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精选
《我想飞进天空》是一本由(日) 东田直树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一):普通人和自闭症家长、老师都适合看
之前还没出版大陆简体字版书,青聪泉的老师就推荐了这本书,买了台版一口气读完,对儿子的了解更多了。 东田直树以一个无口语自闭症人士的体验写出的书,值得所有自闭症孩子家长、特教老师阅读,也推荐给普通人用以了解自闭症人士。 即使是无口语、面无表情的重度、低功能自闭症孩子,内心也是非常丰富的,这与之前听吴佑佑医师的“扩大性沟通”讲座不谋而合。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二):不要放弃
1.自闭症儿童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2.自闭症儿童先看到细节,才看到宏观。
3.自闭症儿童的记忆不是线性的,而是点状的,他们无法区分过去和现在。
4.自闭症儿童希望人们对待他们多一些耐心和理解,不要放弃他们。
5.不断重复,可能是因为害怕忘记,也可能是这样做让他们感到愉悦和安全。
6.回忆会不期然间涌过来,情绪随之爆发,哭笑无常,无法控制。
7.不要放弃自闭症儿童!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三):他们在事事刻刻提醒我们,生活是很美好的
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折磨就是看到自己为别人带来了这么多的痛苦。我们可以很好的应对自身的困难。 但是我们难以忍受自己的存在,成了别人的负担。
因为我认识到,每个人,每个个体,无论有没有缺陷,都需要努力拼搏。 而只有在为幸福奋斗的过程中,你才能找到幸福。 只要我们学着去爱我们自己,正不正常,在我看来都无关紧要了。
但是对我来说,控制情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我犯了一个错犯,犯错这件事本身就像海啸般向我袭来,然后就像海啸摧毁房屋和树木一样,我也被这种情绪摧毁了,有那么一瞬间我被淹没了,不知该如何做出反应,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必须尽快脱离这种困境,避免溺水。
我并没有生病,或是出现其他的状况,就是感觉除了我的灵魂整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一点儿都控制不了。
每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被斥责或者是被嘲笑,而我们却连道歉都做不到,最后只能憎恶自己,对生活感到绝望,不断陷入恶性循环,我们有时候也会想为什么要生而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苦苦挣扎。
嗯,你终于笑了,老头说,那么同往天堂之路就是始于现在了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四):遗落在人间的天使
文/河北小珊 评《我想飞进天空》
第一次被自闭症触动到,是因为一期电视节目,一位父亲为了照看自闭症儿子放弃工作,镜头中的父亲用无比平静的语态诉说着这一路来的艰辛,在他身后一个一米八多、高高帅帅的男孩不停的在房间快速走动,发出只有孩童才会发出的咯咯的笑声。这是发生在我们城市的事情,所以感触异常深刻,此时的男孩虽然看起来还是异于常人,但是他已经学会了游泳、打球,能够懂得父母的话语,起码他是一个快乐的男孩。
我们不知道自闭症孩子们在想什么,更不知道如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哪怕只是百分之一。包括自闭症儿童的家人在内的很多人认为,他们就是喜欢孤独的“另类”,让他们安静待着就好,还有些人认为他们智商低下,躲避、嫌弃这些孩子。
《我想飞进天空》这本书为我们了解自闭症儿童创造了可能,因为作者东田直树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他虽然很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但是能够通过字母键盘,慢慢拼凑出心中真正想表达的话,解答了许多人对于自闭儿的疑惑。在《我想飞进天空》中,他以问答的形式,向人们详细讲述了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这些问答直接的解开了我们的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自闭症儿童会反复的问同一个问题?自闭症儿童是否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为什么他们的四肢看起来很笨拙?
这本书让我们如此深入的走进那个神秘的世界,当看到其实自闭症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有些行为跟别人不一样,但却没办法控制时,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这些孩子在孤独中孤身作战,没人陪伴还要饱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请对他微笑,请耐心,请善待!因为有一点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那就是渴望得到父母朋友对自己的接纳、理解和陪伴。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五):我在这里
13岁自闭症的东田直树向人们回答出了很多关于自闭症孩子的问题,他在回答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请大家不要放弃关心自闭症的孩子,请大家多点耐心和细心,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存在于这个人类当中的一份子,我们应当一同正常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自闭症孩子们无法拥有表达自我的能力,这使他们内心感到痛苦和挣扎,尽管是自闭症,每个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全部问题都是相同的,在对待正在成长的他们,我们并不需要总是把他们当作幼稚的儿童对待而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尊重他们。记忆对他们来说是杂乱无章的,可能会时常记不住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所以不用去要求他们在什么时间内想起什么或是做了什么。他们无意识地重复做出动作并不是有意的,而是这样能让他们感到心情稍微愉悦一点,能够感到自身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们不想自己的灵魂被抽离出来,只是更想让大家感受他们,给予多一点爱给他们。
生存对东田直树来说就是高深莫测的事,他最害怕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麻烦,但虽然这样,自身的行为还是不受自己控制,只有大家都多出一点耐心和宽爱,相信情况就会有所好转。东田直树认为自闭症的孩子们可能就像是在遥远的过去而来的旅行者,这些人喜欢跟大自然做朋友,喜欢看自然万物,大自然可以宽慰我们,一同与我们融化,埋藏在东田直树的内心。最后,东田直树认为自闭症人群是存在于人类文明体制之外的一群人。由于全世界的杀戮和人类社会自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已经为深刻的危机埋下了种子。
面对我们人类的一份子,我们要去关注他们,多去了解和理解他们内心的世界,只是因为这样,这个世界就像联结在了一起。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六):欢迎来自星星的朋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小绿色的安静星球上:
自闭儿:恩——欢迎来到我的星球。
地球人:你不觉得自己身子沉吗?就好像我的胳膊和腿上都绑了哑铃一样。
自闭儿:啊,但是在你们的星球上,我经常感觉自己就像失重一样,游来游去。
地球人:好吧,现在我体会到你的感受了。真的。”
这是东田直树在《我想飞进天空》中写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形象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星星的孩子。其实比起自闭儿这个称呼,我更喜欢星星的孩子这个称呼,因为星星的孩子会让我觉得他们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之间仅仅是家乡不同罢了。
《我想飞进天空》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所谓特别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东田直树是一位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是医学的说法,这么多年来,研究自闭症的书籍和材料并不少见,但那都是我们自认为的理解和研究。
而这本书却是一位星星的孩子在自己描述和理解自己的症状。
他让我们看到了星星的孩子的勇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他们星球的大门。
因为东田直树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他是那么想跟我们建立联结,让我们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简单明了的文字下,我们可以感受到星星孩子的恐惧,看到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不断地不断地向我们传达着他们的心情。他们在地球上努力地体会着生存,更希望得到帮助,让他们可以尊严得活着。
看着直树的文字,会反思,我们怎么会这么缺乏耐心呢?我们怎么那么容易发脾气呢?
其实如今的社会并不缺少善心,参加慈善的人数也是与日俱增。然而我们真的用心去理解我们想要帮助的人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是不是对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足够耐心了呢?我们真的体会到了他们的无助和恐惧了吗?
《我想飞进天空》带着我们进入星星孩子的世界,让我们在体会了解他们的世界的时候,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我们看待不同世界时的态度。星星的孩子来到地球之上,本身就感觉沉重,我们的态度有让他们减轻沉重吗?一如直树的故事中,或许只有当我们前往星星孩子的家乡,才能感觉到那份沉重。但如今直树那么努力地让我们看到他的世界,看到绑在他身上的哑铃,该是我们敞开怀抱拥抱欢迎他们的时候。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七):《我想飞进太空》
《我想飞进太空》
这本书推荐给想了解下自闭症小孩的内心世界的人。
第一次听自闭症这个名词,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记得有一天,上完课穿过礼仪广场要去竹园餐厅吃饭的时候,有几个志愿者给我们发了一条蓝色的丝带,说那天是世界自闭症日还是什么。后来慢慢知道了自闭的小孩是星星的孩子,而且我们国家有很多自闭的小孩。
去年的时候,乔任梁好像也是因为自闭症自杀了。当时还看到了一个关于自闭症的TED演讲。演讲的人说到自闭症会一直情绪很低落什么的,并不像是我们正常人失恋了、丢工作了、发生了巨大的伤痛等过几个月就能好的这种情况。他说自己会懒得吃饭,会觉得吃饭很麻烦,还要打开冰箱、拿出饭、还要咀嚼食物、还要洗碗。具体的也没太记住了。
借这本书也是特别巧,是有一次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名字和封面都蛮吸引我的。拿回来放在宿舍也一直没看。后来的某一天,这本书陪我度过了一个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这本书是一个日本的13岁的自闭症的小孩写的,也完全是自己的视角写的。其实他之前是不会与人交流的,他的妈妈为他发明了字母格教他写字,和别人沟通。他在书里面写到了自己对很多问题的答案,比如为什么会突然说话很大声,为什么会一次一次问相同的问题,为什么不回答别人的问题而是要重复对方的问题,为什么别人告诉自己不可以做的事情自己偏偏会做。
在他看来,很多时候自己的行为并不受自己大脑的控制。可能你伸出手要和他握手,但是他的注意力会突然被别的东西吸引,让你误以为他不想和你握手。可能你在和他说话,发现他并没有注意到。其实真的是没注意到,而不是不理不睬。可以和他们说话之前先叫一下他们的名字,这样会好点。他们也会比较介意与别人的直接肢体接触,与别人的肢体接触会让他们觉得连自己控制不了的身体却要被别人掌握。还有很多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
书里面有一句话解释了自闭症为什么不喜欢与人交流。不愿与人交流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是自闭症人士的外在表现;而是这些人士一直自闭的结果。其实看完过了好久,也忘得差不多了,大概是这个意思。里面一句话我蛮喜欢的“眺望远山的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眼前蒲公英的美丽;只关注眼前蒲公英的人也无法欣赏远山的巍峨”(P30页)分享给大家。这本书推荐给想了解下自闭症小孩的内心世界的人。说实话,如果抛开一切外在因素,我真心想当一名幼教。幼教和心理学一直算是我喜欢的东西。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八):星语揭秘自闭症
不记得哪本书 ,只记得这句话:“所有的奇迹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星球,而每个星球的能量也会通过一个渠道与另一个星球或是其它更多的星球来沟通与交流,而这个叫东田直树的重度自闭症九零后,就是通过创造了一个奇迹,能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看到了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内心世界。算来,如今的他已经成长成了一个青年人,不再是年少时的孩童了,他通过文字这扇门,让全世界有缘看到这本书的人都为之动容与感动。一幅幅插画也是来自于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手笔,在每一幅画中感受到的也是一个充满爱与向往,内心洋溢着欢乐与想象力飞扬的孩子。喜欢他写在问题后面的小故事,更喜欢《我在这里》的那篇寓言,深刻而耐人寻味。
书中每一个问题与每一个答案的核心思想最后都能归结为几个关键词:包容、理解与耐心,而且是要高于对正常孩子们几倍的懂得与耐心吧。
也许这些星星的孩子们,有的记忆回路出了故障或是如深海中的一种鱼,几秒钟后他们就会忘记想做什么或者其它,所以不要苛求他们,让他们顺其自然就好。
也许他们对自我的约束力与控制力都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很容易被他们认为的有趣的事或东西所吸引。所以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不要过多的干扰他们,而是适时的给以帮助。
也许他们的灵魂被囚禁在自己的身体这个逼仄的空间里,才会出现身体能动性与协调能力跟精神支配无法统一的这种窘境,才释放不出真正的能量。所以他们痛苦,孤独的接受着自己与外界的一切。所以多一些关爱与理解,比同情与怜恤更加有益。
做为一个整日上窜下跳的淘气、每天喋喋不休、有时气的人发狂的小男孩的母亲,我应该觉得庆幸的同时,想到陪伴一个正常孩子的成长中也会有无力与辛酸时,那么这些孩子的家长们更是一把把辛酸泪的坚持付出与无微不至的照顾与陪伴下换来了一次次孩子们的笑容与互动吧?这些星星的孩子们,也是一些了不起的孩子,当他们释放出星球的能量,他们的光芒与闪烁,也是那么的耀眼与美丽。他们用心贴着大自然,用心与天空相拥,多么的单纯而美好啊!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九):蝶蛹里的精灵
很早之前就想过,为什么我不得自闭症呢?在心情极度压抑,一度想逃离这个世界的时候,消极无力感可以把自己吞并,这时候就会想,如果我是自闭儿,也许活着就没有这么难受了。但这只是我在看这本书之前的想法,合上书的那一刻,一切都不同了。一本书改变了我对自闭症这一群体所有的看法,真的是所有,不是部分。
市面上有很多研究自闭症患者的书和文章,从观察者的角度,描述着他们眼中的自闭症,但是他们真的知道自闭症患者心里有一个这样丰富的世界吗?这一群可爱的人儿,他们有思想,有认知,眼里有一个世界,是我们看不见的绚烂多姿。你在看书的时候,脑子里想起这是一个十三岁自闭症孩子的讲述,你会感动,你会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愚蠢。
他们是傻子吗?如果你这样以为,傻的那个一定是你。他们只是思维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大脑不能指挥身体的协调运作,但是拥有丰富的情感,他们会因为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懊恼,会在不由自主的动作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看到熟悉温暖的事物会开心,惶恐的回忆窜出来的时候会害怕,只是他们不能用语言,用表情,用动作准确地表达自己,就像束缚在蛹里面的蝴蝶,美得不可方物,却很少有人像蝴蝶那样,拥有破茧而出那一天。直树让他的思想通过文字涌现出来,让我们窥视了蝶蛹里面的一小角,足够让我们惊叹他们的美丽,和我们所有人一样,甚至更奇幻的一种美丽。
那种身体不能自己控制的无力感,我曾在梦里不止一次体会。后面有人追杀,我在奔跑,但是我跑不快,迈开了最大的步子,挥动手臂,使尽全身力气,但是却像停在了一个凝固的时间,冲不破的阻力,举步维艰。看书的时候会感同身受,我知道我也曾这样无力过,虽然是在梦里,太难受的感觉,以至于梦里的无力感清晰地带到了现实生活中,再一次次重复同样的梦。尊重他们,同时也是尊重曾经或者将来在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我们。
直树说的有一点我很感兴趣,就是他们对事物和色彩的独特视觉,我们是从整体到细节,他们是从最吸引他们的细节进一步扩张到整体,甚至不注意到整体。从这个角度看事物,眼睛里就产生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如果你仔细看书里配的插图,这是一个自闭儿画的他眼中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色彩搭配真的很绝妙,你说不出是哪里美,但就是看着觉得向往,直树说他有时候会可怜我们,看不到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我觉得他是对的。
如果你想了解自闭症患者这些蝶蛹里的精灵,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比市面上那些标榜权威的书,来得更真实。
《我想飞进天空》读后感(十):他们的世界
我想每一个身边没有自闭症的读者,打开这本书的心情和目的应该是类似,那就是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好奇。最开始知道自闭症或者说孤独症,是因为一部叫雨人的电影。当时对电影中的哥哥那样奇怪的行为与某些方面超乎常人的地方有着强烈的好奇。自闭症不是疾病,是一种障碍,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缺乏对这个群体的认知而导致我们无法去理解他们。就像对于忧郁症的认知一般,很多人认为忧郁症不过是一种矫情或者懒惰和精神散漫,却不知道忧郁症是如感冒一般身体上的疾病,需要药物治疗,而不是所谓振作一下便能好了,他们无法体会忧郁症患者内心的折磨,却讥讽着说着风凉话,孤独症遭受着同样的待遇,旁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的折磨,而他们又没有可以用来证明疼痛的伤口来诠释遭受的痛苦。
这本书的作者,是5岁被诊断出自闭症,在这本《我想飞进天空》中,他用文字希望自己的内心与情感能够被大家所理解,希望自闭症这个群体能够被更多人所知道。
我身边的人曾经对于自闭症的认识是——他们是一群反社不合群缺乏同理心的人,他们很容易发怒,很容易情绪激动,有着奇怪的自我逻辑与规定,他们在她们自己的世界里,不出来,也不让别人进去。然而并非如此,缺少情绪反应和逃避人群并非是自闭症的症状,而是其结果,是沉重的生理枷锁和公众对于自闭症人士内心世界几近未知的双重因素所导致的。自闭症是一种生理机能障碍,我们能够轻松做到的事情,也许他们不能。他们的大脑像是一本没有索引的乱码字典,信息是存在的,只是没办法如同我们一般瞬间搜索到,而是需要在那一堆信息中不断的翻找,同时还可能被其他因素干扰,在找到的瞬间被淹没。他们甚至无法准确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宛如远程操控一个失灵的机器人。他们很多人都如同我们一般可以正常的思考与感受,他们也渴望着沟通,正因为他们情感与感受与我们无异,然而却无法表达出来,只能被误解,这就是恶心循环的根源。
当阅读完这本书,大概都能切身感受到他们的无助感与孤独,他们需要我们去理解与帮助,就算是陪伴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