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长于百年读后感1000字
《一日长于百年》是一本由[吉尔吉斯斯坦] 艾特玛托夫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 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日长于百年》精选点评:
●读完了。“曼库特”的故事最令人震动。这个译本是八十年代的,质量非常好。
●在一天一夜之间,描述了许许多多的人、事、情,洋洋几万里绵延数百年,宏大、细致、流畅、动人,真是不虚一读。
●留下来的,让人牢记的,大概总是那些悲伤的传说。就像悲伤的故事总是更能触人心弦一样吧。草原,铁路,骆驼的故事。
●有种史诗级的感觉,从几段不同人物和真主的交流来看,感觉作者应该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此外,这种历史的描述与观感跟索尔仁尼琴有共通之处,可能因为描述的都是那一段历史吧,有时也觉得自己身处的时代和作家们笔下的苏联时代并未相差太久远。
●睡眼惺忪的时针 懒得在表盘上旋动, 一日长于百年, 拥抱无止无终。
●草原,星空,为唤醒失忆者而死去的母亲,在疯癫之时创造传说的吟游歌手。面对拒绝未来和过去的共同体,守护传统和生活的微小生命,要比永恒的铁道线尽头腾空而起的火箭般,更加绚烂夺目。
●集体告别神灵的苏联时代,历史与记忆碾碎于国家机器,传说和祖坟让位于最高利益,旧信仰崩溃,新神加冕,生活在大漠里孤独站台上的迷惘边缘人,看不见来路也找不到归途。(传说、宗教、科幻杂糅在现实里的作品,适合在清明节读完)
●虽然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限制,我还是不同意作者想传达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你饱经苦难,对人类失去信心,你仍旧需要坚持。读书不能使坏人变好,也不会让好人变坏,思考是必要的,但首先要尊重科学。
●书名起得真好,让人过目难忘,像《雕刻时光》《局外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样耐得住咀嚼。这是一部关于记忆的书,一日长于百年,要留住记忆,拒绝遗忘,否则会变成没有自我的曼库特。现实与传说和科幻交织在一起,堪称神作。书里塑造了好几个光彩照人的形象,最突出的是阿布塔利普,他的教子之道尤其值得学习。
●即使时代黑暗,世道艰难,艾特玛托夫也总能温柔而悲悯地看到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人与人之间闪光的情谊。面对宇宙中未知文明发来的讯息,冷战思维的人会站黑暗丛林法则,力主“不要回答”,而艾特玛托夫则相信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间和空间的人道主义化会成为理性生物生存的主要旨趣。这是为什么有的人只能把科幻写成类型文学,有的人却能成为文学史上让人尊敬的不朽存在。
《一日长于百年》读后感(一):深刻的作品永不过时
内容深刻,译文上乘,真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有作家写出这么深刻的作品!小说把大容量的历史内容框限在较小的篇幅中。很喜欢艾特玛托夫说过的创造曼库特形象的意图:“一个人失去民族和历史属性、失去个性的全部特征,他就变成了顺从的奴隶,驯服的机器人,人们用轻蔑的名字——曼库特——称呼这样的痴奴。“
《一日长于百年》读后感(二):翻开第一章,马上吸引了我读下去
“在干涸的深谷和荒凉的田野里寻找食物是需要很大耐心的。一只饥肠辘辘的会捕鼠的狐狸,跟踪着小野鼠匆匆跑过时留下的杂乱得难以辨认的足迹,忽而用爪扒开土拔鼠的窝,忽而等待着躲在旧冲沟里的小跳鼠跳出来,好一口要住它。那狐狸从远远的地方,缓慢地然而不折不挠地向着铁路走来。……”第一页的描述仿佛是电影镜头的近景,令我直接看到了那只可怜兮兮的狐狸……真是好小说。
《一日长于百年》读后感(三):传说、现实、未来
传说、现实、未来在同一本书中交织并行,互相辉映,不得不说《一日长于百年》是一部很有野心的小说。如此宏大的命题下,艾特玛托夫并没有将整个故事推入宏大叙事的泥淖里,而是从细微处下笔。书中广袤无垠的萨雷-奥捷卡草原,古老动人的传说,大漠之中的边缘人,强大而飞速变革的现代科技,不知走向何处去的人类未来,在艾特玛托夫细致入微的刻画下充满质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奇异美丽而又危机四伏的世界,让人感觉那样的疏离与遥远,却又仿佛尽在咫尺。因为这样一部充满反思的书中,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似乎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像一段人类无法摆脱的诅咒。
《一日长于百年》读后感(四):充满反思的书
传说、现实、未来在同一本书中交织并行,互相辉映,不得不说《一日长于百年》是一部很有野心的小说。如此宏大的命题下,艾特玛托夫并没有将整个故事推入宏大叙事的泥淖里,而是从细微处下笔。书中广袤无垠的萨雷-奥捷卡草原,古老动人的传说,大漠之中的边缘人,强大而飞速变革的现代科技,不知走向何处去的人类未来,在艾特玛托夫细致入微的刻画下充满质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奇异美丽而又危机四伏的世界,让人感觉那样的疏离与遥远,却又仿佛尽在咫尺。因为这样一部充满反思的书中,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似乎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像一段人类无法摆脱的诅咒。
《一日长于百年》读后感(五):瞬间与永恒 过去与未来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类似《钟鼓楼》的作品,讲述一天之间不同人的生活,从而构成一幅长篇画卷。但当我看到科幻元素时,立刻意识到,这部小说可能没那么简单。于是,我顺理成章地,没看懂。。。 主线在讲一群送葬队伍,夹带着叶吉盖的往日时光,顺便提出“不能遗忘过去”的话题。以前我也觉得人类总是在失去着过去的一些美好的习性,不过现在倒冷酷地感觉,既然历史已经选择淘汰掉那些习性了,那必然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了。淘汰的就淘汰吧,整天怀念过去,可是又没有人去重拾,真是有点矫情。 主线故事,科幻故事分开看我都懂,可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到底想说明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