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进站》影评100字
《火车进站》是一部由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 路易斯·卢米埃尔执导,短片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车进站》影评(一):49秒
不知是不是完整版,全片共有49秒。
一直是固定镜头拍摄,摄像机后应该是他们兄弟两人的身影。
没有演员
那时的“表演者”应该还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情况吧。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这49秒 是值得膜拜的
《火车进站》影评(二):电影
全片只有50秒,一直定格在火车进站。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电影,莫名觉得很感慨,这不黑白的,没有声音的电影,给我带来的却是感动和震撼。不管怎么说,感谢有了电影这个东西,让我们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感受我们从未经历的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扩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火车进站》影评(三):火车
我想,由于摄影是基于摄相原理的。所以我承认这片子更多的设计在于静物和构图。作为第一部有记录并卖了钱的电影,它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小细节,可以用于影视制作教学的入门,这是它最伟大的历史意义。考据癖可以去考察一下,本片到底是临时架机器就拍,如同街拍,还是人、物都经过调度和指点?影片虽然内容上难有什么建树,却在电影制作上有很多创作的意识。当然,这不是本片独有的,这种意识是贯穿他们兄弟的制片史,贯穿他们的一生的。
《火车进站》影评(四):那闪光的时刻
昨天看了这部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这部电影使得1895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影情节在今天我们看来很简单:火车进站,旅客上车下车,总共只有五十秒。但是在当时,人们不仅仅是震惊,更是恐惧,面对荧幕上驶来的火车,人们四散而逃。
电影艺术的光从那一刻开始亮起,照到了一百多年后的现在。电影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也随着光的四散而愈发丰富,电影不仅仅具有写实类型,还具有政治、魔幻、历史等多种类型,电影手段也更加丰富。
但我们无论如何发展,请不要忘记那个光源
《火车进站》影评(五):遇见电影——一生所幸
只是50秒的固定镜头却看到泪目,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想到了自己和电影。
对于我来说,遇见电影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运。电影教会我的是从哪里都学不来的,电影让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不想做什么样的人,在面对某件事时改怎么解决,怎样思考。
电影让生活中一切的不可能变为不可能,在电影的世界里,我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想象自己是电影中的角色,控制剧情发展,或者只是一个路人,一个旁观者,静静看着一切发生。在电影,所有wildest dreams都不在疯狂。
我的生活因为电影而有了目标,而且我坚信自己会坚持下去。
谢谢你,电影。
《火车进站》影评(六):从惊奇,到日常
昨天膜了传说中的影史第一片,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1895年,1分钟。
一列火车从远方驶来,缓缓停靠站台,人群迎面奔向火车。
这段影像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再稀松平常不过。不过,120年前的观众,却着实被这一分钟吓得不轻。因为从来没见过运动的影像,观众们以为火车将要从荧幕里冲出来,恐惧得四下逃窜。
这是一个有趣的片刻,电影的童年。对比起来,童年刚刚接触影像的我们,大概有过类似恐惧和惊奇的反应,和对影像这个怪兽无数的幻想。
尔后,技术慢慢变成了身体感知系统不可切割的一部分,身体不再排异。从惊奇,到日常,便是这百年间科技作用于我们的一个缩影。科学造梦,也吞食梦。
《火车进站》影评(七):一点随感
今天看了卢米埃兄弟早期制作的几部小电影的合集。看上去人们对这几部电影的顺序争论不一,我也就不去断定哪一部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了。(比他们更早的时长2s的《朗德海花园场景》就不说了)
抛去电影本身,我更关注的是当时的人,坐在放映机前,坐在银幕前,心里关注在意的是什么呢?是这些没有情节的场景吗?毕竟这些场景与人们其实都是大家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事情,搬到银幕上就变得格外有趣了?观察《火车进站》里每一个地勤人员以及乘客的表情?还是关注《工厂大门》的构图,还是……?
从小就习惯银幕的我们显然是不得而知了,大概对于这种新技术的好奇与惊叹会比较多吧。
当这些镜头被修复再放出时,银幕前的我们成了偷窥者,企图从画面上偷窥当时人们的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镜头里的人们早已作古,也并不知道他们会与百余年后的人们产生这样微妙的联系。
历史,时光,技术发展,真是妙哉!
《火车进站》影评(八):电影作为视觉奇观而诞生
对于光与影的尝试,卢米埃尔兄弟不是第一个,他甚至不是第一个制造摄影机放映机的人,但我们无法否认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拉辛大街咖啡馆地下室的第一次放映真正标志着我们今天所说的电影正式诞生,一方面,这种公开放映(而不是像爱迪生致力于私人放映)并且收费的行为是后来电影的样子,另一方面,且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电影选取现实,表现现实这一重要的功能,正是他的电影实验将电影带上了正轨,让电影逐渐成为一种语言,成为一种艺术。我们给予《火车进站》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复杂的摄影技巧,或是含义多么丰富的电影语言,这个片段很简单,就是一个火车进站的纵深镜头,以及人们在镜头前走过的样子,之所以这么高评价,是因为这就是电影最初的样子,一部部我们称道的佳作的源头,我们评价一部电影的水平不能把它放在现在的评价体系下去,更要放在历史当中,毕竟,就是这个我们如今毫无感觉的片段,在当时可是吓坏了很多观众呢。
《火车进站》影评(九):感谢科技,感谢时代~!
对于火车进站这部电影而言,最喜欢的应该是之后看到的,当时在荧幕前看这段视频时的观众的反应~
一直很羡慕那些生活在时代进步或者技术变革时候的人们,因为他们有过从无到有的体验,更能体会到这种技术或者进步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
感觉火车进站对于19世纪末的观影者而言,就像是罗拉快跑对于20世纪末的人观影者,以及,阿凡达对于2009年的观影者一样。至今忘不了去影院看3D阿凡达时候的头晕目眩(也许也跟我本身带着框架眼镜有关…0.0)以及身体许多条件反射的反应。
想起来上电影史课的时候,老师在放火车进站之前,我总在想,这部电影既然这么有意义,一定有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或者有什么经典的画面或者运镜。但是令我惊讶的是,没想到看过之后真的是如片名所述,就是简单的火车进站的如实记录而已,但是就这样简单的镜头赋予影像的意义,就足以使它身上承载着如此之多的盛名~
《火车进站》影评(十):谢谢,卢米埃尔兄弟
五分,是我假设我身处于当时时代背景下生活的人们所打的,感谢卢米埃尔兄弟,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影片记录的时代,从此,后世所能见今之事物,不再只是一张张黑白照片,而是真实的、会动的新东西了;五分,也是为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所打的,感谢卢米埃尔兄弟,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影像记录对生活帮助和影响如此之大的时代,我喜欢电影,他教会了我很多很多,我对他的感觉,像是师生,从他那能学到很多人生的启示,我尊敬他;又像是朋友,从他那总能得到很多欢笑和感悟,我喜欢他;又如同一对恋人,从她那,我总能找到慰藉,最孤单的时候,她也总是能陪伴在我的身旁,我爱她。
正如同影片中的火车一般,电影,一部一部、一步一步地在努力前行着,即使乘客换了一批又一批,车窗外的风景飞过了一幕又一幕,可是,这辆列车始终只能停靠一时,但却永远都会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只是本站上车的乘客,很遗憾,当到站之时,都会缓缓离去,而它,却将会始终承载着我们这一代、上一代、上上代......的志向、意愿、希望等各类愿景,继续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