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还能变好吗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还能变好吗读后感精选

2022-04-14 03:04: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还能变好吗读后感精选

  《我还能变好吗》是一本由王轶楠 编著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还能变好吗》读后感(一):我,是一个难懂的人

  《我还能变好吗》读后感(二):《我还能变好吗:自我心理学帮你好好做自己》选篇 -----自我挫败:成功的绊脚石

  

1. 一种怎样的体验

试想这样一种情况,一位同学在面临着晚交作业就会扣分,而依然无动于衷地不能提高行动效率,最终导致晚交作业。在这件事情中,晚交作业的后果是已知的,并且显然对自身有害,那么为什么个体依旧会做出这些伤害自己的行为呢?究竟是一种什么作死的心态呢?

这听起来像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朝向毁灭与破坏的死本能,但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自觉中或者甚至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个体也要做出一些有损于自己利益的行为的现象。比如,在强烈的罪恶感的情况下通过伤害自己希望获得原谅,或者物质滥用如酗酒吸烟成瘾者在明知其有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依旧控制不住地继续,以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意或无意地设置障碍的自我阻抑行为等。

2. 自我挫败行为的本质

这些都属于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 behavior),是指有意地对自我及自我的目标有明确或可能的负面影响的行为。定义中强调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作用,鲍迈斯特(Baumeister)等人回顾了以往有关自我挫败行为的研究文献,提出依据意向性的不同程度而分出的三种类型的自我挫败行为:伤害被预见且被期望,即最原始的自我挫败行为。伤害被预见但不被期望,在两个不相容的目标中权衡选择牺牲一个目标受到伤害而获得另外一个目标的利益。伤害不被预见且不被期望,个体并不想受到伤害但却因判断错误等而选择了适得其反的方法。

3. 有意伤害自己

这种预见有伤害并且也期望着伤害的自我挫败行为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对自己的消极态度,并且在消极情绪如罪恶内疚、焦虑感或者较高的自我意识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此时个体可能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逃避被自己厌恶的自己。

“尽管如此,我视这些折磨几近一种享受,好长一段时间,我冷漠而盲目地踽踽独行;我的心沉默、怯懦地退缩在角落;种种恐惧、可憎的感觉反倒安慰了我……但是,我深深感到悲哀,我生活在毁灭性的放纵当中。”

这样的说法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在非临床群体中,研究发现低自尊的群体在成功之后而不是失败后,会有更低的追求任务的动机,推测可能是为了不愿意在其他测试中威胁到已有的成功反馈,或者相比于培养优点更倾向于弥补缺点。但这些情况并不能支持原先所定义的个体有意渴求伤害,也没有发现通过故意地表现更差试图失败来继续维持对自己的较低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当未来将要受苦的期望被确定后,此时个体选择去受苦受伤害的可能性反而会更高,作为一种应对受苦期望的方式,或者坚信世界公正而认为此时受苦可以减少将来的受苦。但这些都并不支持定义中行为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伤害自己。

4. 左右权衡

除了故意伤害自己之外,更常见的情况是同时存在两个不相容的目标,个体选择牺牲一个而追求另一个目标,此时为了得到该利益的代价就是伤害自己。在自我阻抑行为中,个体牺牲掉成功的可能性来换取一些自我认知上的利益,如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聪明或者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一些障碍,虽然这些障碍可能正是自己设置的。自己损害自己成功可能性的自我阻抑行为,常出现在个体本身预期到将要失败却又面临严重的他人对自己成功的期望和评价威胁时,此时个体用自我阻抑来应付。

在这种权衡式的自我挫败行为中,通常个体选择牺牲的目标是延迟的在未来的或者并不确定的,而想要追求的目标通常是当下短时期内的目标。这种付出长期的代价来获取即时利益的自我挫败行为,比如物质滥用,这些个体在使用某些物质的过程中能即时地感受到愉悦感,能够降低自我意识,暂时忘掉一些烦恼,尽管从长期来看自身会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或是身体疾病或是社会功能的损坏。这种将来某个目标在当下被感知到的价值随着时间的延迟而降低的现象被称作时间贴现,通过fMRI技术发现即时或延迟奖励下存在着不同的神经机制,当被试选择更长期的选项时,大脑额叶和顶叶的活动会相对更大。

5. 究竟该怎么做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从事着一些不利于或者损害自身的行为时,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为何做出这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及通过这些代价所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是维持自己的自尊免于威胁,还是压力过大以至于造成短时内个体无法面对的厌恶感等情绪,都会促使个体只能选择当下短时的释然而忽略了长期的可能有害后果。

  《我还能变好吗》读后感(三):如果你也曾自我怀疑,那么请跟我一起自我发展

  很庆幸,我们终于迈进了一个更强调自我,更尊重自我的时代。然而不幸的是,时代的发展并没有与自我的发展同步,所以,自我在产生的同时,更产生了很多自我怀疑,以及与之相伴相生的迷茫与痛苦。

  荣格说:“自我是我们意识到的一切东西。它包括思维、情感、记忆和知觉。它的职责是务必使日常生活机能正常运转。它也对我们的同一性感和延续感间的节奏合拍负有责任。”通过荣格的话可以看出,自我是一种“力”,它的任务是驱动日常生活机能正常运转。所以,我们之前可以看到很多书名叫作自制力、自控力等,都是在了解知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控制,也就是说,自我,并不一定能驱动日常生活机能正常运转,所以,很多人越觉醒自我意识,反而越迷茫,越困惑,越痛苦。

  这时候,就需要自我心理学出马了。

  觉醒自我意识,并不代表了解自我。而自我心理学的基本能力,就是先帮你了解自我。所以,如果从力的角度来解释的话,自我心理学的第一种力,其实是“自知力”。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便是《我,一个难懂的人》,直接告诉我们,自知,即自我认知,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所以,这个问题才会一直是三大终极命题,当然,那更多是哲学意义上的。而现实意义上,虽然自我认知也很难,但相对来说,就简单得多了。第二篇则讲述《自我心理学研究的前世与今生》,介绍了众多心理学家探索自我的过程。

  在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逐渐了解到,自我是有很多种表现的,比如自卑、自恋、自尊、自信、自我同情、自我怀疑等,这些既是自我在某个方面的表现形式,也是自我这个复杂存在的组成部分。

  所以,人要克服自我中的负面影响,就要先了解自我有那些负面因素,有哪些正面因素,然后,才能由自知,到自制。

  第二种力,才是自制力。自制力或者说自控力,必须建立在自知力的基础上,否则就不仅是空中楼阁,缘木求鱼,而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了。你不知道自己如何自卑就去改善自卑,那就可能变成愤怒和报复,你不知道自己如何自负就去纠正自负,就有可能变成讨好别人……总之,如果不自知,就没有度,没有度,就没有正确的自制,没有合适的结果。所以,有的文章就提出了《只要自我增强,不要自我膨胀》以及《自尊是种礼貌,自恋是种骄傲》。在《自尊是种礼貌,自恋是种骄傲》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自恋就是认为“我是比别人都更优秀的”(和他人是垂直关系),而自尊就是认为“我是有价值的”(和他人是平行关系)。

  也就是说,所有的自制力,其实都是在自知之后,寻求一种平衡关系,既不高于别人,也不低于别人。这种能力,通常可能叫作高情商,表现为会说话。而实际上,它是一种更为平衡的综合能力。它基于本能而高于本能。有些人可能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历练,被动学会了这种能力,或部分拥有了这种能力。但,了解自我心理学,用它来完善自我,才是更为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方法。

  第三种力,是自愈力。表面上是说自我治愈,其实是与自我、与世界、达成和解,彼此融洽的能力。

  在《世事已够难为,你就不要再为难自己》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自我关怀,这就是自愈力的表现之一。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克丽斯汀·内夫首先提出的概念,自我关怀不是自怜——不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与世界隔绝;自我关怀不是自我放纵——善待自己不意味着放任自己欲念的享受;自我关怀也不是自尊——我们对自己的同情、理解和善意不是出于我们拥有过人的价值,而仅仅因为每个人本身都值得被善待。自我关怀,是正视此刻我们正承受着的苦难和折磨,理解并尊重我们人性中不完美、不优秀的部分,而后给予自己安慰和鼓励。自我关怀包含三个核心部分:善待自己、共通人性和静观当下。

  第四种力,是自信力。自信力,多与自我实现相关,这一点,就让很多人想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自信地追求你的追求》这篇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初步讲解。自我实现这一需求,处于需求层次的顶端,是最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需要明确的目标,需要有强大的自信,所以,凡是有明确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基本都是非常自信的人。当然,具有自信的时候,很多也会同时具备诸如自负、自卑、自我怀疑,但是,这并不否定自信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而是在强调它重要的同时,承认人的复杂性。比如,乔布斯就自信到了极度自大的程度,他是一个暴君式的领导者,但他所完成的自我实现,举世震惊。

  最后,能够自知,自制,治愈,自信,拥有了这四种力,也就组成了最终的能力——好好做自己,并好好爱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被迫高速发展,拼命工作,拼命挣钱,哪怕嘴上抵制996,身体却还是无奈地加班在公司,这种拧巴而疲惫的状态,自然催生了很多迷茫、困惑,我们纠结于要不要揭竿而起,我们纠结于万一以后更差怎么办,我们纠结于我们自己真的那么有价值吗,我们纠结于这个时代会无限善待所有人吗……

  一切的自我怀疑,终归要回到自我救赎。从自知,到自制,到自愈,到自信,这个过程虽不一定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寻求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继续发展,永不止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