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精选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精选

2021-03-29 03:4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精选

  《如山、古树和我》是一本由素黑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一):极力推荐

  所有的痛都是一样的 没有高低大小之分 李阿姨今年刚满60,她的母亲没活过这个岁数,她感到格外庆幸。 对做一个新世纪的老人,李阿姨踌躇满志。她关注了二十多个养生公众号,熟记了电视台医学节目的时间表,不断地学习新知,已经掌握了一套系统理论,对任何一种行为、任何一件食物,李阿姨都能脱口而出它的利弊来。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二):又见素黑·每个作者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表达艺术

  201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无意中看到一个标题叫做《仔细的修为》的视频。

  刚点开,里面就传出久石让的《Mission Impossible》。随着音乐,一位站在阳光下,眯着眼睛微笑的女子出境。一双灵动的大眼睛,一袭黑色衣服,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三):谁为你解心中伤

  《如山古树和我》,讲述心理治疗师麻木从受伤、疗伤蜕变,发现生命密码的过程。情深几何,伤情过后,谁又为你解心中伤呢!我们曾如此地渴望彼此永远不要分离,曾如此的渴望一同走完余生,还好麻木遇见了古树,如茶一般的男人,陈稳深情。还好还好,终于遇见对的人。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或者幸福。她们心灰意冷,感觉已经不会喜欢上别人了,有多喜欢就有多深情。可深情款款等不来你要的爱情,自此心里就那样住了一个不可能的人。她们,也许是你,也许是我。 或许,我们需要的是爱情正如书中所写, 你在地狱,我陪你你炼狱 你变软弱,我坚持扶持 又或许,真实的你我如此 无人与我立黄昏 无人问我粥可温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四):伤害与解脱

  《如山古树和我》讲述了出走冰岛的心理医生麻木,意外地遇到造型师茶人古树。两人的相识,如命运的交错般,又如沧海下明眼的珍珠,奇妙而有美好。两人都背负情伤,却有为对方疗伤,麻木的前任如山,古树的初恋阿柔。麻木与如山,是事业上相互激励的幸福伴侣,古树于阿柔,是抚慰心灵与现实的膏药。他们曾是恋人,却又不是恋人。 这是一个关于伤痛、疗愈和蜕变的故事。以麻木看穿他人痛恨的能力和古树馨暖的蜕变茶结合的麻木树,治愈城市里的一个又一个伤心人。同时他们也走上了寻找伤痛密码的旅程。这段旅程,关于伤痛,关于蜕变,关于爱。文字的背后,是冷静纤细,深邃的力量。明知会伤害,为何还要被伤爱,也许我们都身不由己。也许伤害来到,我们无处可逃,或许寻找解脱才是唯一的解脱。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五):这里没有故事,只有经历——评《如山、古树和我》

  请原谅我用了作者素黑的自序题目来作为此篇书评的题目。坦白来讲,最初看到书名,还以为这会是一本文笔精妙、节奏轻快的散文,实际上却是一本透着一点忧伤情绪的伤爱小说。作者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既是素的,又要添上一份黑,这会是怎样一位女子?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因着这不平凡的经历,又会写出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逐渐沉醉在由淡雅的文字所构成的清白之年里。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六):似画,因缘与因果

  看到书名时,我以为是一幅画,画中有萧瑟远山、参天的古树,“我”在其中。然而,读到一半时,我才知道原来“我”是故事里的女主角,古树是男主角,如山是前男友。这是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各自爱与痛交织的剧本。 作者素黑是心性疗愈师,与她笔下的女主角的职业相同,因而写的得特别的真实。她的文字直捣人心,冷静地纤细,坚定而阴柔,散发深邃如黑洞的力量,特别的引人入胜。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七):再读素黑,感悟更多。

  第一次接触素黑的作品,是在2008年,读着她直指人心的文字,走出了初恋的痛楚,也看到了自己情感上的问题。当时便觉得她如此清醒透彻一个人,心该多么累啊!看过那么多的痛,她还能保持对爱的初心,真是很具包容的能量了。时隔多年,偶然间读到这本《如山古树和我》,再次感受到她的沉淀越发深厚和广博了。就像她在序里写的一样,写这部小说是她在做一件只为自己做的事。她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愿,真好! 一章一章读完这本书,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直到结局才恢复平静。深深地爱过、伤过、痛过,才懂得世间修行在于眼前的领悟和放下,别执着于善恶因果、轮回宿命。真心感谢素黑曾给予我的启示和力量,感谢素黑陪伴我情感成长,感谢素黑精心准备的小说、茶单和音乐。 即使知晓命运的本质是无常,也请保持谦虚的恻隐心,做个宽容善良、智慧坚强的人。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八):成为这样的人挺好

  小说结局有些造化弄人,那些真心相爱最后又能一起携手到老的人是有多么的幸运。说来惭愧,貌似至今都没有真心去爱过一个女人……可能是因为太独立,压根就不需要感情上的依赖?或者又是畏惧全身心投入,会必须承受感情带来的创伤和伤害,所以压抑了真实情感的流露?或者又是本身的职业影响着我去看淡这些?又或者这些原因都有?在对自己的认识上,始终觉得个人其实不成熟,至少在感情上面,我得坦白没有经历过那种轰轰烈烈的恋情,也没有经历过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不知道我该是庆幸还是遗憾。总觉得真心去专注去投入去深爱,虽经历伤痛,欺骗,背叛……却依然初心不改,继续前行的人,在情感上会更成熟吧。想想也是,这样的人有点儿勇敢亦有些儿伟大,虽历经世间不幸,却不被黑化,不曾堕落为渣男渣女,他们延续着自己人性中的光辉,纵使身处黑暗,却依然坚信会看到光与希望。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九):原来是不愿承认自己该有的承担

  读《如山 古树和我》,一直完读到麻木和如山的痛苦纠葛,我没有任何眼泪流出来,我想,我的心可能生了老茧。我经历过的,甚至现在还在经历的痛苦,心是知道的,但是,她不哭,哭也没有用,就不去扒开她,让老茧保护着她吧。

  可是,“能做的、不能做的我都做了,最终还是没法改变宿命。我到底错在哪?”读到这里,我无法不哭了,这就是我的纠结,我不承认我有错,我做得很好,一切都很好,为什么,命运对我还是给予打击。这才是我真正想要问的,或者说想要抱怨的。

  这世界真的没有无辜的人吗?那么,我要承担的错是什么?是不是和麻木一样,我没有真正地原谅?

  我在做的、想的,其实都是在向他索回亏欠?从而要求得更多?因而一直没有满足?二十年前他的出轨,虽然只有半年的分居,但重新在一起的二十年,都不能走出阴影,是因为我的没有真正原谅吗?

  这个或许是我的痛根。

  《如山、古树和我》读后感(十):他似乎不曾来过

  不怎么涉及心理方面的书籍,单纯因为题目喜欢上了这本书。 我本来以为是那种文艺风的小说,结果是一本很沉重的书。说实话,这算是看的唯一一本这种类型的书了,很难的把它全部看完了。看完后没有心生厌恶,大概就是很自然的那种喜欢了。 我刚刚和前男友分手不久,我的前男友和如山很像,但是我很爱他,对于Te,我是感动的,但是不会像麻木一样去爱吧,我觉得那样的人,是不存在的,他或许会存在于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但不像是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 不同又能相知又可以相互照料是一种很难以匹配的美好,我们很容易见到如山这样的人,却不容易找到Te这样的人,就如同素黑所写,Te似乎没有来过,我也会觉得,如果哪个人不曾来过该是多好。 不过,过去就是该过去了。如山走了又来,古树来了又走,麻木的生活三回起落。而我,祈求一种解脱,找寻一个失去的人,奢望救赎和新的开始。 既然相爱就不要互相伤害,既然在就不要这么快离开。 这是一本关于救赎的书。

发文赚钱-发表文章就有现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