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与风景读后感100字
《印象与风景》是一本由[西班牙] 加西亚·洛尔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象与风景》精选点评:
●期待译者更多作品。
●天才的十八岁,十八岁的天才。
●2018.027 译者自己说得很对:完整连续地读洛尔加这部作品会显得繁荣无聊,但拆散后分篇分页来读,倒是别有一番风味。也许这就是所谓“印象与风景”吧,终究只能以片段的形式存在于脑海,感怀于心间,又一如诗人自己的生命一样,断断续续飘零,不曾完满过。
●译者评价很中肯,没去过西班牙读这本书就像隔层纱,体会不到作者的深情。
●怎么说呢……优点和缺点是同一个,辞藻华丽,用字简直是精雕细琢,满页都是暗黑华丽的哥特风格。但只能少食多餐,一口气读下去,就很烦腻。散文这类作品,个人更喜欢清丽口感的,周作人先生的就很好。看到最后发现这本散文集是作者20岁的作品,也难怪了,谁的20岁不是风华正茂,极尽华美。最后,这套蜂鸟文丛作品都不错,但是!这个开本是怎么回事!我能理解做小开本方便携带的初衷,但是小到完全打不开,全程都要手指用力压住在能看,阅读体验差爆了好吗!
●如今他的语言如同西班牙古老采石场坚固的石块,石缝间不时有小花轻柔地绽放着。他的双眼不再忧郁,对世间美好感官上的愉悦在他眼中燃起无法熄灭的青春之火。善感,这种诗人首要的特质在他身体里强有力地跳动着。他的诗歌自由奔放,浑然天成,如同自然的力量,像一棵树或一朵云,神秘莫测。
●读这种意象丰富的散文也是很辛苦的。
●汪天艾新译洛尔迦,译文很精彩,很好的散文诗。
●2017年已读092:三星半,写诗之前的洛尔迦,激情澎湃,文字极尽雕琢,以至于内在的思绪反而有些淹没于华丽的辞藻之中了。洛尔迦说:“时间,既是伟大的破坏者,也是伟大的呈现者”,他所写的,便是这破坏与呈现,时间泯灭了所有的虚荣,时间也留住了所有的伟大,只有遮蔽大地的金黄、渴望夜晚的远方、珊瑚红色的杨树林在诉说着永恒。相较之下,我更喜欢附录的《暗沉爱之十四行》六首,尤其是其中的《甜蜜怨嗔的十四行》:“如果你是我隐秘的珍宝/如果你是我的十字架我透湿的痛苦/如果我是你麾下的狗”,诗人的禁忌之恋,甜蜜而忧伤,克制又疯狂。
●譯時即覺它作為一本少作優缺點都很明顯,我的想法是它適合很慢很分散地讀,太集中的話描寫式詞語密度太大可能會讓人厭倦甚至厭煩。單篇單頁而言它還是挺美的。另外它適合對西班牙別有情愫的人。
《印象与风景》读后感(一):印象与风景
《印象与风景》,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随笔集。“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有一样东西超越所有存在。大多数时候,这样东西都在沉睡;但是当我们记起一个美好的远方,当我们为它受苦,这样东西就会苏醒,在它独揽风景的瞬间,这些风景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这片风景平静而安宁…蓝天。阳光静谧。…风景中有一种静谧的平和。”
《印象与风景》读后感(二):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我反正也没有想看,我就是想给你打1分·你横任你横·我自打1分。
《印象与风景》读后感(三):大幕拉开 这本书的灵魂就要受到审判
非常喜欢这本小册子。
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加西亚.洛尔迦。
看到他那双澄澈的眼睛,就会痛。读到他的文字,就会唏嘘,感怀他年轻美好、又不得不被迫终止的生命。
“大幕拉开。这本书的灵魂就要受到审判。读者的眼睛是两只小巧的精灵,寻找精神的花朵献给思绪。整本书是个花园。懂得种植花草的人有福了!摘下玫瑰喂养灵魂的人得运了!...幻境的灯点亮,迎接馥郁的香膏。大幕拉开。”
这一段中援引于的《圣经》的著名的句子,在很多作品中出现过:
勃拉姆斯 《德意志安魂曲》第一乐章里也有词出自于此——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如花,草必凋残,花必谢落;而有信仰,则得永生。人类啊,耐心等待着地里宝贵的萌芽,直到它沐浴春雨和秋雨。(《圣经》 彼得前书1、24)
惠特曼《草叶集》名字取于《圣经》所说的众生“皆都如草”——(《影响的剖析》180页)
劳伦斯《荨麻》最后两首讽喻诗307页“草叶,草叶又如何?”也是由此句而来。
......
《印象与风景》读后感(四):Amor
加莱亚诺以鲜血、流亡与战争书写人间的沉重,而洛尔迦以神秘、灵光与永恒复归轻盈。他写卡斯蒂内亚的血色原野,赭红的城市在其中若隐若现,那是殉道者在十字架上留下的血迹斑斑的遗产。他重返中世纪的大教堂,史诗般的穹顶投落广袤的蓝色阴影,我们理应在这种庄重而又沦落的美之前噤声。他写河流“看上去像大地被切开巨大的口子,只为看看地底下的天空。”他写通往修道院的长路,“平缓地在接骨木与金雀花之间延伸,消失在秋日午后灰色的心里”,近神而又远离神,人无不在追求永恒中冒犯并支离它。他写路过的墓碑、废墟与失落的城市,沉重的死亡阴影预示着一场重生,基督也不过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凡人。齐奥朗说,诗才和圣洁都有隐秘的自毁倾向。洛尔迦的行走与记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小小的自毁。他身上所共存的渎神与虔信是他一体两面的光环。
“完美无法成为热忱的对象,引人质疑的、令大众不安的才是表达。”
与加莱亚诺的另一点不同,是他构想了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艺术或神性的死亡。他说,“铁路诞生的时候,情歌已经死了。某段热烈诗节中的叹息、纽扣上风趣的格言、诗琴的小夜曲,都已经随他们的世纪一起远去。丝绸、花边织物、大花瓶、刻在玉石上的人像,永远地陷落不见。”艺术狂欢的年代早已逝去,只有它们的遗存在放荡的孤独中闪光。因而洛尔迦只身造访所有的教堂、废墟、墓地,记下这些破败的而又清白无害的印象与风景,它们将在另一个世界与月亮一起重生。
“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持续的幻想,希望找到某种精神上的东西,某个充满美的存在,来卸走灵魂里最主要的痛苦。我们奔波于世,总能因为渴望这种不可能的幸福而获得动力。”加莱亚诺与洛尔迦,沉重与轻盈的诗性互文,最终还是殊途同归地指归于爱。Amor.
《印象与风景》读后感(五):空气如铁,心却柔软似云朵
很少读游记类的文章,总觉得风景应该自己去看去感受。但是这个五一假期,因为论文的事情,没能和毛绒绒一起去重庆旅行,只能一个人留在广州看书。宅了两天,人变得更加焦虑,所以就在一个晚上钻进了书店,翻了几本以前就想看的书,很快读完,并不觉的很喜欢。准备离开时发现了摆在书店门口的这本小书,随手翻了一下,看到了一句“空气如铁”,心好像被猫咪肉嘟嘟的爪子打了一下,很喜欢这一句,所以决定坐下来读这本书。
结果一口气读完,真是爱的不得了。作者是个会弹钢琴的男生,文章里好多关于音乐的比喻,虽然整本书看下来会觉得有点单调,但是想这文章不是一天写完的,每次用一下其实也可以理解了啊。我自己写东西也会翻来覆去用社会学,人类学或是以前学的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啊。
读到格拉纳达那一章节时,整个人都疯了,从来没有如此迫切的想去看一个人文字里描述的地方。“房子堆积在一起,像是一阵飓风把它们胡乱堆放成这样”“祭坛,栅栏,气派的大房子散发着无人居住的气息,胆小的游泳池里,水有一种私密戏剧悲惨的神秘,破损的大门,一根柱子在呻吟”“徜徉在街道上可以观察到神秘主义和纵欲淫荡那惊人的对照”。洛尔迦自己感性的情绪和现实中的一砖一瓦很自然融合在一起,从笔尖流淌出来,每一句都像是诗。我激动的问毛绒绒有没有去过这座城市,在重庆古镇的他,回复我说在古镇想到了“阿尔拜辛”,恰好我就问了这样的问题,真是一种缘分。
最让我感动的,是《花园》那个章节,我很喜欢植物,他们安静却又肆意生长充满着强大的生命力。他没有写花园里浓烈的色彩,绽放的花朵,而是敏感的记录下了苔藓,蛛网,水藻,隔着书本我就能感受到花园的味道,潮湿的,有点让人心疼的味道。我想如果我认识那个时候的他,一定会爱上他吧,少女的敏感,孩子的天真,一个有着这样气质的男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读完后和毛绒绒讨论这本书,他说作者本人也是一个很传奇的人,他写了很多很棒的话剧,这冥冥之中又是一种缘分吧,今年真正开始话剧表演的我,通过阅读认识到了这样一个让我激动不已的作家,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最后真的很感谢译者,让这个不会西班牙语的我,读到这么棒的句子。感谢这些句子,让我们在如铁的空气里,感受到内心深处云朵一般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