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摘抄

2021-04-29 23:3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摘抄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是一部由Wayne Isham执导,AC/DC / Phil Anselmo / The Black Crowe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一):极其过瘾的演唱会!

  在当时的背景,在当时的条件,能有效果这么好的演唱会,真是不简单!现场气氛太好了!中间穿插着许多前苏联的一些××的镜头,感觉导演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倾向的。不过还是让我们从音乐、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这场伟大的演唱会吧!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二):史上最牛的一场演唱会

  据说有70万人到场,其中有10万防暴警察,又一说是20万防暴警察。总之看场面就是人海。

  这场史上最牛的摇滚现场,发生在曾经是史上最牛的社会主义老大哥的家里,莫斯科。

  即使是现在翻出来看,也不会相信这演唱会是在91年举行的。那时候世界上估计还没45亿人吧。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三):食腐

  这场一天的音乐节发生在八一九政变之后即将解体的苏联,保守派的政变失败,变革和自由之风在莫斯科吹动。现场分布是小孩|军警|乐队,小孩和军警之间理所应当的不断冲突,演唱会差点被迫终止。嗅觉灵敏、吃相难看的时代华纳赞助了这场免费的表演,条件是拍摄一部纪录片。这就是讨厌的地方了。为了达到庆祝时代华纳在苏联庆祝民主和自由的效果,影片的剪辑倾向性很重,不断刻意插入刚结束不久的政变和现场冲突,颇有可算让我逮到了的感觉。整体给人感觉美国人没什么教养,自以为是,好像民主和自由是美国发明的一样,就差申请专利了。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四):歌曲及乐队

  cowboys from hell pantera primalconcrete sledge pantera psycho holiday pantera stare it cold black crowes rainy day woman black crowes enter sandman metallica creeping death metallica fade to black metallica back in black acdc highway to hell acdc whole lotta rosie acdc for those about to rock acdc

  听完之后,血都热了,热血沸腾。

  果然,比文字更可怕的是音乐,音乐的感染力在于即使不懂文字,你也可以感受到音符的喜怒哀乐。而那些带有歌词的音乐,更可怕了!它们用文字和音符,表达思想,启发心智,让人无所畏惧。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五):人类史上无法再现的摇滚现场——《91年莫斯科红场摇滚音乐节》

  人类史上无法再现的摇滚现场——《91年莫斯科红场摇滚音乐节》。到场乐队:Pantera、Metallica、ACDC等。观众百万人次以上。最终演唱会踩死32 人,踩伤400 多人(重伤27名),被政府军打死几十人,最后苏联出动上万军队及直升机坦克重型武器镇压现场。4个月后苏联解体!

  这场音乐节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时间是在91年,背景正是苏联解圌体前夕,5支金属乐队“AC/DC”、METALLICA、THE BLACK CROWES、PANTERA、E.S.T.来到红场参加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到现在我还没搞懂苏联政府是怎么想的,本来国家早已内忧外患,国内更是箭在弦上,随时都可能发生暴动,骚乱,请了这帮让人群随时陷入疯狂的乐队摆明了就是火上浇油嘛?但不管怎么说,向伟大的苏联政圌府致敬,没有他们的愚蠢就没有这样一场超经典的Live。

  根据官方资料,当时到场的有50万人,但大部分人说是80万,一个个在共圌产主义呵护下成长的苏联青年各个狂热躁动,开阔的地势上放眼望去除了人还是人,人群上面星条旗在当时还是世界上最牛的社会主义国家飘动。为了维持所谓的秩序,苏联出动了军队,你会看到天上是盘旋的直升机(最开始以为是拍摄的飞机,心想准备的真周到,仔细看下才发现是MI24……),地面上军人站成一道人墙阻止狂热的人群继续前进。说实话,这辈子见过的能与这种场面相媲美的只有中国的春运和伊圌斯圌兰的麦加清圌真寺朝圣,总之只有疯狂能够形容如此场景。疯狂到最后难免会演化成暴力,应该是在BLACK CROWES上台的时候,观众们爆发了,各个像超级赛亚人一样勇猛,和军队警察直接起了正面冲突,头皮血流者有之,被放倒直扔进救护车的人有之,还有的跟军警单挑结果被人抓圌住抡起棍子暴打,总之要多很乱有多混乱,局面已经失控到只能停止演唱会,在那一刻,我看到了Rock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特别是Metallica的Live,表演的Enter Sandman,至今都是我看到的水准最高的Rock Live之一,那叫一个煽动,估计只有看了以后才能体会到这种力量。总之文字很干涩,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东西无法清楚的去表达,但摇滚的内在力量是不需用文字来说的,只需去追随那种节奏,力量与快圌感才会展现在你面前。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六):我爱摇滚乐。

  用这么俗气的一句话来写,因为我想不出除了牛逼之外的任何词语来表达。或者,这种感觉就像是:猛吸了一口烟后马上直接吹倒一瓶啤酒,然后等待着胸腔里汹涌的那口气儿喷出来一样。眼泪哗哗的,却是畅快淋漓。

  关于这场现场的背景,无需多说,苏联尚未解体,世界正处于混乱状态,而恰于此刻,发生了这么一场演出。

  舞台上,Phil Anselmo嗓音就像是电锯,刺耳的声音直接钻透你的脑子,Dimebag Darrell的吉他里飞出无数的刀片把你切碎的一条一条,血肉横飞;James Hetfield嗓音我总觉得是那么的厚实,重锤一样敲打着你的心;Brian Johnson的嗓子里总像是含着一口浓痰,那种跟砂纸一样粗粝的感觉,配上Young兄弟简单的层层爽朗的riff,带着舞台下几十万双手挥舞着,摆动着,放荡着,发泄着……就像当时的世界,不知道明天会不是末日,珍惜的只是今天。

  如今,Dimebag Darrell已去世6年了,老詹大腹便便的在舞台上数着钞票,澳洲老炮们也廉颇老矣……曾经伴随我们的这些难忘的瞬间,都已经随着时间支离破碎,取而代之的,都是如潮水般汹涌袭来的不明所以的各种声音充斥耳边,MP3里塞满几十g免费的音乐资源,跟嚼爆米花一样的没有新奇的感觉。几年前小打小闹的音乐节,现在每年数以百场的开着,除了招商引资没什么实质的发展。

  很怀念上学时候,揣着随身听和打口带、打口盘,那种小心翼翼的惊喜,窝在一个小角落里沉沦在自己的世界,不禁的又开始怀旧,是不是因为失去的本质太多了?

  依旧,现下装逼的,当果儿的,蹭吃的,揩喝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都以摇爷自居,请问:你知道啥是摇滚乐吗?

  前些日子,看到迷笛的那些获奖名单,除了万能青年旅店,基本都是诸如痛仰、扭机、谢天笑之类的一些老面孔。如果不是万青发了一张让人们如此发懵的专辑,我想,他们就是再玩儿十年迷笛也不会颁一个新人奖给他们。

  听了十几年的摇滚乐,带给我的不只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最真实最本质的态度和精彩的生活,如果你没有接触过,你不会了解这种生活,或许,可惜了。

  谁都不傻逼,谁都不牛逼,谁都别装逼,小心最后都苦逼。老崔那句话确实很对:“拯救摇滚都是瞎扯淡。”

  我爱摇滚乐。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七):音乐的复仇

  我纯手打,纯手打,纯手打!只谈个人看法,不是搜来的数据。

  当国家与国家意识形态不同时,音乐变成了交流的语言,既然是语言就包含了语言的终极形态脏话,然而《脏话简史》的作者梅丽莎·莫尔说得好,拿走脏话,我们就剩下拳头和枪了。把摇滚乐拿走,那一夜的莫斯科将素然无味,该来的始终挡不住,pantera,acdc,metallica就像子弹一样洞穿了莫斯科青年们最后一丝理性的防线,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摇滚乐,哪里有摇滚乐哪里就有希望,是牢笼就必被砸暴,1991莫斯科,人类音乐有史以来的最大力量,evil?maybe.but ture.既然来到这个原罪的世界,我们就有必要之恶。

  尤其当metallica的fade to black唱到这里i have lost the will to live, simply nothing more to give ,there is notging more to me(给你翻译一下:当我没有生存的意识,实在无法更多的给予,我啥都没有或者一无所有) 时,1991年9月底(1991年9月28日)的莫斯科夜晚彻底被点燃了,仿佛是每一个青年的内心独白,面对这样的国家他们不知该去想何处,不知该用什么样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害怕日出害怕天亮,甚至害怕他们即将过去的这个晚上,害怕james hetfield走下舞台,于是疯狂和混乱成了他们仅有的武器,当acdc的主唱brian唱到living easy,loving free(再给你翻译下:简单生活,自由爱)的时候,就如同米开朗基罗在你面前雕刻创世纪一样,那样的生活正是他们需要的画面,而他们没人吃得起鱼子酱喝的起伏特加,只有天天手持ak47的大兵从眼前路过,主席和总统们眼里只有黑海度假中心的摇椅屁股上是谁的脑袋,在那个衣不掩体的小女孩用蹩脚的英文回答i dont know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会清楚的知道,这时的莫斯科需要的不是眼泪而是摇滚乐。

  现场50万人的激情彻底被点燃,那一瞬间他们仿佛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哪儿,自己需要什么,他们仿佛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复仇!向混乱复仇!向制造混乱的戈尔巴乔夫~亚纳耶夫政府复仇!向这个毁了千万家庭与青春的迷茫时代复仇!

  我简述一下这件事的政治背景:

  (政治背景起因:1991年8月19-21日的819事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亚纳耶夫(联邦副总统)科留奇科夫(克克勃头子)为主的紧急委员会小组,觉得戈尔巴乔夫改革计划路线不对,对于苏联几个成员国的权利切割不集中,让叶利钦组建临时总统替换机制(对,是总统,6月28日苏共28大戈尔巴乔夫一人身兼两职苏共主席+联邦总统)而叶利钦不执行命令,于是19号晚克留奇科夫启动可可博阿尔法小组行刺叶利钦,阿尔法小组准备行动时21号早上,叶利钦发表坦克演说、阿尔法小组撤离、叶利钦进入克里姆林宫、紧急状态小组行动失败,捉拿被软禁的戈尔巴乔夫...最后就发生了1991年8月23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叶利钦当众逼迫戈尔巴乔夫念报告羞辱他的场景。所以说不要说没有资料表明这次莫斯科摇滚节和政治有关,时间轴和口号以及对军政府统治的失望和对生活的绝望是我解读苏共解题的切入点中的一个。)

  《1991年莫斯科摇滚音乐节》影评(八):有人说苏联是被摇倒的

  看了。感谢吉他中国十年如一日的为乐迷提供冷门的资源,外文熟肉。还有《slash》传记,非常好看翻译很接地气。接下来还准备看吉姆莫里森的传记。 (The Beat Generation是最对年轻人口味的艺术。

斯莱史/Slash8.4[美] 斯莱史 [美] 安东尼·波扎 / 2017 /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一个纯粹理性的人,很难想象在这场音乐会结束后除了垃圾和尸体还剩下什么,发泄愤怒不会令世界更美好。可是,一个缺乏感性的人构想的美好世界又有几个人稀罕呢?”@玛婴 的话。

  昨天和豪聊天就学到了。逻辑是纯粹的理性,而艺术是感性的。

  诚然像社会学家一般写一本三十万字专著,很考究地探讨PsychedelicRock和二战之后年轻人的心理转变、THE BEAT GENERATION、甚至和一百年前超现实主义诗人兰波的关系,但终究不如一句“you may say im a dreamer”……用感性去理解,解释,更简单纯粹。

  一直都说rock是资本/主义的音乐,但其实就是rock更能提现人性,在现代以来代替了文艺复兴的作用宣扬了人文主义。乐手们有May那样拍下冥王星照片的物理学家,也有Rose那样高中都没毕业却自学成才的混混。不是他们每个人都那么有哲学思想,但却比那启蒙运动时候的一本本哲学著作还要能解放人们的内心。

  在苏联,个人是被湮灭的,只有一个个符号化的人组成一个庞大的集体。资本/主义国家有特别多的问题,行动力不强,社会比较混乱,私欲泛滥,但是他们确实是原子化的个体,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资本/主义国家差距最大的弱点。

  所以有人说苏联是被摇倒的。rock不仅只有重金属,电音和呐喊。清新的英伦摇滚Oasis,搞怪的Blur,阴柔的山羊皮,温柔的Savage Garden……;更不仅仅只有爱情,有Lennon对于反战的祈祷,有Aero Smith对女儿的爱……

  真正的rock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冲动、欲望和令人落泪的情感,是没人能拒绝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