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000字

2021-03-28 01:17: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000字

  《送你一颗子弹》是一本由刘瑜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深刻地感受生活是不虚此生的一条捷径

  如果可以我要给8星! 因为刘瑜把很多我想表达而又表达不清楚的,全都非常细腻准确地表达出来,包括一些观点一些感受! 她的书不是专门写给我的,但因为我看到她的文字,而觉得自己深深地理解了,这是从未有的体验! 因为被理解是如此珍贵,珍贵到爱情里都不一定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是我的单方面知己! 好喜欢刘瑜呀!! 看完《送你一颗子弹》让我在生活中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我有知己我怕谁!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二):书摘

  1、爱情可遇而不可求,而亲情往往是我们被抛入的境地而已

  2、每一个活着的事物都有义务去养活自己

  3、小学学的语文,中学学的几何,大学背的马哲,那场花了四年去谈最后发现完全是误会的恋爱,那无数场看的时候毫无感觉、看过之后毫无印象的电影,那堆兴致勃勃买回家、其实买回家之后几乎从来没有穿过的衣服……所有那些无法凝结为意义或者乐趣的事件。那些九转回肠的弯路。我站在马路上,后面拖着个行李箱,前面却看见自己的整个世界像个豆腐渣工程一样稀里哗啦地倒塌。

  有没有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人生呢?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三):书摘

  1.爱情可遇而不可求,而亲情往往是我们被抛入的境地而已

  2.每一个活着的事物都有义务去养活自己

  3.小学学的语文,中学学的几何,大学背的马哲,那场花了四年去谈最后发现完全是误会的恋爱,那无数场看的时候毫无感觉、看过之后毫无印象的电影,那堆兴致勃勃买回家、其实买回家之后几乎从来没有穿过的衣服……所有那些无法凝结为意义或者乐趣的事件。那些九转回肠的弯路。我站在马路上,后面拖着个行李箱,前面却看见自己的整个世界像个豆腐渣工程一样稀里哗啦地倒塌。

  有没有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人生呢?

  4.和你的梦想有关系的,和你所想象的自己有关系的,才是你的故乡。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四):先yue为敬

  年少无知看了营销号的推荐就买了,没想到这成为唯一一本让我看到睡着的书。

  首先一定要骂骂营销号还有这本书的无脑吹,就是把自己博客收录起来圈钱的,粉丝支持一下就算了,推给路人还说它多好多好真的不值得。

  内容非常非常空洞,全都是不知所云的瞎矫情流水账,真的疑惑为什么大冰刘同之类的都被骂的狗血淋头,而这边还是一派高分。大冰之类写出来的顶多算废纸一张,这本书已经可以被列入毒品行列了。顶天就是个不写黄文的蒙淇淇了。

  书里面很多观点现在看来很偏颇,可能是出版比较早,舆论导向不同的原因,但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学者能说出来的话。

  最让人难受的是它的中英文夹杂,并不是有国外生活经历后一时改不回来的习惯,就是纯装逼,阅读体验实在太糟糕了,真的恨自己为什么要花38块钱找罪受,买杯奶茶可香多了。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五):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我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

  因为喜欢这句话买的书,它简直精准描述了我交朋友的心理。我很渴望别人懂我明白我,其实也不用,只要我觉得他懂我明白我就好了。

  刘瑜说这不是生活随笔,但我感觉自己从这些小片段中看到了她的人生也在反思自己的。或许我也想记录平凡的小片段组成自己,而不是一不开心就审视那些然后以为删掉就是没发生过。

  意义和爱情的部分我很喜欢,可能我们达成了共识。社会的部分我只想赶紧寥寥带过,因为不懂美国政治也看不懂所谓的制度主义。

  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无聊的人生配上不无聊的人生态度就很值得度过。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六):打卡朋友的安利

  大学读书时朋友强烈安利,作为唯二推荐的书籍,惭愧三年后才完成。读后理解了朋友的推崇,可以想见,这本书对于高中生,能带来多大的影响。就像我在高中时无意触碰了克里希那穆提,其实也只翻了他一本书,算不上深究,但其idea,像手术植入到脑海一样,产生了永久性的作用。

  此书最大的触动,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作者的观察状态。描述的事情,皆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但我们是否有像作者一样,保持一个敏感的认知,去不断审查、探索。不怕折腾,是第二个特点。人总得在鼓捣些什么。对象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获取新知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有趣的人,也是我跟朋友在一起最大的新引力。即使两个人已是“老夫老妻”,被工作挤压的身心疲惫,但偶尔矫情那么一下,对周遭发表感慨时,对方不会表示,别闹了,该干嘛干嘛吧,或者反问道,你也不小了,成熟点,不用为了这些无关事情而作了。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七):关于思考

  我想这本书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影响我对思考的认识。之前总有一个疑问,同样一生的时间为什么很多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仅仅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缺乏意义与对生活的理解。现在认为答案内容可能有关思考,而非经历。就像刘瑜所说如果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同时也相信有意义的人生靠的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密度,来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反观刘瑜的生活也是平常普通的,没有太多遥不可及。但我们却很难从公共厨房中体味到厨房政治,同样是收看电视,也仅仅是一闪而过,却忆不起最初的谢谢收看,只是当个发生机器在旁笑着忙。

  平庸与丰满之间,差着思考。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八):两三句

  “一个人感情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把它零敲碎打地用完,等到需要大额输出的时候,你的账号就已经空了”。

  今天看到这句话,第一想法,是不是可以换句话说,“当遇到最好的人,已经用光了最好的自己”,那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逃避,甚至说是懦弱呢,我总觉得,输出浪费的只会是你在患得患失中流逝的青春,倾余生成全个情深不寿,没有遍阅山河,哪来的后觉值得,客观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最好的,只有你想不想让她成为你最好的,好不好第一步在于有没有谁有勇气向前一步,然后她跟上一步,剩下的九十八步是你们一起携手走完,是不是也没有啥第一个第二个的,你想,那就是唯一。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九):刘瑜最后一本随笔

  作者在书尾业自己这么写的,以后都不会写这些琐碎的片断随笔了,因为她已经进入了快的时光通道.

  女人通常怀孕生小孩之后就完全的被激发出那股子母性, 不再无聊惬意的为自己活, 或多或少都为了孩子为了那占了25个箱子的生活本身, 更多为那部分无意义而活了.

  有趣的是,这本随笔本身,对于我这种八零后女性, 大部分是因为边看心里边喊Me too Me too.

  困惑, 选择, 需要这种有表达欲的人清晰的抓住那些灵感的瞬间,准确的表达出来. 大部分人都无暇做这个历史性的记录,搞学术研究的作者无疑非常合适.幸好有她.

  我相信作者说的真实性,过了那个阶段想写也都抓不住那些瞬间了. 人变了, 字迹便无法保留, 勉强毫无意义.

  值得推荐的是这个新版本的字体, 不再是楷书,看起来轻松多了,类似英文的那种观感上的流畅, 行云流水毫不费力. 另外就是印刷包装用很硬壳的纸张,翻过去仿佛有了个文件夹顶住,边走路边看都很方便.

  感谢这个出版社,不枉费买同一本书的第二版.带在包里随时可读.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十):你还沉默吗?

  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就像一锅的火锅,里头杂含着各种思想刺激,有时很辣却很爽,其中有的菜我不吃,但很多菜我都爱吃,虽然不是我们的心灵的解药,但是却用别样的语言抚慰了这个年龄的我们。 我作为这一代的九零而非九五后,我们的年龄和刘瑜写下这些文章的年龄差不了几岁。面对自己、他人、爱情、生活、社会等等,正是迷茫的时候,也是看好多东西“不顺眼”的时候,愤世嫉俗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形容,有时也好想破口大骂,但却没有刘瑜这样的勇气,我们总是把许许多多的话含在嘴里,却吐不出去,或者直接把话再咽回肚子里,结果肚皮撑大了,脾气也大了,只觉得自己受了“内伤”。最后,沉默是最有效的缓解药,谁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鬼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沉默的大多数”,那不是自找的吗?刘瑜说“也许任何时代的人可以做的,只是在‘可能’变成‘不可能’之前,及时地说不”,然而我们的“不”呢?可能连要说的话一起咽下去了。我们渐渐地不思考了,机械了,胆小的像一只过街老鼠,可笑的是喊打的人还没出现。 也许我们也应该像刘瑜一样“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