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纪行》读后感摘抄
《冰雪纪行》是一本由[德] 沃纳·赫尔佐格著作,湖岸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雪纪行》精选点评:
●拜访朋友多绕路显得庄重,矗立冰雪中的赫尔佐格行思敏捷,健步如飞。
●做得比較刻意精緻的一本小書,卻可以用來打發火車上的時間。如果世界能簡單得像一張沒有地圖的行走,需要打開更多的眼界去看此時此刻發生的種種可能。你看,蟑螂毫無放肆地溜走。
●琐碎的徒步日记,但读起来也蛮有趣,很适合深夜失眠放脑子跑火车时读它。这种线性叙事、关注点的无限的延展、见闻与身体的关联,就是徒步啊。
●“我决定把那棵树上的苹果摇到一颗不剩。”哈
●别人的日记。很有电影感。
●人如其文,诙谐肆意,无所畏惧,像是一个带着翅膀的椰子壳一般,飘逸又坚毅。
●还可以更好。同时必须指出译者遗漏了不少荷索对自己作品的明指暗指。
●读完内心真是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开始是在想怎么能如此坚持,但是到后来发现这一路的风景陪伴也不是那么无趣。当赫尔佐格踏入艾斯纳琳家时,总觉得一辈子有这么一位知己真是难求。
●读的时候莫名感到心中暖暖的,觉得他真好,真暖,还很善良,可能是爱上了吧……又怎能不想起《费斯诺拉图》里甘茨的跋涉,以及其他电影中的人和自然。总之,与我想象中的他很不一样,真的好喜欢啊唉。
●一个高逼格的心诚则不灵的故事
《冰雪纪行》读后感(一):关于赫尔佐格和他的朋友费兹卡拉多
严格来说这不能算一篇书评,因为赫尔佐格对于我来说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
《冰雪纪行》读后感(二):你住在慕尼黑,而她在巴黎
《这是我人生中的至关重要之事》
你住在慕尼黑, 而她在巴黎。 如果你想了解她的一切, 那么, 你应该走路去她的所在。 站在她的门口, 轻叩其门。给她惊喜。 开车,骑马,飞行 都不合时宜。
2020.12.3
《冰雪纪行》,一部非凡的中世纪诗人的漫游之诗。可以作为赫尔佐格所有电影的注释。
《冰雪纪行》读后感(三):读书笔记1465:冰雪纪行
读书笔记1465:冰雪纪行
虽说在商业片市场上,好莱坞一家独大,但是在本土文艺片和纪录片方面,好莱坞还是无能为力的,74年的时候,赫尔佐格刚拿了大奖,成为了德国著名青年导演,11月居住在巴黎的前德国犹太人艾斯纳病危,为了延续她的生命,虔诚的赫尔佐格相信只要自己徒步到巴黎,她就不会死去,从慕尼黑出发的时候,时间是1974年11月23日,二十天的时间他穿越城市乡村,无人的墓地,寂静的黑森林和高山,一路冰雪风尘。
多少次想着放弃,又咬牙坚持,最终这场旅行不仅仅是为了艾斯纳,更像是德国电影的救赎之旅。
《冰雪纪行》读后感(四):赫尔佐格的朝圣之旅
沃纳•赫尔佐格是20世纪德国电影史上一颗闪耀的明星,50年的导演生涯里拍摄了近六十部影片,被人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艾瑞克•埃姆斯则称他“可能是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导演”。沃纳•赫尔佐格作品里的主人公通常大多是狂热、孤独的,强调人力与天意的对抗。人如作品,赫尔佐格也是这样一个狂热的人。
1974年11月23日,赫尔佐格得知被称为“新德国电影之母”的洛特•艾斯纳病危的消息后,决定亲自从德国徒步走到法国去看望她。之所以徒步,是因为赫尔佐格相信如果靠双脚走去,艾斯纳就能够活下来。在冰天雪地里,赫尔佐格一路上顶着风雪,穿过迷雾,走过森林,睡过草垛,遇到很多陌生人,也吃了很多苦,最终于1974年12月14日抵达了旅途的终点,达到了艾斯纳女士的家。这真是一个心怀狂热的人进行的一场疯狂旅程。
《冰雪纪行》读后感(五):不辞冰雪为卿热
中学时我曾迷恋R. W. Fassbinder的电影,黑暗、绝望、虚无,激情、欲望、变态,法斯宾德带给我的震撼犹如他细腻独到的镜头语言和才华横溢又混乱不堪的短暂一生那样难以复制,以致多年后听到Goo Goo Dolls的Rebel beat,我脑中浮现的竟还是他。而一向沉稳的沃纳·赫尔佐格并没有立刻吸引我,真正欣赏这位与法斯宾德同列新德国电影四杰的导演已是念大学之后的事了。 孤独而狂热,坚硬又悲壮,是我对赫尔佐格电影的印象。用来形容他的文字却也恰如其分。 "我每踏出一步,大地就开始颤抖。当我行走,就是行进的野牛;当我停步,便是静止的山峦。" 巴黎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1974年11月23日,周六,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从慕尼黑出发走路去巴黎探望重病的前辈洛特·艾斯纳女士,他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她的病情。脚上穿着新买的靴子,赫尔佐格抓起一件夹克、一个指南针、一个帆布袋和一些必需品就上路了;三周之后,也就是1974年12月14日,周六,洛特·艾斯纳(Lotte Eisner)女士在巴黎家中迎接了远道而来的赫尔佐格,是的,她已出院。寒天冻地里孤身行走,一路汤风冒雪草行露宿,艰辛自不必说,赫尔佐格依旧坚持用冻僵的手写下每日见闻与所思所想。这是赫尔佐格的奥德赛,他迈出双脚一步一步走完;这是他的受难与救赎,孤独与强大。 "从窗户向外望去,对面屋顶上蜷着一只乌鸦,在雨中缩着头,一动不动。许久后,它依然在那儿,身体僵硬,孤独地沉浸在乌鸦的世界里。我觉得我就像是那只乌鸦,被孤独感包围着。" "这一整天,完美的孤独浸润着我。" "今天的孤独感比往日更甚。我已习惯于与自己对话。雨水让人失明。" 今夜要在何处过夜?肿痛的双脚明天会不会好一点?抬头看见逆风中奋力飞行的大雁,赫尔佐格觉得它们并不比在地面上艰难行走的他本人快多少,但他钦佩于它们为保持完美队形而付出的努力。他见到雾中的咖啡馆、远处的孤树、或者陌生人投来的诡异目光而任由各种怪诞想法在脑中发酵。暴风雪夸张到让他放声大笑。他的描写琐碎细腻,亦雀跃跌宕;当他忆起往事,深情而老练地讲述祖父母的故事,那份沉静和淡远让我羡慕不已。 沃纳·赫尔佐格有一种来自大地的沉稳力量,他通过镜头也通过文字传达给世人。 一个人只有强大到直面孤独,才敢独自上路,才能享受艰辛的旅程。前方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我想象不到比孤独更好的旅伴。 我是热爱独自徒步旅行的,赫尔佐格的文字令我倍感亲切和舒适。每当我背起背包走在路上,翻山渡水,到达一个个地方又离开,甚至遇到每一只鸟兽都不禁要调动全部感官去对待。因为长时间地与自己对话,脑袋里随时翻滚起各种离奇古怪的情节和画面,我也会写下呓语般的文字,而每当我翻看起这些文字,夏日的乌苏里江、额尔古纳初秋的金色白桦林、黔桂滇的绵延山寨和梯田、后藏的湖泊和伸手可摘的夺目星辰、雨季前后迥异的怒江峡谷、纳克尔斯山的云雾森林……那些曾一步一步走过的地方便立刻鲜活起来,甚至某个山坳某株形态奇特曾引我侧目的树,也再次被清晰地记起。 忍受苦难,因为它终将消退;直面孤独,因为你无法逃避;吞下怨言和仇恨,因为在宇宙洪荒之间它们不值一提。我想脚踏实地行走带给我的力量比我感知到的还要丰盛。 突然想把这首Rebel beat送给你听: You know that life is like a ticking clock. Nobody knows when it's gonna stop. Before I'm gone I need to touch someone with a word, with a kiss, with a decent song...Rebel Beat评价人数不足咕咕玩偶 Goo Goo Dolls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