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联邦监狱的"间谍"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联邦监狱的"间谍"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23 02:3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联邦监狱的"间谍"经典读后感有感

  《联邦监狱的"间谍"》是一本由秀文著作,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一):未完全看完,先评价目前感觉

  作者记叙自己在美国被陷害而导致身陷囹圄的经历,美国政府所崇尚的人权在作者描述的遭遇里面几乎完全被践踏,对于充满各种美国梦的人,可以好好阅读本书。但还是需要理性看待事情的一切,毕竟,任何国家的任何机构总有藏污纳垢,不为人知的那面!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二):读完之后的感受

  这部作品在情节安排和布局上,懂得巧妙地设置悬念;描述人物细节和心理活动时,文笔细腻朴素,能够带我认知一个完全陌生的范畴,认知他国政治、人权和法规程序的信息。最令我佩服的是主人公那种爱国爱家和母爱的伟大精神,还有坚强、冷静、好学的生活态度!

  总的感觉是,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塑造都非常成功,但个人认为在景物描写和情感渲染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只是个人看法。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三):本善本恶

  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她和爱人被间谍的经历,最终遣返逃出生天。我没有在美国生活过,所以不知道月亮是不是多了些是非不同,生活过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不同,没有是非。人性善恶论争论了千年,西方崇尚人性本恶论,所以法律森严,条分缕析。东方崇尚人性本善,所以主以教化,辅以刑罚,情理法排列可见一斑。生于斯,长于斯,热爱于斯,无奈于斯,万般言语最后皆归于无言。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四):评《联邦监狱的“间谍”》

  关于联邦特工怎样对她进行钓鱼执法的过程,其实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了,不过,美国政府威吓要重判她,其实是为了威逼她合作。这本书的亮点正在于:把她与联邦特工打交道的整个过程,写得非常详细具体。另外,虽然是钓鱼执法,威逼合作,但整个办案过程和审判程序,却是完全符合美国法律的,并且还到处体现了他们所标榜的人性、人权、人道精神,他们到底是怎样自圆其说的呢?

  当然,最精彩的还是关于联邦监狱里面生活的描写,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有可能写得如此真实、深入、深刻、深透吗?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五):两点感悟

  作者犯了一个小错误,惹上了大麻烦,不过,因为她美丽善良,所以,得到了很多人(包括美国警察)的同情和信任;又因为她聪明睿智情商高,连联邦犯人都怕了她...虽然到了最后并没有受太多苦,但一再被卷进政治斗争和人事斗争的漩涡,她确实经历了很多,见识了很多。她愿意把这一段经历跟大家分享,让大家看看真实的美国司法和联邦监狱到底是怎么样的,非常难得。

  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两点感悟:

  一,不管美国有没有民主自由、是否崇尚人权人性,一山不能藏二虎,当你对他构成威胁时,你就是他的敌人,他就要吃掉你。

  二,法治不是灵丹妙药,也不代表完全公平公正,不过,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六):想客观地了解美国司法,强烈推荐《联邦监狱的“间谍”》

  想客观地了解美国司法,强烈推荐读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公民,所以,作为大国政治的牺牲品,她受到不公平对待,被逼成为他国抹黑我方的工具。面对“敌对势力”,美国其实有各种办法揭开“法治”和“司法独立”的面纱,使出种种手段,露出其本来面目。

  另一方面,这位作者又是一名“疑犯”、“联邦犯人”,并且,其实美国政府知根知底,知道她其实并非真正的“敌对势力”。所以,当她被逼认罪之后,美国政府就只是把她当成一名普通犯人对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了美国政府给予犯人的种种“人权”“人道”、“纵容”、“特权”…

  是一本可以让读者比较客观而又全面地了解美国司法状况的好书。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七):欺善怕恶,欺软怕硬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违法乱纪的腐败官员。在《联邦监狱的“间谍”》这本书里面,女主人公从落入圈套到最后被遣返回国,大约经历了10年时间。在这期间,她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联邦公职人员,但他们大都用职业的态度对待工作,基本上能够依法办事(虽然钓鱼执法,但依然符合美国法律)。正因为这样,他们的行为更具代表性,更能帮助读者了解美国司法面上的总体情况,而不只是个别腐败官员违法乱纪的行为。

  从细节上,美国确实有很多司法程序是保护司法独立、维护和尊重人权的。不过,如果钓鱼执法合法,那么,为了成绩,执法人员必然会滥用,会把精力都集中在诱捕小鱼小虾身上,因为,抓捕狡猾的职业犯罪,显然难度更大,危险系数更高。

  另外,犯人不能够生产社会流通的商品,否则就是被剥削,就是违反人权没有人性,这又是什么逻辑呢?纳税人要为犯人每人每天100多美元的经费埋单,为什么就不是被剥削呢?让守法的纳税人供养不劳动的违法犯罪分子,这是什么世道呢?这就是普世们宣扬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吗!

  说到底,美国政府确实是只纸老虎,欺善怕恶,欺软怕硬,专挑软的柿子捏。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八):《联邦监狱的“间谍”》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林芳——故事的女主人公,身材娇小但内心强大。当一场人生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在她身上迸发出来的,是伟大的母爱精神;面对联邦监狱里面的种种挑战,从她身上看到的,是自信自强、成熟睿智的当代中国女性形象。

  张志强——林芳的丈夫,美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一家分公司的全球销售总监,因为企图向联邦政府的卧底推销军用小零件而被捕获刑。

  麦克——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军用品出口管制调查处的资深探员,引诱林芳进圈套、逮捕林芳、要求林芳跟他们合作的人,都是他,但他又似乎处处都在为林芳着想......

  约翰——原名李兵,在沈阳开公司的中国商人,被联邦特工收买,成为联邦政府的合作见证人,专门引诱别人出口军用零件并协助联邦政府收集证据。

  史提芬律师——一名经验丰富的的美国律师,试图通过与联邦政府周旋,最大限度地帮助林芳减轻刑罚。

  维都先生——年轻帅气的狱警,活动中心的小老板,负责招工派工,与林芳一见面就擦出了火花,尽管他们之间的关系,逃过了警察和犯人们虎视眈眈的眼睛,经受得起道德和法律的检验,但他自己本人,还是深陷流言和诽谤的漩涡之中……

  纽森先生——一名经验丰富的狱警,活动中心的大老板。尽管他也虚伪,也擅于推卸责任,但还是严格按规定办事的。

  琼斯小姐——有魄力、有担当的女狱警,活动中心的女老板。 与男狱警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有时候会被他人误导,但能够始终坚持原则。

  温燕妮——清纯美丽的女犯人,因为对维都先生一片痴情,从一名没有工作责任心的懒惰女孩,变成一名热情地投入工作的积极分子,却因此而成为犯人们的众矢之的......

  丽莎——女犯人,黑帮老大的婆娘,活动中心的“女管家”,千方百计讨好老板以保住自己的“管家”身份。

  李曼——华裔越南难民,女犯人,琼斯小姐的心腹,最爱跟琼斯小姐嚼舌,也热心教导林芳在联邦监狱里面生存的各种丛林法则……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九):在美国遭遇钓鱼执法

  href="http://news.163.com/16/0520/07/BNG8QNH500014AED.html">网易新闻</a>

  原载:南方日报 A22版 家庭周刊 2016-05-20

  在美国遭遇钓鱼执法

  ◎小说:《联邦监狱的“间谍”》

  祖籍广州番禺的作者秀文,获中山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和美国加州路德大学MBA学位后,在美国从事航空产品进出口工作。期间,因落入联邦特工精心设计的圈套而被捕,刑满后被遣返回国。

  回国后,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自传体小说《联邦监狱的“间谍”》,这部作品真实地描述了联邦监狱里面的情况,详细讲述了联邦特工们办案的真实过程,让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清楚地看到美国社会的司法现状。这部由暨南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小说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无意间进入敏感行业的林芳,不慎落入美国海关、国防部和FBI等多个政府部门联合组织的“暗星行动”的圈套。被控密谋和企图非法出口军用品罪,她和丈夫均不得以任何条件获得保释,都面临最高40年刑期和400万美元罚款。为了减轻刑罚,她被迫认罪,必须如实回答美国政府工作人员的问题,配合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从此,她有机会走进联邦特工们的办公地点,还见识到来自华盛顿特区的反间谍专家……

  最终,遭遇钓鱼执法的她,还是被投进了联邦监狱。当两年后,她服刑期满要求被遣返回国时,美国政府却头疼不已、左右为难……

  这是一部关于中美大国政治的写实小说,语言精练、故事紧凑、悬念丛生。

  《联邦监狱的"间谍"》读后感(十):强势如美国政府,也只拣软的柿子捏

  在美国,不管有没有过硬证据,只要犯人肯认罪,法官就可以裁定罪名成立。

  但如果犯人不认罪,就只能通过陪审团来定罪,法官本人是无权给犯人定罪的。不过,陪审团定了罪之后,怎么判,不是陪审团说了算的,是法官说了算的。所以,如果陪审团裁定罪名成立,那么,不管有没有过硬证据,法官都可以按最高处罚判刑。

  林芳试图出口军用零件给卧底,这是铁的事实,有铁的证据。不过,美国政府控告她的罪名,是在明知要办证的情况下不办证就出口军用零件,是一项重罪。所以才会有最高10年和最高100万美元罚款的重罚。不过,林芳显然从来没有明确表示,她知道那些军用小零件必须申办出口证。

  美国政府的依据是,她是在军用和航空产品出口公司工作,她应该知道。

  但事实上,在她出口了那些军用零件之后,她的公司才开始对员工进行出口管制培训。而接受完培训之后,她就主动中止了与卧底的合作,再没有出口过军用零件。

  如果她自己不承认明知故犯、知法犯法,那就是没有过硬的证据,但美国政府认为是行业常识,至于陪审团怎样认为呢,很显然,那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联邦政府是输不起的,他们一定要保证赢。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才会完全把人权、人性、人道主义精神抛在一边,尽管她两岁的女儿在美国再也无亲无故,美国政府和法庭仍然坚持不允许她夫妇以任何条件获得保释。而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美国疑犯都是可以保释的,甚至杀人犯都有机会保释---而林芳夫妇并非那么罪大恶极,就算承认了控罪,最后也只被判了30个月。

  正因为美国政府其实也心虚,也无法确保陪审团一定会裁定林芳的罪名成立,所以,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使尽浑身解数进行威吓,后来又愿意满足她各方面的要求以引诱她认罪...

  美国政府付出那么多心机和努力,当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了让林芳自己承认,她是知法犯法、明知故犯的,这样,就可以直接给她定罪(美国政府只关心罪名是否成立,至于判多少,其实并不重要,所以,才会答应最低刑罚),从而避开了陪审团。

  很显然,与陪审团相比,林芳夫妇更容易对付。林芳和美国政府,完全是鸡蛋和石头的力量对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