验暴露,卡麦隆逃到了美国,不久心脏病突发去世。

  三十多年以后,如今还幸存的受害者及其亲人来到了美国,状告当年资助卡麦隆实验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并聘请了拉夫和康罗维一老一少两位律师做自己的辩护人。而拉夫和康罗维更是冲破同事们反对的阻力,对整个事件展开了调查。但没想到的是,案件前进困难重重,不仅有来自实力雄厚的中央情报局的阻止,连澳大利亚本国政府也极力反对这件事情。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这些受害者能打赢这场官司吗?年老体弱的拉夫能坚持到这个案件的胜利吗?

  精彩视点:

  本片是1998年奥发电影有限公司投入巨资拍摄的一部电影,影片改编于著名作家安妮•考林斯的同名小说,素材来自于真实事件,极具震撼力。影片故事情节紧凑生动,又不乏深刻的教育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本片的男主角莱奥•鲍纳尔是当今最被看好的电影人之一,演艺生涯不算太长,但他的演技可是被影迷们大加认可的。由他出演《血的证明》、《西部是快乐 》等多部影片都深受广大影迷欢迎,并赢得多项大奖。

  在这部影片中,莱奥•鲍纳尔不但成功地塑造了卡麦隆这个近似疯狂的精神病医生形象,更凭借独有的表演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心。

  《催眠屋的罪恶》影评(三):日莫途远

  题记——

  而今而后,庶几众无愧。

  --------------------------------------------------------------------------------

  昨晚看了部电影,《The Sleep Room(催眠屋的罪恶)》,上部的情节令人发指。

  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影片向观众展现的影像,恐不能准确传递那罪恶的行径。然而,无力的挣扎终不战胜呈现所见的决心。

  在加拿大一个研究所有着这么一个人——Dr. Ewen Cameron,身为精神科的主任,他致力于找出治愈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偶然的发现激发了Cameron的奇思妙想——反复播放同一段话刺激患者,以此给病人洗脑,使其同于常人。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开始进行全国巡回演讲,并因该构想获得了美国CIA的专项资助。当然,中央情报局并不是对精神病的治疗有兴趣,而是想借此研究“洗脑计划”,目的是征服美国所有敌人的精神世界。

  急功近利的Cameron不在乎病人的反感,强迫他们整天反复不间断地听符合常理行为的录音,同时采用注射并没有得到医学界认同的迫使病人昏迷的药物来达到持续洗脑的效果。可想而知,患者极度排斥,多数趋向于精神分裂,更有甚者自残。

  不久,Cameron发现治疗行不通,决定使用大规模电击疗法,摧毁病人的精神防线以便洗脑。这方法对病人危害极大,但Cameron一意孤行,并开除了反对他的Dr. Goldman。于是,在没有获得病人家属同意的情况下,Cameron的活人体实验开始了,病人们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CIA虽然知道事情的危害性,但由于被实验的患者都是澳大利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继续资助Cameron做实验。最终,实验暴露,卡麦隆逃到了美国,心脏病突发去世。

  三十多年后,还幸存的受害者及其亲人来到了美国,状告当年资助Cameron实验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并聘请了Rauh和Conroy一老一少两位律师做自己的辩护人。其二人冲破重重阻力,对整个事件展开了调查。最终,为Cameron活体实验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争取到了赔偿金。

  大致情节如此。咋听之下或许并不觉有多发指眦裂,缺少的是感官的效果吧。

  研究所有一位可人的患者Nathalie Belding,她美丽动人,因用身体挑逗父亲而住院治疗。在Cameron的实验迫害下,她丧失了青春活力,萎靡不振,甚至想跳楼以换得解脱却无劲打开窗户。然而,Cameron却认为其已康复让之出院,使得年轻的Nathalie冻死于街头。研究所还有这样一位患者Ruth Farmer,她仅仅害怕计算,由于对Cameron的仰慕,她强逼自己被他百般摧残,精神崩溃,神智不清,女儿也排斥她……研究所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案例,达百千。

  病房、楼道……研究所布满了凄厉的叫声。尽管杀猪似的惨叫此起彼伏,却没有一位医生或护士在Dr. Goldman被开除前后敢于站出来反对这罪戾的行为,他们仅仅是执行Cameron的任何指示。

  讽刺的是,Cameron自以为那些经过他所谓疗法的患者都康复出院了,媒体对其歌功颂德。实际却是患者由一家精神病院转去了另一家而已,并且个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电影的结局并不大快人心,美国中情局并没有承认其罪行,仅是拿出区区75万美元息事宁人。个体与强者的抗争恐怕也只能够到此。悲。

  晚上看此电影,使我对Cameron气恨得牙痒痒,而受害者更是博得了我极大的同情。成功的表演莫过于此吧。把观者拉入了影像世界,与人物同悲同喜。

  《The Sleep Room》源于一个真实事件,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代在变迁,人们也更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却不乏Cameron类的人。医疗事故、食品检测、质量报告……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莫不成我们正用自身为后人演绎着前人的故事情节?休得如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