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度往事》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印度往事》影评摘抄

2022-04-02 15:1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度往事》影评摘抄

  《印度往事》是一部由阿素托史·哥瓦力克执导,阿米尔·汗 / 格蕾丝·辛 / 蕾切尔·雪莉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歌舞 / 爱情 / 运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往事》影评(一):来看阿米尔汗的 哈

  一部励志的电影,上下两部,共有三小时四十多分钟篇幅有些冗长,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以动人、好听的歌舞来讲述他们的遭遇以及内心独白,非常有感染力。

  影片以体育竞赛来决定全省人民的三年赋税是否要缴纳,首先这个前提有一些质疑,不符合逻辑;情感线路较传统,白人小姐全力帮助弱势领者,并最终爱上他,而因为语言和身份问题,男者并不知,最终遗憾错过彼此。

  《印度往事》影评(二):在那些抗争的年月里

  若干年前的一个深夜,我独自坐在电视机前,泪流满面地看完了这部电影。

  心灵似乎渐渐麻木,却偶然记起了那天深夜的震撼。

  很高兴,我终于知道那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叫做:印度往事。

  这是一个关于尊严、抗争与自强的故事。

  那些抗争的年月里,总有一种精神让人继续挣扎着活下去,哪怕豪赌,哪怕可能输得很惨,但,总是在抗争地活着,而且要活得无比尊严。

  《印度往事》影评(三):印度往事.LAGAAN.Once.Upon.a.Time.in.India.2001.D9.AAC.MiniSD-mFANs

  印度往事.LAGAAN.Once.Upon.a.Time.in.India.2001.D9.AAC.MiniSD-mFANs/BT

  http://www.iminis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714

  《印度往事》影评(四):爱国无上

  很夸张的一个电影,充满了民族主义情节。有时候都觉得像是中国80年代的某些武打片。

  情节非常搞,到了让人忍俊不禁的程度。球赛拍得很精彩,关键时刻还幽上英国人一默。

  电影的风格和我接触到的印度人有点象,挺幽默,但是不大会掌握尺度,一高兴就贫得过分,却又有温情的一面。

  最好玩的是到最后僵持不下的时候,却表现了英国裁判的公正执法。这个处理很微妙,印度人爱国,但是不否认英国裁判的公正性。说明印度老兄们还是内心里对英国人留着喜爱的一点点自留地。

  值得看,看完了心潮澎湃。

  《印度往事》影评(五):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部电影代入感还是很强的,结局很美好,爱国热血青年保护家园,邪恶外族受到惩罚离开。比赛时候的每一幕都很激烈很紧张,加上阿米尔汗精湛的演技,完美的身材,仿佛是真的能看到殖民地时期的热血印度男儿,片尾旁白说:布凡的名字没能在历史上留下来。电影的剧本是杜撰的,但这也反映了印度人们内心的那种不耻不屈不甘,当然,我相信,历史上一定有布凡这样的人。就如中国有梁启超等人,民族危难之际一定有人挺身而出,时势造英雄这话自然不会是虚的。值得一提的是伊丽莎白吧,也是影片中人性的闪光点了,虽然面对着自己哥哥的斥责和打压,始终选择站在印度人民一边,选择正义选择公平,这一点其实很感人,没有武断的划清界限:英国人都是坏人。包括邦主其实也演的很好,那种内心里希望自己的子民胜利但是爱莫能助又不能表现出来的挣扎纠结心态表现的淋漓精致。

  中国也曾有这样的一段时期,差不多也是百年,让人不禁会想,如果同样的命运同样的选择降临到你我头上又会怎样?电影固然血脉喷张,但历史就是历史,现实就是现实,生活是一系列选择的集合。最后,阿米尔汗真的是好帅。

  《印度往事》影评(六):这片子很象京都球侠

  1、都是体育比赛,一个是足球一个是板球;

  2、都是被压迫殖民的民族,中国和印度;

  3、都是有一个有肌肉的帅哥起头反抗,张丰毅和阿米尔·罕;

  4、都是一帮各自身怀绝技的队员,都是开始不会后来学习迅速进步;

  5、都是有个对方阵营的外国女人爱上队长并支持这边球队,而且最后都是暧昧暗恋却无结果;

  6、当然最后都是被压迫欺负的一方最终取得胜利。

  京都球侠是1987年上映,而已印度往事是2001年上映,我们能骄傲地说中国也有被国外山寨的时候吗?

  这部长片如果去掉反抗殖民压迫和民族特色,其实在电影艺术的没什么太大的特色,3个多小时相当的拖长,情节不足以支撑这么长的内容,就是打板球时本来很多可以略过的镜头,也反反复复地出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要知道你这不是赛事转播是电影啊。

  阿米尔·罕在这片子里的表演也不行,总端着高大全的架子,英雄气质十足,没有其它例如三傻里面的那么机智灵活。

  最后,有种翻译叫片名为荣誉之战,这翻译遭透了,估计没看剧情,明明是为了赌3年赋税的利益之战嘛。

  《印度往事》影评(七):南亚次大陆的故事

  印度、英国、殖民、土邦、种姓、板球、宗教……这些都是南亚次大陆上最重要的元素,阿米尔汗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呈现出一个以小搏大的励志故事。

  英语背景再加上殖民历史,使得印度在当今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泰戈尔以降的印度教思辨传统保存了古印度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与西方的全面对接使得这个比中国更“左”的国家反而迅速被英美社会接受。在批评国片无聊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其实从烂片出产比例来看,印度才是举世无双的滥造大国!

  不过,印度有机会面向好莱坞制造一些符合西方口味但又不失中国传统的好片。中国其实也有很多好片,但是无论是《活着》、《霸王别姬》,还是《饮食男女》、《钢的琴》,都带有很强的文化封闭性,西方社会未必接受,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分销格局下又无法赚取票房。最终我们看到某些导演不得不与资本结合,花费大量的才华和精力在诸如《三枪》、《无极》这样的烂片的宣传上。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的导演实际上是营销总监、我们的演员实际上是特技高手、我们的观众总是在动手动脚,我们的影院只不过是快捷酒店的前奏,我们就没什么理由去抱怨即将到来的“烂片季”了。但是,破解一切的症结在哪里呢?恐怕这不是电影业所能回答的问题!

  因为,当我们身边时刻上演最精彩的动作片、警匪片、政治片、恐怖片、灾难片的时候,我们也就不再关注花费世界领先的票价/收入比将会看到的是什么片了!

  《印度往事》影评(八):民族的自信

  结果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民族自信起来了,民族团结起来

  这样的赌博在现实中是以大概率事件失败的,也许正是这样,村民们心里只有失败的结果。这样的冒险尽管是被逼无奈,但布凡抱有一丝希望。村民们已经习惯无奈的生活,布凡更渴望抓住这一丝希望。从一开始,只有布凡(男主角)敢于冒险,到一个一个的加入。

  好几个镜头与《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兰切向老师提问机械的场景相似,比如布凡一个人从地上站起来,接受罗素队长的挑战。

  他敢于质疑现状,这样的精神在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比如他邀请那位“残疾的下等人”加入球队。他总是理性的思考,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向。不能摸下等人,那么我们吃的,穿的不也是他们运来的?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打败英国队。我们都希望取消租税。

  他走得更向前,不仅质疑租税流向英国,更质疑充实邦主的仓库。这是为什么?种粮食的却吃不饱,这是什么世界?

  他从一开始面临敌人的藐视以及村里人的仇视,只有妈妈,爱人的支持。也许情人的支持是一个转折点。这一点是否反映了印度人对英国人的理性思维。

  除了比赛这个主线,还有爱情这根辅助线。嫉妒与告密,吃醋与理性糅杂在一起。

  先知说过:有志者,事竟成。

  主角总是说(板球)很简单,也许是无知者无畏,但是我更相信问题很多,方法比问题更多。

  《印度往事》影评(九):重述殖民历史·作为方法的”文化“

  这里谈谈我看完这部影片的几个感受,建立在完全不太了解印度历史的基础上。

  1.令我倍感兴趣的是,2001的导演如何讲述、想象本土殖民地历史的方式。

  2.与其说这部是历史剧,不如说他反映出了印度文化界的自身焦虑。

  经由这部影片,一方面,我看到了印度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印度人经由文化所建立的自信度。英国小姐既代表了公正、善良,同时也代表了英国较为内敛含蓄的文化方式。在那些三人互相歌舞的叠加(忘记专业用语了)的镜头里,是试图融合两种文化的努力。整个影片传递出了印度热情澎湃、颇具活力的文化魅力。

  其实,这个板球游戏,成了印度人对抗殖民地的方式——不是用经济、政治而是用文化,另外,这个板球游戏还在传递这样的讯息,即我学习你的文化,我甚至可以比你做得更好。正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印度文化的自信力。

  最让我惊诧的是,西方人性价值观对印度本土价值观的“改造‘,主要地体现在对印度种姓制度的否定(对于贱民的加入,男主角使用了人性的语汇让我分外惊讶)(另外,人性的角度其实还体现在男女主角与拉卡之间的三角恋爱关系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觉得,这个棒球队也是印度人对自己文化共同体的未来想象——充满人性的、平等的、各需所能的、拥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共同体。

  这些人性的、本土的价值观与殖民历史纠缠在一起,使整个影片呈现着丰富的意涵,这是它成功的重要之处。

  《印度往事》影评(十):【观《印度往事》】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时长约达3.5小时的电影,虽然觉得有些拖沓但不影响整体观影感受,依旧很喜欢。

  开片便是殖民统治下百姓凄苦的生活,干旱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还要被迫交双倍税款,土黄色的地,麻木的人们,隔着屏幕好像都能感受到那种压抑与无望。在屈辱压迫下终于有个青年勇敢的接受了板球比赛挑战开始奋起反抗,善良的心坚毅的眼神,米叔对这个希望之星的塑造很得人心,深邃的双眼透着自尊自强的光芒,一场球赛,一场赌注,一场揭竿而起的反抗就这样由这个青年开启。前半部分大都在讲述青年所遇挫折与组建球队种种不易,村民的指责加上球员的难觅似乎让本来就不易的比赛难上加难,所幸有坚持不懈的感化与英国女孩伊丽莎白的帮助,终于成功组建了自己的球队开始了紧急训练,后半部分就是球队日益良好的表现和最精彩的比赛部分了,当然,肯定也能猜到结局是皆大欢喜,为时三天的激烈比赛终以成功画上圆满的句号,最后的一场倾盆大雨和撤销殖民地大概就是大彩蛋了,给结局锦上添花。

  我深深的记着一个场景,一个残疾人能投出旋转球,拉凡邀请他参加球赛,可大家均因他贱民的身份排斥侮辱他,当拉凡的手搭在他肩上,大家都一齐发出了惊叹声,在拉凡的一番讲说下,众人惭愧的接纳了所谓的贱民,而也就是他,在最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我想起先排斥贱民完全可以反应人们的狭隘无知,不敢反抗强势却只是欺辱弱势,可悲,而当大家接纳他入球队时,不仅仅是形式所迫更是冲破固化思维打破芥蒂,这一刻,比胜利更难得,若有一颗善待他人开阔的心胸,那胜利还会远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