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複利效應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複利效應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26 00:59: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複利效應经典读后感有感

  《複利效應》是一本由戴倫.哈迪著作,星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 3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複利效應》精选点评:

  ●试试看吧

  ●每天读一本书,每天写500字,十年后就是上万本,上百万字,把努力交给时间,时间就会回报你。

  ●没有理财意识的人,复利效应是对自己最大最深刻的提醒。那么,习惯也是如此。未来的结果取决于今天的行为。但是决定行为的因素就很多了,选择、习惯、持续性、效率等等。如果未来的结果也遵循复利效应的话,哪怕毫不起眼的细节断不能忽略,因为经过日积月累的复利效应,它将会成长为一个决定结果且无法撼动的主要因素。当然,好的行为通过复利效应会越好;坏的行为通过复利效应会越坏。

  ●你所有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的你;每天改变一点点,好习惯成就新人生;动机促发行动;

  《複利效應》读后感(一):为啥觉得和原子习惯差不多讲的

  这个先出版的 不是一个作者 原子的方法论感觉就是这本书精进加工后的 像是一个人写的却不是

  感觉这本书很有用 不像一般的励志书讲了半天等于没讲 很多国外的译本翻译过来太假大空了 现在的书不打开来看真的不知道到底值不值 这本书方法论多 实践起来也不错的 再去看看原子习惯吧 真心感觉差不多为啥!哪天看完比较一下再来反馈区别 总之入股不亏这本书 好书

  《複利效應》读后感(二):把复利的概念应用到非经济学领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向对成功学,励志类的书不怎么感冒。我觉得这类书都是利用人对成功的渴求,利用人的焦虑,好像给出了一个方法清单,一个to do list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把一个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当时看的时候可能澎湃一下,像打了鸡血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

这本书严格的说也是一本成功学励志的书。大部分还是在说,怎么去制定目标,并且持之以恒。但它其中有一个观念,我觉得是很受用,可以说打开了头脑里的一个开关,让认知改变后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复利”这个概念。

“复利”这个概念其实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它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就是利滚利,巴菲特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哪怕是很小的钱,随着时间的加持,坡道的长度够长,也会滚成一个大雪球。作者把这个概念用在了生活,学习,情感上。

作者提到,我们的人生都是由每一天每一个小的行动,小的选择所组成的。從吃什麼、到哪裡工作、花時間和誰相處、如何度過下午,每一個選擇都塑造 了你今天的生活;会产生复利的效果,影响道将来的生活。有了这个观念,你就不会觉得当下一个很小的选择是无足轻重的了。如果你对这些选择都很认真的做正确的选择,每一个选择产生的改变都很微小,短时间里你可以察觉不到什么变化,但随着这种复利效应的不断累积翻倍,从长远来看,都会很深刻的影响你的无论是财务,人际关系,还是健康。

比如你的目标是减掉10公斤,你如果能想到我今天少喝一杯汽水,多走2000步所带来的复利效应,你就不会轻易的说,我喝一杯也没什么,就今天一杯而已。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对人偶尔讲一句伤人的话,看起来也就偶尔无心为之,但按照复利效应的思维,这种伤害也是会利滚利,最后慢慢侵蚀你们的关系。

所以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正确的选择+持续的行动+时间=人生的巨大变化

其实大家想想看,我们人生中真的没有那么多做重大选择的时候,高考,找工作,结婚,也许算吧,但细品一下,我们能做好这些重大选择,或者说有选择,那也是平时一个个小的选择累计的结果啊?

所以,把复利效应这个经济学概念,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说不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複利效應》读后感(三):谈谈看起来鸡汤实际上应用范围极广的“复利效应”

  说到复利效应,对大部分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了。最直观的应用就是在财富上。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的一块钱,如果按照4%(美国2000 - 2020 标普500年均增长率)来算,20年后就是2块钱。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每天投入10块钱——一年也就3650块,那么到20年后什么都不做,就有超过11万块。当然这个增长率虽然不包括2020年股市崩盘,却已经包括了2001-2002科技股泡沫崩盘和2008年次贷危机崩盘。然而《复利效应》这本书又不仅仅是聊金钱的复利效应,反而是着重讲述了“如何通过培养起一些好习惯,摒弃一些坏习惯,来最终让自己的生活迎来质的飞跃”。

  其实,养成好习惯对人生大有裨益的道理无人不知。就像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每天运动可以改善身材,每天读好书就能让自己更有涵养,每天多多和家庭成员互动就能促进家庭和睦,日积月累可以收获好的结果。同时坚持每天的好routine也并非如登陆太空那样的难事,无非是每天动动,找个舒适的沙发翻几页书,或者和自己的爱人孩子多说那么几句话而已。但是这个世界上却仍然不缺少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知识捉襟见肘的人,和无奈的家庭关系。既然“成功”的道理这么简单,为什么我们还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不满,如此难以坚持做这些“正确的事"呢?以下是这本书带给我最重要的三点启发。

  1.复利效应有涟漪效应

  大家知道坚持好习惯的好,却不知道一个好习惯带给你的绝非是你所追求的那一两样东西,所以大部分人对坚持一个好习惯的”好处“认识不够;相应的,一个坏习惯会让我们失去的,也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家庭关系,这么简单。

  就拿健身这件事情来说,每天运动30分钟,给你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身材,大概是最直观的效果了。拥有了健康的体魄之后自然是更有可能长命百岁,拥有更加健美的身材则是让自己更加具备吸引力。然而,这种习惯带来的好处又不仅仅是这些。因为有一个好身体,所以更不容易生病,也因此更容易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而得到接受更大挑战的机会;因为每天去健身房,关注健身相关话题,因此扩展了更大的社交圈,甚至在闲聊中都能通过分享自己的健康理念和认识,和陌生人找到更多的话题。这就是一个好习惯所带来的一些列积极效应。相应的,一个没事儿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坏习惯”,也远远不止于让我们身材走样。

  2.复利效应大器晚成

  既然好习惯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从没感受到过?因为复利效应总是在“最后”露出他的真正效果,也就是量变产生质变只发生在我们快要失去耐心或者麻木到看不到坏影响的时候。作者在书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如果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立刻给你3百万美元;二,给你1分钱,但是每天都可以双倍并持续31天,你会选择哪个?简单的数学就可以让我们知道,一分钱每天加倍,在第31天的时候将会变成1,074万。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选择二。但如果我们看每一天拥有的财富量,直到第28天,选择二只有130万左右,远低于选择一的三百万,第29天是260万,仍然比300万少,直到这个“游戏”的倒数第二天,第30天,选择二的金额才变成了500万,终于完成了反超。中国有句老话,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选择一的人笑了28天,但是选择二的人会笑到最后。而这样一个例子也充分体现了复利效应的特点:在你坚持那么一两天、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候,你都似乎察觉不到自己这个选择到底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的只是自己“牺牲”了娱乐时间去坚持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到”的技能练习。反观有些不好的习惯,也看不到什么副作用嘛,干嘛如此劳心劳烦自己呢?于是很多人在看到”质变“之前,就已经放弃了”量变”。

  3.复利效应的复利效应

  如果我们继续上面的两个选择的游戏,你就知道,在第32天的时候,选择二的人的财富将会达到可观的2,147万,而选择一的人仍将停留在300万这个水平上。于是,在复利效应已经达成效果之后——也就是开始展现出他的威力的时候,如果我们再往前努力那么一点点(Extra),就能轻而易举地将普通(Ordinary)转化成非凡(Extraordinary)。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看起来,富人赚钱如此容易——他们有巨大的本金,他们已经收获了复利效应,因而只要再简简单单地保持下去,就会出现指数级的回报。

  这本书的论调大概是非常“老生常谈”了。甚至有时候我读了开头就猜到了结果,而且作者有时举的例子又过分充满戏剧性(eg.自己买下了多年前遥望的海景房,自己和朋友通过坚持不懈地说服政策制定者以及其老婆而帮助所在公司获得了重要项目的政府批文等等)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故事的全部。但是我却觉得这是一个现阶段对我人生很好的提醒。读的过程,让我时不时想起自己在高考的时候时候,是怎么样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每天的学习任务,怎么样在每次考试前再厌烦也要耐着性子查看一遍自己的checklist(清单)。那是一段非常“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日子。最后的结果是“前程”还行。对比现在,不只是我周围,就连我自己,也渐渐地被想要“快速地看到好的结果”的“快”而裹挟着前进,无法允许一时一刻一分一毫的错失,而忘记了一开始的我就不是“少年天才”。也许是年纪渐长,所以更加注重“结果”,毕竟再不像少年时代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复利效应的“大器晚成”。原来人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地有了”变老“的思维。虽然不是一本五星好书,但却值得纪念,时刻提醒着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