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精神病患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精神病患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27 00:5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精神病患的读后感大全

  《精神病患》是一本由[美] 威廉·彼得·布拉蒂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精装+全彩笔记本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96+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病患》读后感(一):这是一个关于救赎和自我救赎的舞台剧

  纯粹因为书名买的这本书 断断续续看了几天 今日百无聊赖开始看下半本 台词和情节却越发吸引人起来 后来慢慢猜到了反转的内容 但还是被之后更大的反转折服 最后 竟因为结局哭了起来 看了那么多年书第一次看哭 凯恩说“累了。”他把自己作为“例子” 救赎了饱经痛苦挫折的自己也救赎了“装疯的哈姆雷特” 多希望这个本子被搬上大荧幕 真的精彩至极!

  《精神病患》读后感(二):人性中的善

  今日读完了“驱魔人”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精神病患》。这部作品中故事的发生时间在《驱魔人》之前,内容相对独立。描写了越战期间,美国军方在一座歌特式古堡中进行名为“弗洛伊德计划”的秘密实验,在越战和航天任务中受到严重精神创伤、精神失常的军官被送给这里参与实验,但他们对此毫不知情。。。同时,这里的精神病学家都有着更为隐蔽的身份与过去,每个人都掩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

  这部作品表现了战争对人深深的扭曲与伤害,也用事实证明了尽管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恶与苦难,但仍然存在着善。尤其是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与行为印证了这种善,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

  《精神病患》读后感(三):他是杀手,他是羔羊

  我不了解戏剧,不了解宗教,读书之前不知道作者,不知道和这本书的有关任何东西。我在亚马逊拍下了它,因为我在凑满减,而且它还赠本子,心想真是一举两得。到手之后,发现这书的插画好奇怪呀,这本子似乎也好奇怪呀。读了好几十页,心里一直在想着书讲的是什么呀,但好歹我对读书时耐得住性子的,我没有扔到一边,不管是电影还是书籍总要等到落幕等到合上最后一页,你在能得出你的判断和评论。然后我刚刚合上这本书。最后几页看的自己眼泪止不住的流,很久没有一本书让我流泪了。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流泪但我打不出我流泪的理由,这是种无法确切描述的感受,可能是我语言的匮乏。我能码出来的也是一部分。

  《精神病患》读后感(四):神经病与精神病的区别

  精神病是各种因素作用下引起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严重障碍的疾病。病人有语言障碍、思维错乱、情感和行为的失常,可出现自伤、伤人、毁物等行为。

  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两回事,神经病是由于人体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偏瘫多为大脑椎体束处损伤。

  自我治疗:

  ①尽量不吃肉或从大豆和鱼中提取的蛋白质,尽量在家里定时用餐,不要到外面去吃饭。避免吃甜食。最好坚持长跑,再慢慢发展为短跑和合作项目。工作要有计划,保持耐心,多与周围人交流。

  ②过简朴的生活,注意积蓄钱财。最好改变一下目前的居住和工作环境。重新学习一项技术,或培养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主动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别人着想,控制自己的欲望。

  《精神病患》读后感(五):只因还有善良

  好奇名字而入手。起初有点退缩以为读不下去,因为不擅长看外国小说,主要是记不住名字,但只要能看下了开头,这本书就属于自己了(虽然还是记不住名字)。读书就是这样,有适合自己的,有看不下去的,跟书本身的好坏没太大关系,跟现在的自己有很大关系。

  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在开头没几章就自爆了埋的噱头(也许这也是一种噱头)。故事中的几位“病人们”的行为并没有那么匪夷所思,恐怖,就像是看一群在折腾的大孩子。

  喜欢上了这个故事,是对主人公最后的结局产生了同情?是对一些人物情绪感同身受?是理解领悟了什么真髓?好像都不是,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汇总我的读后感,那么我想说,我“遇到”了一些善良的人。

  另外,应对恐惧和困难的态度,是这些“病”的原因吗?麻木机械生活中隐藏的良知,是这些“病”的药吗?好了,为啥看了什么故事都要给它扣一个积极向上的帽子,只要自己从中感到力量,那就足够了。

  -----------------

  微信公众号:jajatomamqa

  《精神病患》读后感(六):《精神病患》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混乱”,每一个病人都语无伦次,但在“混乱”之中又存在着线索。比如那个幻想着给狗排莎士比亚剧的雷诺,他讲话总是会带着《哈姆雷特》的台词,而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线索就是哈姆雷特的疯狂。每个人为什么疯?他们疯的原因跟哈姆雷特一样,因为怕自己发疯所以自己发疯。 卡特肖在楼下叫嚣着让文森特把绞杀索拿出来,他才彻底发现,自己不是精神病学家,而是精神病学家的弟弟文森特,是一个杀手,那个纠缠他的梦不是别人的癔症而是自己的经历。他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杀手人格”,企图靠成为另一个善良的角色,企图靠救治别人来救治自己的目的,所以他追出去找卡特肖谈,不过酒吧里的人真的得寸进尺,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文森特,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也就是这样,文森特彻底没办法欺骗自己了,所以打算用死来解脱自己的痛苦,用死来给其他病人从真正发疯的边缘拉过来。

  让我惋惜的是少校石斑鱼,文森特跟卡特肖举例子说人间有爱时举过一个士兵用自己的命保护了其他士兵的命,卡特肖不信。而最后,这个事例成了真,做出这种英雄行为的是那个不幸的、被病人轻视的少校石斑鱼。石斑鱼经历了多次战斗,并且表现英勇,就因一句话得罪了大人物,从上校变为少校,并且到了精神病院做看守,没法出头,病人是不是懦夫?没办法评判,但在整部充斥着“荒诞”的书中,石斑鱼是真的有血有肉的勇敢者

  《精神病患》读后感(七):我们每个人都有病

  这同样是一个有关于精神病的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院,是专门收留来自战场上军人的医院,这些军人都有精神病,他们饱受战争摧残,生活的一点也不好。

  这时候来了一个精神病医生,他叫凯恩医生,他负责治疗这些军人们。于是他一个个的认识这些军人,这些军人也一个个的以各种疯症给他看。在这个过程中,最精彩的一段是他与雷诺在讨论《哈姆雷特》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的问题,雷诺指出了问题所在:“他确实在装疯。但是——!但是——!加入他没有装疯,他就会真的发疯!……因为装疯等于安全阀,可以释放高压蒸汽,能消除你的进攻心理、所有的负罪感和恐惧还有……“

  这也是说明这些军人们其实都是装疯,为了自己的安全,他们别无选择,而作为他们医生的凯恩医生,很可能是其中唯一的精神病患者。

  这个反转来的有点突然,导致我看这本书的后半段一直处于全程懵逼。

  明明前面大家还在各种撕各种探讨宇宙和生命的意义,转眼就发现原来在里面只有凯恩医生承担着所有痛苦,仿佛大家都陪着凯恩医生演了一场戏,在这场戏中,其他人都得到救赎,只有凯恩医生发现只有自己终止生命,才能彻底告别过去的一切,因此,他选择了自杀。

  而凯恩医生的自杀为这些病患赢得了彻底的自由,讽刺的是医院里住着的也许都不是精神病,而那些当权者、玩弄政权控制一切的人,才有可能是真正有病的人。那个社会因此充满阴暗与疯狂,你若要保全自己,不想疯也会疯。

  作为时代的病人,有时候真的无药可救。

  《精神病患》读后感(八):这是一则一个真井深冰救另一个假井深冰的故事

  是冲着猎魔人和姚向辉购进此书,还有附送的一本小笔记本,当然,猎魔人的书籍和影视都没看过,姚向辉参差不齐水平的译作到是读了不少。这是为数不多的“温故知新”书籍中的一册,原因是:内容烧脑。

  先讲讲对书名的一己之见。封面上搭配一只像金馆长表情包的月亮,下面”精神病患“四个字不得不叫人好奇,好奇封面底下藏着怎样的天地。而且中文译名避开了原英文名的不知所云感。”The ninth configuration“这个概念全书中仅出场一次,是在凯恩与卡特肖疯狂对白时——”要让地球上自发出现生命......蛋白质分子必须出现某种特定的非对称构型,九点构型........“,这段对白也从概率和时间上来强调了这种构型(伪疯子卡特肖觉得此说法太扯了,不如去相信上帝)。答案也就出来了,the ninth configuration是用一群深井冰来讲生命,生命是这书的主题,尽管1号深井冰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酒吧里的那段简直就是生命在邪恶与疯狂里全武行地思索。还有,关于邪恶与疯狂那句翻译得真冷静。

  关于全书出现两次的“西蒙说”。两次在一头一尾,都来自于卡特肖。很奇怪,译者为何不对“西蒙说”来个译注,因为这两次仔细推敲是很有意思的。一群深井冰在排队听口令,需要用儿童游戏“西蒙说”才能乖乖列队,这一天是凯恩来到这个神经病城堡的第一天;登月归来的卡特肖多年后回到这座城堡,想起了凯恩来的第一天也想起来了“西蒙说”,所以他微笑了,救他一命的凯恩已作古多年。

  全书最精彩的仍是疯子们与凯恩的对白以及他们的举动,有些段落我是没怎么细读,比如熵和大脚的篇幅,读明白与读糊涂各半。

  《精神病患》读后感(九):有用的并不是我们在天上看见的

  “有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所有精神症状的根源都是人无法从生活中、从宇宙中体会到任何意义。宗教经验就是这种问题的答案”

  他们探讨人性、宇宙和上帝,在荒芜与绝望的人生中挣扎,在自我感受与使命中挣扎。凯恩爱着国家,也爱着每个平凡的人。求生与责任使他凶残,而爱却是他内心的本能,所以到后来他不由得质疑自己,开始质疑起人生。卡特肖太过聪明,也敏感,所以这也是他的悲伤所在。他害怕未知,也质疑“使命”与“荣耀”的存在,可是对世界的爱使他痛苦。所以懦弱的选择隐藏与无声的反抗这一切,也反抗自己。

  对人性的绝望,以及在这宇宙中不值一提的人生的渺茫。

  一个通过救赎别人来救赎自己的人,以及一个在救赎自我的道路上挣扎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曾质疑自己所存在,也迷茫或者挣扎。看到这茫茫世界上悲哀的人性,又或者看似伟大的事业却终质疑存在的目的。爱我,或者爱人。在此其中都无法避免的伤害一方,好像一直在失败,却从来没有正确的方向。

  凯恩选择了直面自己的爱意,即使绝望被伤害,改变,又再次绝望。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牺牲自己来救赎别人,也许这是绝望,但在他最后的书写中看到了他浓烈的爱意。最终引导大家走向了未来。

  看到他回忆的和在酒馆里被揍的那段,我几乎绝望的丧到想大哭,想问为什么,却又毫无疑问的这就是所处世界的方法与答案。我想他的伟大和勇敢就是直面他内心浓烈的爱意吧,即使到最后一刻也毫不犹豫毫不隐藏。

  “要是一个身穿发光衣衫的人明天出现在某座大城市的天空中,对所有人说他是上帝派来的,为了证明他的身份,它可以实现我们提出的任何奇迹,假如有人要他明天正午开始,让太阳在天上跳8字舞整整二十六分钟,假如他真的做到了,我们会相信他么?我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会相信,亲眼见到他做了什么的那些人都会相信。但是一周过后,恐怕只有心存善意的人依然相信了其他人都会说是自我暗示、集体癔症、集体催眠、巧合、未知力量等等。有用的并不是我们在天上看见的,而且存在于内心的:一份善良,一点善意。”

  纵使世界如何,我依然是我。

  这样就够了。

  《精神病患》读后感(十):战后集体精神障碍

  一幢怪异的哥特宅邸坐落在大片森林中,显得与世隔绝……由此引出了这个故事,环境与景物描写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故事的氛围。真是非常吸引人的开篇,在这个地点有人居住吗?是私人住宅吗?机密地点?带着种种疑问,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小说原名是The Ninth Configuration,直译为第九种配置,而中文译名为精神病患,原版名字过于隐喻,而中文版更为直白。

  根据中文译名,读者立即能联想到这是精神病院的所在地,不过这不是一家普通的精神病院,在上世纪70年代末,越战刚结束,美国政府在这座哥特城堡内开始了军方精神病院,拥有众多病人,好多还是军官之类的显赫人物,其中有一位前宇航员卡特肖,由于精神突然崩溃,无法继续参加登月行动,就被送到了此地。他是本小说中的一个主心骨人物。不久,来了一位名叫凯恩的上校,他是精神病学家,对病患们精心地进行治疗,几乎是废寝忘食的一种工作状态,研读病例常常到深夜。

  凯恩是小说中的一条主线,在他悉心的治疗下,病人们将发生怎样的转机,又是一个吸引读者的点。

  书中出现很多角色,一时半会儿可能理不清头绪。而且人物疯疯癫癫,行为怪异,说得话莫名其妙,书中拥有大量对白,怪不得在1980年被改编成电影,由小说作者威廉•布拉蒂担任导演,结果反响不俗,荣获1981年金球奖最佳编剧奖等奖项,可是这部电影似乎看过的人并不多。

  原著翻译成中文,字数也并不多,每个章节比较简短,在结构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没有运用很花哨的写作手法,到了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作为一部具有悬疑性的小说,不适宜过多地“剧透”。

  似乎病人并没有疯,在装疯卖傻的感觉,作者模糊了精神病患与非精神病患之间的界限。

  很多军人在参战后走不出战争的阴霾,会时常做恶梦、性格大变、情感分离、麻木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状况,这是典型的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生理上的病痛能够治愈,心理上的病痛恐怕一辈子也难以愈合。尽管是虚构的故事,但是现实世界中有太多太多类似的案例。因此,本书也是具有反战力量的一部著作!

  凯恩上校能否治好精神病患,卡特肖后来能否再上太空,一切请到《精神病患》中寻找答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