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读后感大全
《尤利西斯》是一本由[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9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尤利西斯》精选点评:
●实在太难懂了,内容逻辑很难理清楚,其中引经据典,思维跳转极快,大部分涉及到希腊神话东欧神话基督天主教会知识涉猎极少,所以不能理解作者意图!索性不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等有一日阅读知识足够能够理解再回来吧!!
●名家名译。名不虚传确实读不懂,是一点不懂。
●读第一遍还是建议捋清整个的故事结构,主要还是以利奥波尔德布卢姆和斯蒂芬代达勒斯的一天行程为基准,然后分时间段进行逐步深层次地研究各种对话、争论以及主角的思想心理活动的划分,最后就是乔伊斯的各类语言、历史、宗教、哲学引用还有各类角色的精神状态的分析,逐步递进。在此,不得不提起金隄老师的翻译,相当精准有力,在译后记中,才知其翻译尤利西斯总共用了十六年的时间,深感钦佩。
●【藏书阁打卡】在西欧反犹排犹之际,乔伊斯偏偏以布卢姆这样一个匈裔犹太人为此书的主人公,并把他塑造得既富于同情心,可敬可亲可爱,大概也是乔伊斯对他那个时代的挑战吧。而在文学上,意识流则指小说家不加评论地描绘人物通过联想、回忆等内在的思想活动,随时对外界事物所起的反应,也可以称作内心独白。所以这么重口的意识流炫技之作,能啃下算是缘分。很喜欢这本书,所以决定模仿写一小段读后感:你们瞧,你说,比方说这是这个月看的第十本书吧。从这里进去,瞧。一部舞台剧的现演节目。让我们看它把那一个刚买的新鲜的带血的肾,塞进左边的锅子,那片东西顺热油滋滋作响,摇晃了一忽儿之后煎另外一面,冲我们瞪着大眼:不要抢走我早餐的香气,这一切都属于我。是是,你的都是你的。是是,笑也是你的哭也是你的。是是……
●首先绝对没有传言的那么难读!注释的负担确实有点重,也许是今天自己还不够专心的原因,读起来才会这么吃力,早几天其实很入迷。隔着一层翻译都能感受到乔伊斯文字那让人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半月的时间,我终于看完了!只是现在我还只有跪在地上膜拜乔伊斯的水平,希望以后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巨著。
●感受一下什么是意识流,上册认真看了,下册就翻了翻,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不是新冠肺炎我估计也不会有兴致看这本书,这书如此晦涩还有人看懂了,还发现了它的高超之处,还广为流传了,这点很不可思议
●这类书切记一次不能读太多。要少读多次读。慢慢品味这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之美。极力推荐金缇先生的译本,典雅优美!
●难读,有生之年~
●可以。
●看的头疼
《尤利西斯》读后感(一):无法模仿的奇作。
大部分的作家都可以模仿,包括语言、结构、形式,他们有独特的风格,风格越独特,越容易模仿。但乔伊斯完全不可模仿,他没有风格,或者说风格多变,在不到一百万字的小说中,变化多种文体。
第一部的三章易读简明,虽有意识的流动,但在可理解的范围内。第二部的第七章,奇特的小标题加简短内容形式,第九章难懂,探讨莎士比亚文学等,并把人物带入其中,十二章不明白,十四章不明白,十五章类似话剧形式。十六章偶遇斯蒂芬,十七章用一问一答形式,形式简单,内容难懂。十八章莫莉的心理活动,著名的无标点篇章,反而相当易读,即便快速阅读也能了解大意。
文章大量的典故,包括文学、音乐、歌谣、圣经传说,多种语言混杂-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等。描绘都柏林众生相,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懂,但依然给我明晰的感觉。迷迷糊糊中似乎了解爱尔兰人、都柏林人的生活。
不懂的章节留待以后阅读,不知到时能理解多少。
《尤利西斯》读后感(二):有意思的书,看完第一部分的四点感觉
读尤利西斯第一部分小结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网上传说的不可信,没有那么难懂。 第一,写作的时候,估计大致的思路是,先把故事写好,把句子梳理清楚。然后搬出古代经典,比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诗经楚辞,一句一句找,这一句的意思孔子说过,好,翻译孔子的话放在这里。咦,司马迁也说了一句差不多的意思,也用。这一点估计很多人读的时候觉得特别难,想要搞清楚乔伊斯为什么要引用,有什么深处的道理——其实我觉得这是他的表达的一种方式,自己写作的时候,完完全全自己想清楚怎么表述清楚,司马迁已经把这个意思说的清楚明白,比我自己说的更加清楚明白有意思,好,我就借用了。 第二就是大段大段的暗喻借喻借代,特别是心灵的感觉,让你憋的要死。这一点估计就是很多人特别难懂的原因吧。 第三关注细枝末叶。比如出门,你看见一棵树,事后你给这棵树暴躁一个故事。看见一条狗,你就想会不会咬你,为什么要咬,咬了怎么办。。。。它不咬你,又可能是为什么。。。。。 第四,我一开始拿着书,是准备当做淫书好好批判批判,传说里面有大段的不可描述的描写,出版的时候还因为这一点闹上了法庭。已经看了一百页,没看见,差评——难道也是营销手段?
《尤利西斯》读后感(三):以后有缘分再重读吧
读完,其实不能说读完,因为有的地方根本就不是在读,只是眼睛在过滤,从开始读到最后合上书十七天。 前三章不那么复杂,斯蒂芬和人吃早餐的过程,乔伊斯一提笔就有一种宏大而阴郁的史诗气质。 第四章开始到十二章,可能是读的不专心,开始云里雾里,布卢姆出场,从做早餐到去上班做广告销售,再到后面参加葬礼。这一部分就在大量穿插讨论莎士比亚、但丁、易卜生、基督教、犹太人、死亡等等,隐喻太多,背景太大。这一部分读的很乱,直到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好像就有点懂点表面意思了,布卢姆到医院看难产妇,开始讨论母性、起源和民族问题,第十四章,是一群人在酒吧喝酒就母性继续讨论,讨论了很多很多问题,译者翻译成了文言文,这里你就不得不佩服译者的能力,当然,其实每一个地方都体现了译者的博学。 第十五章,布卢姆去妓院,这里是戏剧的写法,乔伊斯玩的炉火纯青,读这一部分得放飞自我非常之跳跃,也可能是最容易读懂的一部分了。 第十六章,布卢姆遇到了斯蒂芬,搞不懂两人是惺惺相惜还是在搞基,读到两人在车夫茶棚喝茶,然后回家,就想起了王家卫的《春光乍泄》。 第十七章,两人在布卢姆家里坐着,乔伊斯又开始搞花样,问答的方式写意识流,从鸡毛蒜皮到人类宇宙,包含太多。 第十八章,传说中惊世骇俗的一章,除了最后一个句号,五十页一个标点没有,单说大胆和黄,还不如前段时间读的《JPM》,但是乔伊斯可能写出了《JPM》的心理世界。 至于比较,想要真正读懂《尤》,至少得知道西方宗教史、莎士比亚、但丁等,所以从可读性上说,还是普鲁斯特有意思。
至于那种感觉,可能读原著会非常有史诗气质,或许就可以读出来声音来,感受史诗的韵味。但是,太妄想了,几十种不同语言,哈哈哈哈。
《尤利西斯》读后感(四):品一品金隄先生的痴
2020年,利用无限加长的春节假期,读完了这版《尤利西斯》。
在购书之前,我对于究竟应该选择谁的译本,做了一番非常仔细的调查。直至看到一位知友的话:
萧是急就章,金是毕生血。因为还没读过萧乾、文洁若的译本,不便评价到底是不是“急就章”,但是金译本,我现在可以肯定它就是“毕生血”。
在金隄的自序《“小花”如何?》中,我留意到一个细节:
他在翻译这方面,非常推崇钱钟书的“化境论”,并称钱先生是“大化”,自己只是“小化”。所以在翻译《尤利西斯》时,他特别想得到前辈的指点。后来二人曾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当时因为钱钟书住院,搁置了,没想到再过不久,钱先生就去世了。
于是他在序言里这样说:
现在,我只能在深切的悼念之中埋怨自己没有及时行动,丧失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进一步请教和深入探讨的机会,留下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明明只要说深切悼念就好了,剩下未见面的遗憾读者是可以品出来的。可是偏偏要说“埋怨自己没有及时行动”、丧失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难道钱先生的死不才是更值得遗憾的吗?
我最近常有一个感触,就是有事业心的人都没什么情商,而且往往会忽视周围人的感受。毕竟他/她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事业上,就没有那么多精力考虑别的。
在本书的题跋里,金隄还明确地放下“狠话”,说愿意和另一个译本(即萧译本)共同呈现在读者面前,供大家比较。我觉得萧乾就不会说这样的话。
其实仅仅是这些只言片语,我们看到就能了解,金隄对《尤利西斯》到底有多看重,他为此到底付出了多少。同时《尤利西斯》也是继《红楼梦》之后,第二部让我看到很多人为它疯魔的书。
《尤利西斯》读后感(五):读过的最奇特的书之一
尤利西斯真的难读吗?我看这个问题并不那么难以回答,且看读此书之目的究竟是深研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端缘由以及乔伊斯旁征博引的文学著作,还是仅作为消遣一会意识流写作的风采。若是前者,则所谓的难读即是经典之作的必经之路,所谓“乔学”不正如“红学”一脉,从各种角度切入进行深入发掘。若是后者,也未必因为“难读”的标签,而将其束之高阁。
从我消遣的角度来看,尤利西斯的读法,因其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并不适合用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方式。对于尤利西斯来讲,他的语言浅层的逻辑并不明显,跳跃性极强,并非是要将最直接的逻辑精心罗织展示给读者,更多地需要读者跟随作者的思想跳跃,用自己的潜意识来意会不同片段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某些片段中尽管会觉得有点天马行空,如果放在章节尺度上来看其实内在的逻辑与联系还是相当紧密的。
尤利西斯被捧上神坛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写作角度来看,十八章当中很多章节都用的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可以让人在相对难以捉摸的意识跳跃中体会不一样的文字乐趣。还有一点就是乔伊斯对意识的直接描写,与普通的精思巧构的浅显的小说情节相比,我第一次有这种直接看到其他人的思想的感觉,这是一种变抽象为具象的魔力。像是乔伊斯把他的意识编码成尤利西斯,我读入表面索然无味的编码,却发现在我大脑中解码之后形成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当然抛开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之外,书中也有一些描写片段,例如下午总督离开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描写,无论以何种角度来看都算是一段非常优秀的作品。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我很庆幸自己读完这么一本经典之作,目前的我依然不甚喜欢这种比较精英文学的作品,这只是某一批人在某一个阶段受到思想冲击后的产物,精英文学虽然值得重视,但并非在境界上高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把尤利西斯捧上神坛还是有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