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急救》经典影评集
《大急救》是一部由艾米·博格执导,Valerie Alexander / Diane Boge / Dave Dwy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急救》影评(一):不存在了,信仰
耶酥的血落地,
众人分抢释迦摩尼的骨灰之时,
不再有信仰,上帝死了,离我们如此之远,
我们高声诵读古兰经,抛弃众神,独至远郊,一无所得,
我想过托尔斯泰的信自己的内心,却更加迷茫,
飞鸟无法携大象起飞,
大地在我们的脚下颤抖,
海洋与天空的主人,
那是与我迥然不同的同类
《大急救》影评(二):因为你丧尽天良
官僚的罪恶,可以披上种种信仰和主义的伪装,这不再多说。
对于这个作恶的神父,面对镜头还能侃侃而谈,只能用一句话来评论:
人和人确是不一样。
他们的嚣张来源于受害者的沉默。他们非常聪明,在伤害别人之后,还会去藐视被害者。他们有恃无恐地嘲笑着自己猎物的善良。
但是,尽管胆怯和软弱,终有人会站来,为自己的无辜诉求正义。这是这个记录片中最动人的地方,微薄的力量,十年,二十年,承受着舆论的再次伤害,不屈不饶。
因为你丧尽天良。
《大急救》影评(三):当神的信仰像尘土时?
在西方,信仰的统治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甚至以信仰来确定人际关系,虔诚的参加礼拜。由此而来,教会神职人员就能得到全体教徒的信任,他们以家中的一员对待着神父,愿为他付出一切。这些都在于教会是一个圣洁互助的团体
《大急救》,则以记录片的方式,真实向我们展现了站在神坛上的神职者扭曲的理解手中的权力,误解了神的意识。奥利弗教会的典型,他的出现动摇无数人的一生信仰,现在的他们又将如何坚持自己的人生呢?当神的信仰像尘土时?你又如何?!
《大急救》影评(四):影评
我被纪录片中牧师的行为惊讶,且愤慨。牧师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务,干出了令人作呕的事情,他糟蹋过的孩子数不胜数,甚至跟家长发生关系……有些牧师可真是可怕。这个牧师真的很可恶,应该严惩,而处理结果只是让牧师一个一个教区的转悠,每一个教区都有了猥亵的影子,这就能够看出美国对性侵犯的不甚重视,让邪恶肆意横行。 这位牧师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性侵和猥亵也是很多的,差不多每月都有性侵犯的影子,要不然是老师,要不然是老板。青少年被性骚扰没有接受心里辅导,家长也不关注,有的就自尽了,或许留下来了心理阴影;还有一些管理者,肆无忌惮,弄得乌烟瘴气,被性侵的人也会自杀或者留心里阴影,有些人甚至被压迫的不敢报警……
幸好,我们大多数都不是被性侵的那一个。
《大急救》影评(五):感谢神,我又一次看到了人间的丑恶。
还是一部朋友推荐,
为了要颠覆我信仰的影片。
她说:那个所谓的地区主教,
是不是最接近神的人了?
我说:啊呸!还最接近神的人?他连人的称呼也不配。
误会呢,就是这样造成的,
人们常常把这些事情归结到耶稣的头上,
而耶稣真的很无辜。
记得里面有一段演讲是这么说的:
真正的天主教徒,不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兜里能掏出多少钱,
而是,他要真正的活出耶稣的样式。
(我不是天主教徒,但凡是信基督的,都是这样吧。)
片尾的时候,镜头照在一个十字架上,
阳光下,耶稣的脸似乎清晰,
背景音乐下,我哭了。
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导演要说的:
耶稣告诉你们的,不是这些。
时候近了,你们当悔改~
《大急救》影评(六):存在与虚无
我完全没有看过萨特的著作,就是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名字。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颠覆了我曾经所根深蒂固的观念。
信仰的确切定义是什么?信仰所存在的基础是什么?信仰的正负功能?
我曾一直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相比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容易在某些事情上犯错,更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在某种程度上,那时的我认为信仰宗教是件十分正确的事情,宗教能成为人生命里的强大动力。
本片让我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宗教其实就是在教育里掺入了神性的成分,用未知来解释未知。宗教的有益效果完全可以由教育来完成,而教育能技术性地避免信仰宗教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有些人喜欢用''缺乏信仰''来解释中国人的一些劣性,我认为这不过是没有受到合适的教育罢了,在当今的经济条件下,宗教已不是必须,不过是种文化的蔓延。宗教的功能都能被更科学的方法所替代。
中国很少有人信教,相比观音菩萨之类的,我们更相信已逝去的先辈的庇护,更寻求的是一种''自信'',而非''他信''。这得益于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细加分析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越发觉得马克思的这句话意义非凡。
这场惨剧的开端是罪恶的人性,而扩大这场惨剧的则是教会。除了某些自然现象,大多数东西是可以被人所控制的,宗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
与其被制,不如自制。
《大急救》影评(七):救我们脱离凶恶
希区柯克说,自己看到的最恐怖一幕就是神父和小孩谈话,神父的手搭在小孩身上。当时,他摇下车窗,探出身子,大声喊道:“孩子,快点逃命吧!”
看了这个片子之后,大抵就知道为什么了。真相比恐怖片还恐怖。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载耶稣说过: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 and forbid them not, to come unto me: for to such belongeth the kingdom of heaven.
体制化的教会却使事实看上去像William Blake说的那样:God and his Priest and King/ Who make up a heaven of our misery.
公教这种面对世俗权力的不透明使正义伸张成为一件难事。公教的君主制组织结构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法典,而这种近似独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不是也在米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下受到保护?虽说是上帝的归上帝,皇帝的归皇帝,可是宗教权力是否一直在某些层面僭越世俗权力,世俗权力无法过问?得仔细看一下Gelasius I的Duo Sunt,这位北非教宗当时区分了auctoritas和potestas,但这种事情真的能区分得那么清楚么。此外还得看一下1983年的《教会法典》什么七七八八的。
虽然教义部(CDF)声明说Civil law concerning reporting of crimes to the appropriate authorities should always be followed,本笃十六也于2010年在爱尔兰针对child abuse问题做了讲话,曰Besides fully implementing the norms of canon law in addressing cases of child abuse, continue to cooperate with the civil authorities in their area of competence,但是道德的规劝在多大程度上能使犯了错的神职人员良心发现,将自己交与世俗权力呢?
保罗在林前6:6强调了纷争和矛盾首先要在教会内部解决。但教会真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么?child abuse一事,欺骗和压制上至最高层,时任教义部部长的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也难辞其咎。信众给了神职人员太多的信任,而神职人员本是在利用上帝的圣洁光环。教宗自称Servus servorum Dei,但真的不能被表面的谦卑所迷惑啊:servus是教宗,servi是教士,在上帝-教宗-教士的三层楼中,没有你我的位置。
《大急救》影评(八):Deliver Us From Evil
Deliver Us From Evil(2006,dr. by Amy Berg):纪录片,讲述一个爱尔兰籍的神父(Oliver O'Gray)在上世纪70、80年代如何严重性侵犯美国加州的儿童的。该片一方面控诉了这种严重伤害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揭露从梵蒂冈到红衣主教到主教的天主教会企图掩盖神职人员不计其数的性侵犯、性猥亵案的。
纪录片的主角Oliver,也不是没被举报过。那些受害儿童的家长,第一个想到的上诉部门就是加州的主教。但美国天主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并不想在自己任上出这种事情。所以他们或者不报告警察部门,或者向警察部门承诺:会把有恋童癖的Oliver解职,不让他负责接触教众的工作。背地里,教会却将Oliver从一个教区移到另一个教区(一共转移了三次,历加州四个教区),而第二个教区的教众根本不知道这位新来的主教有恋童癖。于是,在Oliver东窗事发之前的十几年中,他伤害了数以百计的他所负责教区的儿童。
Oliver被抓捕是因为他把魔爪伸向了家长。这次,他终于受到了警方的正式调查:警方惊异地发现,这远非他所实施的第一起性侵犯行为。在Oliver受审过程中,美国教会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不让此事的影响力扩大。结果,法律过程只进行了两个月即告终止;Oliver被判十四年监禁。刑满后,天主教会又把他送回爱尔兰,以优厚的条件为他养老,当然Oliver退休所居住的爱尔兰社区之前也是完全不知道梵蒂冈送了位有恋童癖的退休牧师过来。
该纪录片把焦点盯住了美国的天主教社区,这打破了我们对美国宗教情况的一般性了解。我们过去以为美国是一个清教(包括路德宗、长老会等等)为主的国家,天主教社区和信众显然在对美国的宏大叙事(或宣传)中是失语的。从纪录片邀请神学家、历史学家讲述天主教简史和重要教义的情况看,美国一般民众对天主教的了解也不多。
纪录片对天主教知识的介绍主要有这样一些。首先是讲神职人员对非神职人员所拥有的权力,即牧者对羊群的神圣权力。其次提到了教会在信众拯救之路中的必要性,因此神父就可以无限制地与信众沟通。再次,说到圣餐仪式是区别天主教信徒与其他信徒的重要特点,而如果某人没有通过牧师结婚或离婚,或者有婚外性行为,或者赞同堕胎,等等,那么他/她就会失去参加圣餐仪式的资格。所以,天主教的信条实际上是被政治化的。另外,该片也回顾了教会人员从可以结婚生子到必须过独身禁欲生活的历史,又揭露神学院的教育体制是如何摧毁男性青少年的正常性心理的。(不过对于主角Oliver而言,他并不是因为神学学校的缘故。他说他童年在教堂服务的时候就受到过神父的猥亵,而他的哥哥在他面前与他姐姐发生关系。他说,他因为好奇也参与了进去。当时,他大约9岁,而他哥哥和姐姐大约是10到13岁。)
纪录片中有一名叫做Doyle的学者,他曾是天主教牧师,因为他为教会性侵犯案的受害者呼吁,不得不离开神职。现在他仍然在积极参与为这类受害者争取权力的运动。他为纪录片里提到的两个家庭提供了到梵蒂冈向教皇本笃十四申诉的机会,包括为他们撰写申诉信。可最后,在洁白得似乎一点杂质都没有的圣保罗大教堂前面,他们被穿着长袍的教会保安拦住了。他们一步也没能进入办公区,他们的信最后也仍然留在了手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今教皇本笃十四曾负责了多年性侵犯案办公室,他处理了包括前面提到的Oliver的案件,可是他并没能采取任何措施加强牧师的纪律(或者其他激进改革),只是不断地与俗界周旋,掩盖和美化这个被上帝授予权力的精神统治集团。
Doyle如今已经开始怀念早期教会的纯洁性了。
《大急救》影评(九):为何衣冠禽兽笑面春风?
我对恋童癖教父的同情心在他给受害者写信要见面时的表情和谈话中彻底覆灭。无情的嘲笑像是不知受害者的伤痛,只为自己内心最后一点畸形的自豪感。
他不是为了道歉,而更像是对自己战利品的再次审视。
电影一开始,他的自白、他自由自在的在爱尔兰无忧无虑的笑容和对自己恋童癖的深刻认知似乎看上去并不象一个坏人,而后面的现实却是屡次迁职屡次不改,无非就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无疑让我愤怒,与此同时无数个疑问在我脑海里渐渐成形。
为什么恋童?
恋童癖可能也是由基因控制的性向的一种,就像有人天生就有暴力倾向一样。而作出出轨的事的人很大一部分受到了后天的影响,就拿这部片子的恋童癖牧师来讲,他的童年生活在被他的牧师性侵、被他的哥哥性侵、家里兄妹乱伦的环境下长大,这先是埋下了童年的阴影。而长大后的神学院的禁欲教育没有给他疏导正确的性观念,压抑太久人的大脑就会开始变质。当他真正当上牧师时,这个职业却成了他为非作歹的天然无敌挡箭牌,没人会怀疑他,教会会保护他,而儿童就成了天真无知没有抵抗能力的挡箭牌。
所有性侵儿童的牧师都是恋童癖?
我看未必,儿童辨别是非能力差、天真无知完全是轻易得手的羔羊,可能有些牧师只是找一个会闭嘴的发泄出口罢了,他们一时的欲望,便是那些孩子们一世的耻辱。教皇和高级职位的神职人员大家都为保全自身将这些侵害掩盖、无视,就像是法律说杀人不用偿命一样,有恋童倾向的大叔们和害怕事情败露的直弯欲男们心花怒放、举起自己的大鸟邪恶的朝纯真的小孩走去。没有惧怕、没有威胁、没有束缚,自然邪恶的念头不容易打消,欲壑难平,长久自然纵生淫乐。
恋童癖就是强奸犯?
不一定。第一:先天的原因可以使人有倾向,但并不是恋童癖去侵害儿童的决定因素,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的恋童癖虽然有不能被世俗接受的性向但是他们严守着自己的生活准则从未作出出轨的事情。第二:个人觉得恋童癖作为一种性向,相对的还有恋老癖。没准就有年轻未成年的子女愿意和年老的人发展恋情或者二人只是情投意合,例如改编于自传的电影《军官和男孩》。
恋童癖牧师和隐瞒真相的教皇真的是有信仰之人吗?
这是最让我不解也是无法理解的事情。邪恶之人打着正义的旗号做着伤天害理之事,你确定他们信仰上帝?他们真的有信仰吗?这部电影展现的更多的确是他们对权力欲望屈服下的狰狞面孔,而不是虔诚的对善的渴望。衣冠禽兽笑面春风似乎认为自己站在上帝的一边就变成了人生玩家,而别人就成了满足你欲望的棋子或是垫脚石。不公平、不正义甚至是伪善恶心至极的行为都得到了直接服侍上帝的神职人员自己的纵容与无视,请问宗教的意义何在?难道宗教只是一个变相的圈钱机器吗?难道宗教只是一个变相的打着大爱的伪善黑帮团体吗?神学院10%是恋童癖,我的天啊,你们这是爱神吗?简直就是恋童癖生产加工合成一条龙服务站。这些恋童癖性侵儿童在古老的过去早已上演,而上帝的侍从却视而不见。
为何衣冠禽兽能笑面春风?
梵蒂冈请求美国政府,布什批准不让教皇受处分。政治和宗教,两个世上最大黑幕的跨国盈利集团的联合,真是让群众两眼一抹黑。为何恋童癖的上级保护他,无非就是要保住自己的位置同时向往更高的权利。为何牧师们不能结婚,是因为让钱流入宗教里而不是他们的孩子手里。为何恋童癖牧师能笑面春风,因为它只是一只靠着靠山狗改不了吃屎、吃屎吃回爱尔兰的狗。
《大急救》影评(十):《大急救》,一部真正显示出纪录片力量的大片!
《大急救》,一部真正显示出纪录片力量的大片!
看完这部名为《大急救/远离罪恶/神啊!救救我们吧》的纪录片,我惊呆了!!
说起来我也算是知道一点点什么叫纪录片和怎么去拍纪录片的人了。但在我有限的有关纪录片的知识范围内,我是绝不可能想到会有人有这样的本事能拍出《大急救》这样的纪录片来!!
想想吧,美国人要揭露他们最崇敬的天主教内部最最见不得人的、最最权威的牧师干出来最最肮脏的勾当,
在美国拍这样的纪录片,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多大的代价!!
还是别一味的赞叹吧,先说说这部名为《大急救》纪录片的内容吧。
这部名《Deliver Us From Evil》的美国纪录片拍摄于2006年,片长一小时四十三分零八秒。
本片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现代天主教堂历史上最恶名昭彰的一位有恋童癖的神父奥利弗,如何利用其威权地位,对数十位儿童犯下恶行的真实事件。
后来在对奥利弗案件的审讯中,更进一步揭露出教会内部的严重腐败问题,令人瞠目结舌。这个案件使得当时美国教会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跌倒了最低点,并激起了广大天主教徒的极端愤怒,成为美国教会历史上一个极大的污点。
在我们有限的对国外人和事的印象中,外国的教会总是给人以一种静默、高雅、善良的形象出现。教会,作为一个承载无数人信仰的组织,在虔诚的天主教徒心目中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并且值得信赖的。而牧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更是集所有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上帝的捍卫者和代言人。
在20世纪的7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多个教区担任较高级别牧师的奥利弗,一直非常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但这个慈祥而虔诚的牧师,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恋童癖者。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教会内部的领导阶层明明知道奥利弗的恋童癖,却足足隐瞒了30多年,并且从未采取过任何措施,导致在30多年以内,这些教区内的几十个儿童,包括男孩和女孩,都受到了奥利弗不同程度的性侵犯。直到受害人的父母将奥利弗送上法庭,这件激起美国天主教轩然大波的案件才得以真相大白。
初看片名,我以为是什么抢险或是什么天灾人祸片。看着看着我就明白了,这是一部纪录世界级犯罪的片子,是一部绝不容易拍成的大片。
导演艾米·贝格搜集了有关这个案件的所有图片和文件资料,法庭的庭审录像,把整个案件的始末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与此同时,她找到了几位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当年的受害者,让他们讲述这件事对于自己整个人生的影响,从而使得观看本片的观众更加感同身受。
导演还找到了当年因为这件事而被免职的几位高级神职人员,通过他们揭示教会内部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但这都还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本片最大的亮点是:导演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说服了已经刑满出狱,年逾花甲的奥利弗牧师本人参加本片的拍摄,并向观众毫无保留地坦诚了他这么多年以来的心路历程。当年奥利弗所犯的累累罪行,和眼前这位老人的真切忏悔,毫无保留的配合态度一并通过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观看者的心中都会泛起那种非常复杂的非同情依然憎恶的心情。
我惊奇的结果就是呆如木鸡,我百思不得其解它的拍摄过程。如果是我,我有胆量、有毅力、有勇气去做这件事吗?没有,肯定没有!我们对于崇敬惯了的一切,是很少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的!我们对于人们所公认的事物是很少会去说不字的。所以我做不出好的纪录片,只能拍拍那些触不到痛处只能抓点痒处的片子。
《大急救》并不好看,它不是那种有完整故事的言情片,也不是那种有惊险情节的惊悚片。它只是淡淡的开头,淡淡的采访,淡淡的叙说。随着事件的进展,真实的力量逐渐显现,干坏事的、长得很温尔文雅的奥利弗牧师,一个个受害人,他们的家人,在受害几十年后心灵的创伤不仅没有减退,反而随着时间的增长,伤口更常常的隐痛。当一个受害人的父亲在几十年后对着镜头撕心裂肺地哭喊时,我真的很很难过,一个号称文明的国家,法律的尊严何在?天理何在啊!
最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么个坏人最后在镜头前面的自然,他居然写信给几十年前的受害者,希望能和他们 见上一面。当然,他是得不到受害人的原谅的,因为这不是个可以原谅的错误!
……夕阳西下了,太阳的余辉抹红了奥利弗居住的西欧小镇,奥利弗悠闲地踱步在街头,他依然衣冠楚楚,
温尔文雅地对着镜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