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翅雀读后感100字
《金翅雀》是一本由[美] 唐娜·塔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6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翅雀》读后感(一):无题
被从灾难中救起,从一只手交到另一只手的是只有艺术能传承的:人性中最普遍的共鸣-追求美好与不朽。这共鸣,如同物质之海时空之墟的零星火光,带给我们生的喜悦,为人的希冀。谁也救不了西奥,也救不了金翅雀,救不了你,也救不了我。但每想到这两端漫长死亡间短暂的生命,那亮光仿佛是这徒然的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目的。
《金翅雀》读后感(二):金翅雀
还几个月前读了这本书,具体情节都不记得了,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引人入胜的点,只记得篇幅特别长,所以几乎是草草速读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有些冗长无聊,甚至没读完结局。当时都不在乎结局会发生什么了,只是想看完文字而已。
读起来很轻松也不费脑,闲暇无聊可以一读。正好电影也有了,不妨看电影,感觉电影气氛还是不错的,静静讲故事的那种。
《金翅雀》读后感(三):不值一提的自己,值得与艺术发生关系
过年期间读完了唐娜·塔特的《金翅雀》,全书七十万字,捧在手里,沉得心安。足够厚的书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就像经历一段笃定会地久天长的感情。
《金翅雀》读后感(四):看完想去met看画了
确实是一本巨著了,我大概是花了几个礼拜的晚上看完的,情节很抓人,真没想到是一位女性作者写的(对不起,完全不是贬低女性的意思,因为情节以及第一人称代入感完全是男性思维)。但是里面的场景描述非常细腻繁多,也许对故事的推进有一定的作用,但一般这种段落我大概是跳着读的,因为抽丝剥茧之后的故事更吸引我。最近很热的《我的天才女友》讲的是成长期的两个姑娘之间的友谊,那这本书应该是一对美国少年的成长故事了。《天女》是围绕两个女孩的布娃娃来的,《金翅雀》是围绕一幅画来的,友谊都是真的,但每个人的命运却如此的不同。
《金翅雀》读后感(五):畅销华丽?名人佳作?十年一剑?呕得了!赶快把这玩意从我书架上搬走吧!简直要辣坏人的眼睛啦!
我有一个疑惑,那些言之灼灼的榜单和推荐莫不是那个挨千刀的死犊子胡编乱造?
一个爆炸!简之又简的情节,竟然拖沓了20页纸张,从出发,天气,小鸟,云朵,乃至某某拉屎,擦屁股,吐口水云云……作者看来十分之迷恋自己的那些文字套路,似乎不把一滩口水描述至晶莹剔透是不会作罢哩!
所以也就不奇怪会让一个老头,在爆炸中胡乱个晕过去好几回,没回疯言讽语一大堆。
随之我也莫名的晕头转向,第一感觉是谁想打好评的,能否,把此书从我处拿走,本人不过是翻动几个时辰而已,价格随意。
总之,尽快让此物永远消逝在我的回忆里,越快越好
《金翅雀》读后感(六):勇敢的尝试,缺憾的效果,满分的布局
女性作家以男性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第一次读到这种风格的设定,眼前一亮。
尝试是勇敢的,效果却让我略感遗憾:西奥的性格,仍然带有明显的女性化色彩。不同性别带来的差异,恐怕很难通过想象来消除。
西奥与佩珀的“恋爱”故事,是我最爱的设定。佩珀对恋爱问题的果敢与坚毅让整本书逃脱了俗气的恋爱套路,虽然只是本书副线,却给全书带来了清新气息。
名画《金翅雀》完璧归赵的结局令人莞尔,非常巧妙。完全超出我作为读者的一切幻想,由衷地佩服。
逻辑也可以打满分,初读此书时,觉得爆炸案描写过多,与结尾处佩珀的解释相结合起来,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并不仅是西奥记忆中的那一天,别有深意。
总体而言值得一读,但不值得读多遍,一遍足矣。
《金翅雀》读后感(七):叙述虽然墨迹,故事是好的
开始我是真没读进去,时隔一年,一个星期读完,开始作者写的比较磨蹭,一个事故都能写个100页而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有点烦了,事情进展太慢,我不太喜欢大篇的心里细致描写,我就喜欢像基督山伯爵那样的故事情节,读的有点兴味索然,后来我坚持读,有的地方的确让人一直想向后看,慢慢展开故事情节,每天70到80页的样子,其实最近一直在读这样厚的书,之前一周读了沙丘,也许是科幻吧,可能更注重于情节,作者描写的有点过了我感觉就《金翅雀》。
但这是个好故事,最后升华了,人生这个意义也许并不是每个人或者一般人就能想通得吧,作者也在想,这是每个人都在想的问题,作者借这个故事升华了一下。
人生不管怎样,也许就和金翅雀似的,在这死亡的半路上,我们一定要纵情投入,才能享受人生啊,即使死亡胜利,我们也不代表要俯首称臣。我们要活出自己的样子,遵从自己的内心。即使像金翅雀一样飞不出去,活在牢笼里,也有心里留有一道光。我想我今天才看懂了封皮的意义吧。
《金翅雀》读后感(八):《金翅雀》
这本厚厚的书,真的看了好久,一拿起来就放不下的那种。 结局还是蛮让我惊喜的,我想过西奥肯定会找机会把《金翅雀》拿回来,但没想到鲍里斯竟然会给艺术警察打电话,而且从这一线索找到了丢失的更珍贵的画,真让人感动。 正如作者所写:“没有两个人的感动是一模一样的,绝大部分的人根本不会感到任何深沉的情感,可是,真正伟大的画足够灵活,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入一个人的头脑和心灵,它进入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感受都独一无二。”所以,何其幸运,《金翅雀》能够重新被人们所看见所感受。 还想表达的是对鲍里斯的看法,说真的我一直不太喜欢鲍里斯,总觉得这个人不仅太堕落,而且思想觉悟也不够,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存在会让人觉得,生活里总有一些不积极上进,还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在。相对于他,我更喜欢安迪,他更适合和西奥做朋友,或许也更能安抚西奥那颗受伤的心。
接下来就是最喜欢的霍比啦,高高大大却温柔到爆炸的存在,无疑是西奥人生路上的领路人,甚至到最后都选择理解和尊重西奥,我真的太爱霍比啦!
最后,虽然波帕和西奥都经历了那样可怕的事情,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他俩的感情线啦。
《金翅雀》读后感(九):随读随想随写
Donna Tartt真的太厉害了,我刚读到大都会爆炸的时候,我真的是觉得她繁琐,让人难以坚持。但越往后读,越佩服这些细微末节。这些细节的白描,情感的微小起伏,在场景和静物的理性白描时候突然无缝切换和联想出的情感,时时刻刻在强化着主角的形象、境遇和感情,这是最厉害的地方。
这些细致入微的城市细节还可以观察记录、生活细节也可以慢慢设想还原,但那些情绪的枝末起伏、心思的变动,写到如此细致程度是怎么做到的啊,仿佛就是作者十年间亲身经历的,否则怎么会想得出,想得到?
所有的人类生活情绪,烦躁,欢喜,窃喜,惊喜,失落,难过,爱,不舍,惴惴不安,瞻前顾后,担惊受怕,夜不能寐,孤独,空旷寂寥,所有这一切,都是怎么做到写在这个故事里安在所有角色身上并让读者感同身受的?这种不漏过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场景、每一刻心思、每一种情绪的写法,把一切都真实还原了。
所以看起来这真的是一本应该读两遍的书,作者好像穷尽了所有的生活经验,都放进这本书里。
但是是否必须要这么繁复的描写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吗,我承认这么繁复的描写是有效果的,但这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还是作者的个人风格?去掉其中一些会是怎样?这个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金翅雀》读后感(十):怎么读《金翅雀》
怎么读《金翅雀》
都是给一个书评害的,说笔调很像狄更斯。但如果有一部作品像狄更斯,那也就是意味着可以像读狄更斯那样屏息静气地多读到一部狄更斯的作品,可惜没有。不是说它没有狄更斯那种对故事的迷恋,对巧合的迷恋,对有着一种天真的好人好报道德感的迷恋,有了种种这些,与没有种种这些,其实区别都不大,因为像这样的作家怎么好模仿,会遇到无数个口子,每一个口子的选择都注定了他与我们的不同,即便都是讲故事,讲法不同。即便都是道德感强烈,描述不同。也因此,显出了他的伟大。这些古典传统的作家里(比如福楼拜,比如司汤达)现在正越来越多地闪耀着我们不能企及的现代性,他们看似古典传统的老式手法里偏偏地显示着最为纯粹的现代性,哪怕是歪打正着,哪怕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文艺不一定全会带来快乐,读得进才是正道
公众号:怎么读。