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之书读后感精选
《奇迹之书》是一本由[美] 杰夫·范德米尔 / [美] 杰里米·泽尔弗斯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9.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迹之书》读后感(一):保持想象力就会永远有奇迹
这本比《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更像是遇见,一篇篇作家们的小短篇,遇到《淫灭》的范德米尔和《冰与火之歌》的乔治马丁,无一不让人惊喜。 我尝试过很多次投稿,很奇怪,卯足劲想赚稿费的时候,下笔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当我罗里吧嗦就在社交平台嘚吧嘚的时候,总是妙语连珠。原来大作家都有这样的烦恼,人都不善于在目的明确的时候变得慷慨而富有变化。 富有变化,我才这个词应该是想象力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所以作家们时刻信奉着“严谨+想象力”,而作为一个走向死亡的青年人,我们能做的“千万千万,保护你的想象力,让它茁壮成长”。 我从小就有个超爱的环节,就是自己的角色扮演与写作,我能幻想出我是任何人,当然现在还有,并且还依托梦境,热热闹闹的把梦境记录下来,整个人充满了写作的战斗力。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书里提到“《冰与火之歌》的开头几乎没有奇幻元素,没有传统的奇幻元素,然后才慢慢添加,魔法和怪异元素在小说中逐渐增多。”——当然这一点让我冲着魔幻去看《权利的游戏》第一季的时候屡屡弃剧——可是正因为这样,神秘又危险,他才有着持续的吸引力——做一个迷人的女孩又何尝不是?
《奇迹之书》读后感(二):书的质量很棒的一本书,适合喜欢冒险的人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收到书之后就觉得,书的质量非常的厚实,每本的颜色都非常的好看,绝对是物超所值。就是喜欢这种,手绘的元素,非常丰富,每一页的翻开都有非常多的插画的书。整本书就像和作者再进行一场华丽的冒险,一路上,带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幻想和挫折一起走在这个故事当中,以及进行冒险的旅途当中,开展、发生了许多有意思,你觉得很不一样感觉的事情。整本书也介绍了,如何写好一个故事,如何让读者喜欢这个故事,如何,让自己设计出来的故事可以引人入胜,种种环节,作者都讲解得非常的细致,介绍的很仔细。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插图。特别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叙述,主要缓解这一张,他很仔细的介绍了该如何塑造角色,采用什么时点,应该怎么设定,事件和情境,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然后时间的对白是什么,描写?应该注意哪一些细节的把握,还有写作应该有怎么样的一种风格的介绍,种种细节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去把一个故事写好,非常喜欢这种介绍,感觉非常的细致,对于新手来说,很多事情没有办法交代清楚,但是做这一条条的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就知道基础的东西该怎么操作。里面的插画都有那种带有,科幻的,后现代的色彩,觉得非常的有冒险小说的感觉。游戏道具的选择也多太多呀。最喜欢的还是这整本书的配图,非常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有一些,带有,科幻的现代的感觉。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很多故事并不是由你一个人打点出来的,而是多方面多个因素,造就了,在那个当下你会写出那样的故事。我想每一个看了这本书,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特别是游戏迷,科幻迷,肯定会非常喜欢这本书的。物超所值的一本书,每页的印刷都非常的厚实,感觉看上去很有质感。。
《奇迹之书》读后感(三):《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汇总》2019-02-05 更新 《奇迹之书》一览
名著一览只能列出部分主要观点。想知道更多精华,请阅读原著。2019 新的一年,祝大家猪年健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祝大家心想事成!
这本《奇迹之书》是2018年3月出版的,我却是在大概10月份才购买,因为2018科幻出版真的很火,出了许许多多的国外国内科幻小说单行本,还有八光分的《银行边缘》和未来局的《时间不存在》两本MOOK。
说到内容的话,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厚,实在太丰富了,就像甜品的八宝粥,美食的盘菜、佛跳墙。对科幻写作者来说,作为一本工具书和参考书是非常值得拥有的。它还有许多有趣的图。
好的,现在介绍一些这个科幻写作指导书吧!
首先对比一下这本《奇迹之书》的大小和厚度。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5986707/
《奇迹之书》读后感(四):《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汇总》2019-11-02更新《奇迹之书》一览 《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汇总》2019-11-02更新《奇迹之书》一览
名著一览只能列出部分主要观点。想知道更多精华,请阅读原著。年初的时候读过一遍,现在又读了一遍。有些书真的要反复读才行。
《奇迹之书》一览,高清原图:
https://wx1.sinaimg.cn/large/6417b395gy1g8k0xif9q0j20gpcn0u14.jpg
一览图太大,所以用了微博做图藏。https://weibo.com/ztxtiandi
如果科幻是大学的一个专业?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0803529/
首先对比一下这本《奇迹之书》的大小和厚度。
《奇迹之书》读后感(五):这是一本通往作家之路的书
如果你和我一样,满脑子的奇思怪想,甚至有时候以沉浸其中为乐,来,同志,接受我一个拥抱吧,你找到组织了!如果你也曾动手写过一些东西,但一直觉得不太满意,不论是对构架,内容,角色,感情,或者仅仅是创造力,我觉得奇迹之书都是一本很好的指南。它除了没法给你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积累以外,简直就是小说的模范范本。甚至连写作的中的灵感枯竭,对文字输出的倦怠,对写作的莫名障碍等等都有涉及并给到很好的建议。对写作状态,作品种类,投稿等都给到了细致的分类状态,简直就是一本伟大作品的摇篮之书!
我自己,中学时就爱自己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有时只是日记,有时是和朋友们的小说接龙,有时又是自己独立构思的一个故事,还会有许许多多零碎的直面人性的小问题。一直这样乐此不疲,一度觉得自己就是奥勒留,在写着自己的“致我自己”也许心中多少还会带着点哪天我挂了,要是有人能出版我的“沉思录”就好了,直到有一次搬家,写过的东西少了好多,难过的都要哭了!才发现原来我是如此珍视自己那堆“破烂”,然后一颗种子在心中萌芽,“要是老子的作品出版了,那还担心个球,没了的自己再买一本回来....”无奈的是,我并不是从事写作方面的工作,也并没有让自己的文字出版的人脉和经验,于是,这颗小小的种子就一直蛰伏在我心里,直到,我遇见了《奇迹之书》,我想此刻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看到这本书,有种莫名的兴奋和小确幸了。
我知道,要保留自己的作品完全不需要出版,现在很多平台都可以发布投稿,在网上,完全可以吧自己的作品保存的很好,但这时我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我的文字功底并不好,一如热血少年漫画中的主角,在前几集中的状态一样,热情MAX,然而实力......简直不忍直视,甚至于某些时候,都不能把想法演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又不想生搬硬套,想法不只一次搁浅,我也不只一次体会到烦躁,气馁之类的情绪。推荐这本书,因为它不仅非常好的解决了我这个问题,教你怎样塑造角色,教你如何构建人物关系,甚至是教你怎样触动人心!恰恰也正如热血少年漫画中的主角,开场总能得到“恶魔果实”“器灵老爷爷”“穿越金手指”之类的奇遇或者宝贝,我想毫不夸张地说《奇迹之书》于我而言简直就是我的开篇神器吧!
人对事物的恐惧,往往源于对这件事物的未知,当《奇迹之书》把一个优秀作品从一个脑洞,逐渐成长,直至一个伟大作品的历程,掰开了,揉碎了,无数大家名宿给出建议,构思布局,让情节生动,抽丝剥茧,使人物丰满,还把作品的各种可能状态都列举出来,看了大半本书的我,已经丝毫没有任何畏惧之心,相反的是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想法,对于写作,我感觉自己得到了质的升华!是的,我觉得不仅仅是对我,对任何一个喜欢写作,想要写作,甚至迫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写作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值得反复琢磨的书,会对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状态有脱胎换骨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事《奇迹之书》无处不在的小向导,小游戏,让一切都变得这样简单有趣,甚至还有卡牌游戏哦!简直就是自带小游戏啊!图册也很开脑洞,是一本买了觉不后悔的好书!
《奇迹之书》读后感(六):十二种尾巴和平行世界
如果真有平行世界,另一个世界的我会不会是备受期待的天才,体育艺术外语样样精通,还会写小说?
如果,如果有平行世界的话。大多数的人都做过这样的梦吧。八九岁的时候受到手指过家家游戏的启发,幻想世界是梦中之梦的游戏地图,还在酝酿着如何调动灰色脑细胞把这未来的伟大作品转化成文字的时候,才发现二十多年前已经有人写过一本《安德的游戏》了。还是系列畅销作。
啊,一个作家梦破灭了。
不过,现在开始也不迟啊。就像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说,“作家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们写作”。每一个人都有故事,区别只在于表达的欲望和方式。当那些抱怨自己思维固化没有灵感的人对此表示反对时,他们或许只是对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视而不见罢了。
一幅画,一段八卦,一口蛋糕,一局游戏。这些都可以是灵感的源泉。纳博科夫说,“所有的小说创作都应该建立在某种有光彩的生理体验上”,在杰夫·范德米尔的幻想文学创作指南《奇迹之书》里,作者就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当他的妻子遇到一种多年没吃过的水果,那第一口的滋味便唤醒了关于祖母的“一座记忆的宝库”。是的,当作家笔下的文字在我们的脑海中召唤出某种鲜明的色彩,譬如《湮灭》中神秘复杂的自然风情,这或许也正是作家在野外徒步时的灵光一闪。
幻想文学虽然依赖于作者的想象力,但绝非隔绝于现实的胡思乱想。范德米尔将培养想象力所需的关键品质总结为好奇心、感受力、热情以及活在当下。日复一日的都市生活并非扼杀想象力的铁腕,事实上,它正是滋养我们想象力的土壤。复杂的人类状况,真切的人类情感,日常的微笑罅隙,隔壁的小熊一家,当这些元素被自然地糅合在一起,有趣的故事就诞生了。
曾14此提名世界奇幻奖,多次入围星云奖、雨果奖等奖项的范德米尔不仅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也是编辑、出版人和教师,他的小说《遗落的南境:湮灭》今年刚被搬上大银幕。他与妻子曾经编过一本名为《新怪谭》的集子,在这本书里他引出了“新怪谭”的定义:以真实世界的都市为舞台背景,糅合奇幻、科幻、恐怖等元素创作的架空世界小说。这一定义正呼应了范德米尔对于幻想小说中世界创建的一个关键提醒:“一切设定都可以是复杂的”。城市、乡村、荒野,这一切都可以有单纯认知以外的可能性,如同克苏鲁神话中魔神涌动的地底。这“复杂”,既是可能性,也是想象力,当我们理解到世界“是被人类活动和人类凝视所造的”之时,不同的凝视便能带给我们不同的世界。
范德米尔的《奇迹之书》对幻想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不仅使用十分有趣的经典例子对叙事风格、技巧进行讲解,还穿插了许多奇幻作家的文章对不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而在附录中,他对乔治·R·R·马丁的电话采访更是亲切而生动地为我们揭露出大师的创作技巧,可以算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幻想作品的创作,最难的一步其实是起笔。故事该如何开始?想象在哪里发芽?不如就从这样的想象开始吧,在某个平行世界的小镇里,贪睡懒觉的某人正摸到自己屁股上的一根猫尾巴,而那只是十二种可能性中的一种而已。一个“世界”可以和储藏柜一样小,也可以和整个宇宙一样大;的确,有些故事就发生在树叶背面的一滴露珠中。
《奇迹之书》读后感(七):连接现实和虚幻的门锁
小时候,我曾静静一人待在自己的小角落,依靠脑中编织的、或寻常或奇妙的故事创建属于自己的王国。随着成长,这样的时间越来越少,生活的压力和悲哀渐渐覆上我的心头,科技发展令网络的触手吞噬了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幸事,令我获得接触更大世界的机会;也是不幸,我能感觉到童年时那些幼稚却奇妙有趣的幻想离我越来越远,他们扭动的、不断幻化的五官逐渐变得正常,放眼所及之处,人人变成一张类似的面孔,张嘴说出一个个相同的笑话。
我想我是更喜欢一些新的东西,而且得是一些不寻常的东西,一种呼之欲出的、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在我心中呐喊。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总爱看那些带有奇幻和科幻色彩的虚构类作品,它们是我逃离无聊现实的出口,是我通往异世界的塔迪斯。不可避免地,我也时常会展开幻想,但却很少有过动笔的念头,我惊叹于幻想文学作家强大的脑力和丰富的、合理的故事情节创造,但对自己创造些什么却总持有悲观的态度。
我觉得这本《奇迹之书》给了我一个连接现实和虚幻的门锁。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在书中介绍了创作一部幻想作品的种种要素,分为七个部分逐步引导,其中第一章就以活泼的口吻告诉每个在童年时期充满奇思妙想的大人,孩子,是时候运用你这种能力来打败无聊的现实,顺便写出一本哈利波特了,其实创作没那么难。不仅只有青行灯爱讲故事,人类其实天生就爱讲故事,只是存在于每个人幼年记忆中、那只住在隔壁的、会说话的熊,都被一场名为现实的大洪水冲走了。只要你愿意,那只奇怪的熊还能搬回来,住在你家楼下。
在后几章中,杰夫对小说系统(包括小说篇幅分类、视点、对白等)进行介绍,给出了构想开篇与结局方案的方法,对叙事的设计、角色的塑造和对世界的创建,他也以活泼、有趣的笔触给出了详尽的入门学习、练习方法,辅以色彩丰富的幻想插图(虽然我觉得它们没什么美感)。我很喜欢杰夫在文中阐述一项要素的含义时通过举例来表达,其中关于“描写和意识”那部分的举例让我发现自己在写东西时产生的问题,确实,描写一个“看”的动作,没必要把“眼珠是怎么运动的”详尽写出,读来让人心生怪异,其实只要把看的内容写出,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也许这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只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描写习惯,但对我这种空有一脑袋幻想、“下笔没有神”的“难产型未来作家”是全新的知识。
我也很喜欢那些以反人类阅读方式插入书中的、各个幻想作家的边栏文章,虽然每次正文看到一半得跳跃那些才能把当前章节看完,然后再翻回去阅读它们,以辅助当前章节的内容。很高兴看到《地海巫师》的作者勒古恩,另一个熟悉的人物是乔治·马丁大爷,其他幻想作家都不认识这件事让我深受打击(我大概是个假的幻想书迷),但也给了我更多阅读选择。
从书后的介绍来看,《奇迹之书》的定位只是一本趣味性较强的入门级幻想小说写作书,但对我来说,它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对生活的看法,一个连接虚幻和现实的门锁,也许你觉得现实生活枯燥,想要逃离、想要探险,你觉得幻想世界很有意思,但离你太远,你永远去不了霍格沃兹,也不会被银河超空间规划委员会炸了你的星球,但即使是平淡的生活,也能用与众不同的脑洞,令他开出一片诡谲的花。
《奇迹之书》读后感(八):奇幻小说中的世界观
爱好奇幻小说的人们都会沉浸于作者充满想象力的宏观背景设定。能够感受一种全新的、与众不同的世界,是奇幻小说带给读者的最大享受。这也就是常说的世界观。
《湮灭》的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在《奇迹之书》中讲述了奇幻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塑造的要点,还专门用一章来讨论奇幻小说的世界观创作。
世界观是虚构的,但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系统里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和影响,遵循着一定的内在运行逻辑。如果内在逻辑设计得巧妙、完善,会让故事更吸引人,甚至让读者觉得是一个“真的世界”。如果内在逻辑设计得漏洞百出,聪明的读者肯定能立刻发现。
成熟的世界观设定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杰夫·范德米尔看来,最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有连贯一致的逻辑,要内置广泛的因果关系,运用细节要有策略,设定能够惊奇而有趣地影响角色的生活,故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现实世界同时又有所偏离。这些特点,在经典奇幻小说中,都有迹可循。
西方的经典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指环王》、《哈利波特》都是经典之作。拿《冰与火之歌》来说,刚接触的时候,也许会不适应它的节奏,人物动不动就送人头,前一秒还以为是主角,兴致勃勃地期盼他会有什么丰功伟绩,下一秒就已经被KO,妥妥领盒饭。这种摸不着头脑的晕乎状态,会随着世界观的展开逐渐减少。
为什么开始会晕?因为马丁老爷子设定的世界观太庞大了,最初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拿冰山一角当全部,对剧情和人物走向的期待,自然产生偏差。等到掌握了完整的世界观,摸清了整个虚拟世界的范围、各个主要家族的背景,就会发现,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很多人物结局完全符合逻辑,尤其是把草灰蛇线埋伏的线索理清之后,之前觉得突兀的情节变得合情合理。马丁老爷子的埋线、对细节的运用,没得挑。
国内的九州系列,也很经典。世界范围被划分为三陆九州三内海,地理环境多样,夸父、人族、羽人、河洛、魅灵、鲛人,各有不同的族群特征,再辅之以星象、秘术的神秘文化,构造一个格局庞大的架构。九州的世界观,在这个宏观架构之下,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空间,能容纳许多不同的故事线。
世界观虽然是空中楼阁,是空想的,可以变幻无常,但构建世界观的过程,却少不了现实素材的启发和化用。
还是拿《冰与火之歌》来说。北境高耸的绝境长城,可以说是英国中古世纪长城的放大变换版。《奇迹之书》中有一篇马丁谈写作的采访。在采访中,马丁坦承,造访哈德良长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想象自己是一名普通士兵,守卫着世界的尽头,面对远处群山和树林中潜伏的未知威胁。这种战栗感挥之不去,最终被马丁应用到了《冰与火之歌》中。列王的纷争情节中,也有玫瑰战争的影子。
其实,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也有丰富的文化素材。比如上古神话、三界、妖魔鬼怪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创作奇幻小说的材料加以化用。九州中的夸父、羽人、鲛人等设定,也都提取自古代故事,《山海经》中就有许多奇异种族和珍禽异兽的相关描述。
奇幻小说有几个潜在的危险,其中之一就是滥用神奇的法宝。逻辑不严谨、全靠奇幻能力强行开挂的剧情,是站不住脚的。反观《冰与火之歌》,马丁对奇幻元素的运用,超乎想象的克制,属于“低魔奇幻”,剧情和人物设定,都是在禁得起推敲的逻辑因果之下展开的。即使删除奇幻元素的部分,《冰与火之歌》仍然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架空历史杰作。这也给创作奇幻小说的作者提了个醒,不要过于倚重奇幻元素,反而忘了做好基础的情节逻辑和人物设定,顾此失彼。
2018.07.29雾凇
《奇迹之书》读后感(九):永远不要嘲笑一个爱做梦的人
改编自杰夫·范德米尔星云奖作品“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第一部的《湮灭》在2018年2月23日于美国上映,内地也定档在了四月,该部娜塔莉·波特曼主演,探讨人类存在方式的电影由亚历克斯·加兰担任导演,对比于他2015年的作品《机械姬》,虽然在美国的票房不如预期,但依旧在画面、剧情等方面维持了高水准。
电影版的《湮灭》和原著《湮灭》在情节上就如那些拿着耽美IP结果拍出来却是义薄云天兄弟情义的国产网剧一样,实际上已经是大相径庭了。导演自己也承认他拍这部电影时并没有全部看完“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电影中大部分情节甚至是结局都是靠自由发挥。主角的人设被大改,小队的人数增加,灾难的起因被替换,X区域的设定也变得不同,在原作中X区域只有在特殊入口才能进入,而电影中则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由进入的幻彩泡泡膜。
但改编完全是有理由的,原著《湮灭》是三部曲中的首部,因此它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挖坑,即提问题和留悬念,在这一部书中读者找不到任何问题的答案,只有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才能够得到解答,如果让观众带着一脑袋的问号等待下一部电影上映再分晓的话评分可能真的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了,更何况电影如果完完全全的忠于原著,不仅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长远远不够,经费燃烧的可能也是创历史新高。
但总体来说影片依旧保留了原著的大部分设定。同样是人通过探索未知事物走向死亡和疯癫的科幻故事,被柏拉图称为宇宙始祖生物,象征无穷的衔尾蛇意象,不死的海拉细胞,人类DNA的折射变异等共同成为了支撑原著和影片的结构框架。开放式的结局也给观众留足悬念,究竟是外星生物的自我完整还是人类取得斗争胜利,两方皆有可能。一部自食其力自圆其说而且说的还不错的电影着实可敬。
不同于影片中外星生物降落冲撞灯塔造成脉冲辐射,在杰夫·范德米尔的《湮灭》中,灾难起源于灯塔镜片中混入了特殊物质,被开凿之后感染到人身上。灯塔本身设有地下塔,地下塔中有“爬行者”守护,还有用活苔藓写下的圣经文字,在电影中这些设定都被删掉了。范德米尔创作《湮灭》的灵感来自于他的一个梦:
梦中我在一座沉没的高塔里,沿着旋梯向下走,走向地底深处。黑暗中有不明来源的光亮,紧接着,我注意到弧形的石墙上写有英文字迹,高度大概是一个成年人可以书写的位置。这些字并不是用墨水或喷绘颜料写上去的,而是由某种活的生物组织构成。我一边向下走,一边留意到字迹在不断摇摆,并且越来越新鲜。我感到一阵战栗,意识到不论是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写了这些字,他此刻正在下面,正在写。见到写那字的东西了……就在这时我醒了,我匆匆写下笔记,然后奔向电脑。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的潜意识将这个梦中的意象交给了意识,或者也可以说,我的意识告诉潜意识:“不,不要再剧透了,我的创作将从这里开始。”而潜意识则相信我会不畏艰难继续跟进,不管这个梦有多古怪。每个人都有做诡奇的梦的经历,身体处在无意识状态长达七个小时,大部分人醒来后可以在短期内记得自己做梦的内容,也有的人通过向别人复述或用笔记录等方式加深刺激得到长期记忆。是否做梦的选择权不在我们手里,做梦内容也不由我们决定。
我曾经梦到过僵尸爆发,包括我在内的一共十二个人都被围困在一个房间里,指原莉乃带着她的继承人出现指着我们说我们都是她的口粮,在逃亡的路上木村拓哉因为眼睛的颜色是灰色被扣押,经过九死一生的我们逃进军方指挥部,村花发出打击活动开始的命令,有一位研究员提议将在场平民转移到无人岛,我和他在成功到达一个小岛之后,他给了我一张医疗记录单,上面显示所有人均患有白血病,而他们接受的仅仅是普通发烧或感冒的治疗。他告诉我白血病人被咬之后的潜伏期更长,留在军方指挥部看似正常的病人其实已经开始变成丧尸。我一身冷汗之后惊醒,人类灾难性的未来就被我留在梦里和朋友圈里了。
“直接将来自潜意识的意象嵌入故事里是一种办法,但大多数时候,你的潜意识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动机或者开头,而写作者需要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去填补更多的东西。”杰夫·范德米尔在《奇迹之书》中说道。
一部优秀科幻作品的灵感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获取,你的梦境也是其中之一。
在《奇迹之书》中杰夫·范德米尔详细讲述了一部科幻作品写作的全部过程,包括灵感来源、环境创造、开篇与结局、叙事设计、角色塑造、世界创建、修改润色等环节,还附有乔治·R.R.马丁、尼尔·盖曼等十余位著名作家创作心得的披露,如果你正在尝试创作幻想小说,如果你想书写一段发生在奇幻国度、未来世界或遥远银河系的新传奇,那么这本新颖的创作指南正是为你设计的。数十位著名作者向你传授经验,科幻小说界奥斯卡得主手把手的教你创作,把你的梦境留在纸上给它一个结局,也许比留在朋友圈要有意思的多。
《奇迹之书》读后感(十):像绘本一样好看,像游戏一样好玩!
还记得那本超有趣的奇书WONDERBOOK吗?新星出版社旗下品牌“幻象文库”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磨,现已正式推出本书的中文版——《奇迹之书:一本图文并茂的幻想文学创作指南》。编辑手记:
《奇迹之书》是一本针对科幻/奇幻等类型文学的创意写作书。2013年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西方幻想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至今仍在不断重印。作为一本写作指南,《奇迹之书》有着同类书籍完全无法比拟的特色:像绘本一样好看,像游戏一样好玩。
《奇迹之书》独树一帜地摒弃了白纸黑字、单方面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完全采用视觉化、互动化的方式呈现内容。书中配有二百余幅图表和插画,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这些画作或天马行空,或古怪可爱,一方面用以阐释许多仅靠文字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另一面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以激发潜藏的想象力。此外,不仅每章正文中有相应的“写作挑战”,附录中还收录了大量角度新颖的互动写作游戏,足以令每位读者都跃跃欲试。
这本好看又好玩的奇书出自美国资深幻想文学编辑、小说家杰夫·范德米尔之手。多数中国读者知道范德米尔是因为2015年美国科幻星云奖,他凭借《湮灭》一书击败刘慈欣,夺得最佳长篇小说奖。其实在范德米尔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已出版了二十余部小说类作品,曾14次荣获世界奇幻奖,并被《纽约客》誉为“怪谭之王”。同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创意写作教师。范德米尔曾在大名鼎鼎的“号角写作班”任教,还联合创办了面向青少年的“共享世界”写作营。他乐于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坊教授写作,并曾一度登上麻省理工学院和国会图书馆的讲坛。
虽然范德米尔在《奇迹之书》中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倾囊相授,但书中并不只有他的一家之言。为了力求全面、客观,范德米尔充分利用自己在幻想文学界的人脉,邀请了当今文坛许多响当当的角色来分享作品背后的种种故事。从寻找灵感、设计叙事,到塑造角色、搭建世界观,甚至如何落笔,如何收尾,如何修改——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有活跃在一线的作家不时“插播”自己的心得技巧,有时甚至与作者唱起反调!分享经验的作家包括《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美国众神》的作者尼尔·盖曼、《地海传奇》的作者厄休拉·K.勒古恩,以及金·斯坦利·罗宾森、约翰·克劳利、彼得·史超伯、乔·阿克罗比,等等。此外,范德米尔还抽出了一些篇幅用以探索绘画、影视制作、游戏策划等领域与小说创作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拓展读者的视野。
《奇迹之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每一页的每个角落里都藏着有趣的内容。为了将中文版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幻象文库组建了一支异常强大的汉化团队。我们要求译者不仅有良好的翻译能力,更要懂文学创作,有写作经验,以保证“吃透”原文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标点。这支队伍里有著名的 “更新代”科幻作家夏笳、陈楸帆——他们在讲授科幻写作时已经开始采用《奇迹之书》作为教材;有职业动画编剧卓然;有幻想文学界的新人顾闻迪、叶猛犸;还有从翻译向创作转型的狐习——作为《冰与火之歌》的译者之一,他翻译了本书中乔治·R.R.马丁的访谈。
除了产出质量过硬的译文,制作团队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图表、平面设计的汉化,力求忠实于原版的设计风格。与原版一样,中文版《奇迹之书》采用全彩亚光铜版纸印刷,完美呈现了图片的色彩和质感,美观耐用。我们还征得了插画家Ward Shelley的授权,将那幅震撼了无数科幻迷的《科幻演化史》印制成挂图随书附赠。
《奇迹之书》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对于尝试创作幻想小说的写作者来说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宝典;对于普通的幻想文学读者而言,它也是一扇拓展视野的窗口。
新星出版社幻象文库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翻译出版了数十部外国幻想文学作品,但我们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通过出版《奇迹之书》为中国本土幻想文学的发展略尽绵力,希望这本书能够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关注幻想文学,开启自己的创作之旅。
文: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